•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人力資本理論

壹、 人力資本之內涵

一、人力資本之概念

早期經濟學研究領域中,人力資本的理論並未受到重視,直到 1950 年代末 期,經濟學家如 Theodore Schultz(1961)、Becker(1964)等人開始建立人力 資本理論。Schultz(1961)所發表的「人力資本論」(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奠定了人力資本理論的基礎,而且 Schultz(1961)以經濟學的概念 分析人力資源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促使世界各國正視人力在質方面的重 要性(簡建忠,1997)。而 Becker(1964)則首先對人力資本投資理論作有系統 的討論,他以職業訓練為主,探討人力資本的觀念。

Schultz(1961)發現,單從自然資源、實物資本和勞動力的角度,不能解 釋生產力提高的全部原因。Schultz(1961)認為,除了我們已知的要素外,一 定還有重要的生產要素被遺漏,而這個要素就是「人力資本」。他認為國民所得 增加,主要是因為人力資本增加後,提高了生產效果。人力既是經濟發展的重 要因素,就必須加強人力資本投資。他的說法指出了人力是社會進步的決定性 原因。

Becker(1993)認為凡從事一切需要預先支付成本的活動,而可望在未來 增加生產力,都可用投資理論的架構來加以分析。就人類而言,有許多個體所 從事的活動均符合投資的觀念,諸如教育、訓練、遷徙、健康保健和工作搜尋 等,而教育與訓練是人力資本投資中兩種最重要的投資方式。其次,個人能力 主要藉由後天的環境、教育與訓練所培養,個人能力的累積,可視為個人所擁 有的一項資本,累積愈多,對生產力的提升愈有助益。

人力資本理論主要是探討教育與訓練在人力投資上所產生的效果,其基本 概念即個人在教育與訓練上的投資,可提升其相關技能,進而導致個人生產力 與所得之增加。就人力資本論的觀點,人力資源發展就是國力形成的基礎。正 如著名的經濟學家 Alfred Marshall(1980)所強調的「所有資本中,最有價值 的是在投資在人的身上」。自從人力資本理論興起後,世界各國開始重視人的能 力培養。人力資本論強調人力資本投資提高人的素質,增加生產力,使廠商增 加利潤,以及個人增加所得的基本論點。

人力資本投資 提高生產力 提高所得

圖 2-1-1 人力資本理論 圖表來源:彭台臨(1989),頁 13

綜上所述,人力資本理論突破了傳統的經濟理論,以人力資本理論的方式 深刻揭露了高科技作用於現代經濟發展,使之形成經濟理論的客觀規則。

二、人力資本之基本假設

人力資本理論的基本假設為教育與訓練可以累積個人的人力資本存量,進 而提升個人潛在的生產力,由於所得與生產力之間有相關性存在,故一般而言,

人力資本累積的越多,所獲得的所得越高。以下分別說明在考量以教育及訓練 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時的決策過程。

(一)教育:有人將教育視為消費財,也有人將之視為對未來的一項明確的投 資教育的直接成本包括了學費、書籍和其他教育費用,間接或機會成本 則包括放棄工作領取報酬的機會。而用來抵銷這些成本的是預期所增加 的薪資,以及更多的雇用機會、較高的地位及社會聲望等。

至於何時作教育的投資?Becker(1993)認為只要未來所增加的利益能 大於目前所需花費的時間與成本,就值得投資。而這樣的觀點不僅可應 用於教育上,亦可應用於許多其他的勞動市場活動(Kaufman,1994)。

(二)訓練:工作訓練亦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一種型態。很少人在雇用時就擁有 足以擔任工作的完整知識與工作經驗,最常見的情況是新進員工在正式 進入工作狀況之前,常會有一段工作內的訓練時期。在某些情況下,工 作內的訓練是在一個相當結構化的環境下產生,正如在學校教室學習一 般,在許多其他的情況,工作技能常透過較不正式的管道習得,如在工 作中學習或請教於同儕(Kaufman,1994)。

貳、 人力資本之影響

一、對組織發展與個人的影響

Rumberger(1987)認為,從個體經濟學的觀點而言,人力資本論主張具 有技能、知識與能力的人力資源可以提供經濟性價值給組織,而組織則透過投 資來增加員工的技能、知識與能力,並期望員工能透過生產力的提升對組織產 生未來的報償。Becker(1993)指出,如果員工具有較高的潛力可以貢獻企業,

企業就較可能透過人事政策投資其人力資本,而這些投資將會導致較高的員工 生產力與企業績效。從組織的觀點來看,企業「人力資本」是用來說明企業投 資於人力資源,運用並提升員工的智慧於生產或服務過程,合乎企業成本效益,

創造附加價值,達成組織目標。從人資發展的角度看勞動經濟學理論視「人力 資本」為個人於教育訓練上的投資,其效果是個人收入與生產力的提升

(Kaufman,1994)。

二、對教育的影響

Edward Denison(1915-)是美國經濟學界中一位人力資本經濟分析專家。

他在經濟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對於用傳統經濟分析方法估算勞動和資本對國民 收入增長所發生的作用時,所產生的大量未被認識的、不能由勞動和資本的投 入來解釋的「餘數」(residue 也可譯為「殘差」),作出了最令人信服的定量分 析和解釋。他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透過精細的分解計算。論證出 1929 至 1957 年間的美國經濟成長中,有 23%的份額要單獨歸因於美國教育的發展。許多人 認為,從六○年代開始出現的長達十餘年的世界各國教育經費的激增,在相當 程度上應歸功於 Denison 和他這一批追隨者的努力(轉引自,陳若寧,2001:

頁 20)。

Schultz(1962)算出美國整個教育的收益率為 17.3%,並得出教育要素對

經濟增長的貢獻在國民收入增長額中占 33%的結論。這些學者的工作為教育經 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轉引自,陳若寧,2001:頁 21)。

三、對生產力的影響

Adam Smith 指出,教育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生產力就如同購買新機器或其他 型式的物質資本一樣,可以提高工廠的生產力(Woodhall,1987)。換言之,受 教育不僅是為了滿足,而在獲得生產能力的存量,以提高未來的收入、未來的 經營能力及未來消費的滿足(Schultz,1982;引自陳憶芬,1998)。

Lockhead、Jamison and Lau(1980)的研究發現教育對農民的生產力有正 面的效應(引自薛伯英,1991)。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發表的「1996 年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

報告,該報告指出,人力資本累積和技術創新,為生產力不斷提升的關鍵因素;

並認為「知識」已成為生產力提升與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此定義說明人力 資本包含個人所具備之特質,及其對生產力之影響與貢獻。

參、 人力資本之反思

雖然人力資本理論說明了學校教育的貢獻,受到許多學者的認同,但是其 基本假設卻受到許多質疑:一、勞動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即勞資雙方能充分掌 握彼此的訊息,而工資可被當成衡量生產力的工具;二、勞動市場是同質性的,

因此所有的投入因素均可以人力資本為計算單位。然而,真實的勞動市場並不 符合上述基本假設。之後,更有經濟學家(Blug,1972)提出篩選理論,強調 學校教育只是一種篩選的機制,而不具有提高生產力的功能。除此之外,勞力 市場區隔理論亦對教育投資與人力資本知勞動所得提出批評。

一、篩選理論(Screening Theory

篩選理論(或稱文憑主義)在 1970 年代興起,其基本假設乃在於雇主們 將學校教育當成其選擇較佳能力受僱者的機制,擁有較高文憑者即被視為理所 當然擁有較高素質,於是,獲得較完整教育的勞工因而有較高的報酬。支持篩 選理論者認為學校教育僅是一種分類的機制、是一種品質的確認,以區分勞工 是否具有較高的生產力,但其並不具有增加技能的功用,換句話說,教育本身 未必和真實勞動過程中的生產量有太大的關係,經過篩選的勞工容易獲較高的 薪資,並不是因為他們有較好的生產技能或較大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學校教 育原本就不會增加勞動者的真實生產力,學校教育只是一種鑑定而生產的機制

(Blaug,1976;Bowles and Ginits,1976;引自劉正,1999)。

二、勞動市場區隔理論(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

勞動市場區隔論中,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雙重勞動市場(the dual labor market, DLM)理論。此理論是在六○年代末期由兩位經濟學家 Piore 和 Doeringer 所提出。Piore 和 Doeringer 認為,有理由把勞動市場劃分為兩個不 同的部分,因而稱之為「雙重勞動市場」模型。這兩部分叫做主要部分(primary segment)與次要部分(secondary segment)。兩部分並不是按特定的職業或行 業所定義,而是按一組共同的特徵定義的。主要市場的工人,擁有受訓機會及 工作流動的階梯,其就業穩定、工作條件好、工資較高、有較多晉升機會。而 次要部分的工人,通常是臨時受雇,往往工資福利低、工作條件差、勞力流動 多、提昇機會少,而且時時受到專橫任性的監督。次要部分的工作所提供的在 職訓練機會少,甚或無,它們是「沒有出路」的工作(崔偉、張志強譯,民 80:

209-210;引自陳憶芬,1998)。

由以上討論得知,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派認為教育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投 資於教育等於投資於人力資本,教育與生產力具有正向關係。但篩選理論學派 卻有不同的看法。此派學者並不認為教育能真實提高他的生產力,充其量,教 育投資是一種「認證」與「文憑」功能。而勞動市場區隔理論更認為,教育並 非是提升勞工生產潛能的方法,而是提供勞工進入特殊類型職業的管道。亦即,

教育只是眾多篩選制度之一。基本上,勞動市場區隔理論是否定教育能增加人

教育只是眾多篩選制度之一。基本上,勞動市場區隔理論是否定教育能增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