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企業行動學習之發展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企業行動學習之發展

2.1.1 行動載具發展簡史

行動載具的發展在20 世紀開始萌芽,世界上第一台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以下簡稱 PDA)是由 Apple 公司在 1992 年所推出的 Newton,

但當時銷售的狀況並不佳;直到1996 年,Palm Computing 公司改良了 PDA 的手 寫技術推出新的產品PalmPilot 掌上型電腦,才使得 PDA 獲得市場的認同,其他 的PDA 廠商與作業系統也紛紛湧現(李永立,2012)。然而到了 2002 年,Palm Computing 公司的 PDA 市占率逐漸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微軟公司推出的 Windows Mobile 系統。微軟公司更在同年推出 Pocket PC (簡稱 PPC),此後 Windows Mobile 系統便一直為 PDA 佔有率最高之作業系統(李永立,2012)。第一台智慧 型手機則是由IBM 在 1992 年 11 月推出的 IBM Simon,該產品僅有 1 到 1.8MB 的儲存空間,須利用觸控筆來撥號與輸入(無姓名,2013)。

21 世紀以來,則是行動載具快速發展的時期。2002 年微軟公司推出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使得平板電腦漸漸開始流行。2010 年 Apple 公司推出 iPad,

造成一股新的平板電腦使用熱潮,2011 年 3 月推出的 iPad 2,則是各代 iPad 產 品中銷售量最高的一代(linli, 2015)。而在電子書閱讀器的發展上,1990 年代電 子書的專用閱讀器首先被推出,但直到Amazon 公司在 2007 年推出 Kindle 電子 書閱讀器後,才大幅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而在Kindle 電子書閱讀器推出後,

也陸續有許多不同的電子書閱讀裝置被推出(林維真、黃瀞瑩,2013;林維真,

2013)。此外,21 世紀更是智慧型手機的發展的高峰期,Apple 公司於 2007 年推 出第一代iPhone,開啟了智慧型手機發展的旋風;至 2012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 的市佔率最高的廠商為Samsung 與 Apple。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也帶動了行動 App 快速的發展,App Store 於 2008 年 7 月推出,同年的 10 月,Google play 亦出現 在市場上(楊正霖,2013)。上述行動載具的發展,皆可能影響企業對於行動學 習的應用,時間簡史整理如表1 所示。

表2-1-1

行動載具發展時間表(本研究整理)

年代 事件

1992  第一台 PDA 上市

 第一台智慧型手機(IBM Simon)上市 1996  Palm Computing 推出 PalmPilot 掌上型電腦 2002  微軟公司推出 Pocket PC

 微軟公司推出平板電腦 2007  Amazon 公司推出 Kindle

 Apple 公司推出 iPhone 手機 2008  App store 上市

 Google Play 上市

2010  Apple 公司推出 iPad 平板電腦 2011  Apple 公司推出 iPad 2 平板電腦

2.1.2 企業行動學習之定義

「 行 動 學 習 」 一 詞 在 英 文 中 可 直 譯 為 “Mobile learning” 或 是 “Action learning”。Action learning 為早期行動載具尚未普及時所常用的名詞,指稱一種 學習的方式,為透過自身或團體的經驗來進行學習,藉此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林 傑聖、林怡均,2013)。Mobile learning 則為近期較常見的譯法,林傑聖與林怡均

(2013)提出構成 Mobile learning 的四項要素:在設備上,須具備行動載具與無 線網路科技等軟硬體設備;在活動上,具有學習活動特色;在內容上,為學生主

動學習,並能以情境化方式進行學習;在環境上,學習的環境能打破時間與空間 的限制。

行動學習與數位學習(Electronic learning, 簡稱 E-learning)的概念略有不同。

根據Quinn(2012)的定義,行動學習是由行動運算(Mobile computing)與數位 學習所交織而成,可以提供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Abernathy, 2001)。Woodill(2010)則認為,行動學習不僅是將數位學習的內容放置到行動 裝置上,更是以一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學習者,提供員工快速學習的可能。

由此可以發現,行動學習所涵蓋的範圍較數位學習來的廣,甚至可以說行動學習 本質上只是數位學習的延伸(Brown, 2003)。

而針對「行動學習」一詞的定義目前仍是眾說紛紜,許多研究將重點放在學 習時使用的載具上,認為行動學習即是利用手持式的載具,如手機、PDA、MP3 等工具所進行的學習(Intrepid Learning Solutions, 2010)。而 Ashridge(2011)則 將行動學習定義為「一個手持的科技工具,搭配無線網路與行動電話網路一起使 用。可用來促進、支持、增進與延伸教學」(Ashridge, 2011; 轉引自 Garg, 2013)。 另外也有學者將之定義為「學習者不在一個固定、預先設定的地點進行的各種學 習,或是當學習者運用行動科技來進行學習的活動。」(O’Malley, Vavoula, Glew, Taylor, Sharples, 2005)。

目前少見文獻直接針對「企業行動學習」一詞做出定義,類似的概念是由 Pimmer 與 Pachler(2014)提出的工作場域之行動學習(Work-based mobile learning),在其研究中其將之定義為「了解且有能力使用行動載具在工作的場域 中,來面對不同的情境,且包含工作中的學習之過程」。另外有研究提到,企業 中所認為的行動力為「能夠在任何地點或裝置上進行工作的能力」(Citrix and Vanson Bourne, 2012)。

綜整上述學者們的觀點,本研究發展出企業行動學習的定義為「企業管理者 或員工在工作場域中,利用行動載具進行非固定時間、非固定地點的學習活動」。

2.1.3 企業行動學習相關議題

過去有一些研究針對「行動學習」此一主題之研究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其中,

在 Hung 與 Zhang(2012)的《Examining mobile learning trends 2003–2008: a categorical meta-trend analysis using text mining techniques》一文中,利用書目計 量與文本探勘法針對2003 到 2008 年間行動學習的研究發展趨勢進行研究。該研 究以 “Mobile learning” 與 “M-learning” 做為關鍵字在 Web of Science(WOS)

資料庫中進行檢索,並限定文獻類型為期刊文獻或是會議文獻,共檢索出119 篇 相關文獻。研究結果顯示,行動學習的相關研究在 2003 到 2005 年是第一個高 峰,2007 到 2008 年是第二個高峰。而根據作者所屬國籍進行分析,發表最多與 行動學習相關文獻的國家為臺灣(27.73%),其次為美國(15.13%)、南韓(9.27%)、 中國(7.56%)與英國(6.72%)。而以作者所屬校院進行分析,發表最多論文的 學校依序為國立中央大學(臺灣)、淡江大學(臺灣)、國立交通大學(臺灣)、 阿薩巴斯卡大學(加拿大)、國立台南大學(臺灣)。而以文獻所屬期刊來進行分 析,發表最多行動學習相關文獻的期刊依序為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 Computers &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這五份期 刊所發表的文獻共佔了整體的68.06%。

Hung 與 Zhang(2012)再以文本探勘技術將檢索到的 119 篇文獻中的 115 篇 文獻摘要進行分群分析,分析結果將行動學習的研究主題分成4 大階層,底下共 分成12 個群組,其分析的階層架構如下所示,括號內的數字代表相關的文獻數 量(Hung & Zhang, 2012):

 行動學習(115)

 策略與架構(22)

1. 行動學習之策略與架構(9)

2. 協作式行動學習(7)

3. 互動式行動學習(6)

 接受度與其他議題(18)

4. 行動學習的接納(7)

5. 內容保護、資料轉換與管理(11)

 效用、評估與個人化系統(50)

6. 行動學習之效用(13)

7. 行動裝置的適用性評估及智慧型導引系統(15)

8. 個人化行動學習系統(9)

9. 行動學習費用(14)

 行動學習個案研究(25)

10. 在 K-12 環境中的行動學習(7)

11. 應用於訓練的行動學習(9)

12. 應用於工程教育、語言學習與音樂學習的行動學習

其中,第6 個群組(行動學習之效用)在 2003 到 2005 年與 2007 到 2008 年 間都有快速的成長,而第4 個群組(行動學習的接納)、第 7 個群組(行動裝置 的適用性評估及智慧型導引系統)、第9 個群組(行動學習費用)與第 12 個群組

(應用於工程教育、語言學習與音樂學習的行動學習)在2007 到 2008 年間有快 速的成長。

縱然其研究對於行動學習的議題有深入及廣泛的探討,但其研究的資料收集 年代迄今已有一段時間,在這幾年間,行動學習有著極快的發展。此外,其研究 僅以Web of Science(WOS)資料庫做為資料收集的來源,可能忽略未收錄在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但與行動學習相關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同時以 WOS 與 Scopus 資料庫做為資料收集的來源,以收集更廣泛的相關文獻。

Wu 等人(2012)的研究則有別於 Hung 與 Zhang(2012)的研究,將分析的

重點放在行動學習相關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等不同的面向上。

在其研究中,利用書目計量與內容分析法針對2003 到 2010 年間,以行動學習在 教育情境中的應用為主題的文獻進行分析。資料來源為 Wiley、InterScience、

SAGE、SDOL 與 ERIC 等資料庫,共分析了 164 篇文獻。其研究結果發現大部 分以行動學習為主題的研究有以下特點:

1. 將焦點放在其效用,接續為系統設計。

2. 研究方法大多為調查法或實驗法。

3. 研究結果大多為正向的。

4. 目前最常被用作行動學習的載具為行動電話與PDA,但可能被其他 發展中的科技工具所取代。

5. 行動學習最常被應用在高等教育中,其次為應用在國小教育中。

6. 最常被引用的文獻大多以系統設計為主題,接續為效用評估。

另有專書是以行動學習為主題進行探討,例如在Mantyla(2009)所著的《The learning advantage : blending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learning to create lasting results》

一書中,即針對行動學習的設計方針、效益、影響行動學習成效的因素及運用行 動學習的策略與步驟進行探討。本研究參考上述論文及專書所提出之行動學習的 不同面向,針對企業行動學習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了解在企業的情境中,行動 學習的相關研究有哪些學者們關注的議題。並根據文獻收集的結果進行架構之調 整,最後以「企業導入行動學習之策略方針」、「影響企業接納行動學習的因素」、

「企業導入行動學習之效益」、「企業行動學習關鍵成功要素」等四個不同的主題 進行相關文獻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