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現代漢語有標記比較句之教學排序

6.1 研究結論

比較是人類認識周遭環境事物的一個基本方法,比較句也是語言學研究 中學者們長期關注和探索的課題。古往今來的漢語學者對於現代漢語比較句在 語義或結構方面的表現多有深入的討論,也各有建樹,讓漢語比較句的研究得 以越來越有成果。本論文歸納各漢語學者的研究結果,並且參考漢語教學語法 學者的語言困難度和教學排序的作業原則,探討現代漢語有標記比較句在結構 和語義上的困難度,此外,針對西班牙語的比較句做漢西對比分析藉以掌握跨 語言的差異性,最後輔以口語和書面語料的使用頻率調查,以及對外漢語教材 在比較句教學的規劃,對教學排序提出建議。

本文認為,比較語義在等比與差比之下,進一步劃分為五大類:等同、

近似、勝過、不及、極比;在結構方面,比較標記是現代漢語比較句結構中最 重要的特徵,具有結構連結和語義表達的功能,句式結構固定。一般來說,漢 語比較標記如, “比”、 “跟”、 “像”、 “有”、 “不如” 等,連結的對象是比較的 標準 (Standard of Comparison),即 “比較標記 + Y”。因此,在教學方面,筆者認 為要以掌握各種比較句式的比較標記和其在句中的結構特質為前提,針對學習 者的母語背景,設身處地為學習者設計安排出最佳的比較句教學排序,同時,

對於編寫具有語言針對性教材也能貫注一股正面的助力。

我們經過層層的分析和檢視,觀察母語者口語及書面兩種語料的使用頻 率、語義困難度、結構困難度以及漢西兩語言之間的跨語言的語義及結構困難 度,也調查了兩岸和美洲大陸現行對外漢語常用的教材的比較句教學編排順 序,最後,得到對於母語為西班牙語的學習者要進行現代漢語有標記比較句的 教學時,可以參考的教學排序:勝過 → 極比 → 等同 → 近似 → 不及。

教學排序的出現,基本上是強調基本句式的出現順序,因為現代漢語有 標記比較句中的比較標記眾多,在教學安排上一定要同時顧及學習者每一個階

例如,絕對要讓學習者先對於主謂句中的謂語形容詞句或謂語動詞句的結構有 一定的熟悉程度之後,才能順勢的推出有標記的比較句教學。

6.2 研究限制和省思

比較句是一個成員眾多的大家族。現代漢語有標記比較句的範圍和定義 可寬可窄,在本論文中所採的是偏窄的定義,自然會有部分的比較標記沒有納 入這次的研究範圍中,例如,關聯比較標記 “越…越…”、“愈…愈” ,或其他類 的比較標記如, “一…比一…” (一天比一天) 等。另外,比較標記的語法化現象 是一個已經發生而且也還在進行中的事實,許多比較標記的動詞特質還相當的 顯著,如:有、不如、像等,但是,本論文並不屬於歷時性研究,所以,僅以 漢語有標記比較句在當代中的語言現象做推論。

此外,筆者在進行本論文的過程中,面臨口語語料方面經常有省略的做 法出現的困擾,其省略的比例遠遠高過書面語料的顯示。這種省略情形尤其出 現在勝過語義的 “比” 字句,筆者憑著個人的語感,輔以語義和結構的觀察,也 許在語料歸類的結果會有過於放大勝過句的情況。另外,在偏誤的中介語料方 面,本文所蒐集到的語料實為有限,而且語料來源者的背景過於集中在一地 (台 灣台北),忽略了那些身處在當地國家 (西班牙或中南美洲) 的學習者的語料,因 為距離遙遠的關係在偏誤語料的取得上實屬不易,成為本研究過程的限制。

行文至此,對於相關文獻的研讀和各種語料的研析,深深感謝前人的研 究心血的成果分享,也感謝指導教授和各位老師前輩的提攜,讓筆者有一個空 間得以進行此論文研究,在此特別表達感激。雖然此為筆者個人階段性的學習 成果呈現,希望能藉著這個研究的論述,對對外漢語教學的應用或教材的編寫 有所貢獻,也期待對西班牙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有所助益。

參考書目

【中文參考書目】

朴民庭,2002。「比」字句的語用分析及否定形式。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朱德熙,1983。關於比字句。語法研究和探索(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竟存、梁伯樞,1990。“有三米高” 和 “有他高” 的結構分析。語文研究,第二 期。

呂叔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出版社。

-1992。中國文法要略 (再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宋玉柱 ,1987。介詞 “有” 應該肯定。漢語學習,第二期。

李成軍,2001。英漢語典型比較句差異初探。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1 卷,第四 期,p.111。

卲敬敏,劉焱,2002。比字句強制性語義要求的句法表現。漢語學習,第 5 期, 1-7 頁。

周小兵、朱其智、鄧小寧等,2007。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北京:北京 語言大學出版社。

屈承熹,1999。漢語認知功能語法。台北:文鶴出版社。

林泰安,1986。這個 “有” 可以看作介詞。漢語學習,第三期。

侯學超 ,1987。說自由與黏著。語文研究,第二期。

倪華迪編著,1998。西班牙語語法表解。台北:中央圖書出版社。

馬建忠,1898。馬氏文通。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年重印。

崔希亮,1990。是論關聯形式 “連……也/都……” 的多重信息。世界漢語教 學,第三期。

曹逢甫,1993。漢語及英語的關係子句:形式及功用的對比研究。應用語言學 的探索。台北:文鶴出版社。108-130 頁。

許國萍,1996。比字句研究綜述。漢語學習,第 6 期,28-31 頁。

-2002。“比” 字句中結論項得句法、語義特徵。語法研究與對外漢語語法教 學。371-378 頁。

-2002。否定比較句及其教學。語法研究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379-388 頁。

-2007。現代漢語差比範疇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許餘龍編著,1992。對比語言學概念。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陳立元,2004。漢語把字句教學語法。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未出版)。

陳俊光,2007。對比分析與教學運用。台北:文鶴出版社。

賀又寧,2000。現代漢語比較句的投射規律。貴州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 版),120-122 頁。

-2001。現代漢語比較句的結構特色與語用制約試析。貴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 版),70-74 頁。

黃宣範,1983。漢語語法(中譯本), Li, Charles N. and Sandra Thompson. 1981.

(原著)Mandarin Chinese。台北:文鶴出版社。

楊寄洲、邱軍與李寧,1999。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教學大綱。北京:北京語 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葉皖林,2001。“N1 的 N 比 N2 的 N+VP” 句式分析。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第四 期,49-51 頁。

賈甫田,1987。西班牙語、漢語比較方式的對比。世界漢語教學 (創刊號),50-52 頁。

賈秀英,1996。漢法比較句的差異。山西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1 期,91-94 頁。

鄒韶華,1992。“比” 字句的積極性特徵。語法研究與探索 (六)。北京:語文出 版社。

趙士鈺,1999。漢語、西班牙語雙語比較。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趙永新,1986。談談英語和漢語比較方式的異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 1 期,

16-25 頁。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

劉丹青,2003。差比句的調查框架與研究思路。現代語言學理論與中國少數民 族語言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劉珣,2002。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焱 ,2004。現代漢語比較範疇的語義認知基礎。上海:學林出版社。

樊平、劉希明與田善繼,1988。現代漢語進修教程:語法篇。北京:北京語言 文化大學出版社。

蔣靜,2003。比較句的語意偏向及主觀程度的差異。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 會科學版),第 32 卷,第四期,112-117 頁。

鄧守信 , 2002。對外漢語語法點難易度的評定。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對外漢語語法點難易度的評定。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首屆國際對外 漢語教學語法研討會論文集(pp.102-11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盧福波,2004。漢語比較句中肯定與否定式的不對稱現象。對外漢語教學語法 研究,136-146 頁。

【英文參考書目】

Irwin Feigenbaum. 1985. The Grammar Handboo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170.

Kennedy, Christopher D and Louise McNally. 2005. Scale structure, Degree modification, and the semantics of Gradable Predicates. Language 81, 2, 345-381.

Kennedy, Christopher D. 1999. Projecting the Adjective: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Gradability and Comparison, Garland, New York.

Kennedy, Christopher D. 2006. Vagueness and Grammar: The Semantics of Relative and Absolute Gradable Adjective,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V. 30, No. 1. (Feb.

2007) pp. 1-45.

Utlan, Russell. 1972. “Some features of basic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 In: Working papers on Language Universals (Stanford) 9: 117-162.

Quirk, Randolph. et al.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Odlin, Terence. 1994. Perspectives on Pedagogical Grammar.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assen, Leon. 1985. Comparison and universal grammar. Oxford: Basil Blackwell.

Teng, Shou-hsin. 1997. Towards 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32.2. 29-40.

Teng, Shou-hsin. 1998. Sequencing of structure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33.2. 41-52.

Huddleston and Pullum. 2002. Then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西班牙文參考書目】

Leonardo Gómez Torrego. 1998. Gramática didácdica del español. Madrid. SM.

Moreno Cabrera, J. C. 1987d. Fundamentos de Sintaxis General. Madrid, Síntesis.

-1991. Curso Universitario de Lingüística general, Tomo I: Teoría de la gramática y sintaxis general. Madrid, Síntesis.

Real Academia Española. 1973. Esbozo de una nueva gramática de la lengua española. Madrid, Espasa.

Bosque, Ignacio y Violeta Demonte (coord.) 1999. Gramática Descriptiva de la Lengua Española. Vol. I. Madrid, Espasa.

Salvador Gutiérrez Ordóñez. 1997. Estructuras comparativas. Madrid, Arco Libros.

Gracés, María Pilar. 1994. La Oración Compuesta en Español. Estructuras y Nexos.

Madrid, Verbum.

附錄

書面語料分析 (143 筆)

語義類別 代表性比較標記 出現次數 總次數

等同 和...一樣 6 10

跟...一樣 4

近似 像...一樣 26 30

像...一般 1 像...似的 1 和...似的 1 和...差不多 1

勝過 比 6 51

更 34 (比) ...更 3

(比) ...還 8

不及 不如 3 4

沒有...那麼 1

極比 最 48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