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基於研究目的,欲比較有/無將美感理念融入教學之國小科學教師,對於科學課 程中美感教學相關概念的看法與觀點及其教學實務。首先,要針對「有/無將美感理念融入 教學」這個變項做探討,因此,在受訪者的選取上,必須選取兩組不同受訪對象。

在「有將美感理念融入教學」這一組受訪教師群,擬採取立意抽樣(purposive sampling) 的方式,以典型個案抽樣(typical case sampling)為方法。所謂典型個案抽樣是指對一不太為人 所知的現象或問題,研究對象具有代表性,但不極端、異常或特殊(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

本研究「有將美感理念融入教學」教師的選擇依據為:

1.曾接受美感教學課程培訓

2.曾經在科學課程中實施美感教學

36

3.對教育美學與美感經驗有心得與研究 以上條件符合任一項即具代表性。

研究者經由指導教授介紹及網路蓃尋,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美感經驗的探索與建構-教 育與美學的對話」論壇手冊中,知曉臺中市西區一所國小自民國90開始至今,長達十多年的 時間實施「小小科學家」科學主題課程,該校教學團隊2010年並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研究 計畫,從美感經驗觀點發展並實踐「美醜一線間~與蟾蜍對話」的主題課程,課程內容分為 全校性共同活動與班級教學兩個部分,包括蟾除的故事、可愛的蟾蜍、和青蛙做朋友三個主 題。在全校性活動方面,以布農族傳說戲劇演出為引子,展開主題教學,然後再由班級教師 與科學中心主任進行合作教學。

由於,主題教學由導師授課,因此研發團隊會針對該主題研擬課程說明,接著由導師依 據年級與學生經驗自行設計課程,以二、四、五年級為例。參與主題課程的教師們皆參與課 程設計並規畫教學資源,也在課程中實施過美感教學,對科學美感相關概念有一定程度的瞭 解,符合本研究「有將美感理念融入教學」教師的選擇依據。於是,研究者與該校參與「美 醜一線間~與蟾蜍對話」主題課程的科學中心主任及三位班級導師聯絡,邀請他們接受訪談,

研究者透過信件及電話聯絡,向四位教師說明本研究之目的,並與其溝通訪談進行的步驟及 方法,最後這四位教師答應接受訪談。

另外,經由指導教授推薦,訪談一位國小自然科17年資深科學教師,該教師曾獲全國性 自然科教案設計特優獎,也是一位博士生。他從課程發展的觀點,以概念重建主義者

(reconceptualists)之角度,認為美學課程設計應該提供個體內在情感、思考與外在環境相互作 用的經驗,有美感教學設計的發表經驗一次。

他曾經在科學課程中實施美感教學,實施的方式是:配合正常的自然科課室教學,利用 10個星期的時間將具有美學特色的故事融入探究導向的自然科教學中。教學內容包括「天氣 的變化」與「大地的奧秘」二個單元,每一單元下面有三個次單元,故由教學者選擇能夠動

37

38

受訪者之背景資料分析如下:

一、有/無將美感理念融入教學:受訪者有將美感理念融入教學有 5 位(50%),另外 7 位(50

%)則無刻意將美感理念融入教學。

二、自然科教學年資:受訪者的教學年資,16~20 年的有 3 位(25%),11~15 年的有 1 位(8

%), 6~10 年的有 1 位(8%),5 年以下的有 7 位(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