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設計

一、研究範圍與對象

以台東縣共六大休閒農業區為研究範圍,分別為太麻里鄉金針山休 閒農業區、大武鄉山豬窟休閒農業區、卑南鄉初鹿休閒農業區、高頂山 休閒農業區、池上鄉米鄉休閒農業區、關山鎮親水休閒農業區等;而本 研究對象為這六大休閒農業區內,曾參加過休閒農業課程訓練或有實際 解說經驗之人員。

二、研究工具

(一)問卷編製

1、問卷內容主要的編制依據仍參考余慧玉(1999) 編制「博物館導 覽員專業知能需求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之問卷、王喜青 (2001) 編制「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教育與環境解說專業發展需求研究」

之問卷、鄭美女(2002) 編制「公立博物館解說人員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

之問卷、鄭人文(2005) 編制「休閒農業解說人員專業能力」之問卷、陳 美芬(2005)撰寫 「休閒農業解說人員要件與技巧」之內容、向麗容(2006) 編制「臺灣自然史博物館教育人員環境教育專業知能與發展之需求」之 問卷,修改成「休閒農業解說人員專業知能問卷」。

2、經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業解說人員及解說志工、臺東 縣解說人員發展協會會員,及從事休閒農業之人員修正並提供其意見,

以作以預測問卷內容參考。

(二)問卷內容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要之研究工具,包括被研究者的個人背景、

解說經驗、專業知能及專業成長課程需求等四大部份。

1、個人背景: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主要居住地區等。

(1)性別:包括男、女二性別

(2)年齡:請受訪者自行填寫年齡,再由本研究分為五大類,包括「30 歲下以」、「31-40 歲」、「41-50 歲」、「51-60 歲」、「61 歲以上」。

(3)教育程度分為六大類,分別為「小學或以下」、「國(初)中」、「高 中(職)」、「專科」、「大學」、「研究所以上」。

(4)主要居住地:由受訪者自行填寫其鄉鎮市名,再由本研究分為四 大類,分別為「台東縣市」、「關山線」、「成功線」、「大武線」。

2、解說經驗:解說年資、研習次數、課程參與情形等。

(1)解說年資:包括了「1 年以內」、「1 年以上至 3 年以內」、「3 年以 上至 5 年以下」、「5 年以上」四個選項。

(2)研習次數:主要請受訪者填寫近一年來所參與的研習次數,共有 五個選項,分別為「未曾參加過」、「3 次以內」、「3 次以上至 5 次以內」、

「5 次以上至 10 次以內」、「10 次以上」。

(3)課程參與情形:包括了九項的勾選,及一項的自由填寫,分別為

「1.解說導覽方面」、「2.服務接待方面」、「3.活動規劃方面」、「4.安全急 救方面」、「5.行銷推廣方面」、「6.歷史人文方面」、「7.自然景觀方面」、

「8.動物生態方面」、「9.植物生態方面」、「10.其他」。而其勾選的選項 有「只要知道,一定會參加」、「經常參加」、「偶爾參加」、「從沒 參加過」及「不知道該課程」等五項。

3、專業知能:包括其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及自我成長 等四大部份。每一大部份有 10 個選項題,及五種勾選類別,分別為「非 常重要」、「重要」、「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及「無意見」。

(1)專業知識:「1.解說人員應對要解說的休閒農業區之經營理念有深 入了解」、「2.解說人員應對要解說的休閒農業區之地理環境有深入了 解」、「3.解說人員應對要解說的休閒農業區之歷史人文有深入了解」、「4.

解說人員應對要解說的休閒農業區之推廣主題有深入了解」、「5.解說人 員應具有行銷休閒農業區相關附屬產品的能力」、「6.解說人員應具有推 廣當地特色之能力」、「7.解說人員應有規劃解說動線的能力」、「8.解說 人員應具有隨時提醒遊客參觀時相關注意事項的義務」、「9.解說人員應 具備豐富的動植物生態的知識」、「10.解說人員應具有客觀及中立的解 說服務」等 10 項。

(2)專業技能:「1.解說人員應有良好情緒管理,隨時保持和善愉快的 態度及表情」、「2.解說人員應要有生態保育的認知」、「3.解說人員應隨 時注意遊客的反應,調整解說內容以符合遊客」、「4.解說人員應注意聲 音的大小及使用一般口語化語言進行解說」、「5.解說人員應使用有趣的 話語,避免冗長不連貫的解說」、「6.解說人員應有解說時間控制的能

力」、「7.解說人員應具有活動企劃及團康表演能力」、「8.解說人員應善 用個人肢體語言作為解說的工具」、「9.解說人員要對不同年齡及階層的 遊客提供不同的解說內容」、「10.解說人員應具有安全及緊急應變的常 識及能力」。

(3)專業態度:「1.解說人員應具有工作熱忱及高度解說意願」、「2.解 說人員應有不厭其煩的服務態度」、「3.解說人員應了解團隊合作精神之 重要」、「4.解說人員應有傳達正確的社會教育意義之責任」、「5.解說人 員應具備和善的人格特質,例如親切、愛心等」、「6.解說人員應具備自 信心及現場掌控力」、「7.解說人員應具備敬業樂群,積極正面的人生 觀」、「8.解說人員應具備勇於挑戰的態度」、「9.解說人員應充份了解自 己的職責與功能」、「10.解說人員應與其他工作相關人員保持良好的互 動關係」。

(4)自我成長:「1.解說人員應對解說服務之內容隨時檢討及修正」、「2.

解說人員應不斷修正自我說話技巧,以利解說服務」、「3.解說人員應積 極參與解說服務相關訓練活動及研習會」、「4.解說人員應具有無偏見的 態度,觀摩他人解說」、「5.解說人員除具有解說相關知識外,應再加強 不同方面知識」、「6.解說人員應協助其他解說人員成長,無私分享經驗 與知識」、「7.解說人員應有隨時收集正確解說資料,及自我充實豐富解 說內容的態度」、「8.解說人員當解說錯誤時,要有勇於認錯的態度」、「9.

解說人員應學習整合當地休閒農業相關資源的能力」、「10.解說人員應 具有一般行政如文書處理、網路資料檢索等能力」。

4、專業成長課程需求:以課程參與及專業知能部份衍伸歸納。包括 了十二項的勾選,及一項的自由填寫,分別為「1.一般大眾化的解說技 巧課程」、「2.服務態度的訓練課程」、「3.休閒農業區內自然生態的相關

課程」、「4.當地人文歷史的相關課程」、「5.人際關係處理及提昇的相關 課程」、「6.自我情緒控制及管理的相關課程」、「7.解說人員時間管理及 掌控相關課程」、「8.電腦運用及網路使用的相關課程」、「9.安全及緊急 救護的相關課程」、「10.團康表演及活動企劃的相關課程」、「11.推廣當 地特色及相關附屬產品的行銷課程」、「12.遊客的接待技巧及客訴抱怨 處理的相關課程」、「13.其他」。而而其勾選選項為「非常需要」、「需 要」、「不需要」、「非常不需要」及「無意見」等五項。

三、抽樣方法

本研究採取立意(判斷、目的)選樣(purpose sampling),因本研究為了 解休閒農業區內從事解說的人員,已有特定的母群體,經相關人員、網 站及書藉收集名冊之後,寄發正式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