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休閒農業解說資源的範圍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第三節 休閒農業解說資源與服務傳送

一、 休閒農業解說資源的範圍

傳統農業轉型成體驗式農業必須有其正確規劃,目前研究者大部份 以三生觀念為出發點,作為規劃主流,如葉美秀(1998)為農業資源在休 閒活動規劃上提出農業分類構想圖(圖 2-3-1),而其構想圖中,包括農產 知識的獲取、農民生活體驗及農村生活知識等三項,而此三項一般遊客

如何獲得,就必須透過解說服務的協助。

李崇尚(2001)將可作休閒觀光用途之農村資源分為文化的產業資 源、自然的產業資源、農特產資源及人文生活環境資源。同時羅碧慧 (2001)則將休閒農業資源粗分為自然資源、生產資源、景觀資源、文化 資源,人的資源。

而方威尊 (1996)將休閒農業資源分為能力與資產二大類:

(一)能力包括個人專長能力及組織專長能力;

(二)資產分為有形資產及無形資產,有形資產包括實體資產、財務資 產與自然資源;無形資產包括品牌、資料庫、行通路、服務品質 等。

農業生產

農民生活 農村生態

農產知識 獲取

農民生活 體驗

農村生活 知識

圖 2-3-1 農業資源分類構想圖,葉美秀(2007)

以景觀資源角度指出休閒農場資源之組成範圍大致為:自然環境之 景觀資源、農林漁牧動物之景觀資源、文人資源(王小璘、張舒雅,

1992)。

而唐嘉才(2006)休閒農業區之環境資源類型:自然環境景觀資源、

產業環境資源、人文環境資源。

陳墀吉及陳德星(2005)將休閒農業分為觀光農園、市民農園(體驗農 園)、教育農園、休閒農場(休閒農業區)、休閒林場、休閒漁場、休閒漁 業及民宿等八大項。

休閒農業的解說內容須以場區內農業資源來作規劃,如成漢(2007) 綜合其他研究者重新分類農業資源可利用部份為:

(一)生態面:農村景觀利用、農村生態利用;

(二)生產面:農具利用、農產品利用、家禽家畜利用、農耕活動利用;

(三)生活面:農宅利用、農村文化利用。

而段兆麟(1995)則將農業農村資源可分為以下五類,可說是最為詳 細的資料:

(一)自然資源:氣象、水文、植物生態、動物生態等資源;

(二)景觀資源:地形地質景觀、牧野風光、禽畜舍特色、農宅傳統建 築等;

(三)產業資源:牧草體驗、禽畜生產體驗、禽畜產品體驗、畜牧體驗、

農林漁牧各階段體驗等;

(四)人的資源:當代或歷史知名人物、特殊技藝之農漁民;

(五)文化資源:傳統建築、傳統雕刻及手工藝品等(如圖 2-3-2)。

由上述可知,休閒農業相關資源相當的豐富,包括農村景色、農產 品、農具、耕作等,且各研究者均有提及農業必須經過所謂的商業包裝,

才能送至遊客面前,而這些「商品」如何讓一般遊客了解及體驗,就需 要解說人員的在旁協助,所以上述的休閒農業資源均為解說服務的範 圍,包括歷史人文、動植物生態、農具設備的使用方式…等,所以可了 解解說人員在休閒農業的協助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