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教學前後學生摘要表現的改變

在文檔中 千呼萬喚始出來 (頁 89-98)

(ㄧ) 教學前與教學後的摘要作品比較

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否真能促成學生摘要表現的改變?為了回答 這個問題,我們以十二週、每週一節課的時間在屏東縣五溝國小與力 社國小兩所學校實地進行了融入國語課的實驗教學。在教學前、後,

學生分別撰寫了二篇文章摘要。我們由其中選出了一些範例,藉以呈 現學生在摘要表現上的改變。

在圖 10 分別呈現的是低能力的 1117 和高能力的 1118 兩位學生 的摘要作品。這二位學生在「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的得分為 5 和 18 分。在前測時,1117 寫了滿滿一稿紙,但多是隨意由文章中抄出 的句子,只抓到極少數的文章主要概念。但在教學結束後的立即後測 時,他已能大致掌握文章的主要概念,寫出相當通順的摘要。而到教 學結束三週後的追蹤後測時,1117 雖然遺漏了部份重點,但大體上仍 能寫出文章中大部分的主要概念。

至於高能力的 1118,他在前測時寫出了文章前半「最早的冷氣」

和「冷氣的發明」兩個主題,但完全遺漏了在文章後半談到的「冷氣 的原理」的「自然冷氣」兩個主題。由摘要內容看來,他顯然是從頭 詳細的寫出段落內容,因此在限定字數的工作條件下,完全忽略了文 章後半段的內容。到後測時,他以非常精簡的文字提到了所有文章重 點。在追蹤後測時,他也仍能掌握文章中大部份重要概念,雖然忽略

  81

對照這兩位學生摘要表現的改變可以發現,他們在教學前的摘要 品質都不盡理想。但到後測時,兩人所寫摘要都有相當明顯的改善,

且高能力學生的進步似乎較低能力學生略微明顯些。這樣的改變可以 維持到教學結束的三週後,兩人的摘要品質雖都較教學剛結束時略有 退步,但大體上仍能抓到大部分文章重點。

圖 10 1‐1 低能力的 1117 在前測的摘要作品  圖 10 1‐2 高能力的 1118

在前測的摘要作品 

  83

圖 10 2‐1  低能力的 1117 在後測的摘要作品  圖 10 2‐2 高能力的 1118

在後測的摘要作品 

圖 10 3‐1  低能力的 1117 在後測追蹤的摘要作品  圖 10 3‐2  高能力的 1118

在後測追蹤的摘要作品 

  85

(二)教學初期與教學後期摘要作品的比較

學生在第三週「刪除不必要訊息」子程序訓練時,在課後作業中 都獨立使用刪除程序完成了一篇 200 字短文的摘要。在最後一階段的 教學中,學生們都自行根據摘要步驟,獨立完成課文摘要。因此,比 對學生在這兩個階段學習單上的摘要表現,可以瞭解學生在教學期間 的改變。下面所呈現的就是幾位學生的作品範例。

圖11 和圖 12 是低能力 1109 和高能力 1104 的學習單作品,他們 在「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上的得分為5 和 16 分。在教學第三週的 課後作業中, 1109 刪掉了所有重要訊息,寫出了零碎、不連貫、毫 無意義的摘要。但到教學最後一週時,他已能依循著摘要策略的程序,

寫出大致上完整的課文大意。至於高能力的1104,他在教學第三週的 課後作業中大致能掌握短文的主要概念。在最後一階段的教學時,他 更是完整的寫出了課文重點。

比較這兩位學生的前、後期作品,低能力1109 所寫的摘要從不知 所云到大致上通順連貫,進步是明顯可見的。高能力1104 的表現則似 乎並沒有那麼顯著的改善。但要注意的是,第三週的摘要作業所使用 的短文只有不到 200 字,要抓取其中重點對高能力學生而言是簡單 的,許多高能力學生在教學前可能就已具備這樣的能力。而最後一階 段所採用的課文則是將近1000 字的文章,要由如此長度的文章中提取 大意,難度相對提高很多。因此,此處所觀察到的「高能力學生進步 不大」,可能與兩篇文章的長度不同有關。

再對照兩位學生間的表現差異可見,在教學初期的短文摘要中,

高能力1104 明顯較低能力 1109 有更好的表現,他寫的文句較為流暢,

且較貼近文章主旨。但到教學後期兩位學生間的差異似乎縮小了,他 們都能夠寫出雖然未必精簡,但通順、掌握到主旨的摘要。

  87

教學第三週短文「我愛旅行」摘要作品

教學第十二週康軒版第十冊課文「歡歡回來了」摘要作品

圖11 低能力的 1109 在教學初期與後期的摘要作品

教學第三週短文「我愛旅行」摘要作品

教學第十週康軒版第十冊課文「再美麗一次」摘要作品

圖12 高能力的 1104 在教學初期與後期的摘要作品

  89

在文檔中 千呼萬喚始出來 (頁 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