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保護法益之演變與實務見解適用上爭議

第四章 肇事逃逸罪實務判決之分析

第三節 保護法益之演變與實務見解適用上爭議

第一項 各級法院判決保護法益之水平變遷

如前所述,實務對於肇事逃逸罪之保護法益非常分歧,除了保護特定 法益外,更有多數判決採取多重之法益保護,造成人民無法明確知悉其所 應盡之義務,對於本罪更添紊亂。自肇事逃逸罪立法至今約有20 年,為使 人們對於肇事逃逸罪之義務有所認識、了解義務所在。因此,本文擬蒐集 肇事逃逸罪立法之時至 108 年 2 月以前之實務見解,並主要以每三年為間 隔,探討各法院所採取肇事逃逸罪之保護法益,並以百分比之方式,觀察 實務見解之走向,進一步推論實務見解之變動是否具有可預測性。

一、最高法院判決之保護法益演變

最高法院 107 年至 105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2 個

(7%)、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障之判決有 4 個(14%)、生命身體及民事 請求權保障之判決之判決有9 個(32%)、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 全之判決有13 個(47%)。

最高法院 104 年至 102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5 個

(23%)、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障之判決有 7 個(31%)、生命身體及民 事請求權保障之判決有 5 個(23%)、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 判決有5 個(23%),並無單純採取民事請求權保障、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 決。

最高法院 101 年至 99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2 個

(12%)、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4 個(25%)、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 障之判決有7 個(45%)、生命身體及民事請求權保障之判決有1 個(6%)、 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判決有 2 個(12%)。

83

最高法院 98 年至 96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3 個

(37%)、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2 個(25%)、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 障之判決有1 個(13%)、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判決有2 個

(25%)。

最高法院 95 年至 93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4 個

(29%)、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6 個(42%)、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 障之判決有4 個(29%)。

最高法院 92 年至 88 年之判決中,僅有採取 5 個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 決(100%)。

表1-1 最高法院肇事逃逸罪保護法益區間比例表

透過圖表之百分比,可以得知肇事逃逸罪從先前之單純採取生命身體 法益或社會法益之單一保護法益,可能係肇事逃逸罪甫立法,實務見解採 取較為保守之見解,且當時學說探討肇事逃逸罪之保護法益僅限於單一保 護法益,並無提及多數之法益保障。導致立法初期並無採取多數之法益保 障。後續實務可能為避免肇事逃逸罪有評價不足之疑慮,而從立法理由出 發,除強調對於肇事有加強救護之義務外同時提及維護公共安全之義務,

將公共安全之慨念解釋為為避免肇事當下未即時處理現場可能導致後車 追撞之二次交通事故,逐漸開始採取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障。

多數法益保障中,於 98 年開始有採取重疊之法益保障,主要可能受到 學說之影響,認為我國肇事逃逸罪部分參考德國刑法第142 條之規定,而 與肇事逃逸罪之立法理由加以結合,認為本罪之保護法益應同時包含生命

0 10 20 30 40 50

88-92 93-95 96-98 99-101 102-104 105-107

生+公 生+民 生+民+公

84

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判決方為妥適。

多數法益保障中,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障之法益從民國 99 年到 101 年之中所佔之比例最高,之後便逐漸下降。相對的,生命身體及民事請求 權保障之法益以及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法益之見解從 99 年開始之比例有逐年增加之現象,可能因最高法院 104 年台上 2570 號判 決明確指出肇事逃逸罪為重疊性法益保障,使最高法院見解開始大量採取 該見解。是以,最高法院於肇事逃逸罪之保護法益似逐漸轉換成重疊性法 保障,使人民於肇事當下需盡更多之義務。

二、高等法院判決之保護法益演變

(一)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107 年至 105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14 個(8%)、民事請求權保障之判決有 4 個(2%)、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 決有12 個(7%)、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障之判決有 27 個(16%)、生命 身體及民事請求權保障之判決有 36 個(22%)、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 公共安全之判決有74 個(45%)。

臺灣高等法院 104 年至 102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27 個(19%)、民事請求權保障之判決有1 個(1%)、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 決有 15 個(10%)、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障之判決有 31 個(22%)、生 命身體及民事請求權保障之判決有13 個(9%)、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 公共安全之判決有56 個(39%)。

臺灣高等法院 101 年至 99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10 個(16%)、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13 個(20%)、生命身體及公共安 全保障之判決有 15 個(22%)、生命身體及民事請求權保障之判決有 7 個

(10%)、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判決有 21 個(32%)。

臺灣高等法院 98 年至 96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9 個(24%)、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3 個(8%)、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 障之判決有8 個(22%)、生命身體及民事請求權保障之判決有2 個(6%)、 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判決有 15 個(40%)。

臺灣高等法院 95 年至 93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5 個(24%)、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3 個(14%)、生命身體及民事請求 權保障之判決有 1 個(5%)、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判決有 12 個(57%)。

85

臺灣高等法院 92 年至 88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判決有 11 個(28%)、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8 個(21%)、生命身體及民事請求 權保障之判決有 2 個(5%)、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判決有 18 個(46%)。

表2- 1 臺灣高等院肇事逃逸罪保護法益區間比例表

臺灣高等法院對於肇事逃逸罪保護法益中,自立法初期採取生命身體 法益保障、社會法益保障之單一法益保障之比例較高,後續則有逐年下降 趨勢。多數法益保障中,立法之初即有判決採取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

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保護法益之見解,判決中主要提及若 肇事者離去現場,可能使肇事責任認定困難,導致被害人求償無門,可以 得知臺灣高等法院於立法之初已經將民事請求權保障納入肇事逃逸罪之 保護法益保障中,已受德國法之影響。因此,從圖表中可以知悉該法院後 續幾年區間當中,有大量比例採取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生命身體與民 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保護法益之見解。

此外,有別於採取多數之法益保障,臺灣高等法院於 104 年首次採取 單純之民事請求權法益,可能係受到最高法院 104 年台上字第 2570 號判 決首次明確提出肇事者有釐清責任義務之影響,該判決使得原先抽象民事 請求權之法益保障加以明確化,下級法院除了引用學說外,更有最高法院 見解背書,使得民事請求權保障之見解逐漸走出自己的路。本文亦發現後 續有些許判決亦採取相同見解,是否後續能影響實務之見解,值得關注。

0 10 20 30 40 50

88-92 93-95 96-98 99-101 102-104 105-107

生+公 生+民 生+民+公

86

(二)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107 年至 105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 之判決有13 個(9%)、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2 個(1%)、生命身體及 公共安全保障之判決有 46 個(31%)、生命身體及民事請求權保障之判決 有 17 個(12%)、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判決有70 個(47%)。 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 104 年至 102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 之判決有11 個(8%)、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5 個(3%)、生命身體及 公共安全保障之判決有 81 個(59%)、生命身體及民事請求權保障之判決 有 8 個(6%)、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判決有 32 個(24%)

決。

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 101 年至 99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 之判決有 4 個(5%)、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障之判決有 68 個(87%)、

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判決有 6 個(8%)。

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 98 年至 96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 判決有 4 個(8%)、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4 個(8%)、生命身體及公 共安全保障之判決有 37 個(71%)、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 判決有7 個(13%)。

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 95 年至 93 年之判決中,採取生命身體法益之 判決有 2 個(6%)、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1 個(3%)、生命身體及公 共安全保障之判決有 30 個(88%)、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之 判決有1 個(3%)。

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 92 年至 88 年之判決中,僅採取生命身體法益 之判決有2 個(66%)、社會法益之保障之判決有 1 個(34%)。

87

表2- 2 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肇事逃逸罪保護法益區間比例表

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從圖表可以得知早期僅採取單一法益保障,可 能同樣受到學說以及甫立法之影響,然而 92 年後採取單一法益之比例即 迅速下降,取而代之者為多數之法益保障。其中,民國93 年至 104 年之肇 事逃逸罪有極高之比例採取生命身體及公共安全保障之法益保護,可能係 因實務見解對於肇事逃逸罪之立法理由解所影響。

然而從 101 年開始之比例有逐漸下降之趨勢,於 105 年後後與生命身 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法益保護更首次交錯,所佔之比例轉變為第二 高。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法益保護則逐年上升,似受最高法 院見解轉變之影響,可以得知該法院對於肇事逃逸罪保護法益之見解已開 始轉變,逐漸認為肇事逃逸罪之保護法益為重疊性之法益保障。此外,自 圖表中亦可以發現,採取生命身體及民事請求權保障同樣自102 年開始之

然而從 101 年開始之比例有逐漸下降之趨勢,於 105 年後後與生命身 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法益保護更首次交錯,所佔之比例轉變為第二 高。生命身體與民事請求權及公共安全法益保護則逐年上升,似受最高法 院見解轉變之影響,可以得知該法院對於肇事逃逸罪保護法益之見解已開 始轉變,逐漸認為肇事逃逸罪之保護法益為重疊性之法益保障。此外,自 圖表中亦可以發現,採取生命身體及民事請求權保障同樣自102 年開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