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美容美髮產業相關現況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美容美髮產業相關現況分析

論及二十一世紀的休閒價值觀,部份論點提出是屬於一種遊憩旅遊、觀光購 物、養生、住宿美食、文化和藝術與宗教以及教育,以一項或多種功能以及價值 組合而成,而休閒者透過這些活動的經驗帶來歡愉、快樂、壓力紓解或體能的回 復、獲得自我成長,自我尊重、歸屬和幸福感等效益與功能,而其中休閒運動產 業則是一種能夠提供給休閒者健康養身、美容塑身與運動效益之體驗(吳松齡,

2003)。李素馨(1997)認為休閒可以定義為休閒者利用閒暇空檔時間在工作和生活 勞動之外,以自由的意志選擇而獲得肉體鬆馳或者精神回覆狀態,且悠閒的型態 並且豐富生活內涵,創造人生寶貴的意義和價值。可見休閒是現代人生活很重要 的生命養分,Ragheb 與 Beard (1980) 指出,休閒遊憩能提供個人滿意的體驗以 及追求幸福感,休閒是影響生活品質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休閒活動的滿足,可 提升個人的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換句話說,無論是休閒商品和活動或是服務,凡 是可以讓休閒參與者在自由自在,能夠提升其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歡愉與創新以 及成長,或者在互動或者回饋當中發揮潛能,進而產生愉悅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此即為幸福感 (Argyle, 1987),都是休閒規劃者極力努力的目標。

現代人注重休閒健康和養生,休閒健康美麗產業範圍泛指化妝品、保養品、

瘦身、美髮用品等各式實體產品製造,以及美容美髮、美甲、彩妝、健康、纖體 體重管理、整體造型、SPA 等服務,均屬於美麗產業之範疇(經濟部,2007)。我 國行業標準分類係供統計分類之用,於民國56 年公布試行,分類架構計分為大、

中、小類3 個層級,其中大類參照 1958 年聯合國國際行業標準分類編訂;中、

小類則根據我國國情需要,並參考美國、日本、加拿大三國人口普查之行業標準 分類酌予增減。「行業」一詞係指經濟活動部門之種類,包括從事生產各種有形 商品與提供各種服務之經濟活動在內,主要是指工作者工作場所隸屬之經濟活動 部門,與一般所指的職業並不相同;依照中華民國行業產業分類的內容,美髮及 美容美體係屬 S 大類之 9621 小類(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 9 次修訂版),如表 1 所示:

8

吳松齡(2003)認為有機養生體能調整,養生有機園區、SPA 溫泉、運動俱樂 部、美容健身中心等,只要能提供休閒者健康、活動、成長、美姿、美體與養生

9

健康的重視,使美容美髮廣泛的與健康、美學以及休閒產業產生關連性的密切結 合,且時尚美學不分性別,由此可見商機所在。

美學經濟興起,李仁芳(2004)以生活中觀察的各種現狀,認為現代人追求生 活體驗與享受的潮流,使得獨特的創意設計理念和人文與文化色彩所營造出的感 官氛園,開始將創意整合導入生活美感的概念,將講究美感觀點朝向美學經濟邁 進,創造具深度且高附加價值的美學經濟。陳高生(2015)與施百俊(2009)即雙雙 認為,美學經濟是將美感生活經驗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商業活動,經濟學家觀察 指出當國民所得超過一萬美元時,社會就會開始追求生活美感、追求休閒生活、

追求奢華體驗;休閒健康產業與美容美髮的結合,係屬當代美學經濟的重要環節。

美學商機已逐漸普遍化生活化,觀看當今社會流行整型美容、芳療SPA、以及健 身塑身等活動,在在見證美學經濟通俗化的發展趨勢;尤其臺灣文化涵養及休閒 觀光資源豐富,並且有體驗式經濟發展的向上能力,消費型態改變偏重於休閒、

減壓與美學生活的提升,導致養生美容、美麗觀光產業的發展潛力至為可觀值得 投入(陳高生,2015;施百俊,2009)。

美麗觀光產業相關行業產值更有倍數成長之趨勢,而觀察臺灣的美髮美容業 的發展風尚,無論是專業技術或產品研發都具有國際競爭力,但因過去缺乏國際 經驗與交流實務而侷限專業發展,幸而現今經由專業人才的致力推展,使得臺灣 業者報名角逐世界國際競賽活動,已能履獲諸多大獎而揚名國際舞台;緣此,來 自政府施政的重視、業界自身的努力、教育體系的完備等條件組合,正是推動臺 灣美髮美容業人力資本發展國際化的重要環節,筆者認為用心培養美容美髮的優 質人才,以提昇國家總體的競爭優勢,誠乃創造產官學三贏的新佈局。

開創新市場需求競爭採用藍海策略優勢,是近年來有連鎖品牌沙龍以流行時 尚、晉升專業技術與服務品質為擴展的方向(張丞婕,2012),也就是以創意產業 核心知識加上優質美感及其深度體驗,全面營創顧客的高吸引力及高滿意。而且 各業者也可透過特色的發揮,拓展為全球在地化的時空的差異和價值;如此而為,

消費者除了對品質有基本要求之外,更期待有令人喜出望外的驚奇式服務。緣此,

企業欲創造出高滿意業績,前提是要有滿意的顧客,而滿意又忠誠的顧客來自於 企業精實的服務吸引力,如何使專業人員具備卓越優質競爭力以及團隊,已是企 業施行藍海策略的主軸。陳泓賓(2012)指出避免企業走入紅海這個困境,企業必 須突破營運瓶頸,由過去的單一面服務,朝向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來規劃,將顧客

10

忠誠視為市場經營策略的首要目標,因為顧客的忠誠度是源源不絕的業績來源,

新開發業務的潛在顧客,同時也是口耳相傳的口碑行銷管道的代言人。換言之,

顧客忠誠所帶來的效益,將是長期且具累積以及擴張效益的,所以企業能維持顧 客忠誠度越久,所獲得的效益也就越多。由此可知,強化消費者滿意度和忠誠度 乃是二十一世紀產業永續生存的必要條件。

處在激烈競爭的商業環境,業者如何在其中找到立足點並且永續經營,最關 鍵的因素即為顧客,掌握、了解不同顧客的特質和消費型態,便能取得行銷先機。

產業建立創新和差異化競爭,提供具特色的服務特性,提供顧客多元且多元複合 價值的服務;服務業同時也受到摩爾定律之影響,顧客極度喜新厭舊,所以必須 將自己定位為流行產業或創意產業才能跟得上社會變遷的腳步。可喜的是,目前 臺灣美髮、美容產業廠商定期前往海外吸收學習新技術,而為因應小型廠商的升 級開展,鼓勵業者產業升級,期能整體提升服務業之服務水準,促進產業升級而 獲得良好的形象與口碑。(林世強,2014)。

企業應自我檢視產業的核心能力,1950 年代最早出現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它被視為組織內部的重要資源之一。Selznick(1957)認為 企業所制定的規範(norm)為決定組織特殊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 Ansoff(1965)

指出要決定企業獨特能力需先分析企業本身的優、劣勢,並審查企業本身的有形 與無形資產;之後 Andrews(1971)描述獨特能力為一種能吸引顧客的能力,強 調企業不僅須將其技能與資源結合,更應藉此有效率地製造其核心產品;而 Prahalad & Hamel(1990)正式定義出核心能力這個名詞,並實際深入研究、整 理及運用於實務上,Prahalad&Hamel(1990)定義核心能力是:「創造顧客附加 價值的技術與技能,經由工作中群體學習的方式累積競爭者難以模仿的技術與技 能。組織成員個別的技能與組織所使用的技術之整合,提供顧客特定的效用與價 值。」要從顧客的觀點探索消費市場的需求為何? 根據市場的需求,產業界就應 朝這些魅力焦點做深度的準備,這些魅力焦點包括: 價格與價值的競爭力、多樣 化選擇、品質、服務、機動彈性、技術能力或設備裝潢等。過去臺灣景氣不好,

業者是降低成本(cost down)做為經營概念,可是消費者卻期待加值(value up),產 生雙方期望背道而馳的現象,服務業以服務為本質,畢竟顧客有權益獲得他應得 到的東西,經營者應盡量全力滿足、甚至超越顧客的期待,這才是有意義的服務 價值觀,如此才能提升服務的價值觀與獲益性,服務業提供一種有風格,自在不

11

矯情、不炫耀的優雅服務,是一種藝術,是一種讓客人窩心,可以牽動內心深處 的感動服務 (蘇國垚,2014)。

臺灣美髮美容界隨著人們對美的要求與追求呈現快速的發展,消費者對美髮 美容業專業素養的要求也因應而提高。近幾年美容美髮專業教育在社會上已日益 受到重視,大專教育體系的方向以培養美容、美髮、化妝品領域之中、高階人才 為主;美髮美容的高中職技職體系教育亦形重要,促使教育單位投入設備及師資,

以提升學生之專業素養。因此之故美髮美容業從業人員可透過學校正規教育或是 短期教育補習班之方式,提升其學歷及專業素養,培養出符合美髮業需求之高素 質人力,供應其市場需要(陳麗文、林俊成,2007)。

令人惋惜的是人力短缺一直是美容美髮產業的困擾;技職教育人才的外流,

及服務業居高不下的流動率,一直是教育界與產業首要克服的課題。胡夢蕾(2004) 認為學術界與產業界之間的差異性一直存在,業界期望人才能有學以致用,並認 為目前美容技職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雖然提昇了學歷層級,增加對專業理論的深 入與了解,但與職場需求仍存有落差。

觀察國內的美髮產業案例,可以發現曼都以髮型反映世代面貌,引領時代潮 流,全心全意呈現髮藝美學,為顧客型塑出不同的個人風格。曼都秉持對美的執 著,為每一位客人創造屬於自己的自我風格。曼都董事長賴孝義導循以顧客導向

觀察國內的美髮產業案例,可以發現曼都以髮型反映世代面貌,引領時代潮 流,全心全意呈現髮藝美學,為顧客型塑出不同的個人風格。曼都秉持對美的執 著,為每一位客人創造屬於自己的自我風格。曼都董事長賴孝義導循以顧客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