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健康體適能對個體的影響

本節將從健康體適能對個體的影響之相關文獻回顧,分別由身體 組成、肌肉適能、柔軟度以及心肺適四個要素能進行探討。

一、身體組成

人體長時間的熱量攝取與消耗不均衡,使身體內部脂肪堆積過多 造成肥胖現象,而肥胖者容易引起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循環系 統的疾病以及和其他的外科疾病等。Rimmer (1994)對美國 364 個智 能障礙的男性及女性的研究指出,智能障礙者男性有 27%、女性有 59%的體重過重。更值得注意的是 Fujiura (1994)的研究認為智能障礙 者身體質量指數(BMI)高於 27 代表肥胖,而肥胖同時也是心臟疾病、

高血壓及糖尿病的三大危險因子之一。因此,肥胖對於心理與社會性 的健康亦有很大的影響,如:焦慮、自尊心差、行為不成熟、就業機 會小、社會發展受限制等;體重高於標準體重 15-25%者,死亡率比 常人高 1.4 倍;高於標準體重 25%者,死亡率比常人高 1.7 倍;根據 統計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每年花費約一百億美元在於肥胖控制(黃 國庭,2004)。

在林偉仁(1999)整理近年來相關文獻得知,美國在 1993 年測量 364 位智能障礙者,當中發現有 27%的男性及 59%的女性體重過重;日本 在 1994 年大規模調查了 20031 位智能障礙學生,指出有 13.5%男學 生及 17.55%女學生屬肥胖,明顯高於一般中小學生;也就是智能障 礙者常有體重過重的問題出現。Pitetti 於 1993 年指出肥胖問題不僅涉 及身體活動量大小,更需考慮飲食及能量的消耗情形,智能障礙者的 身體活動訓練課程若只考慮到身體活動,只能降低 0-5 體脂肪表現。

美國學者 Dunn(1997)研究指出智能障礙者肥胖的原因並不在於

吃的比別人多,而是在於運動量比別人少。肥胖將導致心血管能力降 低,而限制了活動力,並可能導致心臟疾病。臨床資料顯示與肥胖有 關的常見的疾病除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外,還有胰臟 炎、關節疾病、呼吸性疾病及癌症等。由此可知,智能障礙者肥胖的 百分比相當高,而其所引發醫療上的問題比正常人更多。

二、肌肉適能

根據學者 Rory 和 Peter (1995)在肌力與肌耐力方面的研究指出智 能障礙者經過重量訓練後,皆可使智能障礙者的肌肉適能有很明顯的 進步。Zetts (1995)的研究發現智能障礙者的肌肉適能比較差,進而 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及社會活動參與,經 9 週(14 次) 肌力與肌耐力 之重量訓練後,有顯著進步,其工作能力也有進步。

根據 Reid 和 Seidl (1985)的研究也指出智能障礙者的肌力、肌耐 力與其智商的高低有很大的相關。依據 Nordgren(1970)的研究認為肌 力、肌耐力的表現與智能障礙者的可教育性有很大的關係,輕度智能 障礙者因其障礙程度較輕有其可教育性,如果透過適當的運動訓練應 可以增進這一方面的能力。

Fernhall 和 Pitetti(2000)兩位學者針對 26 位輕、中度智能障礙 兒童和成年者進行腿部肌力訓練肌力訓練發現,腿部肌力與跑步持續 表現有很大相關,透過肌力訓練提升腿部肌力後,在 6 百碼及 20 公 尺漸進性跑步測驗中表現有顯著進步,腿部肌力會影響最大耗氧量及 跑步表現。

雖然智能障礙者之肌力及肌耐力普遍較差,但只要透過適當的運 動仍然可以有效提升肌力及肌耐力。Elmahgoub 等人(2009)探討運動 訓練對超重及肥胖的智能障礙青少年的 BMI、血脂和體適能的影響;

以 30 位智商在 45-70 的青少年智能障礙為受試者,依年齡、性別和

智力程度將其分成接受運動訓練和沒有接受運動訓練兩組;運動訓練 介入前和介入後,皆會檢驗 BMI、血脂和體適能;資料分析顯示,實 驗組與對照組相比之下,其體重、BMI、腰圍和脂肪量顯著下降;低 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也顯著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增 加;肌力和肌耐力也獲得改善;尖端攝氧量顯著減少且 6 分鐘步行測 驗距離增加 50 公尺;所以,從研究結果可知結合運動訓練對智能障 礙青少年身體組成、體適能和血脂有正向的影響。

三、柔軟度

Pitetti (1993) 的研究指出,為了增進智能障礙者的職業生產力,

也為了獲得日常生活的獨立活動能力,肌肉適能對智能障礙者是全面 性健康的基礎,特別是加強下半身的肌肉伸展對他們更是重要。而在 Reid (1985)在針對加拿大智能障礙者實施體適能檢測的研究結果指 出,智能障礙者的柔軟度顯著的比非智能障礙者差,建議智能障礙者 每週至少要做三次以上的規律運動,對於柔軟度的改善較有幫助,此 建議與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2000)的建議一般人每週至少運動三 次以上較能有效的改善柔軟度的建議相同。

有關智能障礙者柔軟度的研究相當缺乏,從 Heyward(2010)文獻 中得知,智能障礙者柔軟度表現亦較一般兒童柔軟度表現為差,而柔 軟不佳是運動傷害、皮膚老化、以及下背部疼痛等主要原因;雖然智 能障礙者參與身體活動訓練的柔軟度成效探討,是健康體適能中最少 被討論的。Pitetti 和 Yammer (2002)兩位學者的研究發現,在靜態伸 展的能力方面,智能障礙者和非智能障礙者有很大的差異。在智能障 礙者的腿或下半身伸展能力,其柔軟度測驗結果皆處於水準以下或有 明顯逐漸下降的趨勢,這不僅會造成他們嚴重的健康問題,對其社會 生活適應能力更是挑戰。

四、心肺適能

心肺適能又稱心肺耐力、心肺能力(cardiorespiratory)、有氧適能 或循環適能(嶺榮娟,2003) 。李水碧與方進隆(2004)提出心肺適能是 藉由心臟、肺臟、血管共同輸送足夠的氧氣至細胞,以滿足從事日常 生活終身體活動時所需求的能力。卓俊辰(2005)具體提出心肺適能就 是肺呼吸、心臟及血液循環系統的機能。

心肺適能良好者運動持續較久,而且比較不容感到疲倦,從事 日常工作時間更持久,更能提升效率;心肺適能較差者,不但容易感 到疲倦及精神不濟,並且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較高。心肺適能可藉由 運動強度為最大攝氧量 60%-80%的長時間有氧耐力運動來加以訓 練,如騎自行車、爬山、健走、慢跑、有氧舞蹈以及游泳等運動項目。

健康體適能四要素中,心肺適能被視為最重要的一項要素,因為 它代表整體氧氣供輸系統的能力,包括心臟、肺臟和血液循環系統的 機能,由此可見在整體的健康體適能上特別受到重視。McArdle 等人 (1991)研究指出,心肺適能會逐年衰退,而心肺適能不好的人較容易 精神萎靡、氣喘,對於耐力性工作也容易感到疲勞且恢復力較慢,即 使其他要素之健康體適能表現都不錯,也不能稱為健康的人。林素華 (2004)探討過去之文獻發現智能障礙者的心肺耐力明顯不足,學者指 出智能障礙者心肺耐力表現較一般人低 25%-30%。

陳朝煌(1992)指出,心肺耐力適能是現代人最重要的適能,促進 心肺耐力是能對於慢性疾病的防制、紓解壓力、活力增進和心理健康 等都有幫助,是解決現代缺陷的良方。美國政府的健康與人類服務部 門(USDHHS,1996)提出身體活動與運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和循環系 統,增加心臟對氧的攝取和擴張冠狀血管,提升胰島素的敏感性及對 血糖的容忍度,減少心肌耗氧量與心跳,降低血壓及血管粥狀硬化速 度,並可以增強免疫力和內分泌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以及

預防肥胖等。Sallis and Owen(1999)指出規律的身體活動與健康有密 切的關係,如減少肥胖情形、減輕心理壓力、增強體適能及降低心血 管疾病發生的危險。

Walter(1981)的研究指出,人們若能保持適當的規律運動習慣,

將可以改善並維持體適能,尤其對於心肺功能方面的幫助最大。另外 Haskell(1988)的研究也指出,身體活動能力會逐年降低,但若能持續 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則對於每年可能喪失 1%的心肺功能情形會有預 防的的效果。大多數人都可以經由訓練提高 15%-25%的心肺能力,增 進心臟血管及呼吸系統的功能,增加血液的輸送量,並且增進肌肉產 生有氧能量的能力和燃燒體內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降低安靜時心跳 數、最高血壓等,以及提升心肺能力(李勝雄,1996;Sharkey,2007)。

綜上所述,健康體適能之重要性不可言喻,但令人憂心的是智能 障礙者之健康體適能狀況皆比平常人弱,許多研究指出透過適當的運 動對提升智能障礙者的健康體適能的確是有助益的。因此,即使智能 障礙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發展皆比一般學生慢,但只要透過規律、簡 單的身體活動,不僅讓智能障礙者養成參與運動的習慣,也能慢慢提 升其健康體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