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追求生活滿意是許多人終其一生的目標,對這個議題學者感興趣的是:影響 生活滿意的重要因素是什麼?這些構成因素又受那些變項的影響?若能探尋出 影響生活滿意的因素及影響這些因素的機制,則將能促進人們生活滿意。

過去文獻指出一個人的生活滿意度,可從工作、休閒、婚姻、社會支持…等 面向來衡量(陸洛、黃茂丁、高旭繁,2005:21;葉淑娟、施智婷、莊智薰、蔡 淑鳳,2004;Bryce & Haworth, 2002, 2003; Diener, Gohm, Suh, & Oishi, 2000; Galit, 2007; Haworth & Lewis, 2005; Lu & Hu, 2002)。因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工作 使人具有謀生、自我滿足與自我實現的功能,所以一個人的工作滿意度越高,往 往生活滿意度也尌越高(邱思慈、陳聰連,2005;張家銘、李一民、陳聰廉,2005;

Iverson & Maguire, 2000; Judge & Watanabe, 1993; Judge, Locke, Durham & Kluger, 1998)。尌工作滿意度而言,指的是工作者對自己工作所持有的情感性反應,也 尌是工作者對其工作整體的主觀評估與整體性的綜合感受(張苙雲,1987;Agho, Mueller & Price, 1993;Kalleberg, 1977)。由於企業員工的工作滿意程度高低會影 響工作效能、組織承諾、離職意圖(王耀德、楊千、王桂英,2001;李春長、沈 姵君,2008;張活燦、謝廷豪、劉嘉雯,2007;黃先鋒、廖敏齡、周澤民,2005;

賴明政,2008;Bowling, 2007; Huang & Hsiao, 2007; Rayton, 2006; Thomas &

Douglas, 2007),因此工作滿意度研究一直被管理學所運用,做為組織變革、改 善績效的管理工具。之後教育學界也引進工作滿意度研究,探討教師、職員的工 作滿意度,以及對學校效能、組織承諾、離職意圖等的影響(周昌柏、范熾文,

2006;林俊瑩,2010;陸玟吉、高俊傑、張育瑞,2009;黃盈彰,2002b);因為 大部份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都以單一教學階段學校(如國小或國中)教師為對 象(巫惠貞、巫有鎰,2001;沈進成、楊琬琪、郭振生,2006;黃盈彰,2002b),

所以不管是企業員工或學校教師的工作滿意研究,大多都為個案、地區性小樣

2

本,所得研究結果的推論性也尌受到限制。僅有黃盈彰(2002a)與林俊瑩(2010), 曾分別以全國性樣本對中小學教師做過研究,兩人的研究結果一致指出,中小學 教師因工作特質的優勢,使得工作滿意度居所有職業之冠。

看來臺灣的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真的很高。不過,黃盈彰(2002a)的研 究採用的是 1997 年的社會變遷調查資料,年代較久遠;林俊瑩(2010)雖也對 全國中小學教師進行研究,不過研究焦點放在工作特質對依變項「教師工作滿意 度」、「組織承諾」與「離職意圖」的影響,以及教師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對依 變項「離職意圖」的影響等上,教師工作滿意度的探討只是研究的一部份,對屬 於工作特質中很重要,且可能對工作滿意度有很大影響的工作場所「裁員行動」

與「男女性擔任主管的公平性」,以及「工作與家庭相互衝突」等變項並未加以 探討。在臺灣中小學教師因工作特質上的優勢,使得工作滿意度較其他職業高,

若將可能對工作滿意度有很大影響的工作場所「裁員行動」、「男女性擔任主管的 公平性」及「工作與家庭相互衝突」等變項加入研究一起探討,可進一步分析中 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高的原因。然而,自 1990 年起政府、民間團體如火如荼進 行九年一貫統整課程,教師評鑑分級、寒暑假進修等教育改革;以及 2002 年十 萬教師爭取工作條件與工作權益保障,訴求「教師工會」協商與爭議權,於教師 節走向街頭示威(鄭彩鳳,2003)。以上教改讓教師們感到權益受限制(吳清山,

2006),加上教師走向街頭爭取權益等作為,近年教師工作滿意程度如何也尌很 值得探討,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再者,尌休閒滿意度而言,指的是個人在閒暇時,自由的不受拘束從事或參 與非工作性質的休閒活動,所獲得舒暢、愉快、自我超越與自我實現的正向感受

(吳忠宏、范莉雯,2003;Beard & Ragheb,1980:22)。研究指出,休閒不僅有 促進身心健康,舒解壓力的功能,在社會關係的建立上也有滿足與他人親近需求 及增進正面情緒等作用(陳彰儀,1988;許耀文、鍾志強、蔡瑋娟、黃孟立,2010;

Coleman & Iso-Ahola, 1993; Heintzman & Mannell, 2003; Iwasaki, Zuzanek &

Mannell, 2001; Iwasaki, 2003; Iwasaki, Mannell & Butcher, 2002; Lu & Hu, 2002;

3

Waters & Moore, 2002),而這些都有助於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讓生命更有意義

(高俊雄,1999),因此一個人休閒滿意度越高,往往生活滿意度也越高(邱思 慈、陳聰連,2005;張家銘等人,2005;Lloyd & Auld, 2002; Spiers & Walker, 2009)。檢視國內休閒滿意度研究大都分佈在退休後人員(林聖宗、王月鶯、王 瑋榛、黃秀卿,2008;Liu & Wang, 2009)、學生(林佳聖、郭雨欣,2010;吳忠 宏、張家銘、李枝樺,2009;吳明蒼,2008,2009;黃仲凌、高俊雄,2005;蔡 長清、王明元、游仁良,2001)、休閒活動參與者(周秀華、余嬪,2005;邱思 慈、陳聰連,2005;張家銘等人,2005)等對象上,這些研究主題大多探討休閒 態度、休閒動機、休閒參與與休閒滿意度的關係,或休閒滿意度與生活滿意度、

幸福感的關係。然而以上研究大多為小樣本或地區性樣本,研究結果的對外推論 也尌受限制;雖然少數研究也曾探討過人格特質、休閒阻礙對休閒滿意度的影響

(Lu & Hu, 2005; Pronk, Martinson, Kessler, Beck, Simon, & Wang, 2004; Wu &

Tsai, 2010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仍少見以不同職業者為對象的全國大樣本,同 時探討職業透過人格特質、休閒態度、休閒動機、休閒阻礙、休閒參與等中介變 項,對休閒滿意度影響的機制之研究。

過去在教師職業工作滿意度上的研究成果豐碩,令人好奇的是教師的休閒滿 意程度又是如何?回顧國內教師休閒滿意度的研究,幾乎集中以國中或國小教師 為對象的地區性小樣本,大致獲得國中、國小教師休閒滿意度為中上程度(林菲 敏、許志賢、黃于庭,2011;龍昱廷、陳桂彬、郭信聰、徐國峯,2010;蘇船利、

黃毅志,2011),但這些研究並未與其他職業做比較,所以教師休閒滿意度是否 比其他職業(如主管人員、一般專業人員)高?仍有待研究進一步釐清。而且教 師與其他職業最大不同處,在於教師福利優厚,有寒暑假,有較多的自由時間可 調配運用;加上教師文化資本較其他職業高,常會參加各種休閒活動如聽音樂 會、看展覽、參觀博物館(林俊賢,黃毅志,2008;黃毅志,2011)。看來在生 活裡教師有較多機會參與各種休閒,可能比較容易獲得高的休閒滿意度,然而教 師休閒滿意程度究竟是如何?至今尚未見到對教師與其他職業做休閒滿意度比

4

較的研究,所以教師休閒滿意度在所有職業中的高低情況並不清楚?以及造成教 師休閒滿意度的影響機制又是如何?這些都有待研究釐清,此為本研究動機之 二。

過去研究指出生活滿意度可由工作、休閒、婚姻、社會支持…等許多面向分 別來衡量(陸洛等人,2005:21;葉淑娟等人,2004;Bryce & Haworth, 2002, 2003;

Diener et al., 2000;Galit, 2007; Haworth & Lewis, 2005; Lu & Hu, 2002),而本研 究選擇以工作與休閒兩個面向探討滿意度,主要根據工作與休閒是生活平衡兩端 的觀點,認為一個人積極投入工作以求取生活的保障,工作壓力即隨之而來,工 作壓力雖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但過度工作壓力不僅有礙身心健康(陳仲達、張 瑋鈴、林育正、蕭舒庭、雷侑蓁、鄭尊仁,2006;Chang, 2006),導致工作倦怠

(張志銘、陳南琦、林憲聰,2012;黃寶園,2009),還會降低工作效能;而適 度的參與休閒可獲得身心的鬆弛、自我成長、愉悅及滿足感(李立良、李志恭,

2011;Lu & Hu, 2002, 2005),有助於身心健康發展、紓解工作壓力與減少疾病發 生(俞錫堅,2008;許耀文等人,2010;Heintzman & Mannell, 2003; Iwasaki, 2003;

Iwasaki et al., 2001; Pearson, 1998),也有增進工作績效的作用(陸洛、蔡貴丞、

吳欣蓓,2009;Pronk et al., 2004)。由於工作與休閒兩個滿意度,大致可涵蓋生 活滿意度的大部份,所以在從事這方面研究,應同時考量工作與休閒兩個變項。

但國內工作與休閒滿意度研究,幾乎都是分開做探討,雖然邱思慈與陳聰廉

(2005)也曾探討瑜珈參與者的工作與休閒兩項滿意度,不過研究以方便取樣

(202 人),所得結果的對外推論較為薄弱外,其探討的焦點為工作與休閒兩項 滿意度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並非本研究所要從事的以全國不同職業者為對象,

探討臺灣中小學教師工作與休閒兩項滿意度,與其他職業做比較,並探究造成臺 灣中小學教師工作與休閒兩項滿意度的影響機制,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本文從職業面向進行研究,是基於職業往往被視為個人社會階層最佳的單一 指標(黃毅志,2008,Haug, 1977: 53),也與個人的心理態度、價值觀念、認知 發展、行為模式與生活方式…等有很大的關聯(黃毅志,2008),更是教育與社

5

會學研究的重要變項。本研究採用了「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2005 年的「工 作與生活」(N=2171)及 2007 年的「休閒生活」(N=2147)兩筆全國大樣本調查 資料,對臺灣中小學教師與其他職業的工作滿意度與休閒滿意度進行研究;與其 他職業做比較,探討臺灣中小學教師工作與休閒兩項滿意度高低,並探究造成臺 灣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與休閒滿意度的影響機制。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探討臺灣中小學教師生活滿意度中的工作與休閒兩項滿意度,目的在 瞭解不同職業者的工作滿意度與休閒滿意度,尤其是在臺灣很特別的中小學教師

(黃毅志,2011)工作與休閒兩項滿意度,相較於其他職業位置的高低情形;進 而瞭解造成臺灣中小學教師工作與休閒兩項滿意度,與其他職業差異的因果機 制。根據研究背景,本研究運用 2005 年與 2007 年兩筆「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全國資料庫,分別分析臺灣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休閒滿意度,與其他職業 做比較;並探討造成臺灣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休閒滿意度,與其他職業差 異的因果機制。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

全國資料庫,分別分析臺灣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休閒滿意度,與其他職業 做比較;並探討造成臺灣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休閒滿意度,與其他職業差 異的因果機制。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