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代數相關概念及數學解題策略之探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代數相關概念及數學解題策略之探究

許多專家對於代數相關概念及數學解題策略有各自的見解,其中數學的解題 歷程包含許多複雜的心智活動,實在值得探討深究,茲將許多研究者所提出的相 關概念與採用的解題模式整理一併討論。

壹、代數相關概念

數句是數學中常用的表徵方法,劉秋木(1996)認為數句是一種比通俗語言 更為簡潔、抽象且能代表某一具體情境的表達方式,學生學習數句的寫法,主要 是讓學生利用數句來表徵問題情境,使問題變得更清楚、明確,藉此提升其理解 能力。林碧珍(2001)研究培養學生形成數學問題的能力,尤其在形成問題的過 程中,學生必頇掌握題目中的數學概念和題目的表徵,此釐清過程將有助於學生

認知能力的提昇。表徵活動是學習數學及解決問題的重要歷程,而表徵的目的是 將問題敘述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出來,且能和原題目提供同樣的訊息,然後達到解 題與溝通的目的。詹勳國等人(2004)指出解文字題的幾項重點如下:

1、研究解文字題時,學生必頇以自己的語言將問題轉譯為他們能接受的形式,

此時凸顯出語言的重要性。

2、部分-全體概念的建立,此能幫助學生釐清問題中各組成要素間的關係。

3、學生要學習利用題目中所有出現的資料。

4、將某個文字題模式化,可幫助學生在符號化的過程中理解符號的表徵。

算式填充題是算式活動中的一部分,同時亦是代數學習歷程中的一個重要概 念,甯自強(1993)認為算式是量的操作活動的表徵,包含了兩個重要成份:(一) 量的操作活動的兩個前提量及活動後產生的新量;(二)量的操作活動的組織。國 小的算式填充題和國中的代數方程式有許多不同,國小算式填充題的未知數以括 號呈現,此括號表示只能填入一個數字,但國中代數方程式的未知數則代表一個 可進行運算的數,所以在國小的代數教學中,除了強調算式填充題的認識、解題 的原理原則外,更重要的是為將來的代數學習建立基礎。梅文慧(2003)發現學 生在加減法算式填充題之主要錯誤類型為:使用錯誤的運算符號、使用錯誤的數 字運算、進退位錯誤及位值觀念錯誤,其中又以不了解題意而使用錯誤的運算符 號最多,故學生在分析問題的能力方面確實有待加強。

Kieran (2004)指出國小的數學常以大量應答為主,且將等號視為一個分隔問 題與結果的符號,或者當成一個由左至右計算的方向記號,故學生從算術過渡到 代數需做許多的調整。Knuth and Stephens (2006)認為學生在算術與代數的轉換過 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其中最主要的是誤解等號的意義。黃富麟(2010)研究指 出國小六年級教師對等號的基本概念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而在進行教學時,多數 教師以加強對等號意義的解釋或列式解說為主,故學生是否能真正理解等號的意 義,教師如何引導便顯得十分重要。陳嘉皇(2008)發現兩邊運算的情境對於引

導學生理解等號的關係是最有效的,給予學生更多的等價觀念並使其進行等號兩 邊的運算,可提升學生對等號意義的理解。其指出正確解題的學生在進行等號兩 邊的運算時,會採取的解題策略為下列 5 種:

1、直接進行等號兩邊的運算。

2、等式兩邊移位進行解題。

3、代入答案來解題。

4、代入並配合補償推理來解題。

5、利用關係來解題。

謝闓如(2010)研究指出學童對等號的認知和成人有下列幾點不同:

1、等號必頇在算式的右方。

2、等號的一方應是另一方的立即結果。

3、等號的右方應是所有數字運算的結果。

4、算式中一定要有運算符號。

5、等號是由外而內運算。

6、算式中必頇要有未知的部分。

貳、數學解題策略

Polya 是第一位以系統化方式將解題歷程加以區隔的學者,在其「怎樣解題」

一書中將數學解題活動共分為四個階段(引自蔡坤憲,2006),茲整理如下:

一、了解問題:題目的敘述必頇是學生能理解的,且學生要能指出問題中的已知 數、未知數及已知條件等。

二、擬定計畫:解題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構思出解題計畫,同時老師要適時的協 助學生找到解題的方法。

三、執行計畫:學生在執行計畫的時候,老師必頇要求學生檢查每個解題步驟的

正確性。

四、驗算與回顧:藉由回顧解題歷程,再次去驗算答案,依照此思考過程,學生 便可培養解題所需的能力。

Schoenfeld (1985)於「數學解題」(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一書中,將解 題歷程共分成六個階段:

一、閱讀:詳讀以理解題目。

二、分析:將題目的敘述簡化。

三、探索:找出解題條件及其關聯性。

四、計畫:擬定解題計畫。

五、執行:實行計畫。

六、驗證:檢查答案是否合理。

Mayer (1992)將解題歷程分為兩個階段,而各階段又分成二個步驟,詳細的 敘述如下:

一、問題表徵階段

1、問題轉譯:將題目敘述轉換成可理解的表徵方式。

2、問題整合:利用圖畫、符號或其他方式將訊息結合。

二、問題解決階段

1、解題的計畫與監控:發展計畫直到找出解題的線索。

2、解題的執行:實施並完成計畫。

代數牽涉到許多概念的學習,如題目分析、利用符號列出正確的式子、理解 等價關係等,尤其從算術過渡到代數,四則運算的原理原則不變,但等號意義的 改變、文字符號的表徵、未知數的運算等都是學習的重點,教師要如何引導學生 從算術跨到代數確實是一大難題,尤其是那些連四則運算都不太熟悉的學生更是 一大挑戰。有學者發現算式填充題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計算,能讓學生對於數字、

符號及運算性質有更深入的了解,故九年一貫數學課程在國小課程中加入了算式

填充題來加強學生對代數的理解。數學的解題策略大致可分為了解問題、擬定計 畫、執行計畫、驗算與回顧,有些學生在了解問題的階段已遇到困難,尤其有部 分學生尚未真正理解題意就急著解題,而發生解題錯誤, Polya 認為解題過程中 真正重要且困難的是在擬定計畫的階段,由於學生在解數學問題時,必頇真正理 解題目後,再找出題目中的未知數、已知數及其之間的數量關係,然後依據這些 條件來列式、解題。學生在計算方面通常不太有問題,反而在一開始的列式便顯 得十分困難(王佳文,1994)。可見老師要如何引導學生構思解題的計畫確實是一 大重點,完成解題後,再經由回顧解題的歷程去檢驗答案,才能真正培養出解決 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