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健康信念模式與其應用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主要起源於 1950 年代,

由 Hochbaum, Kegeles, Rosenstock, & Becker 等社會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 研究修正發展出來(Rosenstock,1974),是以價值期待理論(Value

38

Expectancy Theory)為基礎,利用動機及認知因素來預測及說明與健康有 關的行為(Glanz, Rime, & Viswanath,2008;李蘭,2010)。

二、健康信念模式主要概念

(一)自覺對某種疾病之威脅性(preceived threat):包括自覺罹患性及 自覺嚴重性。

1. 自覺罹患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指個人主觀評估罹患某種 疾病的可能性(易感受性)。

2. 自覺嚴重性(Perceived severity):指個人對罹患某種疾病後的結 果是否嚴重,如疾病是否會引起死亡或殘障等,及其對心理、社會 關係、家庭的影響。

(二)自覺採取預防性健康行為的可能性:包括自覺有效性及自覺障礙 性。

1. 自覺有效性(Perceived benefits):指個人主觀評估採取預防行為 的有效性、利益性、方便性。

2. 自覺障礙性(Perceived barriers):指個人主觀評估採取預防行為 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可能包括花費代價、是否辛苦、副 作用等。

39

(三)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個人對自己是否能夠達成某項行為 的信心或自覺把握程度。Bandura 認為一個人在採取某一行動前,

對此行動的達成可能感,或對想做事情把握程度的有效預期度,

就是所謂的自我效能。

(四)行動線索(Cues to action):是促成採取行動的刺激,可分成外部 線索(如大眾傳播媒體的教育活動、重要他人的忠告、醫護人員 的提醒等)及內部線索(身體不適、過去經驗等)(Glanz, Rime, &

Viswanath,2008;李蘭,2010)。

三、國內運用健康信念模式之研究

表 2- 1 國內運用健康信念模式之研究

作者(年代) 篇名 重要研究發現

官蔚菁(2004) 臺灣健康信念模 式研究之統合分

1. 健康信念模式四變項對健康行為之總解釋力為 22%,達到顯著水準。

2. 在不同的出處、研究設計、行為類型、行為表 現類型及自變項種類時,健康信念模式對健康 行為之總解釋或預測效果有顯著差異。

3. 出處、研究設計、行為類型、行為表現類型及 自變項種類等變項須透過與其他變項之交互作 用來共同調節效果量的大小。

4. 不論研究設計、行為類型、行為表現類型及自 變項種類為何,自覺行動障礙都是健康行為最 強之解釋或預測因子。

40

41

42

43

44

四、小結

從過去的研究中可發現健康信念模式普遍應用在衛生教育、疾病預 防等研究中,應用範圍非常廣泛,許多文獻也支持其對於預測、解釋健 康行為上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及影響力。

然而國內目前尚未有運用健康信念模式來探討預防事故傷害之相關 研究,本研究參考健康信念模式理論架構及以此理論為依據之相關文獻 來描繪研究架構,以基本變項、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的健康信念、預 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的行動線索、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行為等變項組 成,來探討各變項間彼此的相關性及對於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行為的 預測力,希望能運用健康信念模式來探討臺北市幼稚園教師預防遊戲場 所事故傷害及其相關因素,以期對這類事故傷害的預防提出更有效的實 務應用。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