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現代漢語有標記比較句之教學排序

5.3 有標記比較句教學排序

5.3.1 使用頻率

5.3.1.3 使用頻率小結

在討論五類有標記比較句在口語和書面語在 L1 頻率的表現時,如果在兩 種語料所呈現的結果有差異時,究竟要以哪一種語體的 L1 頻率做為教學排序的 參考呢?筆者認為,如果牽涉到語言教學的領域時,書面語的參考價值應比口 語來得大,因為書面語體的規範性比較強,用法或是規則都較固定,對於語言 教學的規劃來說,學習者可以先接觸規範性的書面語體句構,然後,再學習豐 富而且多變的自然語,應該會是比較恰當的安排。我們也將以書面語先於口語 的方向來處理L1 的頻率問題。

由[表五-2]和[表五-3]中可發現無論在口語或書面語中,“勝過” 都呈現獨 占鰲頭的情形,以 “比” 字做為主要標記的比較句,不管在自然語或規範語中都 佔有最高的使用頻率;另外,“極比” 的頻率表現則緊追其後,而最後的 “不及”

則在兩種語料中都呈現較殿後的情形;“等同” 和 “近似” 這兩者在比較標記的結 構上比較相似,使用頻率則在整體比較結構中分佔第三和第四的順序。

因此,有標記比較句在L1 的使用頻率上,這五大類句由高而低依次排 列,順序為:1 勝過 → 2 極比 → 3 等同 → 4 不及 → 5 近似。

圖五-1 現代漢語有標記比較句在 L1 頻率由高而低的排名順序

5.3.2 結構、語義的困難度與跨語言差距

鄧 (2003) 提出教學語法的設計和學習者的母語之間的緊密依存關係,對 於結構、語義的困難度都必須加以斟酌,尤其是針對性的大原則一定要這別注 意。在檢視漢語有標記比較句的困難度的做法上,我們將根據鄧守信(2003)

<對外漢語語法點難易度的評定>中的幾個原則來判定困難度的高低。語法難 易度的評定可以從結構、語義、跨語言差異、類化和語用等五項來原則檢視,

其重點如下:

難度低,層次結構困難度高、搭配限制、詞序典型或非典型等面 向。

二、 語義越複雜,困難度越高:語義明確困難度低,語義多樣模糊,困 難度高,延伸語義 (如:空間→時間→結果) 困難度高,文化層面語 義也困難度高 (如成語的語法功能)。

三、 跨語言差異越大,困難度越高:同時考慮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在結 構和語義上差距的表現。

四、 越不易類化者,困難度越高:成體系困難度低,不成體系則困難度 相對較高。

五、 語用功能越強,困難度越高:句義困難度低,話義困難度高。

接下來,筆者將分兩個方向來處理結構、語義的困難度和跨語言差距;

第一步,先檢視有標記比較句的語義和漢西跨語言差距的分析,然後,再進行 有標記比較句的結構和漢西跨語言差距的分析。

5.3.2.1 語義困難度和漢西跨語言差距

為評定語義的複雜度,鄧 (2003) 提供了四個檢測的方向56:

一、 語義單一明確,困難度最低 二、 語義多樣模糊,困難度高 三、 延伸語義困難度高

四、 文化層面語義困難度高

根據本論文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討論,漢語的比較句在語義方面,兩個比 較項 (X 和 Y) 或兩個以上的比較項 (A, B, C…) 在比較動作結束後所得到的比較 結果差異值的表現,即為語義界定的主要重點。表現出五大語義為:等同、近 似、勝過、不及、極比。五大語義彼此之間的差異基本上是很清晰的,我們於 下面的[表五-4]中,將以數學符號來表達各比較結果的語義。

56 引述自陳立元 (2005:66) 碩士論文。

數學符號 漢語語義難度 跨語言困難度 積分57 排序 X = Y 等同 - 遷移 (Level 0) 0

1

X Y 近似 - 遷移 (Level 0) 0

1

X Y 勝過 - 遷移 (Level 0) 0

1

X Y 不及 ++ 遷移 (Level 0) 2

3

X A, B, C... 極比:比較項成員 + 遷移 (Level 0) 1

2

[表五-4] 漢語有標記比較語義的困難度與漢西跨語言差距

[表五-4]中,在 “極比” 的部分,由於在定義上,“極比” 和其他的四種比 較語義有明顯的差異:比較項至少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而其他的四種比較則 限制在兩個比較項之間的比較,因此,比較項的多元性會造成認知方面的困難 度增高,本文因此給予它語義困難度一個 「+」。另一方面,不比句由於常常 應用在諺語或俗語之中,例如 (224) 牛馬不如,或 (225) 百聞不如一見等句式。

如此的搭配有文化層面語義的表現,容易造成語義上的沉重負擔,本文因此給 予它語義困難度一個 「+」。

將漢語比較句的五大語義對應到西班牙語,我們發現西班牙語中也存在 這些語義的表達:IGUALDAD (等同)、SEMEJANZA (近似)、SUPERIORIDAD (勝過)、INFERIORIDAD (不及) 和 SUPERLATIVO (極比),兩語言比較語義劃 分完全對應,差距幾近於零。根據 Prator (1967) 的 “難度等級模式”,屬跨語言 難度低的零級難度,即指兩種語言中 “相同的成分”,在學習中產生正遷移,而 不會發生困難。

5.3.2.2 結構困難度和漢西跨語言差距

為評定結構的複雜度,鄧 (2003) 提供了四個檢測的方向:

一、 目標語和母語是否對應,對應現象越低,困難度越高 二、 搭配限制,限制的條件越高,困難度隨之升高

三、 詞組結構,線型結構的困難度低,層次結構困難度高

57 本論文把結構難度中的一個 「+」算成 +1 分,「-」則不加不減,以零分計算;另外再加上

四、 典型與否,有標結構比無標結構難58

極比 -語序:X + 標記 + R

-比較標記類型單純:以 “最”

為主

-線型詞組結構

- - -

合體 (Level 1) 1

1

[表五-5] 漢語有標記比較句在結構的困難度與漢西跨語言差距

漢語有標記的等同結構屬於主謂句形式,介詞短語出現在動詞之前充當 狀語。但是等同結構的比較標記有其諸多限制性,即搭配限制嚴格,除了一前 一後成對出現外,這種分裂型的比較標記 (跟…一樣) 裡,前半段的標記帶出比 較標準 Y 進而構成介詞短語,後半段的標記也是絕對不可或缺,以下的例 (226) 是一個標準的等同比較結構;另外,在缺少後段標記的情形下,前半段的標記 會變成連詞,讓比較語義完全喪失,如例 (227) 中把後半段的標記 (一樣) 去掉 後, “和” 字變成句中的連詞,失去了比較語義。

(226) 小明和小良一樣聰明。

(227) 小明和小良聰明。

因此,漢語等同句在結構難度上,由於分裂型比較標記的特殊搭配限 制,本文給它兩個難度指數 「+」;另外,等同比較標記的類型多款,故在結 構難度上再給它一個 「+」。另外,在與西班牙語的比較結構做跨語言的比較 後,我們發現雖然也以主謂句形式為主,但是其介詞短語卻是出現於動詞之 後,漢語介詞短語的左分枝現象和西班牙語的右分枝做法,是兩者在跨語言困 難度的主要表現,在語序結構上,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得把目標語的介詞 短語出現位置重新學習,困難度屬於 Prator (1967) 定義的 Level 3:「重新詮 釋」(Reinterpretation)。此外,等同句中所擁有的多類型的比較標記和其各別的 特徵以及種種的使用限制,讓學習上的困難度激增到第四級。

在近似結構方面,其主謂句的基本句式也和等同結構幾乎一樣,一些極 細微的差異出現在後段的比較標記 M2,比較標記類型多款的現象依然存在,因

此,其結構難度的呈現和與西班牙語跨語言的結構難度上和等同句雷同,也落 於第三級「重新詮釋」和第四級「過度分化」之間。

在勝過結構屬於主謂句形式,但是勝過結構中的比較標記 “比” 字在此類 比較句中的使用有一枝獨秀的傾向,此現象讓勝過結構的比較標記,相較於其 他比較結構比較標記的多款選擇可能,有單純化的情形。但是,勝過結構中常 見的副詞性狀語,如, “更” 和 “還” 影響句義的預設能力非常可觀,因此在結 構的困難度部分筆者也給它一個「+」。

另外,在跨語言困難度上,基於左右分枝的現象,困難度屬於 Level 3:

「重新詮釋」;又,西班牙語和漢語之間有相對應的項目,如前半的比較標記 M1: “比” ,一個標記就足以詮釋西語中的兩個成分: “más... que” 所能表達的 語義內涵,西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在學習此句式時,可以忽略第一語言中兩個項 目的區別,而逐漸去習慣合併後的項目,因此,難度等級為第一級的 「合體」

(Coalescence)。

不及結構由於其比較標記以否定形式來呈現,如, “不如”、 “不比”、

“沒有”,其中的 “不” 和 “沒” 都是現代漢語中最主要的否定副詞,所以,否定形 式的結構特徵讓它的困難度明顯高過於其它結構,本文因此給它一個「++」;

另外,多款的比較標記也會給學習者造成學習上可預見的困擾,難度上又多加 一個「+」。最後,在跨語言的部分難度指數攀升到 Level 5:「分裂」(Split),

此句式由於本身的比較標記就以 “否定式” 出現,使其難度等級無論從邏輯認知 的角度或形式複雜度的觀點切入,都級數攀升到第五級 「分裂」63

極比結構也屬於主謂句形式,主要的比較標記 “最” 是副詞,成為修飾謂 與部分的狀語,屬於線型結構,難度並不高。另外,在跨語言困難度部分,現 代漢語以比較標記 “最” 為首的極比結構,能表達西班牙語的勝過之最和不及之 最兩種極比可能結構,因此在難度等級方面,本文評定為 Level 1:「合體」

(Coalescence)。

63 請參考本論文第四章 4.2.3.4 的討論。

5.3.3 現有的教材之整理與檢視

我們選定在台灣,中國和美洲地區普遍被廣泛採用的對外漢語教材,三 地各選出一套作為代表,如下: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正中出版社,2008 (共五冊)

-《新實用漢語課本》,劉珣主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 (共六冊)

-《中文聽說讀寫》 (Integrated Chinese),姚道中等主編,Boston: Cheng & Tsui Company,1997 (共三冊:Level 1, part I、Level I, part II 以及 Level 2)

接下來,根據五大語義次類:A. 等同、B. 近似、C. 勝過、D. 不及、E. 極

人說得一樣 brother could be as tall as I am.) brother could be shorter than I am.)

似和不及;之後,在Level 2, lesson 6 的課文中,介紹極比句式,然後在 Level 2, lesson 9 中談近似句,最後,在 Level 2, lesson 16 中簡單的提到以 “不如” 為比較 標記的不及句。和上面提到的《新版實用視聽華語》大不相同的是本書以分層 的方式來引進比較句的教學,該書的作者對於句型結構層次的安排井然有序,

由簡而繁,步步為營,先進行以肯定形式為主力表達的等同和勝過句教學,待 數課之後,才接下來進行否定形式的結構和多重語義表達的解說。

在《新實用漢語課本》一書中,比較標記也是引導學習者學習比較結構

在《新實用漢語課本》一書中,比較標記也是引導學習者學習比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