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個案管理理論基礎與發展

一、個案管理定義與發展

個案管理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美國當時是為了提供精 神病患重新進入社會的一種照護概念。1971 年美國健康教育福利部 成立基金會,以個案管理作為整合社會及衛生服務人員的方法。由於 醫保險制度無法滿足醫療照護需求,使北美醫療健康照護支出造成沉 重負擔,因此在 1983 年相關疾病診斷群(DRG)成為醫療服務給付制 度後,「個案管理」成為普遍被用來建立出院準備服務方案(陳惠姿、

李孟芬,2001;陸西平、王乃弘、郝宏恕,2003)。1990 年美國首先 將個案管理引用在急性醫療,發展重要臨床照護路徑,不僅止於住院 前更往後延伸到出院後的追蹤。

個案管理是落實管理式照護的方法策略之一,也是主護護理 (Primary Nursing)的延伸,它將傳統性片斷式的健康照護系統整合,

以確保病患受到的健康照護是持續的、完整的、有品質並具有效率(楊 克平,1997;2001)。個案管理的基本原則,即藉促進協調與溝通,

以達節制成本與提升品質之效果(Kersbergen, 1996) 。我國個案管理 發展趨勢仍以醫院為主導,在急性醫院照護中,個案管理可能只需追 蹤出院前及出院後一星期或一個月後病人的照護成果,而在未來發展

中為因應疾病型態的轉變,個案管理是需要較長時期的追蹤(顏妙 芬、周守民,2001)。

二、個案管理與疾病管理

個案管理可當作一個服務輸送系統,針對具有複雜且多重問題障 礙之個案或家庭,經由評估其照護需求,財務之可負擔性及其個人喜 好,協助連結必要的相關資源或服務,使其能獲得持續、適當的照護 並確保服務之即時性,增加資源有效運用並提高受照顧者之滿意度,

進而達到醫療成本的控制(陳惠姿、李孟芬,2001)。因此可依服務對 象中設定幾個重大傷病做出院後的個案輔導,以控制醫療費用。

疾病管理是不同於個案管理。個案管理考慮這個病人個體,而疾 病管理則以特定疾病人口群體。如哮喘患者(群體),從個體所得到好 的醫療結果,將這些處置集結發展疾病管理照護路徑。 Coopers, Lybrand L 對疾病管理下了一個定義:以知識為基礎的過程來提供持 續促進健康照護價值。因此疾病管理重要關鍵有:

1. 疾病管理的知識是在經驗、臨床、及資訊上提供分析中所產 生質與量的數值。這數值是臨床醫療與財務與個人的病患記 錄,經過持續照護後所產生的聚集。因此,當我們在特定的 路徑上討論特殊的人群時,這資料可以表現出有在這持續過

程中所發生訊息。

2. 持續性的促進,在健康照護領域中這不是新的概念,但在臨 床數據上,因為應用而有更多顯著的意義。疾病管理涉及常 規監控,我們必需將過去臨床研究資料收集,以作為照護的 結果,才能看出其潛在的變化及改進範圍。因此疾病管理多 半針對慢性、單一的疾病做預防與教育,降低再犯與惡化,

所有相關人員(如:藥廠研發人員、營養師)加入管理團隊,

以達到更高的成效。所以疾病管理指針對盛行率高且醫療成 本較高的特定疾病,運用管理的方法來掌控其品質與成本(黃 三桂、王悅萍、錢慶文,2002)。

三、個案管理過程

個案管理可用於透過輔導,使急性、慢性的疾病的醫療處理在有 需要援助情況下,提供個案協助的一種過程。從個案轉介、個案篩選 與收案、個案評估與需要確認、規劃照護措施與預期效果、照護措施 的執行、協調、監測、到最後評值照護的結果(Cesta, Falter, 1999; Erkel, 1993;Smith,Dan forth, 2001)。在個案管理的組織再造工程中,要重 新評估對病人提供的醫療品質的部分,如智力功能、評估和計畫擬訂 出了一個更高的優先次序。其服務項目在醫療層面包括教育與行為改

變、使用率管理、危機管理、服務的協調等,持續照護管理系統。透 過照護過程,使管理者、照護者、供應者,在管理環境中減少摩擦與 不必要的資源耗用(Carol Reynolds, 1997)。發展個案管理模式包括以 下基本要素:

1. 確定病人? 體,以病人數多或高危險? 或高成本之個案為主 要照護範圍。

2. 發展多元性之醫療專業小組,藉以組成不同專業領域照護團 隊。

3. 發展照護重要路徑或臨床路徑。

4. 確定個案管理者角色與職責。

5. 評值照護過程的變異並與以詳細記載,以作為日後修正照護 過程路徑及品質衡量之依據。

6. 選擇先趨單位試行並評值照護成效。

7. 透過個案管理的步驟,此步驟包含個案管理師接收病患的轉 介、個案的篩選與收案、個案的評估與需要的確認、醫療團 隊與病患及家屬的參與、照護措施的執行、協調與監測與評 值照護的結果,這六大步驟來依次進行。

個案管理結果面評值,可分為二層面來看,一是以量化為主 的服務成果,其一則以結果面為評值成果。在服務成果之成現多

以具體性量化數值來作比較。其包括:

A. 個案所接受的服務類別與頻率;

B. 符合原計劃、解決個案需求問題比率 C. 個案管理師服務量。

在結果面服務成效指標中,常用指標有: 死亡率、再住院率、

急診使用次數、住院次數、住院日數、個案照護需求或問題的改變、

身體功能之改變達成率、主要照護者壓力源及負荷度、意外事件種類 與次數、滿意度調查、轉介指標作參考(陳惠姿、李孟芬,2001)。

因此,一個成功的個案管理效益可從病患照護品質提升、病患對 所獲得的照護感到滿意、病患住院天數縮短、住院醫療費用及成本降 低、醫療人員之間的合作關係改善、醫護人員對工作滿意度增加 (李 麗傳,1999)。在慢性疾病應用上,提高慢性病門診使用,進而降低 慢性病住院機會,以達到個案管理目標,在符合照護的經濟效益下,

更能滿足個人化需求、提供完整而持續之照護(汪惠芬,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