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千呼萬喚始出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千呼萬喚始出來"

Copied!
20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千呼萬喚始出來

2007 年年底國際閱讀素養(PIRLS 2006)成績公布後,由教育部 到學校都因評比結果被激勵,動了起來。這個積極的回應是讓人感動 的。許多老師主動尋找各種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有幾位老 師看了天下雜誌出版的香港閱讀現場錄影帶,直接將其上方法應用到 教學中。老師們相信若自己能使上力,學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根據PIRLS 2006 問卷調查,絕大多數填問卷老師表示過去國語科 教學或閱讀教學以字詞教學佔最多的時間,且是以全班一起進行教學 為主。至於閱讀策略教學,所佔時間比例偏低。有人解釋這是因為小 學的國語課一星期可能不到5 節,自然無法每天都有閱讀策略教導。

只是其中有 15% 的教師填寫自己從不教導某些策略,如「預測文中 接 下 來 會 發 生 的 事 」, 是 叫 人 很 意 外 的 ( 詳 細 報 告 請 上 網 參 閱 http://140.115.78.41/閱讀與學習研究室)。

為什麼要教閱讀策略?簡單的說,閱讀能力是要學習才得到的。

學習過程包括環境中有豐富的閱讀材料以及有成人引導,透過閱讀,

幫助學生對所讀材料有較深度的思考。

引導甚麼?如何引導?是老師常提出的問題。

閱讀所需要的、常用的策略都已經在閱讀相關研究中提出,也被 採用在九年一貫本國語文閱讀能力指標中。例如:找大意(相對應的九年 一貫指 標:1-2-1-1、1-2-9-5)、比較自己的經驗比較過去讀過的材料

(2-4-7-4)、預測 (3-2-10-6)、歸納和推論(1-7-7-3、2-10-10-2)、描述風格 和結構(2-3-2-1、2-5-7-2)

 

 

柯華葳 國立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3)

不過如何將這些策略化為教學,是需有教室現場的研究。就如 2009 年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歷史悠久的教育心理學期刊上有一篇論文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tha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研究者問有什麼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增加閱讀理解。

經過大規模教室裡的實驗,研究者發現只加多閱讀時間是不夠的,要 老師提醒閱讀理解策略才對學生的理解有幫助。

教育部國教司為幫助我們的老師掌握閱讀策略教學,於 97 年展 開閱讀教學策略開發與推廣計畫,邀請大學教授與中、小學老師合作,

一起開發閱讀策略教學方法。經過審查教學計畫構想,一共有13 個團 隊參與,所研發的方法包括為閱讀低成就學生進行的詞彙教學和在弱 勢地區以全校為主的閱讀推動等。其中關於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方法所 研發的項目就是本手冊要介紹的。研究團隊努力將這些策略納入教 學,甚至直接和國語課本結合,化成清楚可以執行的步驟,以方便老 師們採用。這些策略分別是:

一、 預測,利用文本預期接下來將要發生的情節,是否與作者的陳述 一致(第一章)。在九年一貫指標中預測與下結論並列放在七至

九年級(3-2-10-6),我們認為小學生可以學習邊讀邊預測,檢視

自己的理解。

二、 連結,將所讀文本與自己的經驗、背景知識連結或是與其他類似 文本串聯,就是做文-我、文-文、文-世界的連結,目的在擴大 文本理解層面(第二章)。

三、 摘大意又稱摘要,學生精簡的重述所讀到的訊息(第三、第四 章)。

四、 找主旨,摘出文章大意後進一步找出自己認為文章主要的論點

(第四章)。

五、 作筆記,主要在幫助學生有效組織文章內容以及監督自己的思考 歷程與理解程度(第五章)。

(4)

這些策略的教學方法在本手冊中都有詳細說明。這些策略不但幫 助理解,更可以成為閱讀過程中學生監督自己理解最方便、最上手的 方法。希望每一位老師都試試這些理解策略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 成閱讀及思考的習慣。這也是我們推動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的目標。容 我再說一次,閱讀時:

一、 隨手作筆記 (2-8-9-4)。

二、 邊讀邊預測。

三、 隨時連結自己的背景知識 (2-4-7-4)。

四、 讀後(或是一段落或是全文),組織文本訊息,摘大意並找出 主旨(1-2-9-5,2-3-2-1)。

五、 邊讀邊問自己問題及回答問題,監督自己的理解(1-7-10-5)。

在此要謝謝教育部看到閱讀教學的需求,更感謝參與計畫的每一 個團隊,願意費力費時,攜手合作,一起找出有效的閱讀理解教學方 法。

參考文獻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PIRLS 2006 報告:台灣 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 所。

Block, C., Parris, S., Read, K., Whiteley, C., & Cleveland, M. (2009).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tha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1(2), 262-281.

(5)
(6)
(7)

     

編輯的話 ……… Ⅰ  

     

 

什麼是預測策略……… 02

為什麼要進行預測策略教學……… 03

如何進行預測策略教學……… 04

進行預測策略教學時的注意事項……… 15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叮嚀……… 16

什麼是連結策略……… 20

為什麼要進行連結策略教學……… 22

如何進行連結策略教學……… 23

進行連結策略教學時的注意事項……… 37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叮嚀……… 38

什麼是摘要策略……… 42

為什麼要進行摘要策略教學……… 47

如何進行摘要策略教學……… 49

進行摘要策略教學時的注意事項……… 89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叮嚀……… 92  

 

預 測 策 略

第一章

1

 

 

連 結 策 略

第二章

2

 

 

摘 要 策 略

第三章

3

(8)

       

什麼是摘大意找主旨策略……… 98

為什麼要進行摘大意找主旨策略教學………100

如何進行摘大意找主旨策略教學………101

進行摘大意找主旨策略教學時的注意事項………133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叮嚀………134

什麼是做筆記策略………138

為什麼要進行做筆記策略教學………141

如何進行做筆記策略教學………143

進行做筆記策略教學時的注意事項………180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叮嚀………186  

 

摘 大 意 找 主 旨 策 略

第四章

4

 

 

做 筆 記 策 略

第五章

5

(9)
(10)

1

Chapter

幸曼玲 研究團隊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11)

 

什麼是預測策略

一、預測

預 測 指 讀 者 閱 讀 時 會 根 據 讀 過 的 訊 息 及 與 訊 息 相 關 的 背 景 知 識 去 推 測 文 章 內 容 的 發 展,包 括 作 者 或 主 角 的 情 感 、 想 法 和 行 動 。

預測不 只 是 猜 猜 看

二、預測策略

讀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與先備知識(或稱背景知識)針對閱讀文本的 線索,對文本內容發展形成假設,從閱讀的過程中尋找資料檢證先前 的假設,進而形成新的假設,並帶著假設繼續閱讀,不是只有猜測文 章內容,須不斷的檢證自己的假設。

閱讀線索

→形成假設

→找尋資料檢證假設

(12)

  3

為什麼要進行預測策略教學

一、 使用預測策略擬達成的教學目標

1. 學生在閱讀時能激發背景知識。

2. 運用背景知識與文本訊息之間的協調性,來評估文章的內 容。

3. 監控持續進行的活動以檢核理解的層次,且這樣的歷程會 是循環的且是自發的。

4. 能提出多重假設並檢核。

二、 預測策略的功能

喚起大腦主動閱讀,能在閱讀中證實自己的預測而有成就感。

(13)

如何進行預測策略教學

一、教學準備

預測策略的重點在於「問問題」,亦即,教師要問對問題,讓學 生有方向的猜測。至於,什麼是「對的問題」?此與教師是否掌握文 章結構以及解讀文章意涵有關。此外,教師若能了解學生閱讀文章可 能產生錯誤理解之處而設計活動,更能有助學生的理解。以下呈現預 測策略使用的示範文本,以及該文本的分析和活動設計。

 

倒立的老鼠

從前,有一位八十七歲名叫羅伯的老先生,他的一生過著寧靜 祥和的生活,他雖然貧窮但卻非常快樂。

當他發現家中有老鼠的時候,起出他並不以為意。但是老鼠開 始繁殖,他開始感到困擾。牠們不斷大量繁殖,羅伯終於再也無法 忍受。

「太過分了!」羅伯說道。「這真是太過分了!」他拖著步伐 走出屋外,走向街上一家商店,他買了一些補鼠器、一片乳酪和一 些強力膠。

當他回到家之後,他將強力膠塗在補鼠器的底部,並將補鼠器 黏在天花板上。然後再小心翼翼的將乳酪放在上頭作餌,希望能夠 趕走牠們。

當天晚上,老鼠們從牠們的巢穴出來,看到了天花板上的補鼠 器,牠們認為這真是天大的笑話。牠們在地上走著,用手肘輕碰彼  1. 文

(14)

  5

  此,並且用前爪指著天花板笑得東倒西歪。畢竟,將補鼠器放在天 花板上,真是太愚蠢了。

當羅伯隔天早晨下樓,看到補鼠器上沒有抓到老鼠,他笑一笑 不發一語。

他拿了一張椅子,將強力膠黏在椅腳上,並將它倒過來黏在補 鼠器旁的天花板上。他用同樣的方式將桌子、電視機和檯燈黏了上 去。他將地板上的所有東西都倒置黏在天花板上。他甚至放了一塊 小地毯在那上頭。

隔天晚上,當老鼠們走出巢穴時,牠們還在取笑前一晚所看到 的景象。但是現在,當牠們抬頭看到天花板時,牠們突然笑不出來 了。

「哎呀!」有一隻老鼠大喊著。「看看上頭!地板在那邊!」

「我的天啊!」另一隻叫著。「我們一定是站在天花板上了!」

「我開始覺得頭暈。」另一隻老鼠說道。

「我腦充血了!」又一隻老鼠說。

「這太糟糕了!」一隻長鬍鬚非常年長的老鼠說道。「這真是 太糟糕了!我們必須立刻想辦法。」

「如果我繼續這樣倒立著,我一定會昏倒的!」一隻年幼的老 鼠大叫著。

「我也是!」

「我受不了了!」

「救救我們吧!誰來想想辦法呀,快!」

現在牠們開始緊張兮兮的。「我知道我們該怎麼做了。」那隻 年長的老鼠說。「我們通通倒立過來,這樣就正常了。」

老鼠們非常聽話的,通通倒立過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牠們 一隻隻的因為血液快速流到腦袋裡而暈倒了。

當羅伯隔天早晨下樓時,地板上遍佈著老鼠。他快速的將牠們 全部集中,並且丟入垃圾桶中。

這個故事要我們記取的是:當世界看起來是如此嚴重的顛倒混 亂時,你要確定自己是腳踏實地的。

《倒立的老鼠》取自http://140.115.78.41/

(15)

   

教學前,教學者宜進行教材分析,除了教學者能掌握文章的主要 意義以外,更須覺察、找出理解文章意義的重要訊息。而故事體文章 常圍繞著主角遇到的問題及其目標導向的解決過程。所以,故事發生 的時空背景、引發主角產生困擾的事情、引發的反應,主角為了解決 問題而採取的計畫和行動,主角採取行動後的結果及結局,這些常是 理解故事體文章的關鍵點。教學者可在這幾個關鍵點以問題讓學生預 測故事接下去會發生的事。

《 倒 立 的 老 鼠 》 之 文 本 分 析

角色 羅伯先生、老鼠們

背景 羅伯先生原本過著寧靜的生活 引發事件 老鼠太多了

反應 羅伯再也無法忍受

行動 1.羅伯買了一些捕鼠器、一片乳酪和一些強力膠

2.羅伯將強力膠塗在捕鼠器的底部,並將捕鼠器黏在天花 板上

→老鼠覺得太愚蠢了

3.羅伯把所有傢俱都黏到天花板

→老鼠以為自己站在天花板上,通通倒立了過來而暈

結果 羅伯將老鼠掃到垃圾筒 2. 文本分析

(16)

  7

   

在《倒立的老鼠》一文中,學生容易誤解之處為「將捕鼠器黏在 天花板上」。當我們讀到這時,由於我們的經驗,會對「將捕鼠器黏 在天花板上」這句話形成兩個猜測:「捕鼠器是倒黏在天花板上」或 是「捕鼠器是放在天花板之隔板上面」。在這個焦點句之前,作者提 供了「捕鼠器」、「強力膠」、「倒黏」…等訊息,在焦點句之後,作者 又提供了「老鼠從巢穴走出來時,手指著天花板笑得東倒西歪」,這些 訊息可讓我們證實答案為「捕鼠器是倒黏在天花板上」。然而,許多學 生未能在腦中形成「天花板」、「捕鼠器」和「笑得東倒西歪的老鼠」

的空間關係,以致於未能理解故事的趣味為何。由此,我們設計了「排 排看」的活動,讓學生將「天花板」、「捕鼠器」和「笑得東倒西歪的 老鼠」這三者的字卡排列在紙上,協助學生將文字描述具像化(見圖 1),亦可讓教師了解學生是否理解。

               

3. 活動設計

(17)

  實例

   

 

圖 1  《倒立的老鼠》之教學活動素材   

 

二、教學資源

   

A. 製作<倒立的老鼠>故事 ppt 投影片

B. 準備一個盒子,裡面裝著東西(如:迴紋針、綠豆、銅板…)

C. 天花板、捕鼠器和老鼠的字卡 1. 教學工具

(18)

  9

   

                                     

2. 流 程 圖

備註:教師可教導學生獨自閱讀使用此流程圖。

學生自行使用時,只要將「教師問」改成

「自己問」即可。例如:

教師問:「文章講的跟我們假設的一樣嗎?」

自己問:「文章講的跟我們假設的一樣嗎?」

帶著(全文)假設,閱讀內容

教師問:「文章講的跟我們假設的一樣嗎?」

印證或修正全文假設 閱讀文章標題(標題)

<補充說明>

第一次使用 本策略的老 師可先略過 此步驟,待 熟悉預測策 略教學後再 帶 入 教 學 中。

形成(全文)假設

教師問:「這篇文章可能在講什麼?」

帶著假設閱讀內容,驗證假設:

教師問:「主角的所感、所思、所為和我們猜的一樣嗎?」

修正假設 不一樣 一樣

印證假設

根據文章訊息,不斷形成進一步的假設,預測文章細節 

預測情感(教師問:「主角的心情怎麼樣?」 預測想法(教師問:「主角的心裡會怎麼想?」 預測行動(教師問:「主角可能會做什麼事?」

預測文章結尾

(19)

   

教案中的符號說明如下:T,表示教師;C,表示學生;C-C,表示小組討論。

《倒立的老鼠》之預測策略教案

閱讀策略:預測

教材名稱:倒立的老鼠 編 寫 者:研究小組 教學時間:80 分鐘

教學資源: ppt 投影片、小白板、學習單

流程

圖示 教案內容

一、請學生預測

1. T 拿出裝著東西的盒子,問:預測看裡面是什麼物品?

2. T 請 C 觀察、觸摸或搖動禮品盒後再預測一次 3. T 問:

(1)要不要修正原來的想法?為什麼?修正後的答案是 什麼?

(2)你是根據哪些線索來預測的?教師可引導學生說出 形狀、大小、重量、發出的聲音等等。

4. T 揭示答案並說明:預測時,如果能夠根據線索來預測,比 較容易預測對。像根據聽到東西的聲音、感覺東西的重量等 來預測盒子裡裝的東西一樣,在閱讀時,可以根據文章內容 的線索來預測接下來會如何發展,這個過程可以增加閱讀的 樂趣和成就感。

5. T 提醒 C 把自己預測的結果記在頭腦裡或在紙上寫下關鍵 詞,並帶著自己所預測的答案閱讀文章。預測可能是正確 的,也可能是錯的。如果錯了,就修正先前的預測,然後再 繼續往下閱讀。

 

3. 教

策略說明 

此步驟僅需 在學生初接 觸預測策略 時使用。 

(20)

  11 流程

圖示 教案內容 

二、分段預測練習 T 揭示標題

T 問:看到「倒立的老鼠」這五個字,你認為這個故事可能 在講什麼?

T 用 ppt 投影片揭示文本:揭示第一、二段,並請學生朗讀。

T 問:剛剛預測對了嗎?從哪些線索知道猜對了或猜錯了?

T 問:羅伯先生接下來可能會做什麼?

T 請 C 討論猜測答案,C-C 小組討論可能答案,並用關鍵字 將答案寫下來。

T 揭示第三段故事,並請學生朗讀。

【第三段】

「太過份了!」羅伯說道。「這真是太過份了!」

他拖著步伐走出屋外,走向街上一家商店,他買了一 些捕鼠器、一片乳酪和一些強力膠。 

【第一段】

從前,有一位八十七歲名叫羅伯的老先生,他的一生 過著寧靜祥和的生活,他雖然貧窮但卻非常快樂。

【第二段】

當他發現家中有老鼠的時候,起初他並不以為 意,但是老鼠開始繁殖,他開始感到困擾。牠們不斷 大量繁殖,羅伯終於再也無法忍受。 

倒立的老鼠 

閱讀 文章標題 

形成 全文假設 

請 C 將答案寫在學習單〈預測練習 1〉

請 C 將答案寫在學習單〈預測練習 2〉

帶 著 假 設 閱 讀 內 容 驗證假設  根 據 訊 息 ,

再形成 假設,

預測細節  帶著 全 文 假 設 閱 讀 內 容 驗證假設 

(21)

T 問:預測對了沒?

T 問:羅伯先生怎麼用這些東西來抓老鼠?

T 請 C 預測答案,用關鍵字將答案寫下來。

T 揭示第四段故事,並請學生朗讀。

T 問:你預測對了嗎?並請學生檢查自己的答案。告訴學生 猜測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的。如果錯了,就修正先前 的預測,然後再繼續往下閱讀。

T 揭示第五段故事,並請學生朗讀。

T 讓 C 排出天花板、捕鼠器、老鼠的位置。以增進預測合理 性(參圖 1)。

T問:你預測羅伯先生會有什麼反應?(他笑一笑不發一語。)再 請學生猜猜看,羅伯先生接下來可能會做什麼?學生發表猜

【第六段】

當羅伯隔天早晨下樓,看到捕鼠器上沒有抓到老 鼠, 他笑一笑不發一語。 

【第五段】

當天晚上,老鼠們從牠們的巢穴出來,看到了天 花板上的捕鼠器,牠們認為這真是天大的笑話。牠們 在地上走著,用手肘輕碰彼此,並且用前爪指著天花 板笑得東倒西歪。畢竟,將補鼠器放在天花板上,真 是太愚蠢了。 

【第四段】

當他回到家之後,他將強力膠塗在捕鼠器的底 部,並將捕鼠器黏在天花板上。然後再小心翼翼的將 乳酪放在上頭作餌,希望能夠趕走牠們。

根 據 訊 息 再形成 假設 預測細節 

請 C 將答案寫在學習單〈預測練習 3〉

使用《倒立的老鼠》之教學活動素材 根 據 訊 息

再形成 假設 預測細節 

帶 著 假 設 閱 讀 內 容 驗證假設 

(22)

  13

T揭示第七段內容請學生朗讀。

T 問:為什麼羅伯先生會這樣做?

T 請 C 回頭找出故事中的線索,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節結束

第二節的教學仍是在根據訊息,再形成假設,預 測細節與帶著假設,閱讀內容,驗證假設之間往 返。

 

註:本教案為節錄,請教師依此模式接續發展。

三、認識預測策略:T透過提問,再歸納說明

1. 如何預測:以上的閱讀方式就是閱讀過程中的「預測」;

在閱讀全文前,可以從題目預測這篇文章可能在講什麼。

或是讀文章時,讀到某一個段落後,預測接下去的內容或 故事的結局。

2. 為什麼要學習預測:我們在閱讀時,運用預測策略能在閱 讀中證實自己的預測而有成就感,可以增加閱讀的樂趣,

提高閱讀的速度。

3. 合理預測:預測的結果是不是正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預測是否有根據,是不是合理的。

【第七段】

他拿了一張椅子,將強力膠黏在椅腳上,並將它 倒過來黏在補鼠器旁的天花板上。他用同樣的方式將 桌子、電視機和檯燈黏了上去。他將地板上的所有東 西都倒置黏在天花板上。他甚至放了一塊小地毯在那

上頭。  這個問題不是預

測的問題,而是 要學生回頭檢視 文 本 訊 息 做 歸 因,以更能正確 掌握接下來的預 測略。

根 據 訊 息 再形成 假設 預測細節  帶 著 假 設 閱 讀 內 容 驗證假設 

總結 

(23)

   

《倒立的老鼠》之學習單

閱讀預測策略學習單

___

年級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

 

4. 學 習 單

預測練習 1.

當你看到「倒立的老鼠」這篇 文 章 , 你 覺 得 可 能 在 講 些 什 麼?

 

預測練習 2.

發現家中老鼠越來越多,無法 忍受的羅伯先生接下來可能會 做什麼?

你根據的線索是:

 

預測練習 3.

羅伯先生買了補鼠器、乳酪和 強力膠,你覺得接下來可能會 做什麼?

你根據的線索是:

 

預測練習4.

老 鼠 看 到 補 鼠 器 黏 在 天 花 板 上,你覺得他們可能會有什麼 反應?

你根據的線索是:

 

預測練習 5.

你覺得其他老鼠可能會有什麼 反應?

你根據的線索是:

預測練習 6.

老鼠通通倒立過來之後可能會 產生什麼結果?

你根據的線索是:

(24)

  15

進行預測策略教學時的注意事項

預測策略最受學生歡迎,但,執行時有幾個地方須注意。以下,

提供實驗教師的經驗,讓大家參考。

一、 教材宜用學生未讀過的文章

所以,教師可以…

(1) 選擇課外讀物。

(2) 新學年開始,先別發下課本,選其中一課進行預測。

二、 此策略易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但常是天馬行空地猜

這時,教師可以…

(1) 在學生回答問題前,提醒學生回想前面讀過的訊息。

(2) 在問題中帶入先前訊息,以完整問題引導學生有方向的 預測。

三、 能讓學生有成就感的預測策略,一開始常是挫敗連連

這時,教師要…

告訴學生猜對猜錯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仔細閱讀,找出讓自 己猜對或猜錯的文章線索,好讓下次預測的命中率愈來愈 高。

 

(25)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叮嚀

一、 學生易有點狀或發散式地預測,教師須提醒學生根據文章線 索預測,或是教師問問題時連結前面的訊息,讓學生有方向 地進行預測。 

二、 預測結果正確與否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提醒學生根據 文章內容檢查先前的猜測,檢查「剛剛為什麼猜對?為什麼 猜錯?」。 

三、 採用學習單讓學生寫下自己的預測並作修正,但不需要求學 生寫下每一個問題的答案。 

   

(26)

  17

致謝

 

本計畫能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臺北市 5 個學校的參與,尤其是 擔任教學的實驗組老師,以及參與學校的校長、教務主任及設備組 長給予實驗組老師必要的支援。5 個學校團隊的人員如下:

1. 明德國小團隊:林玫伶校長、蔡吉祥教務主任、辜雅琳設備組長、

林佳儀增置教師、熊錦霞教師、花梅真教師 

2. 劍潭國小團隊:陳錦蓮校長、林恬瑩教務主任、何淑鈴設備組長、

詹珮怡教師、施穎珊教師 

3. 新湖國小團隊:廖文斌校長、許秀娥教務主任、方萱玉設備組長、

祝厚如增置教師、李金枝教師、吳麗芳教師 

4. 興華國小團隊:王宗平校長、黃瀞慧教務主任、許軍麗設備組長、

吳佳燕教師、李麗娟教師 

5. 國語實小團隊:張永欽校長、陳冠英教務主任、李玉貴語文領召、

林千凱設備組長、王秋香教師、廖芳鶴教師

此外,也感謝研究團隊的成員們,除了林玫伶校長、陳錦蓮校 長之外,還有陳欣希(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候選 人)、張純(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生)、曾秋華(臺北市 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黃冠達(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 學系博士候選人)、陳盈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生)、

蘇子涵(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碩士生),他們的熱心參與並盡 心盡力地完成本計畫,使之如期達成研究目標,更能為進一步的研 究計畫譜出序曲。 

(27)
(28)

 

Chapter 2

幸曼玲 研究團隊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29)

什麼是連結策略

一、連結

連結包含讀者經驗與文章內容的連結,以及文章中內容之間的連 結。

文章中內容之間的連結指的是讀者將讀 過 的 訊 息 與先前讀到的 文章訊息相連結,如:句子與句子間的連結,段落與段落間的連結。

讀者經驗與文章內容的連結指的是讀者將正在讀的內容與長期 記憶的經驗知識相連結,如:與過去經驗的連結及做篇章與篇章間的 連結都是跨文本的連結。

連 結

連句子

連段落

連經驗

(30)

  21

二、連結策略

讀者閱讀文章時將文本內容與自己的經驗與先備知識連結,並能 連結文本中的訊息,包含句子間與段落間的連結,使閱讀達到連貫性 進而理解。

閱讀文章

→ 喚起與文章主題相關的經驗

→ 掌握連結句子或段落的連接詞,以培養對文章整體的結構感

(31)

為什麼要進行連結策略教學

一、使用連結策略擬達成的教學目標

1. 學生在閱讀時能激發背景知識。

2. 監控持續進行的活動以檢核理解的層次,這樣的歷程會是循 環且是自發的。

二、連結策略的功能

1. 建立句子間和段落間的連結,讓讀者漸形成文章整體的意義。

2. 建立生活經驗與文章內容的連結,讓讀者進一步獲得與舊經 驗相關、整合較好、較容易存取的背景知識與經驗。

3. 建立文本與文本的連結,能讓讀者能對相似文章進行對照。

 

(32)

  23

如何進行連結策略教學

一、教學準備

進行連結策略的重點與預測策略相同之處皆在於「問問題」;除 此以外,連結策略的重點在於根據文章的主題,文章中結構包括「句 子組成的結構」和「段落組成的結構」,並與過去經驗結合。了解文章 主題、文章結構,仍與教師對於文本的掌握有關。教師掌握文本(見文 本分析),即可擬定重要問題並能設計活動以助於學生的學習。

1. 文 本

兩兄弟

兩兄弟一起去旅行,到了中午,他們走累了,就躺在林中休息,

起身時,在身旁發現一塊石頭。上面寫著:

「發現這塊石頭的人,要在傍晚前走進森林。那裡有一條河,

遊過河到了對岸,就會看到一隻母熊和牠的寶寶。抱走小熊,然後 頭也不回的跑到山頂上。山頂上有一棟房子,在那裡,幸福正在等 著你。」

當他們讀完,弟弟跟哥哥說:「走吧!我們游過河,抱走小熊,

跑到山頂上的房子,就能一起擁有幸福。」

「我不想這麼做,」哥哥說:「而且,我勸你也別這麼做。首 先,誰曉得石頭上的話是不是真的?也許它只是開個玩笑。再說, 

(33)

就算那些話可信,但你想想,等我們走進森林,天已經黑了,我們 會迷失在森林裡,不容易找到那條河,如果河面寬闊、水流湍急,

怎麼游過去呢?就算游過去了,要從母熊身邊抱走小熊,那也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成功了,也不可能一口氣跑到山頂。最重要的 是,石頭並沒有告訴我們,會得到什麼樣的幸福。可能等在那裡的,

並不是我們所希望得到的啊。」

「你錯了。」弟弟說:「那些話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在石頭上,

而且它說的相當明白。依我看,第一,試一試不會有什麼害處。第 二,如果不試,我們什麼也得不到,別人反而捷足先登。第三,在 這世上,不努力,就不會有成功的機會。第四,我不想被認為是一 個膽小的人。」

哥哥說:「俗話說的好:一鳥在手勝於二鳥在林。」

弟弟接著說:「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弟弟說完就往森林走去,哥哥則留在原地。

不久弟弟發現那條河,他游過河,到了對岸,果然有一隻母熊 在那兒休息,他偷偷抱走小熊,頭也不回的往山上跑。到了山頂,

有個人出來迎接他,並用馬車载他進城,城裡的人請他當國王。

他在這個國家當了五年的國王,到了第六年,比他更強大的鄰 國國王向他發動戰爭,城市被佔領,他也逃亡了。

弟弟成了流浪漢。有一天,他回到村裡,來到哥哥家的門前。

哥哥仍住在那裡,沒有變得更富有,也沒有變得更貧窮。他們很高 興的見了面,說著分手後發生的事。

「你看,」哥哥說:「我是對的。在這兒,我過得相當平順;

而你,雖然當上國王,卻也遭遇很大的麻煩。」

「我ㄧ點也不後悔。」弟弟回答說:「雖然,我現在身無分文,

但是,我擁有美好的回憶,而你卻沒有。」

《兩兄弟》取自南一版五上國語第九課課文 

(34)

  25

《 兩 兄 弟 》 之 文 本 分 析

角色 哥哥、弟弟

背景 在森林裡發現石頭上有如何尋找幸福的訊息。

引發事件 決定要不要照石頭上的訊息去找幸福。

反應 兄弟二人對石頭上的訊息有不同的看法。

行動 弟弟決定照石頭上的訊息去找幸福,哥哥則留在原地。

結果 兄弟兩人因為不同的選擇,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結局 兄弟兩人對自己的決定都沒有後悔。

先討論主要議題,讓學生連結自己的經驗提出對主題的想法。當 學生讀到石頭上的訊息時,我們可以試著讓學生將石頭上的訊息畫下 來,透過圖像化連結學生的舊經驗,以確認學生掌握文中所提到的訊 息以及理解文中的細節。此外,我們利用排列句子順序與排列段落順 序,讓學生根據句子與句子間、段落與段落間的因果、時間或事件,

排列邏輯順序。這個目的是要求學生閱讀文本時,在其記憶中連結文 中訊息,並學習運用連接詞來整理句子間及段落間的邏輯關係。

最後,需要更進一步根據所討論的議題找出作者的觀點,並比較 自己想法和作者的差異,讓學生回頭評估文本,以及評斷作者在文章 中訊息的完整性。透過這樣的方式,可引導學生做更高層次的思考,

檢視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的差異。

2. 文本分析

3. 活動設計

(35)

二、教學資源

     

A.製作<兩兄弟>故事 ppt 投影片 B.排列句子順序的紙條

C.排列段落順序的紙條  1. 教學工具

(36)

  27

 

(1) 教師教學使用的版本  

2. 流 程 圖

可根據先後 順序或因果 關係排列出 句子間或段 落間的邏輯

文章主題,連結經驗

教師問:「想想想,你有沒有『○○』的經驗?」

帶著經驗,閱讀內容,再喚起經驗

教師問:「文章講的跟自己的經驗一樣嗎?」

教師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排列句子,連結文章訊息

教師問:「排排看,這些句子誰先誰後?」「連起來以 後,這樣說得通嗎?跟原來文章的意思差不多嗎?」

排列段落,連結文章訊息

教師問:「排排看,這些段落誰先誰後?」

統整歸納意義

教師問:「關於『○○』這個主題,你認為這 篇文章主要在說什麼?」

比較文章與經驗的差異

教師問:「比較你原先對『○○』的看 法和文章所談到的有何異同?」

進一步評估作者的想法

教師問:「你覺得作者主要的想法是什 麼?為什麼?」

教師問:「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訊息清 楚表達了他的想法嗎?為什麼?」

(37)

(2) 建議學生獨自閱讀時使用的版本  

 

歸納意義

自問自答:這一段主 要在說什麼?

學生根據主題寫下自己的想法

學生根據自己的先備經驗,寫下自己對主題的想法

每一段,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係

根據句子與句子間的時間或因果,排列邏輯 順序。

學生自問自答:將主題連起來以後,這樣說 得通嗎?跟原來文章的意思差不多嗎?

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係

根據段落與段落間的時間或因果,排列 邏輯順序。

學生自問自答:將主題連起來以後,這 樣說得通嗎?跟原來文章的意思差不 多嗎?

歸納意義

自問自答:這幾段合起 來主要在說什麼?

比較差異

比較作者與自己想法間的 差異(具體化、比較文本和 自己的想法)

進一步評估

找出作者的觀點,回頭評估文 本,評斷文章中訊息的完整性 自問自答:你覺得作者主要的 想法?為什麼?

自問自答:作者在文章中提到 的 訊 息 清 楚 表 達 了 他 的 想 法 嗎?為什麼?

(38)

  29

   

教案中的符號說明如下:T,表示教師;C,表示學生;C-C,表示小組討論。

《兩兄弟》之連結策略教案

閱讀策略:連結

教材名稱:兩兄弟(取自南一版五上國語第九課)

編 寫 者:研究小組 教學時間:80 分鐘

教學資源:ppt 投影片、小白板、連結練習學習單

流程

圖示 教案內容

T 問:你有沒有過「難以選擇」的經驗呢?把你的經驗告訴旁 邊的同學

T 請 C 兩人一組互相問答。

(提醒沒有標準答案,約進行 1 分鐘) C-C 分享後,各自在學習單寫 下來。(用深色的粗筆寫在 A4 紙上,以便 教學活動最後展示)

 

T 製作「兩兄弟」故事 ppt,分段呈現,請 C 共同閱讀第一段 及第二段。

兩兄弟一起去旅行,到了中午,他們走累了,就躺在 林中休息,起身時,在身旁發現一塊石頭。上面寫著:

「發現這塊石頭的人,要在傍晚前走進森林。那裡有 一條河,遊過河到了對岸,就會看到一隻母熊和牠的 寶寶。抱走小熊,然後頭也不回的跑到山頂上。山頂 上有一棟房子,在那裡,幸福正在等著你。」

3. 教

文 章 主 題 , 連結經驗 

帶 著 經 驗 , 閱 讀 內 容 , 再 喚 起 經 驗 

這裡要請 C 將答案寫在學習單第 1 格:寫一個自己曾有的「難以選擇」

情況、如何處理、處理後的結果…。

(39)

T 問:石頭上寫的是什麼意思?請畫出來。(提醒不需要畫得很像,只 要自己能了解畫出來的意思,約進行5 分鐘)

T 請 C 兩兩分享自己所畫的圖。

T 展示文中關鍵詞語,如石頭、傍晚、森林、一條河、游過河、對岸、

熊、抱走小熊、頭也不回、山頂、幸福……等。以確認學生注意到

文本細節,並理解文義。

T 問:如果是你,你願不願意進入森林尋找幸福?為什麼?

T 請 C 發表看法。

T 問:你認為主角想去嗎?為什麼?

T 請 C 發表看法。

 

T 用 ppt 讓 C 繼續閱讀,直到顯示哥哥表示「我不想這麼做」

T 將哥哥不想去的理由分句散列,分給每一組。(事先準備,挖掉部

分連結詞,每組一套)

T 揭示:

T 問:哥哥接下去說明他不想去的理由,他說的話不小心被 打散了,請各組同學把哥哥的話重新排好。

C-C 分組將散列的「哥哥的話」紙條重新排列。

哥哥說:「首先,誰曉得石頭上的話是不是真的?也 許它只是開個玩笑。再說,就算那些話可信……」

當他們讀完,弟弟跟哥哥說:「走吧!我們游過河,

抱走小熊,跑到山頂上的房子,就能一起擁有幸福。」

「我不想這麼做,」哥哥說

排 列 句 子 , 連結 文章訊息 

請 C 將答案寫在學習單第 2 格。

請 C 將答案寫在學習單第 3 格。

請 C 將答案寫在學習單第 4 格。

(40)

  31

T 提醒 C:排列句子的順序時,要注意時間先後以及因果關係。

C-C 各組分享排列結果,比較異同,並討論理由。

T 公布上述句子的排列順序。

T 問:這些句子間有 3 個連結詞不見了,包括如果、但是、

就算,我們要將它們放回原來的位置,要放在哪裡才能讓文 章念起來更通順呢?

C-C 分組討論填入連結詞,完成整段文章。

T 呈現原文完整版本,特別強調所刪除的連結詞:

T 補充後面尚未呈現的語句:

   

最重要的是,石頭並沒有告訴我們,會得到什麼樣的 幸福。可能等在那裡的,並不是我們所希望得到的啊。

首先,誰曉得石頭上的話是不是真的?也許它只是開 個玩笑。再說,就算那些話可信,但是你想想,等我 們走進森林,天已經黑了,我們會迷失在森林裡,不 容易找到那條河,就算找到那條河,如果河面寬闊、

水流湍急,怎麼游過去呢?就算游過去了,要從母熊 身邊抱走小熊,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成功 了,也不可能一口氣跑到山頂。

你想想,等我們走進森林,天已經黑了,我們 會迷失在森林裡,不容易找到那條河。

就算找到那條河 

如果河面寬闊、水流湍急,怎麼游過去呢? 

就算游過去了,要從母熊身邊抱走小熊,那也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成功了,也不可能一口氣跑到山頂。 

(41)

預先準備第四、五、六、七、八段課文發給各組,每組一套。

第八段:

「你看,」哥哥說:「我是對的。在這兒,我過得相 當平順;而你,雖然當上國王,卻也遭遇很大的麻煩。」

「我ㄧ點也不後悔。」弟弟回答說:「雖然,我現在 第七段:

弟弟成了流浪漢。有一天,他回到村裡,來到哥哥家 的門前。哥哥仍住在那裡,沒有變得更富有,也沒有 變得更貧窮。他們很高興的見了面,說著分手後發生 的事。

第六段:

不久弟弟發現那條河,他游過河,到了對岸,果然有 一隻母熊在那兒休息,他偷偷抱走小熊,頭也不回的 往山上跑。到了山頂,有個人出來迎接他,並用馬車 載他進城,城裡的人請他當國王。他在這個國家當了 五年的國王,到了第六年,比他更強大的鄰國國王向 他發動戰爭,城市被佔領,他也逃亡了。

第五段:

哥哥說:「俗話說的好:一鳥在手勝於二鳥在林。」

弟弟接著說:「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弟弟說 完就往森林走去,哥哥則留在原地。

第四段:

「你錯了。」弟弟說:「那些話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 在石頭上,而且它說的相當明白。依我看,第一,試 一試不會有什麼害處。第二,如果不試,我們什麼也 得不到,別人反而捷足先登。第三,在這世上,不努 力,就不會有成功的機會。第四,我不想被認為是一 個膽小的人。」

排 列 段 落 , 連結 文章訊息 

(42)

  33

T 說明:哥哥說明他不想去的理由之後,接下來故事如何發 展,都在老師發給各組的紙條上。這幾張紙條同樣打亂了原 有的順序,請各組討論後重新排好。

C 分組進行小組討論,並排列出順序。

T 提醒從事件因果、時間來引導學生將段落連結起來。

C-C 各組分享排列結果,比較異同,並討論排列的理由。

T 揭示答案,教師呈現原文完整版本,並說明理由。

 

T 問:從故事中,你覺得哥哥和弟弟是什麼樣的人?

T 問:文章裡有哪些事件或對話,可以證明兩兄弟都經過考 慮才選擇呢?還有哪裡可以證明他們最後都不後悔呢?

(可能的答案:第四段寫的是哥哥的考慮、第五段是弟弟的考慮;最後兩段描寫他們都不 後悔;哥哥--我是對的,我過得相當平順。弟弟--我一點也不後悔,我擁有美好的回憶)

T 從上述學生的討論中,歸納兩兄弟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例 如:相同的是,兩兄弟都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且一開始都經 過考慮才做選擇;不同的是,哥哥選擇保持現狀,平順就好,

弟弟選擇冒險,就算失敗也沒關係。

T 問:故事的寫法有沒有什麼不完整的地方?你覺得文章中 可以加些什麼,讓兄弟倆人對「選擇」的意義更完整呢?

(老師拋問題即可,若學生答不出來沒關係)

T 在黑板揭示兩兄弟的選擇過程:

選擇前 選擇 選擇後

想一想 選擇去或不去平順生活或美好回憶

T 請學生各自拿出自己一開始寫下的「選擇經驗」的紙張。

T 邀請一、兩位學生上台,請學生檢查自己缺乏那個過程。(引 導學生發現缺乏選擇前的想一想)

T 請 C 想想讀完故事後,對選擇的看法有什麼改變?

統整 歸納意義 

進 一 步 評 估 作 者 的 想 法 

比較文章 經 驗 的 差 異 

請 C 將答案寫在學習單第 5 格。

請 C 將答案寫在學習單第 6 格。

(43)

T 說明:每個選擇都有可能後悔,但如果選擇前能仔細評估、

用心分析,就能讓自己更謹慎選擇,並且不讓自己後悔。

 

六、總結

1. 一篇文章裡,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通常有 時間先後或因果的關係,如果能加以注意,更能幫助我們 了解文章的意義。

2. 閱讀文章時,有些內容或概念我們可能不了解,或是似懂 非懂,這時如果能跟我們原有的經驗連結在一起,就讓閱 讀更具體化了。

3. 為了比較作者和自己想法有哪些相同與不同的地方,我們 可將想法寫下來。最後做比較時,更能清楚的發現自己的 經驗變豐富了。

   

總結 

(44)

  35

   

《兩兄弟》之學習單 

( )中的註解是讓教師了解題目的用意,讓學生填寫時不需呈現  1.我曾經有過「難以選擇」的經驗是……

(找出文章議題)

(連結個人經驗,提出對此議題的看法)

4.你認為哥哥想去嗎?

(預測)

(連結文本與文本)

2.畫出石頭上的話

(透過圖像化,連結個人經驗與文本)

(確認理解文義)

5.用自己的話歸納兩兄弟的個性

(連結個人經驗和文本)

(歸納全文的主要意義)

3.你願不願意進入森林尋找幸福?

(連結個人經驗與文本)

(確認文本角色立場)

6.讀完故事後,對選擇的看法有什麼 改變?

(連結個人經驗和文本)

(比較文本與自己的差異)

4. 學 習 單

(45)

   

剛開始學習連結時,先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來連結文章主題,

以下就同一位學生在兩兄弟這篇文章教連結策略前後,運用不同主題 所表現出來的連結情況。

教連結策略前對「幸福」這個主題的連結

   

教連結策略後對「難以選擇」這個主題的連結

學 生 作 品

(46)

  37

進行連結策略教學時的注意事項

連結策略是啟動過去經驗,進行閱讀理解相當重要的部分,但,

執行時有幾個地方須注意。以下,提供實驗教師的經驗,讓大家參考。

一、 學生排句子或段落順序時容易從紙條的顏色、大小、邊 緣形狀利用拼拼圖的方式來排

這時,教師可以用相同顏色的紙張,裁切成大小相同,邊緣整齊的 句子或段落紙條。

二、 讓學生評估文本以及評斷文章訊息的完整性屬於較高 層次的理解思考,學生不易達到,但仍要讓學生有機會 練習

這時,教師要…

鼓勵學生多想一下,作者寫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安排,如果是 你會會怎樣做或加些什麼,讓這篇文章更完整。

 

(47)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叮嚀

 

一、 培養學生覺察句子間或段落間所使用的連接詞,以理解連接 詞的功能,但無需要求學生記憶作者使用的連接詞。

二、 喚起學生的相關經驗與文本相對照,而非只是請學生敘說自 己的經驗而已。

 

(48)

  39

致謝

 

本計畫能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臺北市 5 個學校的參與,尤其是 擔任教學的實驗組老師,以及參與學校的校長、教務主任及設備組 長給予實驗組老師必要的支援。5 個學校團隊的人員如下:

1. 明德國小團隊:林玫伶校長、蔡吉祥教務主任、辜雅琳設備組長、

林佳儀增置教師、熊錦霞教師、花梅真教師 

2. 劍潭國小團隊:陳錦蓮校長、林恬瑩教務主任、何淑鈴設備組長、

詹珮怡教師、施穎珊教師 

3. 新湖國小團隊:廖文斌校長、許秀娥教務主任、方萱玉設備組長、

祝厚如增置教師、李金枝教師、吳麗芳教師 

4. 興華國小團隊:王宗平校長、黃瀞慧教務主任、許軍麗設備組長、

吳佳燕教師、李麗娟教師 

5. 國語實小團隊:張永欽校長、陳冠英教務主任、李玉貴語文領召、

林千凱設備組長、王秋香教師、廖芳鶴教師 

此外,也感謝研究團隊的成員們,除了林玫伶校長、陳錦蓮校 長之外,還有陳欣希(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候選 人)、張純(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生)、曾秋華(臺北市 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黃冠達(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 學系博士候選人)、陳盈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生)、

蘇子涵(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碩士生),他們的熱心參與並盡 心盡力地完成本計畫,使之如期達成研究目標,更能為進一步的研 究計畫譜出序曲。 

(49)
(50)

 

Chapter 3

陸怡琮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李燕芳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國小

馮心怡 屏東縣崁頂鄉力社國小

(51)

 

什麼是摘要策略

 

一、摘要

「摘要」是指讀者擷取文章中重要訊息,經統整濃縮後,形成能 代表文章主旨的簡要敘述。做摘要促使讀者將注意力聚焦在文章重點 上,忽略較不重要的細節,並將文章中各重點連結統整,形成有意義 的整體理解。做摘要能有效促進讀者的閱讀理解。 

 

二、摘要策略

從摘要的認知歷程來看,要摘出文章要旨,讀者需要藉由刪除不 重要與重複的訊息來找出文章的主要概念,並透過語詞歸納及段落合 併濃縮文章的內容,再以連貫而流暢的文字呈現文本初始的意義。換 言之,摘要策略可以分為四個有順序且可操作的子程序:  刪除不必要 訊息、語詞歸納、選擇或撰寫主題句及潤飾,如圖 1 所示。

 

刪除 不必要

訊息 語詞歸納

選擇與 撰寫 主題句

潤飾 完成全

刪除不相關

文摘要

刪除重複

圖 1 摘要策略的子程序

(52)

  43

1. 刪除不必要訊息

刪掉各段落中與主題較不相關或瑣碎的部分,再刪除段落中 重複的訊息。藉由這兩個刪除動作找出文章重點。

2. 語詞歸納

將一連串性質相似的名詞或動作以一個概括性的語詞來代 替,以使得文章重點更為精簡。例如:以「水果」來代替香蕉、

蘋果、和葡萄,以「運動」來代替游泳、跑步、和打球。

3. 選擇或撰寫主題句

主題句是作者對各段落重點及全文主旨所提供的訊息。在此 一步驟中,讀者須判斷經刪除不必要訊息與語詞歸納後的句子,

是否足以當做主題句。若是,可直接將此句子納入摘要中;若否,

則讀者需自行撰寫主題句。

4. 潤飾

經由前述三個步驟濃縮訊息後所產生的摘要,讀起來常會不 太連貫,因此必須做一些調整改寫,使訊息的連接能更為合理、

順暢。

在進行摘要的活動時,學生只要針對各段落文字,依序進行 刪除不必要訊息、語詞歸納、及選擇或撰寫主題句,然後將各段 落主題句聯結並進行潤飾,即可產出文章的摘要。下面以翰林版 國小五年級課本第三課第四段為例,示範此摘要的程序。原始的 課文段落如下:

(53)

我們從地名中,也可以發現祖先辛勤耕耘的痕跡。例如:臺南有新營、

柳營、下營等地名,是依據陳永華的規畫,以軍民屯田時的聚落來命 名,「營」指的是屯兵的所在。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苗栗的「頭份」。 早年此地的居民合力開墾土地,並按照開發次序先後命名,稱為頭份、

二份……五份等,其中第一份開墾成功的土地就叫「頭份」。然而臺北 的「九份」,雖然也稱為「份」,卻有另一番含意。當年,交通不便,

居住在這裡的九戶人家,日常用品必須從山下辛苦的運送上來,所以 負責去採購的人家,一次要買足九份,時間一久,人們就以「九份」

來稱呼這個地方。

 

首先針對段落中的細節,進行刪除不相關訊息。例如:新營在「台 南」,屯田的聚落是「陳永華規畫的」,頭份「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有 關九份地名由來的說明,是為與頭份做對照,與主題「辛勤耕耘」關 係較小,故予以刪除。刪除的過程如下:

我們從地名中,也可以發現祖先辛勤耕耘的痕跡。例如:臺南有新營、

柳營、下營等地名,是依據陳永華的規畫,以軍民屯田時的聚落來命 名,「營」指的是屯兵的所在。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苗栗的「頭份」。 早年此地的居民合力開墾土地,並按照開發次序先後命名,稱為頭份、

二份……五份等,其中第一份開墾成功的土地就叫「頭份」。然而臺北 的「九份」,雖然也稱為「份」,卻有另一番含意。當年,交通不便,

居住在這裡的九戶人家,日常用品必須從山下辛苦的運送上來,所以 負責去採購的人家,一次要買足九份,時間一久,人們就以「九份」

來稱呼這個地方。 

(54)

  45

接著進行刪除重複。「『營』指的是屯兵的所在」與「軍民屯田時 的聚落」意義相同,第一份開墾成功的土地就叫「頭份」與「按照開 發次序先後命名,稱為頭份」意思相同,所以都只保留第一個說法。

刪除的過程如下:

我們從地名中,也可以發現祖先辛勤耕耘的痕跡。新營、柳營、下營 以軍民屯田時的聚落來命名,「營」指的是屯兵的所在。按照開發次序 先後命名,稱為頭份、二份……五份,其中第一份開墾成功的土地就 叫「頭份」。

經過刪除不必要的步驟後,保留下來的段落如下:

我們從地名中,也可以發現祖先辛勤耕耘的痕跡。新營、柳營、下營 以軍民屯田時的聚落來命名,按照開發次序先後命名,稱為頭份、二 份……五份。

接下來進行語詞歸納。「以軍民屯田時的聚落來命名」以及「按照 開發次序先後命名」,都是指命名與先民開墾有關,因此歸納為「以先 民辛勤開墾來命名」。歸納後的段落如下:

我們從地名中,也可以發現祖先辛勤耕耘的痕跡。新營、頭份等地名 都是以先民辛勤開墾來命名。

(55)

下一步進行選擇與撰寫主題句。「新營、頭份等地名都以先民辛 勤開墾來命名」即可說明此段的重點,因此以之做為主題句。

 

最後再將句子略加潤飾得到的本段摘要為:

新營、頭份等地名的命名都與先民開墾有關。

(56)

  47

為什麼要進行摘要策略教學

 

摘要是一種閱讀理解策略,也是一種後設認知策略。為了完成摘 要的工作,讀者必須由文句中抽取出文章中的各主要概念,然後整合 所有主要概念,在心中形成一個能代表文章主要意涵的架構。摘要這 個活動促使讀者必須在閱讀過程中扮演主動的角色;他們必須將注意 力聚焦在文章中的重要訊息上,嘗試建立文章中各主要概念間的連 結,並將自己的先備知識與文章內容做整合。經由這些將所讀訊息產 生有意義關聯之主動過程,讀者自然能對文章內容產生較深層的理 解,這樣的理解也是一個讀者要能對文章做出適當推論、要進行有效 學習、或要進行批判式閱讀的必要條件。 

 

摘要同時也牽涉到後設認知的運作。讀者必須考慮工作要求(例 如:寫多少字的摘要),對要如何寫出摘要做事前計劃;在進行摘要的 過程中,他們須反覆評估文章中各文句與主題間的關係,以區分出重 要訊息及不重要訊息;他們還需要隨時檢測自己所寫出的摘要是否符 合文本的主要意旨以及是否文句通順。也就是說,為了摘要,讀者必 須啟動後設認知,不斷地對自己的理解情況及摘要寫作進行計劃、監 控及調整,因此自然能促進理解。 

(57)

由於摘要牽涉到上述這些高層次的認知與後設認知歷程的同時運 作,使得摘要成為一項十分耗費心智資源的認知工作。對成人而言摘 要都不是件簡單的事,遑論是心智功能仍在持續發展中的國小學生。

因此,對小學生而言摘要是需要教導的。然而,實際觀察教學現場,

卻很少有教師真正教導學生摘取文章大意的方法或步驟;國語習作中 的大意作業常是由教師提供摘要供學生抄寫,或是使用大意填空練 習。在工作難度高又缺少直接教學的情況下,許多高年級學童仍無法 獨立完成國語課文的摘要;他們所寫的課文大意常是鉅細靡遺的寫下 幾乎所有細節,要不就是隨意抄下文章中的幾個不連貫的句子。因此,

如何教導學生學會摘要這個重要的閱讀策略成為國小語文科教學所面 對的一項重要挑戰。 

 

這裡所介紹的摘要策略教學模式即是為了因應這項挑戰而產生。

基於做摘要需要相當高層次的認知思考運作,我們選擇以高年級學生 為對象,依據認知學習與教學的相關研究結果,設計了一套融入國語 科課程的摘要策略教學活動。此模式可使得原本抽象難懂、讓人不知 如何著手的教師指令─「找出重點」,變成一連串明確、有順序的步驟,

因而大大地降低這項複雜認知工作的難度。此套教學模式適用於任何 對摘取課文大意感到困難的高年級學生。透過這套教學,我們期望能 協助學生成為熟練的摘要策略運用者,並進而成為能夠積極建構意 義、主動理解文章要旨的高效能閱讀者。 

(58)

  49

 

如何進行摘要策略教學

 

一、有效策略教學的成分與做法

要能有效的使用摘要策略,讀者需要知道什麼是摘要、什麼是優 質的摘要、以及摘要的原則有哪些(陳述性知識),他們也需要知道如 何有效地執行摘要程序(程序性知識),以及要知道使用摘要的好處及 摘要的使用時機(條件性知識)。另外,整合摘要策略與自我監控的教 學做法更能有效幫助學生增進其摘要與理解表現。因此在設計摘要策 略教學時,兼顧陳述性、程序性、與條件性知識的指導與訓練以及加 強自我監控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怎麼做才能把這些摘要相關的知識及技能教給學生?我們採用

「漸進釋放責任的直接教學模式」,從明確的示範與教導開始,然後進 行引導練習,並逐步的轉移學習責任,直到學生能獨立完成工作為止。

這個模式被廣泛地運用在各種學習策略的教學上,都得到不錯的效 果。此模式包含了三個階段: 

1. 直接教學階段,教師利用放聲思考,提供學生大量的示範,讓 學生看到一個專家(教師)執行該策略時的思考。 

2. 引導練習階段,學生開始嘗試該策略的練習,教師透過與學生 對話,鼓勵、引導、提供回饋與鷹架,協助學生了解初學一項 技能犯錯是正常的,幫助他們找到哪裡犯錯、為何犯錯、及下 次該怎麼做。 

 

(59)

3. 獨立練習階段,學生練習獨立運用該策略,不再依賴外在的協 助。在此教學最後階段,教師協助學生進行反思,思考此策略 對自己的閱讀有何幫助,如何可以增進此策略的運用,以及還 有哪些情境可以使用此策略等,藉此建立策略的條件性知識。

教師也需提供學生其他情境的練習,以促進此策略的遷移。 

 

(60)

  51

二、摘要策略教學模式

我們的摘要策略教學以「漸進釋放責任的直接教學模式」做為主 要教學架構,強調同時兼顧摘要原則與自我監控的教導,期望學生能 透過教學獲得摘要策略的陳述性、程序性及條件性知識。為達到此教 學目標,整個教學分為五個主要教學階段:判斷摘要品質與摘要策略 示範、個別子程序教學、小組統整練習、配對統整練習及個別統整練 習,如圖 2 所示。 

 

摘要策略教學的第一步是判斷摘要品質的討論。在此階段中,透 過對真實的學生摘要作品之討論,協助學生建立判斷摘要品質的內在 標準,以便在後續摘要策略學習階段中,學生可以用此標準來評定同 儕及自己的摘要作品的優劣。第二個階段開始針對摘要的各子程序分 別進行個別子程序的訓練。每個子程序的教學都是由教師示範開始,

然後學生在教師的回饋與引導下進行練習,且每次的練習都是在師生 共同完成摘要的有意義脈絡下進行。 

 

待學生對摘要各子程序建立一定的熟悉度後,即進入將摘要四步 驟整合成一套完整程序的摘要策略統整練習。此部分包括三個階段,

各階段分別依學生摘要能力的進展情況提供不同程度的鷹架支持。首 先是小組統整練習階段,此時只有部分學生能掌握摘要策略的執行,

因此透過異質的學習團體,讓學生在同儕的協商或引導下練習摘要程 序,並藉由小組互評摘要的活動,練習對摘要品質的監控。接著是配 對統整練習階段,此時多數學生對摘要策略的執行已有一定的熟悉 度,因此以兩兩配對方式,讓所有學生都有參與討論與練習摘要策略

(61)

執行與監控的機會。最後,當幾乎所有學生都能掌握如何執行摘要策 略後,將鷹架支持完全撤除,由學生獨立練習摘要策略的執行並以同 儕互評監控彼此的摘要品質。這五個教學階段的教學目的及主要教學 做法簡要地呈現在圖 3。 

 

個別子程序教學

*刪除不必要訊息

*語詞歸納

*選擇與撰寫主題句

判斷摘要品質與摘要策略介紹與示範

統整

練習

摘要策略的執行與監控

小組練習

刪除不必要的訊息+語詞歸納 +撰寫主題句+潤飾

配對練習

個別練習

數據

圖 10 3‐1  低能力的 1117 在後測追蹤的摘要作品 圖 10 3‐2  高能力的 1118
圖 12 高能力的 1104 在教學初期與後期的摘要作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師可讓學生在閱 讀本文前,先試著 回答教材封面上的 提問,再請學生閱

哈佛大學教授夏爾(Jeanne Chall)1983 年曾以六個階段描述兒童學習 閱讀的歷程,這六個階段又可分成兩大部份,分別是: 「學習如何讀」(learn to read ),「透過閱讀學習知識」(read to

提供文體 結構知識 和幫助讀 者勾起已 有的知識 和經驗 提高讀者. 的敏銳力 和解決閱

《評估工具》在中文閱讀(或識字)及寫作(或寫 字)方面的整體表現,以了解整體非華語學生中文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學生做小測..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就知識及相關理論的最新發展,體育教師可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把新元素例如資訊素養、企 業家精神、人文素養,以及

• 中文科、常識科及圖書科協 作,以「活在資訊中」為主 題,進行本科、跨學科讀書 會,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 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