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案教師訪談內容研討

第五章 有/無將美感理念融入教學科學教師對於美感教學的看

第二節 個案教師訪談內容研討

本節承接上一節,將有/無將美感理念融入教學的兩組受訪者,各以兩位具代表性的資 深科學教師為對象,針對其訪談內容的資料,進行分析與討論,更完整地呈現四位個案科學 教師對於美感教學融入科學課程的個人看法、實際經驗、教學策略及建議…等。

壹、「有將美感理念融入教學」組

一、受訪者 B 個案研討

受訪者 B 是一位退休教師,在擔任教務主任期間,不但成立學校科學中心及科學社團,

並且和學校教師、義工等一起計畫課程、編寫教材、安排教學活動,實施全校性的科學活動。

受訪者 B 努力推動科學教學,致力於引導學生們在生活周遭探索、學習科學,十餘年來成果 豐碩,使科學教學成為該校的特色課程。受訪者 B 在退休後,仍然擔任科學中心主任,經營 管理科學中心,義務在學校裡推動科學教學,定期至科學中心陪伴小朋友玩科學、認識科學,

熱心傳承自己的經驗。

受訪者 B 本人溫文爾雅,因為擔任多年的教務主任,擅長溝通協調,說起話來不疾不徐,

總是耐心、細心地教導來到科學中心參觀、學習的小朋友們。2010 年該校與國家教育研究學 院合作研究計畫,從美感經驗觀點發展與實踐科學課程,以「美醜一線間~與蟾蜍對話」為主 題課程,實施全校性科學課程的共同活動與班級教學,受訪者 B 即是參與行動研究教師團隊 主要成員之一。受訪者 B 在本研究中的訪談內容,許多便是依「美醜一線間~與蟾蜍對話」

的美感教學活動與美感經驗來作答。

(一) 對於美感教學融入科學課程的看法

受訪者B認為在科學課程融入美感教學,最好能以體驗生活周遭的自然之美開始,「萬物 靜觀皆自得」,端看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所以,教師本身也必須具備一定的美學素養。

「自然就是一種美,科學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份,自然科學這種美學的概念,一般就普

140

遍存在我們生活周遭。」

「各種事物都有它的美感存在,哪怕是一片落葉也好,一隻飛過去的飛鳥也好,或是一 棵樹,不管是動態、靜態的,都是具有美感的。不過必須看老師如何引導小朋友走入美 學的領域,當然老師本身也必須對美學有基本的認識,具有美學素養。」

(二) 美感教學融入科學課程的實際經驗、教學策略

要讓學生領略科學之美,受訪者 B 提出要能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他的做法是藉由編寫 故事、敘說故事,教師讓學生學習到科學知識。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受訪者 B 會編寫 和課程主題相關的故事再說給學生聽,學生們聽得投入,會把情感投射在故事裡的角色,融 入故事情境裡。

「要讓小朋友領略科學之美,一定要先引起他的注意,吸引他之後,才願意投入,他投 入的心力會比老師更多,吸收的知識也比老師多,講得比老師更多、更仔細、更生動,

因為那是他觀察的過程。」

「科學之美可以佔更多的部份,情感的美、視覺的美,背後的故事,引導小朋友充分去 瞭解。」

受訪者 B 認為科學之美不限於科學對象引人注意、美麗的外貌,也需要主體以美感來認 知科學對象,以情感聯結,並發揮想像力,以對科學對象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就是說,受 訪者 B 希望美感教學融入科學課程,能引導學生突破事物的外在的面貌,去體認事物內在的 價值與意義。

「小朋友看到的,可能是醜的、不美的,但是經過老師的引導,故事敘說。例如,蜘蛛 可能會把它的先生吃掉,可是你知道嗎?先生如果不被吃掉,也會自然地死亡,但是牠 最後鼓起勇氣,把牠的身體貢獻出來,你知道嗎?牠留下的這些營養素,將會轉移到牠 的下一代身上,讓下一代長得更好。」

「所以,如果老師在上自然科學方面,落葉也是美,落葉為什麼葉子要掉光呢?看起來 整棵樹枯枯的,那是它為了來年的,儲存養分,減少水分蒸發,看起來醜醜的,可是它 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不得不把它的葉子掉光,它用這種機制,來年你會看到它新的芽 吐出來,它的生命就繼續再傳下去,會一年比一年更茂密、更漂亮。」

蟾蜍、蜘蛛這類外表不美,甚至看來令人害怕的科學對象,如何與美感教學作聯結呢?

受訪者 B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蓃集、改編相關的故事,以故事敘說吸引學生進入牠們的世界,

141

再讓學生親自觀察、動手操作。同樣地,時序轉變,落葉飄零,原本茂密的樹枝變得光凸凸 的,以美感教學融入科學課程,讓學生融入更多情意,去體會這樣的缺陷美,瞭解葉子凋零 是為了來年再發新枝、再展風華。

「一般而言,我們在自然科學這部份,其實我們在編寫出傳遞整個知識、理論、技巧、

技術之外,其實這些很多小朋友動手做時,那種一舉一動應該都可以加入一些美學的概 念。比如說,你在拿開水的時候,怎麼拿會比較安全,比較符合美感;你在跟同學合作 的時候,要用怎麼樣的態度去跟同學合作,懂得去欣賞別人、懂得去分享;也可以告訴 小朋友說,失敗也有失敗之美,失敗並不代表很糟,從失敗當中,可能讓你學習得更多,

如果你沒有跌倒,就不知道怎樣站起來。」

受訪者 B 希望學生們在美感教學的潛移默化中,除了科學知識和科學態度的學習之外,

在行為常規、品性方面也能符合美感,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言行舉止、待人接物能更有禮 貌,讓生活是美好、和諧的。

(三) 適合以美感教學融入科學課程的教學單元

「自然界中的生物,尤其會動的、可愛的、會生長的、可以養殖及觀察的動物;植物方 面,像是可以吃的、可以聞香的、有感覺或會動的,如:含羞草、肉桂…等單元,開始 慢慢實施,效果會滿不錯的。」

受訪者 B 認為以生物為主題的教學單元,適合以美感教學融入科學課程,因為生物具有 生命力,會生長、會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願意親近,並運用感官來認識,漸漸生 出喜愛之情,想要進一步瞭解、探究。受訪者 B 建議教師可利用校園或社區環境,介紹生活 周遭的動、植物,學生實地觀察、碰觸實物,更能夠感知到科學之美。

「有了基礎的美感經驗之後,學生還可以做類化。譬如說:觀察或養育蟾蜍一段時間後,

對蟾蜍有所瞭解,不會覺得蟾蜍噁心,能夠欣賞蟾蜍之美。之後,看到毛毛蟲,學生就 可以用類似的方式,也試試看養醜態的毛毛蟲,也發現到毛毛蟲並不可怕,不會傷害人,

是可以飼養的,有一天並發現這種醜態的毛毛蟲,也會變成漂亮的蝴蝶。」

受訪者 B 特別提到美感經驗可以“類化”,聯結類似的經驗,發揮想像力,擴展美感經 驗的深度和廣度,再進一步,連結到生態美感和保育、環境保護與美化…等議題。

「動物的美感經驗有了之後,就可以轉到植物的部份。喜歡周遭的動植物後,慢慢再將

142

範圍擴大,類化到其它非生物,如:礦物、土地。甚至,再讓學生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的 關係,生態美感、環境保護等議題。」

(四)美感教學融入科學課程的益處和難處

「我們可以讓小朋友,看起來好像不美的部份,引導到它其實是一種清道夫,比如說它 吃的對象,可能就是裡面的傷兵或弱者,這些就是資源回收。另外如果全部的蟋蟀都長 成,食物也是不夠牠們用,所以從這個方面,讓小朋友去瞭解,其實蟋蟀看起來殘忍的 這一面,其實它含有維繫整個族群繁榮的重責大任,它豈不是另外一種美學嗎?老師可 以加以引導。」

首先,科學課程中的美感教學可以帶給學生一些感動和啟發,調和理性和感性。大自然 有一定的規律和法則,各種生命自有其意義和價值,蜘蛛、蟾蜍這一類外型不美的生物,也 有令人感動和欣賞的地方;另外如:蟋蟀會互鬥、自相殘殺,螳螂和蜘蛛交配後,雌性會吃 掉雄性…等自然現象,一開始令人震憾,但加以瞭解、探究後才知道其實是為了保護族群、

延續下一代的生命。從受訪者B的訪談內容可以知道,他認為美感教學不僅是教導學生懂得 欣賞、珍愛科學對象或現象表面的美麗,更要探知其本質和緣由,即使是不夠漂亮、不盡完 善的事物,透過主體以美感來認知、觀看,亦可發現其美善之處。

「學生從生活中、課堂中感覺到美、體驗到美,潛移默化,一點一滴慢慢累積美感經驗 之後,將來當他到自然環境中,就不會做出像亂丟垃圾這樣破壞環境的行為,他會希望 自然界是協調、美好的。即使是處理人際關係或應對進退,也會具有美感,不會動不動 就粗暴衝動,罵髒話、動手打人。」

「例如,養竹節蟲必須要動作很細緻、有耐心,在養殖、照顧的過程中,必須修心養性,

把注意力投入在對蟲的關照,慢慢地學生就學習怎樣愛護這個小動物。久了以後,學生 的心會變得柔軟,對周遭環境與人事物,會懂得關愛、保護,甚至也可能會為了心愛的 蟲而高興、難過。」

「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我們如果能在科學課程中,用科學觀察、科學實驗,引導學生領 略科學之美,慢慢的學生的脾氣會變好,會被感動,真情流露。」

「我們一路這樣慢慢走來,發現小朋友經過教導,成功的例子很多。受過『小小科學家』

課程培育的學生,很多畢業以後,還會陸陸續續回來,其中很多性情都已經改變,待人 接物的態度很好,與同學的關係也獲得改善,功課也進步很多,老師覺得很欣慰。」

課程培育的學生,很多畢業以後,還會陸陸續續回來,其中很多性情都已經改變,待人 接物的態度很好,與同學的關係也獲得改善,功課也進步很多,老師覺得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