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農業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探討共有四個節次,分別為休閒農業、池上米鄉休閒農業區、體驗 行銷、體驗價值以及遊客忠誠度,茲分述如次。

第一節 休閒農業

一、休閒農業定義

休閒農業以農業與鄉村資源為主,融入旅遊要素的現代都市型農業,為生產

、生態、生活三生一體集中展現之產業(楊衛麗、范兵、宋宏春,2017)。行政 院農業委員會(2001,以下稱農委會)政策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計畫,目的在推 展國內農漁村經濟的轉型,創造增加區域尌業的機會,並以我國基礎的農漁業由 生產型態轉化為服務型態。農委會更在 2013 年至 2015 年度中程施政計畫中將拓 展休閒農業國際化定為目標使命之一。休閒農業有別於一般觀光產業,為一結合 地方產業及自然環境資源之轉型產業,無法進口代替,鄭健雄(1999)認為休閒 農業的存在價值在於顯著一個社會的豐裕有餘,對於休閒農業未來的對策應該以 農業為重點,農漁民的生存利基為發展目標,並且兼顧生產事業與環境保育,同 時滿足旅客的需要(陳昭郎,1996)。

「休閒農業」在各個國家所發展出的名詞不盡相同,在中國大陸稱為觀光(休 閒)農業、旅遊(游)農業或鄉村旅遊等(吳中峻,2008)(封淑娜,2017)。在美 國稱為農業觀光(Agricultural tourism or agritourism),在英國則稱為農場旅遊(

Farm tourism)(郭敬中,2006)。黃豐明(2007)定義休閒農業係使用區內農業的 環境景觀、自然景觀、休閒遊憩資源,供應予消費者農業休閒遊憩的場所,並兼 具農業生產與休閒體驗功能,為一新型態農業經營模式。而在英國鄉村開放計畫

(Countryside Access Scheme)農業環境政策中,也將休閒農業精神納入,其目的 是將鄉村內休耕農地做為一般人民散步和休閒之用(吳珮瑛,2003)。封淑娜(

2017)則認為休閒農業為一利用農民以農業資源、農村景觀發展出來的體驗服務 業,其營運範疇已超越過去傳統農業生產加工型態,為一休閒遊憩加值的經濟農 業。

7

政府為提升花東地區發展及永續利用,立法院於 2010 年 6 月 13 日三讀通過

「花東地區發展條例」,透過花東產業六級化發展方案,可窺其發展重點仍是希 以促進文化創意、觀光休閒、有機農業等重點產業合作加值鏈結發展,來強化花 東在地產業發展各項技術與能量累積,拓展花東在地品牌與行銷通路。而休閒農 業六級產業思維為一結合一級農業、邁向二級加工及三級體驗服務的產業,並具 有帶動農業六級化的功能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如圖 2-1。陳昭郎剖析所謂 一、二、三級,其見解:第一級即初級產業,指的是農產品,在休閒農業裡,可 以直銷形式供遊客在地消費,或做為伴手禮,並強調初級產業是休閒農業的基礎

。第二級乃是將農產品經由加工製造程序後之農產加工品,其附加價值為大於初 級產業生產農產品。第三級是指農產品或加工製品加乘服務之提供,發展出三級 農業體驗商品化(王以瑾,2015)。

農業發展條例第 3 條第 5 項將休閒農業(Agricultural Recreation)定義為利用 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 及農家生活,提供國民休閒,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

農業發展條例第 63 條指出休閒農業區產生的方式: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應依 據各地區農業特色、景觀資源、生態及文化資產,規劃休閒農業區。是以經中央 主管機關核准設置為供休閒農業使用之地區,為休閒農業區。而其休閒農業區之 劃設,旨在因應國際化及自由化,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轉型,以確保農業之永續 發展,帶動農特產業及地方特色之轉型,增進農民收益為目標。

休閒農業區劃設的目的是為了保育農村環境,開展農業的相關活動,並帶領 傳統農業向休閒化、觀光化、精緻化、生活化及科技化轉型,以達到農業的永續 經營,避免加入 WTO 後所帶來的衝擊。李榮華(2003)認為,休閒農業係以農業 資源(包括環境、產物)為礎石,以供給消費者休憩之使用。故尌資源利用性質 觀點來看,休閒農業具有基礎農業產業的提供與休閒遊憩的特點。

本研究綜合上述法律、專家、學者於休閒農業的定義,將其定義為:將鄉村 景緻、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和休閒遊憩相結合,著重三生三態的事業,也是農 業生活化,普及化,活力化,且兼顧農業生產性和生態環境並容的樂活農業。其

8

所提供上述資源供休閒農業使用,經劃定、核准設置為之地區,稱為休閒農業區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二、休閒農業資源

休閒農業透過整合區域農林漁牧基礎生產、農漁村在地特有文化與農家原有 生活型態,來提供國民休閒愉悅的旅遊深度、農業體驗以及農業、飲食、衛生、

環境、生活五大教育上的學習,為傳統農業創造新價值的新興亮點產業,更是農 業旅遊的新選擇(陳美芬,2007)。學者段兆麟(2014)認為休閒農業具有八種 功能,茲分述如次:(一)經濟的功能:休閒農業已跨入三級體驗服務階段,其 銷售旅遊遊程收入,比一級傳統農業銷售收入要高出許多,故提高農民經濟收益 是休閒農業的基礎功能。(二)遊憩的功能:休閒農場的遊憩活動,是運用農業 及農村景觀、自然、遊憩資源,設計貼近大自然的體驗,其具有審美性、知識性

、生物性等功能。(三)教育的功能 :休閒農業利用生活、生態、文化資源等來 設計體驗活動,提供消費者體驗三生三態知識,以及食農教育及農家生活體驗的 樂趣。(四)環保的功能 :教育消費者生態體系知識。(五)文化的功能:利用 農村傳統的產業文化資產及生活文化體驗,讓消費者體驗豐富的農村文化。(六

圖 2-1 花東產業六級化規劃思維

9

)社會的功能 :利用休閒場域達到交友、增進情感的目的。(七)保健的功能:

休閒農業所提供的無毒或有機食物以及乾淨休閒氛圍,有助於消費者紓解工作壓 力及鬆弛解脫生活的緊張。(八)城鄉交流的功能:城市消費者透過學習農業生 產方法與生態知識,體驗農村生活,感受農村的生存真諦。相對地,休閒農業經 營者也可藉由與大都會來的消費者交流,了解、學習不同的區域觀念,所以休閒 農業在地化經營場域是城鄉交流的帄臺。

林梓聯(2001)將在地農業可運用於體驗之資源包括自然、景觀、產業、人 力、文化。另有研究者從三生觀點將將農業資源分三類,包括農民生活資源、農 業生產資源以及農村生態資源(鄭殷立、郭蘭生,2012)。陳昭郎、鄭健雄(

1996)認為休閒農業是利用農業與農村資源使用,不傴傴是把農業由一級的傳統 產業進升到休閒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最主要是乃為自古以來的農業經營模式開 創一片新天地,引入農業休閒服務業階段。段兆麟(2007)提出自然、環境、人 文發展都是休閒農業的重要契機,故在地農業資源仍是發展休閒農業的基礎。東 部地區由於地形蜿蜒具有豐盈的自然景觀變化,及豐富的遊憩觀光資源,是發展 休閒農業的優越的地區。羅碧慧(2001)曾提出休閒農業的發展及經營,太過強 調本身的優越性,忽略了一般性及潛在性遊客對休閒農業的客觀認同。是以如何 測重尋找休閒農業的利基與探討其資源本身的特殊性,使其更具有獨特性,創造 不可取代或是獨特性的農業體驗、服務以及農特相關產品吸引遊客前往造訪(陳 墀吉、陳桓敦,2005),實為休閒農業區需要迫切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