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 選用練習教材的挑戰

在文檔中 千呼萬喚始出來 (頁 193-198)

本研究選用科學類說明文,四篇文章中兩篇與動植物相關、兩篇 在解說自然現象。說明文的文體內容本身即擁有較多的概念介紹,讀 者在閱讀中必須不斷穿梭在一個又一個的概念中,文章內並不會出現 太多內容是直接與讀者的過去舊知識、舊經驗相聯結的,讀者必須自 己在閱讀時喚起舊經驗。當讀者擁有愈多的知識背景,將會愈容易理 解內容,當閱讀的內容主題對讀者而言是陌生的,讀者必須在一篇文 章中不斷接收概念、累積知識,當讀者缺乏了建築知識的基準點,會 有較大的認知負荷,也就更會覺得文章困難。

要從書中獲取新知識,說明文是讀者最常遇到的體例,教導學生 如何閱讀,如何從中找重點、整理重點、理解文意正是本研究的最大 目的。閱讀文章時,文章偶而會出現一些新名詞、生字、新詞,當生 字、新詞占全文的 5%以下時並不會影響閱讀,而新名詞或這些陌生 的詞彙,可以藉由後面文章的脈絡,尋找出相關的解釋或是透過前後 文的內容猜測該生字、新詞的意義。因此,閱讀科學文章遇到陌生詞 彙是普遍現象,但讀者並不需要感到害怕,可以試著運用從這個策略 教學中所學得的技巧,從前後文推敲這些新專有名詞的意義,並將它 記錄在筆記上。

  185

以上為進行做筆記策略時該注意的幾點方向,有關於教學者教學 面向的小提醒,及本計畫中學生表現狀況的分享,希望讓老師在進行 教學前能對做筆記策略及學習者本身有較全面的瞭解。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叮嚀

雖然學生不經過做筆記教學,在筆記的書寫上也是可以進步的,

但是透過教學之後,學生做筆記時更可以掌握做筆記的要訣,使得書 寫的內容較豐富,且較能涵蓋全文的重點。

筆記的書寫包含了書寫的內容和書寫的形式兩個面向,書寫的內 容是指讀者能從長篇文章內容中抓出重要概念;書寫形式則是指在書 寫這些概念到筆記時,能運用簡單明瞭的符號來表達。當筆記能涵蓋 文章中大部分的重點,且能透過清楚的方式呈現概念,讓閱讀筆記的 人一眼就能掌握文章的內容,這就是一篇好的筆記。

本研究計畫提供了一些做筆記的要點,包括「畫重點」擷取文章 主要概念;「長句縮短」讓筆記內容精簡;「重點字詞」掌握文句間的 關係;「符號使用」則是將內容轉換成清楚易瞭的方式;以及最後以「文 章結構」綜觀整篇筆記的大架構。每次的課程最後都有部分學生接受 訪談,分成前、中、後三個時期來看。在學生對於課程主題的反應上,

前兩次的訪談中,學生提到從未上過類似的課程,並提到本策略教學 跟學校安排的共讀活動也很不相同,所以學生有十足的新鮮感,興趣 也很高,並認為學會此策略將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中期的課程設計

  187

會,對於課程活動的進行也比較有頭緒;到後期,學生普遍認為,經 由做筆記策略的訓練,自己會嘗試運用簡化的方式來學習長篇文章,

更會整理重點,減少學習的負荷。因此,在強烈的學習動機下,藉由 給予學生反覆練習的機會,將讓學生更容易掌握課程,並逐漸熟悉技 巧。

再者,在課程內容的應用性上,前期的教學主題是安排較容易的 課程,一般老師平時即會利用畫重點、縮短句子等策略在學科的教學 上,所以學生能很快知道「那是什麼」,對學生而言並不陌生;中期時,

由於學生已經逐漸熟悉應用前兩次的策略,本次教學著重在馬上找出 文章重點,學生漸漸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有了較多的信心,並認為無 論是學科或是閱讀課外書籍都很適用;後期時,同時綜合所有的策略 技巧,從閱讀的大整體來看,學生表示平常或多或少都有運用到這些 技巧,程度較高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很快的掌握重點大意;程度較差的 學生則表示在閱讀速度上有變快,閱讀起來也比較不吃力。這種由易 而難的課程設計,能幫助學生減少學習的無力感,讓學生更願意學習,

也更願意將所學的技巧運用到生活中的閱讀、平常的學習,能夠做一 種經驗的聯結。

其實,研究團隊提供了這些做筆記的概念,並非每次都要依照相 同的順序去做,而是在學會這些技巧後,試著讓學習者彈性、變通的 根據文章特性、閱讀狀況選擇適合的做筆記技巧。學會了這些技巧就

像是擁有了一些釣魚的技巧,卻不是在每次釣魚時,都有機會運用到 所有的小技巧。讀者在掌握主要技巧後,該如何熟練、快速的判斷使 用哪一項做筆記的技巧呢?多嘗試、多閱讀、多練習是必經的過程。

所以我們的叮嚀是:在學習的開始,先從簡單的內容出發,漸漸的增 加困難性,站在已經學會的基礎點上,讓學生嘗試使用還不懂的技巧,

不斷的進行自我挑戰,逐漸累積實力。透過反覆的練習,一次又一次,

逐漸精熟,教師的角色從筆記教學者逐漸變成輔助者,放手讓學生嘗 試和練習,給予更多空間,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適時的協助和鼓 勵。當有一天,無意間學生會自然而然的使用一些技巧,那技巧已經 被運用於無形,已經真正屬於學生的能力。

 

在文檔中 千呼萬喚始出來 (頁 19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