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四節 偏誤類型與特徵

一、偏誤類型

表五-19 呈現發音測驗中受試者所有的輔音偏誤類型:

表五-19 發音測驗之偏誤類型

輔音偏誤 偏誤類型

送氣不送氣音偏誤 p /pʰ/、k /kʰ/、ch /tʂʰ/、

c /tsʰ/ - 發成未送氣或送氣不足的音 清音濁音化 b /p/、d /t/、g /k/、j /tɕ/、zh /tʂ/、z /ts/

- 發成濁音

舌尖後音與舌尖前音混淆 zh /tʂ/、ch /tʂʰ/、 sh /ʂ/ - 發成舌尖前 音或舌尖後與舌尖前之間的音 舌面音與俄語軟輔音混淆 j /tɕ/、x /ɕ/ - 發成俄語軟輔音 д

/dʲ/ 、c /sʲ/

二、偏誤特徵

本研究將發音測驗偏誤類型分類並以受試者聲譜圖與母語者比較,描 述所列的輔音偏誤。

(一) 送氣音與不送氣音

受試者在發音測驗表現,對於華語送氣與不送氣音掌握不佳。華語與 俄語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在於華語的送氣音與不送氣音是對立的,在華語音 上有區別辨意的作用。然而在俄語中並無送氣音。因此,發音測驗結果表 示,俄語母語者發華語送氣音時會將送氣音念成不送氣音,如 p/pʰ/念成 p /p/;或發送氣音時送氣不足。因此,會念成一個介於送氣和不送氣之間的 音,如c /tsʰ/念成 z /ts/和 c /tsʰ/之間的音。

表五-20 發音測驗之送氣音偏誤比率(發音方法)

輔音 p /pʰ/ t /tʰ/ k /kʰ/ q /tɕʰ/ ch /tʂʰ/ c /tsʰ/

偏誤比率 6.25% 0% 6.25% 0% 6.5% 31.25%

從表五-20 可看出,偏誤比率最高的輔音是送氣音 c /tsʰ/偏誤比率為 31.25%,輔音 p /pʰ/、k /kʰ/和 q /tɕʰ/的偏誤比率為 6.25%,輔音 t /tʰ/和 q /tɕʰ/

的偏誤比率為 0%。

由於送氣與不送氣塞音和送氣與不送氣塞擦音在聲譜圖表現不同,我 們分開來看這兩種輔音。

塞送氣與不送氣音在成阻階段一樣,成阻形式不同,主要就是在阻礙 放開後是否繼續有一段摩擦出現。不送氣塞音破裂後直接出現元音共振峰 橫槓或經過一個極短的無聲段(不到 10ms)後接共振峰橫槓,而送氣塞音阻 礙破裂後則有一段摩擦。這表明,不送氣塞音極短,聲源單一,即只有阻

礙部位的破裂聲源;送氣音則不同顯示,破裂之後有一個 50ms 以上的亂 紋,再接共振峰橫槓,這表明送氣塞音較長,破裂後有摩擦。送氣塞音與 不送氣塞音的單一聲源不同,它有兩個聲源,即在相應不送氣音的破裂之 外,還有一個摩擦聲源。

塞擦音由於破裂後本身就有摩擦段,在加上送氣段摩擦,情況較送氣 塞音要複雜一些。不送氣塞擦音破裂時阻礙不完全消失,仍在一段程度上 維持,因此形成同部位摩擦。送氣與不送氣塞擦音主要差別表現摩擦段的 長短上。有研究顯示(吳宗濟、林茂燦 1989),不送氣塞擦音的時長在 80ms 左右,而送氣塞擦音時長在 180ms 左右。

以下就送氣音與不送氣音的偏誤,以聲譜圖各舉一例描述偏誤現象。

1. 送氣音 p /pʰ/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C

pù → [pʰ] pù → [pʰ] ~ [p]

從聲譜圖可明顯看出亂紋現象,表示 阻礙破裂後有摩擦,是送氣部分,再 接共振峰橫槓,VOT = +15.6。

人耳聽辨為不送氣音,從聲譜圖可看 出亂紋階段,但是摩擦時長比母語者 段,這可判定為弱送氣,VOT = +3.5。

圖五- 4 送氣音 p /pʰ/偏誤聲譜圖

2. 送氣音 k /kʰ/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E

kù → [kʰ] kù → [k]

送氣音,阻礙破裂後有一段摩擦,表 現為亂紋,VOT = +14.3。

語圖顯示為不送氣塞音,破裂後直接 出現元音共振峰橫槓,VOT = 0。

圖五- 5 送氣音 k /kʰ/偏誤聲譜圖 3. 送氣音 ch /tʂʰ/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H

chì → [tʂʰ] chì → [tʂ]

塞擦音本身摩擦段在加上送氣段 摩擦,在聲譜圖表現為較長的摩擦 段(亂紋部分),說明是一個送氣 音,VOT = +26.4。

從聲譜圖可看出亂紋階段,VOT = +8.7,摩擦時長等於不送氣塞擦 音。因此,亂紋階段是塞擦音的摩 擦,而不是送氣的摩擦。

圖五- 6 送氣音 ch /tʂʰ/偏誤聲譜圖

4. 送氣音 c /tsʰ/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H

cì → [tsʰ] cì → [tsʰ] ~ [tsʰ]

送氣音,塞擦音本身摩擦段在加上 送氣段摩擦,在聲譜圖表現為較長 的摩擦段,VOT = +20.2。

從聲譜圖可明顯看出亂紋現象,

VOT =+10.3,摩擦時長只到母語者 的一半,可判定為弱送氣音。

圖五- 7 送氣音 c /tsʰ/偏誤聲譜圖 (二) 清音與濁音

本研究發現很多受試者將華語清音發成濁音的偏誤現象,包含 b /p/、d /t/、g /k/、j /tɕ/、zh /tʂ/、z /ts/輔音,受試者的偏誤明顯受母語影響而以俄 語代替。華語輔音多為清音,濁音只有少部分如 m /m/、n /n/、l /l/、r /ʐ/為 濁音。俄語有清濁音的對立,而華語卻只有舌尖後擦音存在清濁對立。舌 尖後清擦音是 sh /ʂ/,舌尖後濁擦音是 r /ʐ/。其他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只有 清聲母而沒有相對立的濁音。俄語為母語華語學習者由於自己的母語中有 許多濁音輔音,因而習慣於將華語的一些清輔音濁化,這些被濁化的輔音 都是不送氣的。

表五-21 發音測驗清音之偏誤比率(發音方法)

輔音 b /p/ d /t/ g /k/ j /tɕ/ zh /tʂ/ z /ts/

偏誤比率 25% 25% 31.25% 6.25% 18.75% 43.75%

表五-21 顯示,受試者對華語清音掌握不佳,偏誤比率相當高,雖然在 俄語裡有和華語不送氣塞清音 b /p/、d /t/、g /k/相同的音,但受試者對於這

些輔音也呈現不穩定的表現。

清音聲母與濁音聲母在聲譜圖表現不同。清聲母發音時聲帶不顫動,

因而在語圖底線上沒有共振峰或嗓音橫槓出現,表示嗓音尚未開始。而濁 輔音除阻發音之前,聲帶已經開始振動,因此在語圖輔音除阻的表現之前 底線上已經出現嗓音橫槓。

以下將濁音偏誤各舉一例以母語聲譜圖作對照描述說明:

2. 清音 b /p/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G

bī → [p] bī → [b]

從語圖上可以看到寬帶譜上的衝直 條,這是塞音 b /p/除阻的瞬間。在 這之前底線上沒有嗓音橫槓,表示這 是清音,VOT = 0。

在代表輔音除阻的衝直條產生之 前底線上已經出現了嗓音橫槓,

表示輔音除阻發音之前,聲帶已 經開始顫動,VOT = - 8.6,說明受 試者將清 b /p/發成濁音。

圖五- 8 清音 b /p/偏誤聲譜圖

3. 清音 d /t/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G

dù → [t] dù → [d]

語圖底線上沒有共振峰或嗓音橫槓 出現,VOT = 0。

語圖在塞音除阻前有聲帶振動的 橫槓,顯示為濁音 VOT = - 7.6。

圖五- 9 清音 d /t/偏誤聲譜圖 4. 清音 g /k/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G

gù → [k] gù → [g]

母語者的 g /k/在除阻前沒有任何橫 槓,是一個清音,VOT = 0。

衝直條產生之前底線上已經出現 了嗓音橫槓,表示有濁音現象,

VOT = - 6.7。

圖五- 10 清音 g /k/偏誤聲譜圖

5. 清音 j /tɕ/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B

jū → [ɕ] jū → [dɕ]

塞擦音 j /tɕ/的亂紋區之前或下面底 線上並無嗓音橫槓,說明輔音發的 是清音, VOT = 0。

亂紋區之前底線上可看出聲帶振 動的橫槓,顯示受試者將清音發成 濁音,VOT = - 8.1。

圖五- 11 清音 j /tɕ/偏誤聲譜圖 6. 清音 zh /tʂ/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B

zhì → [tʂ] zhì → [dʒ]

亂紋區之前或下面底線上沒有任 何橫槓,是一個清音,VOT = 0。

從語圖上可以看到亂紋區之前出 現了嗓音橫槓,VOT = -12.0,負值 VOT 為典型的濁音。

圖五- 12 清音 zh /tʂ/偏誤聲譜圖

7. 清音 z /ts/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H

zì → [ts] zì → [dz]

從聲譜圖可明顯看出亂紋區之前 底線上並無嗓音橫槓,表明為清 音,VOT = 0。

如語圖所是,有一在亂紋區前聲帶 振動的橫槓,顯示為濁音,VOT = -9.0。

圖五- 13 清音 z /ts/偏誤聲譜圖 (三) 舌尖後音偏誤

舌尖後音是許多外國學習者共同的語音難點,透過本研究發現,中級 俄語為母語華語學習者也有相同的困難。受試者常將 zh /tʂ/念成介於 zh /tʂ/

和 z /ts/之間的音,將 ch /tʂʰ/念成介於 ch /tʂʰ/和 c /tsʰ/之間的音,將 sh /ʂ/ 念 成介於 sh /ʂ/和 s /s/之間的音。學生傾向於將舌尖後音發成舌尖「中」音,

也就是所謂的「不到位」,應該翹舌的舌尖後音舌位不夠後面,多介於中間 的位置。

表五-22 發音測驗之舌尖後音偏誤比率(發音部位)

輔音 zh /tʂ/ ch /tʂʰ/ sh /ʂ/ r /ʐ/

偏誤比率 12.5% 12.5% 31.25% 0%

從表五-22 可得出,舌尖後輔音 zh /tʂ/、ch /tʂʰ/、sh /ʂ/偏誤比率為12.5%

~ 31.25% 之間,表示受試者對這些輔音表現不穩定。而對輔音 r /ʐ/受試者 居然呈現程度很高的掌握,偏誤比率為 0%。

華語輔音 zh /tʂ/、ch /tʂʰ/和 z /ts/、c /tsʰ/都是塞擦音,發音方法是相同 的,但是發音部位不同,輔 zh /tʂ/和 ch /tʂʰ/是舌尖後音,而輔音 z /ts/和 c /tsʰ/是舌尖前音。輔 sh /ʂ/和 s /s/在發音方法也是相同的音,兩者皆為擦音,

不同點在於發音部位,輔音 sh /ʂ/是舌尖後音,而輔 s /s/是舌尖前音。因 此,舌尖後音與舌尖前在聲譜圖表現也不同。塞擦音與擦音在語圖上表現 為摩擦階段,不過舌尖後音亂紋的頻率下限較高,而且衝直條也比較完 整,強頻集中區在上面與中間的位置,而舌尖前音亂紋的頻率下限比舌尖 後音低,衝直條也亦沒有達到舌尖後音完整的程度,這表示舌尖後音的強 度比舌尖前音高,強頻集中區在上面。

以下將舌尖後音偏誤各舉一例以母語聲譜圖作對照描述說明:

1. 舌尖後音 sh /ʂ/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D

shì → [ʂ] shì → [ʂ] ~ [s]

舌尖後塞擦音 sh /ʂ/的亂紋頻率下限 很低,且衝直條也完整,強頻集中 區在上面與中間的位置。

亂紋頻率下限比母語者高,衝直條 比較淡,強頻集中區在上面,顯示 為舌尖後與舌尖前之間的音。

圖五- 14 舌尖後音 sh /ʂ/偏誤聲譜圖

2. 舌尖後音 zh /tʂ/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D

zhì → [tʂ] zhì → [ts]

在語圖上可看出很典型的舌尖後 音,亂紋頻率下限很低,且衝直條 也完整,強頻集中區在上面與中間 的位置。

亂紋頻率下限比母語者高,衝直條 比較淡,並強頻集中區在上面,顯 示為舌尖前音。

圖五- 15 舌尖後音 zh /tʂ/偏誤聲譜圖 3. 舌尖後音 ch /tʂʰ/

華語母語者 受試者 A

chì → [tʂʰ] chì → [tʂʰ] ~ [tsʰ]

舌尖後音ch /tsʰ/的亂紋頻率下限很 低,且衝直條也完整,強頻集中區 在上面與中間的位置。

受試者發的舌尖後 ch /tsʰ/輔音的亂 紋頻率下限比母語者高,衝直條比 較淡,強頻集中區在上面,顯示為 舌尖後與舌尖前之間的音。

圖五- 16 舌尖後音 ch /tsʰ/偏誤聲譜圖

(四) 舌面音偏誤

俄語裡軟輔音д /dʲ/ 、т /tʲ/和 с /sʲ/的發音與華語輔音 j /tɕ/、q /tɕʰ/和 x /ɕ/

的發音相似,華語輔音 j /tɕ/和 q /tɕʰ/是舌面塞擦音,輔音 x /ɕ/是舌面擦音,

而俄語軟輔音д /dʲ/ 、т /tʲ/是前舌與舌面塞音,軟輔音 с /sʲ/是前舌與舌面擦 音。軟輔音的特點與硬輔音的不同點就是發軟輔音時,舌面會向上抬起,

因此俄語軟輔音發音與華語舌面音很相似,只不過發俄語軟輔音 д /dʲ/ 、т /tʲ/和 с /sʲ/除了舌面向上抬起,前舌也一起抬起。

因此,本測驗發現,一些俄語母語者學習華語時,受到母語影響,發 華語舌面輔音將舌面和舌尖向上一起抬起,因此將華語輔音 j /tɕ/、q /tɕʰ/和

因此,本測驗發現,一些俄語母語者學習華語時,受到母語影響,發 華語舌面輔音將舌面和舌尖向上一起抬起,因此將華語輔音 j /tɕ/、q /tɕ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