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附行為對運動表現之預測情形

本節同樣在探究依附行為對運動表現的預測情形。統計方法一樣採用逐步回歸方式 分析,以依附行為中的「焦慮層面」、「害怕層面」與「抗拒層面」為預測變項,以「運 動表現」為效標變項。結果顯示在預測「運動表現」方面,如表 18 所呈現,以多元迴 歸同步分析,發現整體模式未能達顯著預測「運動表現」,F (3, 185) = 1.16 ( p>.05),再者,

進一步觀看整體模式的解釋變異量數值為 2%,而在依附行為中的「焦慮層面」、「害 怕層面」、「抗拒層面」都未能有效預測「運動表現」,β 值分別為 = -.13、-.09 以及 -.19,而 t 值分別為 =-.91、-.64 與 1.32。

表 18 依附行為對「運動表現」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預測變項 B 標準錯誤 Beta t 值

焦慮層面 -.13 .15 -.08 -.91 害怕層面 -.09 .13 -.06 -.64

抗拒層面 .19 .15 .10 1.32

整體模式 R² = .02 F (3, 185) = 1.16 p>.05

第伍章 討論

本章針對研究中的分析所獲得之結果,分為:第一節、教練領導行為、依附行為與運 動表現之關係;第二節、各變項在背景變項之差異;第三節、教練領導行為對依附行為 之預測情形;第四節、教練領導行為對運動表現之預測情形;第五節、依附行為對運動 表現之預測情形等五部份進行討論。

第一節 教練領導行為、依附行為與運動表現之關係

本研究在探討教練領導行為、依附行為以及運動表現三者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顯 示,在教練領導行為中的「訓練與指導」、「民主行為」、「關懷行為」、「獎勵行為」

僅在依附行為中的「害怕層面」呈負相關,代表當教練有這些行為出現時,選手「害怕 層面」會有降低傾向,Watkins (1995) 認為當受督導者出現了不安全依附行為,會阻礙 督導效能,因此,有學者認為或許督導者心中期待的「安全型依附」受督導者是以功能 取向的角度出發,認為好的受督導者應該要符合督導者和督導環境的期望,且能面對來 自四周眾多的壓力 (Pistole & Watkins, 1995),轉換至球場,當球員出現不安全依附行為 時,會影響教練的領導行為,因此,好的球員應符合教練所期望的,且能面對比賽時的 多重壓力;Chelladurai et al. (1988) 指出,日本選手喜歡教練專制行為及社會支持行為,

而加拿大的選手則喜歡訓練與指導行為,本研究僅針對大學球隊,在教練領導行為的「專 制行為」對「焦慮層面」、「害怕層面」與「抗拒層面」呈正相關,表示在教練有「專 制行為」出現時,選手在「焦慮層面」、「害怕層面」與「抗拒層面」會有偏高傾向,

在國內大部分大學球員對於教練有專制行為普遍接受率不高,認為有自知能力,所以比 較不被選手接受;有研究指出,教練在訓練與指導、專制行為、民主行為能有效預測選 手的成績表現,其中專制行為、民主行為及關懷行為預測力呈現負值 (陳玉娟,1995;

鄭松益,2001;Weiss & Friedrichs, 1986),代表有以上三行為出現時,選手的表現成績 愈低,本研究在教練領導行為中的「關懷行為」對「運動表現」皆呈正相關,代表選手 知覺到教練領導行為中的「關懷行為」,運動表現越好,上述研究與本研究結果不同,

因此,不同教練領導行為皆能影響選手的表現;而在依附行為的三個構面對運動表現則 是無相關,McCalip (2001) 的研究中,提到督導者的不同督導風格及策略是可以改變受 督導著的依附行為,可重新建立一段新的督導關係,也可促進受督導者的專業知識,轉 換至球場,從研究中可得知,教練展現出的不同風格與策略是可以改變球員的依附行

為,卻無法改變球員在場上的運動表現,以上本研究結果,僅部分符合研究假設一。

第二節 各變項在背景變項之差異情形

此研究在探討教練領導行為中的「訓練與指導」、「民主行為」、「關懷行為」、

「專制行為」、「獎勵行為」與依附行為中的「焦慮層面」、「害怕層面」、「抗拒層 面」以及「運動表現」在不同變項是否有達顯著差異。研究結果發現,在教練領導行為 中的「專制行為」和「獎勵行為」在性別上是有顯著差異,其他構面則無,而且男生球 員 (M = 4.51) 相較女生球員 (M = 3.90) 知覺較多的「專制行為」,反而女生球員 (M = 5.52) 比男生球員(M = 5.04) 知覺較多的「獎勵行為」。而相關研究顯示,在性別差異 方面,對教練領導行為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無差異,男性選手較喜歡的教練領導行為,

分別為訓練與指導行為、正向回饋行為與社會支持行為 (黃金柱,1980;鄭敏雄,1992;

Erle, 1981),女性選手較喜歡的教練領導行為,分別為民主行為、公私分明行為、社會 支援行為、正向回饋行為及訓練與指導行為 (鄭敏雄,1992;鄭志富、方明營,1993;

楊志顯,1998),男女選手只有在正向回饋與訓練與指導行為的教練領導行為,兩者喜 歡是一致,不過,雖然研究中有發現「專制行為」是有性別差異,但男女生球員普遍接 受度低,另外,「獎勵行為」同樣也是發現有性別差異存在,而男女生球員的平均得分 皆偏中上水準,與文獻結果相似;而在「訓練與指導」、「民主行為」、「關懷行為」、

「獎勵行為」在年齡和每週訓練時數皆有達到顯著差異,又「關懷行為」與「獎勵行為」

在指導時間有達到顯著差異,表示教練指導時間越長,大專球員愈能知覺到愈多「關懷 行為」與「獎勵行為」,而過去研究同樣也顯示,層級較高、年紀較長、球齡較長等的 選手,愈喜歡的教練領導行為分別是訓練與教學行為、民主行為、社會支持行為、獎賞 行為,而對於教練出現專制行為,則均呈負面的回饋及評價 (黃金柱,1980;鄭敏雄,

1992;鄭松益,2001;Chelladurai & Carron, 1983; Garland & Barry, 1988; Mcmillin, 1990;

Sepa, Pataco & Santos, 1991)。

在依附行為中的「焦慮層面」、「害怕層面」和「抗拒層面」等三個構面皆有性別 差異存在,而且男生球員在此三個構面的得分都高於女生球員,意謂男生球員比女生球 員對教練知覺較多的不安全依附感;而「害怕層面」在年齡和每週訓練時數都有達到顯 著差異;在「抗拒層面」則在位置有達到顯著差異,根據 McCalip (2001) 則以個案研究 的方式,找出三種不同依附類型的受督導者,針對其各自的人格特質、督導歷程及督導 效能進行觀察描繪,這三種依附類型包括了安全型依附、焦慮-抵抗型依附以及焦慮-逃

避型依附;研究分析,要和焦慮-抵抗型依附受督導者建立關係是很困難且費心力的,

且不太容易察覺,因為這類型的受督導者不太信任他人,不會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對 於督導者協助與親近,也都帶著拒絕態度。因此,不論是焦慮-逃避型或焦慮-抵抗型的 受督導者,兩者對於督導關係及督導效能都會有所阻礙,顯見不安全型依附受督導者會 影響其督導效能,然而,轉換到運動場上,當球員出現了不安全依附行為時,對教練的 領導行為是有所阻礙的,而教練也會對選手為何出現的依附行為感到困惑,進而影響到 其教練的領導行為。

第三節 教練領導行為對依附行為之預測情形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教練領導行為對依附行為的預測情形,並假設教練領導行為中的

「訓練與指導」、「民主行為」、「關懷行為」、「專制行為」與「獎勵行為」能有效 預測依附行為中的「焦慮層面」、「害怕層面」與「抗拒層面」。研究結果發現,教練 領導行為的「訓練與指導」、「民主行為」、「關懷行為」與「獎勵行為」等四個構面 只能負向預測依附行為中的「害怕層面」,Watkins 認為當受督導者出現了不安全依附 行為,會阻礙督導效能,而當督導者知覺到受督導者依附行為是偏向負面時,督導者的 反應似乎對受督導員為何出現依附行為感到困惑。這可能是因為一般督導者通常都是採 取目標或任務導向,在督導歷程中,督導者多半專注於受督導者的專業知能的養成,以 及未來是否能完美地勝任諮商工作 (Watkins, 1995),若轉換至球場上,當球員出現不安 全依附行為愈高時,表示對教練愈不依附,以至於會影響教練的領導行為效能,不過,

Watkins 的研究是運用在臨床的督導,所以僅部分符合研究假設三。

第四節 教練領導行為對運動表現之預測情形

在教練領導行為中的「訓練與指導」、「民主行為」、「關懷行為」、「專制行為」

與「獎勵行為」對運動表現的預測情形,根據資料分析,在表 17 與表 18 指出教練領導 行為中只有「關懷行為」能正向預測「運動表現」(F(1,187) = 4.87,p<.05)。研究顯示,

教練在訓練與指導行為、專制行為、民主行為能有效預測選手的成績表現,其中專制行 為、民主行為及關懷行為預測力的呈現是負值 (陳玉娟,1995;鄭松益,2001;Weiss &

Friedrichs, 1986)。而在教練領導行為上以正向回饋行為、訓練與教學行為,能鼓舞選手 並促其運動成績的表現,同時對教練的效能也有影響 (Horne & Carron, 1985; Gordon, 1986),而本研究結果在「運動表現」,僅能有效預測到「關懷行為」,表示當選手知

覺到教練的「關懷行為」越高,越能影響選手的運動表現;本研究預測結果與鄭松益 (2001)研究預測結果相同,雖鄭松益 (2001) 之研究是針對高中選手,但在對大學選手 也認為在平時練習及比賽,能獲得更多教練的關懷,當選手有良好表現時,可不吝嗇的 給予獎勵及讚美,且要與選手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必能提升選手的運動表現。

第五節 依附行為對運動表現之預測情形

而在依附行為中的「焦慮層面」、「害怕層面」與「抗拒層面」對「運動表現」的 預測情形,研究結果顯示,依附行為的三個構面皆未能預測運動表現 (F (3, 185) = 1.16, p

>.05)。在 McCalip (2001) 的研究,提到督導者的不同督導風格與策略其實是可以改變 受督導者的依附行為,重新建立新的督導關係,同時促進受督導者的專業知能,當轉換 至球場上時,依附行為只能改變或重新建立與教練的行為或關係,無法預測到運動表 現,又關於運用在運動場上尚未有其相關之研究,是故不符合本研究假設五。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在探討大專校院公開一級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依附行為與運動表現 之關係。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結論,並進一步針對研究的實際應用及對未來研究方

本研究在探討大專校院公開一級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依附行為與運動表現 之關係。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結論,並進一步針對研究的實際應用及對未來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