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壹、 基本資料敘述統計分析

一、 性別與教育程度

男性教師碩士以上之比率為 42%,高於女性教師碩士以上之比率 37.62%。

由此可發現男性教師較女性教師有較多之比率就讀較高之學歷,本研究認為可 能與家庭因素、社會大眾對男女性別角色的期待有關。在兩性平權的時代中,

男性教師花在家庭事務上的時間已逐漸增加,但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女性教 師在婚後可能由於需要照顧小孩、處理家務等等,因此女性教師仍比男性教師 花在家庭事務上的時間多,傳統觀念甚至認為女性的學歷不宜太高。不過這是 研究者本身的觀點,其真正原因仍需後續研究者進一步探討。

二、 任教學校與教育程度

臺北市教師碩士以上教育程度的比率為 38.04%,與臺北縣教師碩士以上 之比率 39.93%相近,本研究認為可能此原因為臺北縣、市的教師福利或待遇都 差不多,並且北部大專院校的碩士班比較多,因而教師在取得教職後,有更高 意願從事研究所進修的工作。不過這是研究者本身的觀點,其真正原因仍需後 續研究者進一步探討。

三、 學校規模與教育程度

以具有碩士以上教育程度的教師加以比較,以大型規模學校的比率 44.66%為最 高,中型規模學校的比率 31.61%次之,小型學校的比率 30.65%為最低。本研 究認為此原因可能與少子化以及明星學校大者恆大有關,因為少子化,所以很 多中、小型學校的教師面臨減班調校的命運,為避免又再次被減班調校,因此 減班調校的教師紛紛尋找大型且額滿的明星學校任教。除此之外,一些任職於 小型學校的教師,因為事務繁雜,甚至要身兼三、四份職務,為了要調往教學 環境更佳的學校任教,一方面充實自己的班級經營及教學知能外,如能獲取研 究所以上學歷,在參與教師甄試或介聘作業時,都有加分效果。這些都是大型 且額滿的明星學校會吸引更多碩士以上的教師前往任教的原因。不過這是研究 者本身的觀點,其真正原因仍需後續研究者進一步探討。

四、年齡與教育程度

年齡在 31 歲至 35 歲之教師有較高比率為碩士以上程度。其原因可能是由 於其對於整體的教學環境已非常熟悉、經濟狀況穩定,並且想更進一步學習對 於本身教學有幫助的課程,亦有可能是為了要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機會,藉由獲 得碩士資格後轉往高中或是再往行政職務上邁進,也有可能只是要直接獲得加 薪的機會,因此有較高之進修碩士以上學位之比率。不過這是研究者本身的觀 點,其真正原因仍需後續研究者進一步探討。

五、教學年資與教育程度

任教年資在 5 年以上至 10 年之教師教育程度為碩士以上的比率為 48.96

%,相較於其他層級的教師為高。由於任教 5 至 10 年的教師,大多已非常熟悉 教學環境,加上經濟穩定,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可加以規劃,因此有較高比率之 教師進修碩士以上學位。

任教年資未滿 5 年教師之教育程度為碩士以上之比率為 39.33%。其原因可 能是教學年資較資淺者,由於初任教職,尚未完全適應實際之教學環境,因而 無法進修碩士以上之學位。除此之外,目前大部分為中等學校教師所開設之在 職碩士研究所,其報考資格需要擔任實際工作職位必須要滿兩年至五年不等的 經歷,甚至有些學校在報考碩士名額上也有一定的限制,通常名額大都是資深 的教師先行進修,因此,任教年資在兩年以下的教師,參與研究所進修的機會 相對較少。不過這是研究者本身的觀點,其真正原因仍需後續研究者進一步探 討。

六、兼任行政業務

就比率而言,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具有碩士以上教育程度之比率為 43.68

%,較高於一般教師大學之比率 38.33%。本研究認為可能由於兼任行政業務的 教師,授課節數相對較少,又可利用暑假期間公假進修,因此比一般教師有較 多機會可以進入研究所進修。另一方面,大部份大學提供給在職教師進修研究 所,在招生時多會採計教師兼任行政職務的年資,或者是嘉獎或小功,以作為 研究所入學甄選的加分項目,而兼任行政業務之教師通常獲獎遠比一般教師容 易,所以擔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在報考研究所時,具有相對優勢。不過這是研究 者本身的觀點,其真正原因仍需後續研究者進一步探討。

七、師範院校學歷

在具有師範院校學歷之教師為碩士以上教育程度之比率為 37.6%,不具有 師範院校學歷之教師比率為 43.57%,相對而言,不具有師範院校學歷之教師有 較高比率為碩士以上之教育程度。其原因可能因為,現在大學廣開教育學程,

因此很多教師是在念非師範院校的研究所時,同時進修教育學程。除此之外,

教師在職進修碩士班也不一定非師範院校不可,也因此教師再職進修時就會考 慮符合其進修科目、距離遠近及上課時段等因素來報考碩士班,況且師範院校 所開出的總碩士班數目遠低於一般大學,因此不具有師範院校學歷之教師有較 高比率為碩士以上之學位。不過這是研究者本身的觀點,其真正原因仍需後續 研究者進一步探討。

貳、 過量教育對教學效能之分析探討

一、教學計畫與準備

本研究發現教師自我評估為過量或不足教育虛擬變數者在教學計畫與準備 上都不比適量教育者完備,意味著過量或不足教育投資對教師教學計畫的準備 皆會產生反效果。

二、多元教學技巧

本研究發現教育年資、過量或不足教育虛擬變數對多元教學技巧方面並無 顯著性的相關。

三、善用教學評量

研究發現不足教育虛擬變項係數對善用教學評量方面是呈現負相關,顯示 教師自我評估為不足教育虛擬者較無法善用教學評量,意味著不足教育虛擬者 在教學工作能力上稍有不足,無法自行收集資料來改善教學評量,期使自己的

教學評量更具豐富性。因而無法依據教學目標,運用多元的方式來評量學生的 學習成效。

四、 良好學習氣氛

本研究發現教師自我評估為不足教育虛擬變數者較無法營造有效的學習氣 氛,也較無法主導學生來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來增加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增 進教學效果。

五、班級經營管理

研究發現受教年數對班級經營管理方面呈現正相關,表示學歷越高的教 師,越能運用教學理論並安排教室環境,進而營造出一個有效率的學習環境。

教學年資對班級經營管理方面呈現正相關,顯示年長的教師因為經驗豐富,較 熟知各種班級經營的方法與策略。

參、過量教育對工作滿意度、學術活動參與、健康狀況以及 轉換工作意願之相關探討

一、過量教育對工作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可以發現過量教育虛擬值變項係數對工作滿意度方面是呈現正 相關,顯示教師在自己覺得受教育程度高於擔任本職的適量教育時,他會對於 當前職務的滿意度呈現上升趨勢。也就是過量教育是顯著的且與工作滿意度呈 現正相關,工作滿意度與產出是顯著的正相關,因此過量教育有較高的生產力。

另外可以發現教學效能與工作滿意度成正相關,教學效能相對較高的教師 對於教學工作越感覺滿意。

二、過量教育對學術活動參與

研究發現過量教育對學術活動參與並無顯著的相關。但在教學效能上可以

發現教學效能總值變數項與學術活動參與成正的顯著相關,意味著教學效能較 高的老師比較願意參與各種學術活動。

三、過量教育對健康狀況

本研究結果發現過量教育對國中教師健康狀況並無顯著的相關,也就是過 量教育並不是國中教師們健康狀況之良好解釋變數。

四、過量教育對轉換工作意願

研究結果發現過量教育對轉換工作意願有顯著性的相關。教育程度越高者 越想轉換工作環境,這部分實證結果與國內、外學者看法一致,國內學者王培 瑾(1996)研究結果發現影響教師生涯選擇的因素與學歷的提昇有正相關;國 外學者 Johnson(1978)和 Javanovie(1979)認為受僱者的能力與該工作之性 質有所差異的時候,因受僱者的高學歷無法充分獲得利用,因而與其他同等學 歷者相較,薪資報酬較低,因此員工會離職以選擇更適合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