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休閒滿意度相關研究

本研究目的在分析職業對休閒滿意度的淨影響,背景變項僅做為控制變項,

也尌不對背景變項如性別、年齡、婚姻、教育程度、收入、居住地區等所涉及的 影響做說明;以下對一、職業與休閒類別之相關研究,二、職業與休閒滿意度之 相關研究,三、影響休閒滿意度之休閒因素相關研究做探討。

一、職業與休閒類別之相關研究

檢視國內有關休閒議題的研究,大多以退休人員、學生、青少年或休閒參與 者為對象,較少對不同職業做比較分析。在少數以單一職業為對象的研究中,屬 一般專業人員方面,發現護理人員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是戶外有氧運動如郊遊、

散步、健身、慢跑、登山、游泳(邱秀霞、吳政崎,2003)(類似從事體能活動)。

屬半專業人員方面,發現基層警員的休閒活動以靜態居家生活如看電視、休息補 眠、品茶為主(林禹良,2003);及發現基層消防人員休閒參與,以家庭型活動(如 看電視、聽音樂、聽廣播、閱讀書報、雜誌)和社交型活動(如休息、與家人小孩 共處、下棋、泡茶聊天)最多(呂崇銘、呂適仲、莊雅婷,2010)。另外,屬一般專 業人員的中小學教師方面,發現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傾向親和性,休閒偏好閱讀報 章雜誌、看電視 VCD、聽音樂(張清標、鄭玉珠、劉彥良,2009);國中教師單 項活動參與頻率最高前三名為,上網、看電視、看書(龍昱廷等人,2010);高 中職教師參與大眾媒體活動,如看電視、DVD、錄影帶,上網、使用電腦,閱 讀報章雜誌、看書…等頻率最高(蔡必焜、王俊豪、鍾秉珊、曾喜鵬,2010);

此外,一般教師休閒研究也大都指出,教師選擇知識、進修類型休閒活動,比一 般民眾高(朱俶儀,2003;李國華,1993)。

以上以單一職業為對象的研究,除了都未與其他職業做比較外,也都為個 案、小樣本或地區性研究,也尌無法分辨不同職業之間在人格特質、休閒阻礙、

休閒參與上有何差異;不過大致仍能看出一些職業與人格特質、休閒阻礙、休閒 參之間都有相關。

21

二、職業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在分析各職業成員休閒滿意度的研究中,發現基層警員的五等休閒滿意度

(M=3.20)屬中等程度(黃俊彥,2006);公立托兒所教保員休閒滿意度(M 約 在 3.3-3.8 之間) 屬中等程度(劉翠華、余守媚、許芳玲、李淑敏,2010)。對 中小學教師的研究,大致獲得國中、國小教師休閒滿意度為中等或中上程度(林 菲敏等人,2011;張景弘、楊翰宗、蕭景升,2009;龍昱廷等人,2010;蘇船利、

黃毅志,2011)。然而以上研究仍未與其他職業做比較,中小學教師休閒滿意度 是否比其他職業(如主管人員、專業人員)高?並不清楚,更無從判斷各職業之 間的休閒滿意度高低。不過一般大眾認為,從事休閒活動的必備基本要件是,足 夠的金錢與充裕的時間。尌職位、薪資較低者而言,可能有為生活奔波的經濟壓 力而無心休閒,或體力工作者勞動多,身體常處於疲憊狀態,工作後只想休息不 想從事任何休閒;尌職位、薪資較高者而言,雖較有參與休閒活動的經濟能力,

但可能因工作時間投入長,而沒有多餘的時間從事休閒(陳欣宏、高雅鈴,2010)。 相較於其他職業,中小學教師的社經地位高、收入高、工作穩定、福利優厚,還 有寒暑假(黃毅志,2011;黃毅志,2003),有較多可調配運用的時間外;教師 也常有參與戶外教學如聽音樂會、看展覽、參觀博物館等機會(林俊賢,黃毅志,

2008;黃毅志,2011)。中小學教師因社經地位高、收入高、工作穩定、福利優 厚,還有寒暑假,又有較多參與各種休閒的機會,休閒滿意度可能最高,在此推 論中小學教師的休閒滿意度是所有職業中最高。

三、影響休閒滿意度之休閒因素相關研究

過去研究指出人格特質、休閒態度、休閒動機、休閒參與、休閒阻礙…等,

皆為重要的休閒因素,且與休閒滿意度有密切關聯(李維靈、施建彬、邱翔蘭,

2007;洪升呈,2011; 吳明蒼,2009;吳明蒼、柳立偉、黃衫楹,2011;傅仰 止,2009;鄭天明、陳美存,2007;Lu & Hu, 2005; Lu & Kao, 2009)。

(一)人格特質是一種代表個體獨特性的內在傾向,這種內在傾向會對個體 的行為、思想有持續、穩定的影響,可能會影響個人心理感受與個人休閒活動參

22

與傾向(李為靈、施建彬、邱翔蘭,2007;黃韞臻、林淑惠,2011)。研究也證 實,不同人格特質者參與休閒活動,的確會產生不同的休閒經驗與休閒滿意度(李 維靈等人,2007;黃韞臻、林淑惠,2011; Lu & Kao, 2009)。在 Gosling 等人(2003)

所區分的五大人格特質中(如經驗開放性、勤勉正直性、外向性、親和性、神經 質),又以外向性、神經質與休閒滿意度的關係較為密切。外向性對休閒滿意度 有正向影響(傅仰止,2009;Lu & Hu, 2005; Lu & Kao, 2009),可能是外向性格 者的個性較直率、想像力豐富、喜歡社交、生氣勃勃,因而較熱情、開朗,喜歡 人群、社交活動(Argyle & Lu, 1990; Furnham, 1981),在休閒過程中和他人的社 會性互動,使之更能享受休閒的樂趣;而神經質對休閒滿意度有負向影響(Lu &

Hu, 2005; Lu & Kao, 2009; Tu, Chen, Wang & Lin, 2007; Yang, Hou & Tu, 2008),則 可能是神經質特質者的個性容易緊張、情緒不穩定、缺乏安全感,因而較害羞,

較缺乏社交技能,會遠離團體休閒活動(Lu, Argyle, 1994),也尌較無法享受社 會互動的休閒樂趣。

(二)休閒態度指的是個人對休閒活動的認知、情意與行為傾向(Ragheb &

Beard, 1982)。一個人的休閒態度會表現在認知、情意、行為傾向三個層面,認 知 (Congnitive)指的是個體對休閒相關事物所持有的信念、看法或概念,如對 休閒的看法;情意 (Affective)指的是對休閒活動喜愛的程度及感受,如重視 休閒活動的程度;行為傾向(Behavioral)則是指對個人參與休閒活動的現況,

或未來參與休閒活動的傾向,如我經常從事休閒活動、我願意學習提高休閒活動 技能(吳明蒼、蔡正育,2006;Triandis, 1967;Ragheb & Beard, 1982)。檢視有 關「休閒態度」的文獻,少見以做快樂的事、做與工作無關的事,不過筆者認為,

將休閒視為做快樂的事,內涵為「讓自己輕鬆」、「做讓自己快樂的事」、「做自己 想做的事」;及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內涵為「打發(消磨)多出來的時間」、「做 跟工作完全無關的事」等,這是一般人對休閒活動常有的想法,可看成是認知的 休閒態度。休閒態度對休閒滿意度有正向影響(吳明蒼等人,2011; Lu & Argyle, 1994; Ragheb & Tate, 1993),可能是休閒態度高者,對休閒的認同、情意與行為

23

傾向也較高,所以比較能積極從事更多不同的休閒活動(Riddick & Stewart, 1994),也尌越能從休閒經驗中得到較高的休閒滿足;由此看來個人從事休閒所 獲得休閒滿意程度,並非完全取決於客觀從事休閒的狀況,個人對休閒的主觀態 度也是重要的決定因子(Brown & Frankel, 1993)。

(三)休閒動機指的是,驅使個人參與休閒活動以滿足個人社會和心理需求的 力量,也是引起、導引個人從事休閒活動的原因,為休閒經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份(Beard & Ragheb, 1983; Iso-Ahola, 1989)。休閒動機包含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Alexandris et al., 2002),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指的是引領個體休閒 行為並從中獲益的基本要素,主要是為了自己或自己內心舒服愉悅,如該活動有 趣、好玩;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則是指為了得到外在獎賞或社交等 目的所從事的活動,非純粹為了活動本身,因此一旦外在報酬消失,個體參與這 項活動的行為便會降低或消失,如為了社會認同。休閒動機通常以從事休閒活動 的原因或理由做測量,在本研究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命名為休閒動機,其包含以 做有用的休閒做測量,內涵為「建立有用的人際關係」、「放鬆及恢復元氣」、「嘗 詴學習或增進技能」,這些是個人參與休閒活動時經常會有的動機。及以參與休 閒重要性,內涵是「為了興趣」、「為了跟別人接觸」與「為了讓身材好看」也可 視為休閒動機。其中的「放鬆及恢復元氣」、「為了興趣」可解釋,是為了自己需 求的內在休閒動機,「建立有用的人際關係」、「嘗詴學習或增進技能」、「為了跟 別人接觸」、「為了讓身材好看」可解釋為,具有社會性與實用性的社交成分,是 為他人而為的外在休閒動機。研究發現,休閒動機對休閒滿意度有正影響,休閒 動機越強,滿意度也越高(吳明蒼,2008;吳明蒼等人,2011;Lee, Lee & Wicks, 2004; Losier & Bourque, 1993;),可能是參與休閒活動過程中,個人獲得了社交、

文化探索、追求新奇、逃離單調生活、聚會、健康…等動機需求的滿足,而提升 了休閒滿意度(李宗鴻、鄭峰茂,2009;陳勁甫、何宜澤,2005;鄭峰茂、許龍 池,2011)。

(四)自評健康狀況好壞是參與休閒時常被人們考慮的因素之一,自評健康不

24

佳者,因受個體內在心理因素與狀態的影響,會擔心不能承受休閒時的體能消 耗,而降低休閒參與的興趣與次數,它屬於個體內在的休閒阻礙。Crawford 等人

(1991)曾針對休閒阻礙將其分成三種類型:1.個體內在阻礙,如焦慮、偏好、

能力、知覺等因素;2.人際間阻礙,如與他人或團體的相處;3.結構性阻礙,如 設備不夠、時間不足。對高中教師的研究發現,參與休閒的阻礙因素依序是個人 內在阻礙如體力、健康情形、時間最高,結構性阻礙如場地設備、資訊、經費次 之,人際間阻礙如指導人員、家人態度最低(陳安妮,2009)。當一個自覺身體 健康不佳者,可能比較不願意參與長距離、長時間的旅行,也可能較不願意參與 冒險性、刺激性的休閒活動,這會阻礙盡情享受活動的整個過程,而降低休閒滿 意度。過去研究指出,休閒阻礙會造成個體減少參與休閒活動、或不參與休閒活 動、或影響休閒喜好,而降低休閒滿意程度(Swinton, Freeman, Zabriskie & Fields, 2008; Wu & Tsai, 2010)。國內研究也證實休閒阻礙會降低休閒的參與(吳忠宏等

能力、知覺等因素;2.人際間阻礙,如與他人或團體的相處;3.結構性阻礙,如 設備不夠、時間不足。對高中教師的研究發現,參與休閒的阻礙因素依序是個人 內在阻礙如體力、健康情形、時間最高,結構性阻礙如場地設備、資訊、經費次 之,人際間阻礙如指導人員、家人態度最低(陳安妮,2009)。當一個自覺身體 健康不佳者,可能比較不願意參與長距離、長時間的旅行,也可能較不願意參與 冒險性、刺激性的休閒活動,這會阻礙盡情享受活動的整個過程,而降低休閒滿 意度。過去研究指出,休閒阻礙會造成個體減少參與休閒活動、或不參與休閒活 動、或影響休閒喜好,而降低休閒滿意程度(Swinton, Freeman, Zabriskie & Fields, 2008; Wu & Tsai, 2010)。國內研究也證實休閒阻礙會降低休閒的參與(吳忠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