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內外控信念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第二節 內外控信念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一、內外控信念的理論發展

內外控信念源自於 Rotter(1954)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 行為都是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所學習而來的,過去的經驗會影響現 在的經驗,同樣地,現在的經驗也會改變過去所學到的概念,Rotter 認為環境對人有相當影響力,增強作用、心理情境與期待等的重疊,

是影響個人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格是既穩定而又有變化的。

人類行為是否重複出現受到兩種因素影響,一是增強物在個體心 目中的價值(reinforcer's value),二是個體對於獲得該增強物的可能性 之高低的評估與期待(expectancy),所以人類學習的主要因素,除了增 強物的有無之外,還有獲得增強物的預期性。「預期與增強」說明了 增強現象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不僅是行為單純的反射,也是個體本身 對事件的看法或預期所產生的結果(黃堅厚,2002)。Rotter(1966)提出 了「內、外控」的概念,「內外控信念」的理論假設,人們歸咎非他 們所能控制的生活事件於自己的行動或環境力量上的程度有所不同,

也就是個人是否相信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具有控制力。他認為

37

內、外控傾向是一種類化的期望,也就是個人對他的行為與行為結果 之間的信念,這樣的期待使個人在面對事情時會採取同樣的態度與反 應。他進一步定義內、外控信念為:「當個人認為其行為所得之結果 並非完全由其行動所決定,而是由於運氣、機會、命運所產生的結果,

或由強而有力之他人(powerful others)及不可預期之因素(個人週遭強 大且複雜的力量)所決定。當個人以這樣的方式解釋一件事時,即是所 謂的外控信念;相反的,當個人認為事件是由其行為或個人較持久的 特質,如能力、努力或特性等所造成與決定,這樣的看法就是所謂的 內控信念(黃堅厚,2002)。也就是說外控信念強的人認為自己行為的 結果是偶然的且不可預測的,他們認為行為的結果容易受到外在機會、

命運、運氣或強而有力的他人等影響而增強事件的強度,所以他們不 傾向於承擔責任,取而代之的是從事消極態度來面對環境的問題或生 活事件;反之,內控信念強的人則不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其結果與預 期,認為一切操之在己,所有的結果都需自己負責。基本上,Rotter(1971) 也認為內、外控信念不是完全對立的看法,而是一個連續的變項,每 個人只是內控與外控偏向的程度不同而已,即控制的所在(locus of control)不同(黃堅厚,2002),沒有人是完全屬於內控或外控的人格 特質,控制的重心傾向於外在因素者為外控(external control),控制 的重心傾向於內在因素者為內控(internal control),因此,本研究中

38

研究對象的內、外控信念是依據其內、外控信念量表的分數來表示個 人傾向於哪一種人格特質,而非將它嚴格劃分為內控或外控人格。綜 合相關研究,歸納出內控者有以下特徵:自信、果斷、獨立、勤奮、

有效率、有成就,對環境有掌控力、自主性強、人際關係較好、較主 動尋求資源與協助。外控者:沒信心、懷疑自我、防衛心重、尋求他 人讚揚、焦慮、無助、且被動,較順從環境,不會嘗試改變,有較強 的憤怒、抑鬱及高攻擊性。

二 、內外控信念的相關研究

許多的研究顯示,不同的內、外控性格會影響生活的品質,

Sari(2005)指出,缺乏內控的教師有較高的情緒耗竭及人格崩解,且無 法感到安適;而心理健康與幸福感之間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施建彬,

1995);陸洛(1998)也曾進一步研究發現內控人格與幸福感之間的確 呈現顯著正相關。內外控信念之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外控者所知覺到 的壓力會大於內控者所知覺到的壓力(吳麗華,2007; 賴寶蓮,2005;

Crothers, Kanyongo, Kolbert, Lipinski, Kachmar& Koch, 2010; Johnson, Batey, & Holdsworth, 2009),內控者的身心健康會比外控者的身心健康 較佳(吳麗華,2007; 廖相如,2003)。Cheng(2001)對 588 名香港的 中學老師進行研究發現,內控者在組織承諾,內外在及工作滿意上有 較高的正向態度,且對各方面有較正向的覺知,幸福感與內外控信念

39

具有高度相關,越相信自己能掌控生活者,幸福感越高。Crothers et al.(2010)對 38 個小學到高中的美國老師進行調查發現,內控信念者較 能尋求社會支持與調節工作壓力,心靈的安適感較高,因此幸福感也 較高,而外控信念者較易感覺到嚴重工作壓力與缺乏社會支持,心靈 的安適感較低。Shapiro, Schwarz, and Astin (1996)與 Muhonen 與 Torkelson (2004)研究指出,內外控信念深刻影響個人身心的健康與安 適,Wong-Mcdonald 與 Gorsuch (2004)研究指出:內外控信念會影響一 個人幸福感的程度。Ivancevich 與 Matteson (2002)也指出:內外控信念 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以下為國內之內外控信念的相關研究,用以說明內外控信念對個 人在生活各方面的影響,綜合吳麗華(2007)、廖相如(2003)、賴姿璇 (2004)與賴寶蓮(2005)針對國小教師及古婷菊(2005)針對國中教師所 做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內控者調適能力較強,能正向思考與積極面對生 活中的問題以減輕工作或生活中的壓力,較不易有倦怠感,身心較健 康且生活品質較好,因此較能產生幸福的感受。詳細內容茲說明如表 2-2-1。

40

參考Rotter(1966)制 控信念量表,自編教師內 Levenson(1981)IPC 內 外控信念量表。

41

問題解決管理策略,較少有心理問題,內控者較能積極尋求社會支持,

其正向態度較高,能調節工作或生活中的壓力,因此感受到的幸福感 也較高。綜合 Bulus(2011)、Cheng(2001)、Crothers et al.(2010)、Doef 與 Maes (2002)、Knoop(2001)與 Sari(2005)對國中、小與高中、職的老 師所做的研究也發現有相同的情形,詳細內容茲說明如表 2-2-2。

Crothers, Kanyongo, Kolbert, Lipinski, Kachmar, and Koch (2010)

42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由以上文獻可知,內外控信念不單單是一個人的特質,更可能會 對個體的壓力感受、生活適應、身心健康各方面產生影響,並進而影 響個人的幸福感受,根據研究顯示越內控者身心越健康、正向情感越 高、生活滿意度較高、幸福感也越高,而外控者則相反,研究結果也 顯示,在教師這個族群中也有相同的情形。因此,研究者將引用研究 者翻譯與改編自 Rotter(1966)與 Levenson(1981)IPC 內外控信念量 表的「國中教師內外控信念量表」來探討國中教師的內外控信念與其 幸福感是否有顯著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