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二節 企業志工之運用管理

企業志工一詞在原文上有許多不同的替代名詞,包含「企業志工

(Corporate volunteers)」、「職場志工(Workplace volunteers)」或「員 工志工(Employee Volunteers)」然而這些名詞均有其意義上的限制,

「雇主支持的志願服務」(Employer Supported volunteering)其主要概 念則較能囊括公部門、企業雇主及非營利部門,也較能凸顯雇主由上 而下積極性的鼓勵員工參與志願服務,亦可兼顧員工由下而上自主性 參與志願服務的特質(Speevak & Kaleniecka, 2014)。

愛爾蘭的社會,社區與家庭署(Department of Social, Community and Family Affairs)於 2007 年發表支持志願服務之白皮書中指出員工 志 願 服 務 ( Employee Volunteering ) 或 「 雇 主 支 持 的 志 願 服 務 」

(Employer Supported Volunteering)是指只要是雇主鼓勵、支持員工 貢獻其時間、專長與資源參與社區之一切行動(Volunteer Ireland ,2014;

IAVE, 2012)。同年,澳洲推動志願服務的最高法人團體(Volunteering Australia Inc)將企業志工定義為一種由企業推動、鼓勵或支持非營 利組織的無償工作。Lee(2008)則提出企業志工是指任何由企業鼓 勵員工參與的志願服務活動,包含員工用個人時間或工作時間投入,

服務內容可結合員工專業技能或無須與其技能有關。

國際企業領袖論壇(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eaders Forum),

將企業志工為企業運用其時間、動員人才、技能與資源回饋社會之行 為,可視為企業公民或企業社會任的概念之一,概念上意旨企業主將 企業志工納入其與利害關係人、社會與環境互動的基本要素。而歐洲 於 2011 年參與志願服務人數超過百萬人,因此將 2011 定為歐洲志願 服務年,而在一項工作調查研究中顯示幾項常見的定義:有 60%認為 由企業協調志願服務以及在上班時間進行的志願服務活動即為企業 志工;另外有 55%認為員工使用其工作技能投入的志願服務及 50%

認 為 以 企 業 社 會 責 任 策 略 為 核 心 的 志 願 服 務 等 ( Spezie, Fontán, Bianchi, Salakari, & Muriel , 2014)。

20 志願服務(O’Brien, Dalton, Romanis, & Dohle, 2008)。然而對中小型 企業而言,推動企業志工方案不見得是中小企業實踐 CSR 之必要性 策略,但企業卻仍可在投入社區工作中受益;根據澳洲政府統計局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ABS Statistic)資料顯示,中小型企業 佔澳洲企業高達 95%,中小企業可考慮從參與一日型或假日的志願服 務(如週末募款或植樹日)、虛擬志工(虛擬志工無須受服務時間、場 域之規範,志工可依個人時間彈性協助)、參與電訪服務(企業志工 可擇日定期以電訪方式關懷獨居長輩;如曉明基金會的老朋友專線) 等服務型態作為中小企業推動企業志工服務內容之考量(Spezie 等 人 ,2014)。

(Allen, 2012;池倢穎等譯,2015)。

綜上所述,企業志工推動模式需以企業組織文化、員工特質、可 用資源以及合作單位需求等多方面評估,從中思考適合企業文化的執 行方式與活動內容規劃,以作為永續經營企業志工方案之基石。

21

第三節 志工管理 一、 志工管理的意義與志工管理者角色

管理的普遍性定義為「一種為了達成組織目的,運用資源從事計 畫、組織、指導與控制員工的活動」。Robbins(1996)認為管理的兩 大目的為效率(Effective)及效能(Efficiency),其管理意義著重在 企業欲藉由管理的五項機能(規劃、組織、任用、領導、控制)及企 業機能(行銷、生產、財務、人力、研發),隨時間與環境的變遷,

投入最能發揮最大效率與最大生產力之目標。而對於志工運用單位的 非營利組織而言,志工管理的目的,同樣亦是為了達成機構目標,且 對於志工所服務的對象提供更有品質的服務(Robbins, 1996;曾華源、

曾騰光,2003)。

在志工運用單位的志工管理層面,林勝義(2006)指出志工管理

(Volunteers Management),是運用管理的原則,協助志工妥善進行 服務的運作過程。對於管理機制,一般區分為:規劃(Planning)、組 織(Organizing)、任用(Staffing)、領導(Leading)、控制(Controlling)

等五項。其中以志願服務計畫的擬定,有時也稱為方案設計(Program Design)的規劃(Planning)機制,則位居管理機制之首。對此,陳 武雄(2015)則針對上述五大管理機制,提出十二項建構志工管理機 制之要領,包含(一)周詳運用計畫、(二)志工招募要審慎、(三)

志工甄用要嚴謹、(四)落實志工訓練、(五)志工任務要明確、(六)

服務倫理要要求、(七)服務勤惰考核、(八)評量服務績效、(九)

獎懲作為要公正、(十)業務督導要投入、(十一)團隊經營要督考 以及(十二)遵循相關法令等面向。

McCurley 和 Lynch 於 1997 年其編著的志工實務手冊中,提出志 工管理程序圖,從志工方案計畫與需求評估依序至獎勵、服務績效評 估等步驟繪製,並提出交互影響的可能因素,進而形成志工管理程序,

如圖 2-2 示之(李淑珺譯,2000):

22

志工管理程序圖主要以提供非營利組織運用志工的管理程序;左 側依序而下的主要步驟,其過程與支薪員工人事的聘任管理計畫雷同;

而右側的員工參與、管理支持以及社區參與則代表將會與志工產生交 互影響的其他因素,包含志工需接觸的非營利組織員工(如社工、行 政人員等)、機構主管以及大範圍的社會環境,以上因素均呈相互影 響且以雙向方式進行。

McCurley 和 Lynch 對於志工管理人的角色也有些想法,他們認 為若機構希望能有效運用志工,首先必須有完整的志工計畫,且有系 統地進行志工管理工作,因此必須有一位專職人員負責規畫與協調與 志工管理有關的活動,包含志工招募、運用及評估等(李淑珺譯,2000)。

然而,要能有效運用志工人力,管理者本身則必須對志願服務本質有 所認識(曾華源、曾騰光,2003)。

圖 2-2 志工管理程序圖

資料來源:(McCurley & Lynch, 1997;李淑珺譯,2000,P.32)。

23

何慧卿(2010)認為,志工管理者同時身兼多種角色,其中包含 執行行政工作的行政者(Administrator)、扮演對內/對外整合資源、

溝通互動的協調者(Coordinator)、指導、輔導性質的督導者(Superviser)

以及與志工為平等夥伴關係、創造志工歸屬感與信任感的服務者

(Service Provider);以下逐項說明之:

(一)行政者(Administrator):包含志願服務計畫撰寫與執行、

經費編列核銷、紀錄志工活動、辦理志工保險、與志願服務相關的公 文簽辦等行政工作。

(二)協調者(Coordinator):志工管理者除了行政工作執行以外,

同時也扮演對內、外的協調角色。諸如對內爭取主管支持、協調各部 門合作、整合資源等;對外則是瞭解合作單位所期待的服務內容、擔 任企業志工團隊與合作單位間的溝通橋樑、互動、協調與說明的角 色。

(三)督導者(Superviser):志工督導即是指擔任指導、輔導的 工作。協助志工能投入志願服務、瞭解志工服務動機與需求、確定志 工擁有執行服務工作的能力、幫助志工解決影響其服務的相關問題、

促使志工間相互合作等輔導面向。

(四)服務者(Service Provider):志工管理者或督導的角色,應 為平等的夥伴關係,而非上司與下屬的權力關係,志工管理者需使志 工在參與服務時感受到歸屬感與認同感,因此有時志工管理者也同時 扮演服務志工的角色。

綜合上述文獻資料可發現,對於志工運用單位的志工管理機制與 志工管理者其功能與各角色的結構是相當清晰的,且依據我國志願服 務法第七條亦規定,志願服務計畫應包括:服務人員之招募、訓練、

管理、運用、輔導、考核及其服務項目。然而,對於推動企業志工的 企業而言,並非所有企業均向主管機關或服務領域之目的事業主管機 關備查成立志工隊,是以,研究者在下個段落將從國內外有關企業志 工管理相關文獻中嘗試歸納目前企業可能執行的志工管理模式與策 略,並以此作為訪談大綱的問題擬定依據。

24

二、 企業志工管理之策略模式

企業促成員工參與企業志工活動,在員工與企業的關係部份,則 可凝聚員工向心力,認同企業公益形象,並可增加員工工作士氣,改 善企業組織氛圍。藉此同時,社區及相關公益組織可獲得服務投入與 企業資源,有助於凝聚社區意識,實踐公益組織之使命,亦可成為企 業本身的社會行銷方法。故企業志工方案為企業、員工與社區的三贏 策略(邱貴玲等人,2005;翁慧圓,2009;張英陣,2012)。

在企業志工興起的同時,有關企業志工管理的相關議題在國外已 有所研究,加拿大 2006 年首份針對企業對支持企業志工服務之研究,

隨機抽取 999 家企業,並輔以 22 家深度訪談及 2 次焦點團體作為研 究方法;該研究結果發現,將近有 71%的加拿大企業,鼓勵員工利用 上班時間或員工個人時間投入志願服務;且有 54%的企業將企業志工 方案安排給至少一位的支薪員工,作為其工作職責的一部分,其中近 三分之二的企業表示,志工方案是由公司的高階主管團隊領導,而由 高階主管領導層面下的企業在取得公司資源支持的比例較一般員工 擔任管理者來得高。然而,卻鮮少有企業將公司對企業志工服務的支 持正式化,僅 14%的企業有系統地投入公司資源支持企業志工服務,

而撰寫企業志工服務策略的僅 3%企業執行(Easwaramoorthy, Barr, Runte, & Basil, 2006)。顯見即使發展企業志工發展已久的加拿大地區,

雖有高達 999 家企業推動志工服務,但卻鮮少進行企業志工管理工作。

不過在 Easwaramoorthy 等人的研究報告中,發現大型企業較中小型 企業更能鼓勵員工參與志願服務,包含可投入更多的教育訓練資源、

資金支持以及彈性工時等支持性措施,由此可見企業規模也可能成為 影響企業志工管理與運作的因素之一。

O’Brien 等人(2008)表示,良好的志工管理計劃將有助於企業 定義其企業志工服務之政策和程序,並將服務方案規劃、招募、培訓、

風險管理、有效溝通及夥伴關係等面向視為企業志工的日常管理模式。

風險管理、有效溝通及夥伴關係等面向視為企業志工的日常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