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心靈平靜為目的的自然法觀點:柏拉圖學園、伊比鳩魯主義、與

第二章 借自然說人事的自然法主張,西元前第五世紀至前第一世紀

第三節 以心靈平靜為目的的自然法觀點:柏拉圖學園、伊比鳩魯主義、與

與斯多克主義

柏拉圖以降,哲學流派中的哲學範疇分類便反映此時的思想潮流以自然法為 主。此時的學者由倫理學出發,而以「物理學」(physics)作為倫理學的知識基礎。

從柏拉圖學園(the Academy)的贊諾克拉底(Xenocrates, died 314BC)開始,哲 學範疇被區分為三個部分:「物理學」、倫理學、邏輯學。此種分類是希臘化時代

196 Giovanni Reale,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ohn R. Catan, A History of Ancient Philosophy: The Systems of the Hellenistic Age, p. 38.

197 ‗The model of his life, he asserted, was Heracles, who put nothing before liberty.‘ Diogenes Laertius, translated by R.D. Hicks, 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 vol.I. 6.71.

198 戴奧真尼斯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有赤裸的動物性表現。‗During a feast certain people threw bones to him as they would to a dog. Diogenes urinated on them as a dog does.‘ Diogenes Laertius, translated by R.D. Hicks, 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 vol.I. 6.46.犬儒主義者並不以此為恥,聲稱既然人欲為自然的,則體現之亦為自然的。參 見 William Desmond, Cynics, p.151.

199 ‗I would rather be insane than to have pleasures.‘ Diogenes Laertius, translated by R.D. Hicks, 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 vol.I. 6.13.

200 ‗If I could have Aphrodite in my hands, I would shoot arrows at her.‘ Sextus Empiricus Adv. math. 9.73-4.轉引自 Giovanni Reale,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ohn R. Catan, A History of Ancient Philosophy: From the Origins to Socrates, p. 31.

201 犬儒主義的原始意境為過一遠離塵囂的簡樸生活,故其強調勞動、勞作,並非為沽名釣譽而特立獨行,參

見 William Desmond, The Greek Praise of Poverty: Origins of Ancient Cynicism (Notre Dame, Ind.: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06), p. 28.

49

哲學的主要趨向,伊比鳩魯學派、斯多克主義都將其知識體系做此劃分,柏拉圖 思想中的形上學被漠視。斯多克主義的開創者芝諾(Zeno of Citium, c. 335-263 BC)

採希臘學者赫拉克利圖的物理世界理論(科學)與亞里斯多德的邏輯觀念(哲學)

融會而成其說,他也將哲學區分為邏輯學、物理學、與倫理學三科,並主張邏輯 與物理的存在價值乃為闡發倫理觀念。繼承芝諾的克里安提斯(Cleanthes of Assos,

c. 331-c. 230 BC)也堅信邏輯與物理的重要性與倫理學相當

202,他的觀點成為斯多

克主義的典型學說。克里希普(Chrysippus, c. 280-c. 205 BC)則是發展芝諾在邏輯、

物理、倫理學上的觀點,他認為邏輯與物理學是必要的,其為分辨善惡好壞的工 具,並且物理學知識的建立應在倫理學之前。而伊比鳩魯學派的宗師伊比鳩魯

(Epicurus, 341-270 BC)也將哲學邏輯學、物理學、與倫理學三部。

由此哲學分科趨向便可知此時自然法概念是盛行的。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主 張在此分類下皆可謂「物理學」,早期希臘哲學家以物質世界為宇宙真相故重視自 然的科學研究,他們對於人文、道德問題所陳不多;柏拉圖之後的希臘哲學家對 於「物理學」的知識僅沿用過去觀點而無創新,且他們將「物理學」與倫理學等 量齊觀。此即反映其立說目的為師法自然,因所謂物理學即物質世界運行的法則,

以物理學作為道德的基準,便是以師法自然為道德。這些早期的宇宙論為對物質 世界的想像性論述,這些物質原則無法以科學驗證(在古代也無此科技條件);且 物理如何可能作為人的行為準則更難以明言203。此時的自然法概念與智士學派、

犬儒主義相較,師法自然已非師法物質現象,而是將物質自然界體系化,然後師 法此物質原理。無論是智士學派或犬儒主義,其所謂自然可說是動物界的現象,

智士學派的師法自然強調叢林世界的競爭法則,犬儒主義的師法自然突顯人的動 物性;柏拉圖以降希臘時代到希臘化時代的自然法概念,「自然」之意則轉化為物 質世界原則,此為想像性的物質原理,無論是柏拉圖之後的柏拉圖學園、斯多克 主義、或伊比鳩魯主義的「師法自然」皆然。

柏拉圖之後的柏拉圖學園,便已拋棄柏拉圖的觀念論(idealism)而採師法自 然的路數。柏拉圖在世期間,其觀念論便受學園的忽視,學園領袖旁第克斯

(Heraclides Ponticus, c. 390- after 322)即持自然主義的主張204。柏拉圖學園在柏 拉圖死後,觀念論更不受重視,學園迅速回復蘇格拉底以前的自然主義路線,柏 拉圖主義直至羅馬時代才復興。柏拉圖學園回復前蘇格拉底學派的宇宙論論述。

學園領導斯普希波斯(Speusippus, died 339/338 BC)傾向畢達哥拉斯的學說,將柏

202 有學者認為,克里安提斯對於邏輯學或知識論的捍衛,是為了對抗懷疑論的阿瑟希雷思(Arcesilaus, c.

315-241 BC)。

203 諸學派對於邏輯學的重視也有反對形上學的意義。形上學具有超越性的探索,邏輯學則強調世間的標準。

另一方面,邏輯學在此時受到重視亦具有時代性的問題,因為在文明初期,欲表明己說為正確,以邏輯推論 較能使人信服,例如中國的名學亦出現在古代;到文明後期,邏輯已被視為常識性的問題,故不會再特別強 調邏輯。關於古代哲學對於邏輯學的重視,見 Keimpe Algra et al.,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Hellenistic Philosophy (Cambridge, U.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69.

204 旁第克斯的自然哲學傾向表現在他對原子論的認可,他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原子彼此之間

相互影響,但其所謂原子運行的方式異於德摩克利圖的機械論。Giovanni Reale,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ohn R.

Catan, A History of Ancient Philosophy: The Systems of the Hellenistic Age, p. 66.

50

拉圖的理型世界簡化為數學,他只承認數學性的存在並以數字為事物基礎。柏拉 圖學園的思想有將柏拉圖的觀念論物質化或將自然神聖化的傾向。旁第克斯一方 面認為上帝為真正具有神聖性者,另一方面又認定世間萬物為神聖的本身205。且 其靈魂觀有物質化的傾向,相信靈魂在進入肉體之前駐於星系當中206。而斯普希 波斯則具經驗主義的立場,他認為欲掌握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差異,必先知曉每 一件事物的本身207。贊諾克拉底也誤解柏拉圖關於理型世界與現象世界的分野,

而將所有存有的層次物質化,將實體分為三個層次,即天體外的存有、天體本身、

以及天體內的存有。天體外的存有為「理型世界」,天體本身為理型世界與感官世 界的結合體、天體內的存有即感官世界。此後克雷茲(Crates, 365-285BC)、波里 曼(Polemon, 314-269BC)、克連特(Crantor, d. 265BC)的觀點也與此相去不遠208。 在倫理學上,柏拉圖學園以師法自然為道德。斯普希波斯採取禁慾主義,認為禁 慾才可獲致平靜,將快樂定義為「順應自然」,贊諾克拉底也強調「自然」與平靜 的關聯。克雷茲、波里曼、克連特等人的思想與柏拉圖學說漸行漸遠,他們對生 活方式的強調勝過學理的論辯。波里曼重視道德的實踐,他認為重視學理而不重 視實踐,便如善記音樂手冊而從不加以練習209,而道德的準則即自然210。易言之,

其欲為樂超過為善,又對為善的重視高於為學。因此,柏拉圖學園學者的知識觀 點介於科學與人文之間,為善乃出於心靈平靜的需求。贊諾克拉底認為道德並非 唯一的「善」,善還有健康與利益兩種層次,道德雖為達到快樂的必要條件,但要 全然快樂仍需健康與利益的配合211。波里曼的倫理學同樣以快樂為目的,認為致 樂雖須為善,但無物欲滿足仍無法達到此目的。

在柏拉圖學園之外,自然法的說法也漸次流行,伊比鳩魯主義與早期斯多克 主義以自然的研究為其宇宙論的基礎,而以師法自然為其倫理學的主張。伊比鳩 魯學說的重要理論根源就是德摩克利圖的機械論宇宙觀(原子論),而心靈平靜即 是道德,而在瞭解這個物質的世界觀後,心靈平靜因此可以獲致,故師法自然為 道德。斯多克學派的建立者芝諾以自然知識──宇宙運行原則,為最重要的知識212。 在他的觀點下,宇宙運作原則或「上帝」是一種物質力量,它蘊含於一切事物之 中且支配一切事物,人的理性和生物的靈魂即是如此現象。在認知這個簡易的宇

205 Marcus Tullius Cicero, with explanatory notes by Dr. Francklin, On the Nature of the Gods (London: printed for T.

Davies, 1775), 1.13.34.

206 但同時旁第克斯又有神秘主義與宗教化的傾向, 祆教即其參考對象。參見 Giovanni Reale,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ohn R. Catan, A History of Ancient Philosophy: The Systems of the Hellenistic Age, p. 66.

207 Aristotle, trans. by Edmund Spencer Bouchier, Posterior Analytics (Oxford: Blackwell, 1901), B 13.97.

208 關於柏拉圖學園的宇宙論或物理學論述,參見 John Dillon, The Heirs of Plato: A Study of the Old Academy, 347-274BC (Oxford: Clarendon Pres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2-16。

209 Diogenes Laertius, translated by R.D. Hicks, 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 4.18.

210 其對於自然的強調,多見於希臘化時代學者如亞歷山大(Clement of Alexander, 150-215AD)、普羅塔克

(Plutarch, c. 46-120 AD),以及羅馬學者希賽羅的記載。

211 Plutarch, trans. by William Watson Goodwin, Plutarch: Essays and Miscellanies, Vol.III (New York: Crowell, 1909), Common Conceptions against the Stoics, 23.1069E.

212 芝諾於雅典受教育,學習早期柏拉圖學園學說與犬儒主義,其師法自然的觀點受其影響。芝諾約於西元前

第四世紀至第三世紀建立學派,與伊比鳩魯學派的設立約略同時。克里安提斯是斯多克學派的第二個繼承者,

克里希普則為斯多克主義的集大成,在克里希普之後斯多克主義的內容少有變動。

51

宙真相之後,斯多克學派強調道德為世間最高的善,以師法自然為道德。伊比鳩 魯主義與斯多克主義的宇宙論皆發展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對自然原理的觀點。所謂

「自然」在伊比鳩魯主義中為德摩克利圖的原子論;在斯多克主義則為赫拉克利 圖的宇宙法則(Logos)。伊比鳩魯接受路希普斯、德摩克利圖一派的原子論,主 張宇宙由「原子」與「虛空」組合而成。德摩克利圖認為原子的體積小,人不能 察覺,但它的種類、形狀、大小、輕重不等,由此構成宇宙萬象。原子本身充實 無空隙,不可滲透也不可分割,它的存在永不消亡。原子的變動與組合形成這個 世界的樣貌,其變動的動力是機械式的運作,於是世界的構成是機械式的組合,

而非出於神的設計。不過在原子的運作上,伊比鳩魯稍加修改,排除其絕對的決 定主義(determinism),而講自然與偶然的事物道理,以便強調人的自由意志213。 至於早期的斯多克主義,所謂「自然」在芝諾為「火性的理性」,在克里安提斯 則為宇宙,克里希普則以自然為「自保」原則,其支配所有的生物214。簡言之,

斯多克主義者雖最重視道德,但他們認為道德奠基於對於自然的瞭解,只要能夠

斯多克主義者雖最重視道德,但他們認為道德奠基於對於自然的瞭解,只要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