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為深入探討斜坡道健走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 體適能的影響,將依據健康體適能各要素前測、後測之資料進行量化 分析,以呈現實驗對健康體適能之成效。

一、根據實驗分組後,彙整健康體適能各項目之數據,以 SPSS for windows 22版統計分析。

(一)以描述性統計建立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受試者基本資料。

(二)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同質性。

(三)以相依樣本

t

檢定考驗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健康體適能各項測驗 之前測、後測有無差異。

1.實驗組在參與斜坡道健走運動訓練課程之前後,健康體適能各 項測驗之前測、後測有無顯著差異。

2.控制組在無參與斜坡道健走運動訓練課程之前後,健康體適能 各項測驗之前測、後測有無顯著差異。

(四)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經由斜坡道健走運動訓練課程介入後兩 組間之健康體適能有無顯著差異。

1.實驗組與控制組在BMI指數項目有無顯著之差異。

2.實驗組與控制組在1分鐘仰臥起坐項目有無顯著之差異。

3.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立定跳遠項目有無顯著之差異。

4.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坐姿體前彎項目有無顯著之差異。

5.實驗組與控制組在3分鐘登階項目有無顯著之差異。

二、本研究設定的統計資料皆以 α=.05 為顯著水準。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主旨在探究 12 週斜坡道健走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 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本章節將以研究過程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統分 析、歸納整理與討論,依序分為五節呈現與說明。分別為斜坡道健走 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身體組成之影響、斜坡道健走對高職中重 度智能障礙學生肌肉適能之影響、斜坡道健走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 學生柔軟度之影響、斜坡道健走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心肺適能 之影響,最後則為綜合討論,針對本研究各項研究假設,加以分析說 明。

第一節 斜坡道健走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 身體組成之影響

本節旨在探討進行 12 週斜坡道健走運動課程前後,對高職中重 度智能障礙學生身體組成之差異。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實驗處理前,以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兩組 BMI 前測之同質性,以分析兩組間之差異。實驗組之 BMI 值平均數 為 24.35、標準差為 5.30;控制組之 BMI 值平均數為 22.60、標準差 為 4.95,結果顯示訓練前實驗組與控制組間之 BMI 值無顯著差異(t

> .935、p > .358),如表 4-1 所示。

再以相依樣本

t

檢定,分別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 12 週斜坡道 健走訓練課程前測、後測之差異,實驗組的 BMI 值從 24.35±5.30 減 少為 22.67±4.20(t > .961、p > .345);控制組的 BMI 值從 22.60±4.95 減少為 22.54±5.14(t > .029、p > .977),結果顯示兩組前測、後測之 BMI 值均無顯著差異(表 4-2、表 4-3)。

另外,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後測之差異狀況,以獨立樣本

t

檢定 比較訓練後兩組間之差異,結果顯示訓練後實驗組 22.67±4.20 與控 制組 22.54±5.14,兩組間無顯著差異。但實驗組經由 12 週斜坡道健 走運動訓練後降低的 BMI 值優於控制組(表 4-4)。

表 4-1 實驗組與控制組「BMI」前測成績同質性 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實驗組 15 24.35 5.30

.935 .358 控制組 15 22.60 4.95

表 4-2 實驗組「BMI」前測、後測成績 t 考驗摘要表

時間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前測 15 24.35 5.30

.961 .345 後測 15 22.67 4.20

表 4-3 控制組「BMI」前測、後測成績 t 考驗摘要表

時間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前測 15 22.60 4.95

.029 .977 後測 15 22.54 5.14

表 4-4 實驗組與控制組「BMI」後測成績 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實驗組 15 22.67 4.20

.074 .942 控制組 15 22.54 5.14

第二節 斜坡道健走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 肌肉適能之影響

本節旨在探討進行 12 週斜坡道健走運動課程前後,對高職中重 度智能障礙學生肌肉適能(肌力/肌耐力)之差異。

一、立定跳遠(肌力)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實驗處理前,以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兩組 肌力前測之同質性,分析兩組間之差異。實驗組之立定跳遠成績平均 數為 109.33 公分、標準差為 26.46 公分;控制組之立定跳遠平均數 為 96.33 公分、標準差為 50.60 公分,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間之 立定跳遠成績無顯著差異(t > .882、p > .385),如表 4-5 所示。

再以相依樣本

t

檢定,分別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 12 週斜坡道 健走訓練課程前測、後測之差異。實驗組之立定跳遠成績從 109.33±

26.46 公分顯著增加為 121.33±29.10 公分(t > -1.181、p > .247) ,如 表 4-6 所示;控制組的立定跳遠成績從 96.33±50.60 公分增加為 98.73

±53.86 公分( t > -.126、p > .901) ,如表表 4-7 所示。結果顯示兩組 前測、後測皆無顯著差異。

另外,實驗組與控制組後測之差異狀況,以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 訓練後兩組間之差異,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間無顯著差異,但實 驗組立定跳遠的成績較控制組佳(t > 1.430、p > .1.64),如表 4-8 所示。

表 4-5 實驗組與控制組「立定跳遠」前測成績同質性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實驗組 15 109.33 26.46

.882 .385 控制組 15 96.33 50.60

表 4-6 實驗組「立定跳遠」前測、後測成績t 考驗摘要表

時間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前測 15 109.33 26.46 -1.181 .247 後測 15 121.33 29.10

表 4-7 控制組「立定跳遠」前測、後測成績t 考驗摘要表

時間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前測 15 96.33 50.60

-.126 .901 後測 15 98.73 53.86

表 4-8 實驗組與控制組「立定跳遠」後測成績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實驗組 15 121.33 29.10

1.430 .164 控制組 15 98.73 53.86

二、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肌耐力)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實驗處理前,以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兩組 肌耐力前測之同質性,分析兩組間之差異。實驗組之 1 分鐘屈膝仰臥 起坐成績平均數為 22.46、標準差為 7.82;控制組之 1 分鐘屈膝仰臥 起坐成績平均數為 20.33、標準差為 6.72。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 之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成績無顯著差異(t >.801、p > .430),如表 4-9 所示。

再以相依樣本

t

檢定,分別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 12 週斜坡道 健走訓練課程前測、後測之差異。實驗組之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的次 數從 22.46±7.82 增加為 28.26±8.78,無顯著差異;控制組之 1 分鐘 屈膝仰臥起坐的次數從 20.33±6.72 減少為 19.80±6.21,無顯著差 異。結果顯示兩組前測、後測均無顯著之差異(t >-1.909、p > .067;t

>-1.933、p > .064),如表 4-10、表 4-11。

另外,實驗組與控制組後測之差異狀況,以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 訓練後兩組間之差異,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之 1 分鐘屈膝仰臥起 坐成績達到顯著水準(t >3.047、**p < .005),如表 4-12 所示。

此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採用的斜坡道健走運動訓練明顯增加 高職部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的 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數。

表 4-9 實驗組與控制組「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前測成績同質性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實驗組 15 22.46 7.82

.801 .430 控制組 15 20.33 6.72

表 4-10 實驗組「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前測、後測成績t 考驗摘要表 時間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前測 15 22.46 7.82

-1.909 .067 後測 15 28.26 8.78

表 4-11 控制組「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前測、後測成績t 考驗摘要表 時間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前測 15 20.33 6.72

.226 .8.23 後測 15 19.80 6.21

表 4-12 實驗組與控制組「1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後測成績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實驗組 15 28.26 8.78

3.047 .005**

控制組 15 19.80 6.21

*

p < .05、

**

p < .01

第三節 斜坡道健走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 柔軟度之影響

本節旨在探討進行 12 週斜坡道健走運動課程前後,對高職中重 度智能障礙學生柔軟度之差異。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實驗處理前,以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兩組 柔軟度前測之同質性,以分析兩組間之差異。實驗組之坐姿體前彎成 績平均數為 18.46 公分、標準差為 15.74 公分;控制組之坐姿體前彎 成績平均數為 11.73 公分、標準差為 13.43 公分,結果顯示實驗組與 控制組之坐姿體前彎成績無顯著差異(t >1.260、p > .218),如表 4-13 所示。

再以相依樣本

t

檢定,分別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 12 週斜坡道 健走運動課程前測、後測之差異。實驗組之坐姿體前彎的次數從 18.46

±15.74 公分增加為 21.20±18.05 公分,無顯著差異;控制組之坐姿 體前彎的次數從 11.73±13.43 公分增加為 14.60±13.62 公分,無顯著 差異。結果顯示兩組前測、後測皆無顯著差異(t >-.442、p > .662;t >

-.580、p > .566),如表 4-14、4-15 所示。

另外,實驗組與控制組後測之差異狀況,以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 訓練後兩組間之差異,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坐姿體前彎成績均 未達顯著差異(t > 1.130、p > .268),如表 4-16 所示。

表 4-13 實驗組與控制組「坐姿體前彎」前測成績同質性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實驗組 15 18.46 15.74

1.260 .218 控制組 15 11.73 13.43

表 4-14 實驗組「坐姿體前彎」前測、後測成績t 考驗摘要表

時間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前測 15 18.46 15.74

-.442 .662 後測 15 21.20 18.05

表 4-15 控制組「坐姿體前彎」前測與後測成績t 考驗摘要表

時間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前測 15 11.73 13.43

-.580 .566 後測 15 14.60 13.62

表 4-16 實驗組與控制組「坐姿體前彎」後測成績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實驗組 15 21.20 18.05

1.130 .268 控制組 15 14.60 13.62

第四節 斜坡道健走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 心肺適能之影響

本節旨在探討進行 12 週斜坡道健走運動訓練課程前後,對高職 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心肺適能之差異。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實驗處理前,以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兩組 3 分鐘登階前測之同質性,以分析兩組間之差異。實驗組之 3 分鐘登 階成績平均數為 48.98 秒、標準差為 1.46 秒;控制組之 3 分鐘登階 成績平均數為 48.77 秒、標準差為 1.22 秒,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 組之 3 分鐘登階成績無顯著差異(t >.432、p < .669),如表 4-17 所示。

再以相依樣本

t

檢定,分別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 12 週斜坡道 健走運動訓練課程前測、後測之差異。實驗組之 3 分鐘登階成績從 48.98±1.46 秒增加為 51.87±1.79 秒,有達顯著水準;控制組之 3 分 鐘登階成績從 31.54±4.50 秒增加為 31.62±3.80 秒,無顯著差異。結 果顯示實驗組前測、後測達顯著水準(t > -4.814、***p < .000) ,如表 4-18 所示;控制組前測、後測未達顯著差異(t > -.880、p > .386),如 表 4-19 所示。

另外,實驗組與控制組後測之差異狀況,以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 兩組間之差異,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之 3 分鐘登階成績兩組間達 顯著水準(t > 4.671、***p < .000),如表 4-20 所示。

表 4-17 實驗組與控制組「3 分鐘登階」前測成績同質性t 考驗摘要表

表 4-17 實驗組與控制組「3 分鐘登階」前測成績同質性t 考驗摘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