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分布式領導之內涵

什麼是 領導 ?答 案言人 人殊 ,一直 是難解 的謎 團( Ameijde et al., 2009;

Crawford, 2005; Firestone & Martinez, 2007; Stogdill, 1974)。尤其在充滿混沌、曖 昧不明的後現代社會,學校領導似乎沒有一套最佳或者放諸四海皆準的方式。每 種領導主張似乎都言之成理,但亦有其優點和限制(鄭彩鳯、吳勁甫,2003),然 而領導在引導變革與創新上具有關鍵性的角色,其重要性也深受研究者肯定

(Cowie et al., 2011; Spillane, Halverson, & Diamond, 2004)。

領導必須考量社會關係,它涉及團體中兩個以上成員的互動,和情境、組織 成員的知覺期待有關。Gautrais(2010)指出領導涉及整體的關係系統,要提升領 導力,必須增強自己的影響力。也就是說當團體成員中有人可以改變團體中其他 人的行動或能力時,領導即由此而生(Bass, 1990),也就是說領導是一種影響力的 發揮,能讓組織有效運作,以達成組織目標(吳清山、王令宜,2012)。一般而言,

領導者對組織中其他人的影響,大於其他人對他的影響,因此領導者經常是組織 變革的代理人、推動者。

領導也是一種歷程,Yukl(2010)認為領導是影響他人瞭解和同意必須要做什 麼以及該怎麼做的歷程;也是能讓個人和群體努力達成共同目標的歷程。就學校 而言,領導涉及指引教育人員工作方向,獲取、分配、協調和使用各種資源,創 建有利教學和學習的各種條件(黃昆輝,1988;謝文全,1987;Spillane, Camburn, Pustejovsky, Pareja, & Lewis, 2009; Spillane, Halverson, & Diamond, 2004)。綜合上 述有關領導的主張,考量學校領導以學校為場域,以提升教育成效為主要目標,

因此本研究將學校領導定義為「在學校中發揮影響力,整合運用各種資源,以達 成學校教育目標的一種歷程或行為。」。

以上定義已勾勒出學校領導活動的樣貌,但是尚未敘明領導的主體為何。而 從人類組織演變及領導理論的發展可以發現,原本僅由少數領導者佔據領導舞 臺,成為組織活動的焦點,因此早期組織領導研究多著力在英雄式、集中式領導

(蔡進雄,2004;Camburn et al., 2003; Gordon, 2005; Hallinger & Heck, 2009;

Hargreaves & Fink, 2003; Harris, 2005a; Martinez et al., 2005; Storey, 2004; Teasley, 2006)。可是隨著領導多元觀點的發展,領導被視為組織內相互影響與多元指導 的歷程,領導機會可以出現在每一個層級、每一個執行團隊、每一位個人身上

36

( 單 小 琳 , 2001 ), 領 導 研 究 的 觀 點 逐 漸 超 越 英 雄 式 領 導 朝 向 後 英 雄 模 式

(post-heroic model),強調人際關係導向,重視團隊工作、集體參與、增權益能、

勇於冒險和減少控制(Oduro, 2004)。

這些新觀點的轉變開拓了領導研究的視野,也使得不同的領導理論因應而 生。在諸多新型領導理論中,分布式領導主張領導角色的扮演不限正式職位、並 非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人員異動、環境改變、任務不同而加以調整,與組織相 關的人員都有機會發揮領導功能,和現今民主化、多元化的趨勢相符。且分布式 領導的研究不以簡化組織的領導問題為目標,而是藉由採討領導實踐活動,瞭解 真實的領導運作(Ameijde et al., 2009),所以日漸受到各國研究者與政策規劃者的 關注。本節將就分布式領導的意義、要素、類型、性質、構面,分別加以說明。

壹、 分布式領導的意義

領導的權力可以分散給更多人,這種觀念雖然源起已久,但開始時它多半是 英雄式領導的補充,主要是為了分擔領導者過重的負擔,換言之只是在組織正式 指導者指定下進行的授權領導。其後歷經了許多演變、補充,20 世紀後期,受到 科技、經濟、政治、思想、人口等因素變化的影響,才使得領導權力應該更廣 泛、深度的擴散,發揮組織成員更大領導能量的想法,開始受到較多的重視。

直至 20 世紀 90 年代以後愈來愈多學者投入分布式領導研究,李潔芳

(2008)、劉幼玲(2010)指出 1990 年代中後期,分布式領導的概念才開始受到 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教育學者關注。吳清山、林天祐(2010)認為 Spillane、Halverson 和 Diamond 在 2001 年發表<學校領導實務調查研究:分布式 觀點>(Investigating School Leadership Practice: A Distributed Perspective),正式 開啟學校分布式領導研究(Spillane, Halverson, & Diamond, 2001)。Spillane(2006)

也認為 2001 年以後越來越多教育學者轉向「分布式」的領導研究觀點。由上述研 究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分布式領導的觀念真正受到重視要到 1990 年代中後期,尤 其 21 世紀後愈來愈多的國家、學者提倡分布式領導。隨著分布式領導研究的開 展,也將研究焦點由參與領導活動的人數多少、負責項目為何,擴展到重視領導 者、被領導者、情境的交互作用。

至於「分布式領導」一詞的使用,則可追溯到 1951 年澳洲心理學家 Gibb,撰 寫的《參與式團體的動態》(Dynamics of Participative Groups)一書,其中提到「團

37

體所有成員的 成長 和發 展最 重要 的是沒 有單一的領導者,領導是分布的。」

(Harris, 2008b; Lucia, 2004),Gribb 認為分布式領導存在於領導者和追隨者間,它 具有增加動機、發展個人、確切決策、改善人際關係,和提供民主生活機會的優 點(Smith, 2007)。國內研究者對「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詞的翻譯有「分佈式 領導」(王瓊滿,2010;向家逸,2010;何建霖,2009;李尚儒,2010;李婉華,

2011;張明輝,2005a;張祝芬,2009;賴志峰,2008)、「散佈領導」(黃乃熒、

劉約蘭譯,2008)、「分散式領導」(方慶林,2010;王麗雅,2011;李麗珍,

2011;林志奇,2011;陳怡卉,2010;劉文章,2010)、「分布式領導」(王昭人,

2011;王環鈴,2011;田維仁,2011;江志軒,2011;凃景閔,2011;廖雅蘭,

2011;劉瑞珠,2010)。吳清山、林天祐(2010)認為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修訂本,並無「分佈」一詞,只有「分布」一詞,其相似詞為「漫衍、散布」;

而「分散」之相似詞則為「分離、渙散、散開」,故主張將「distributed leadership」

譯為「分布式領導」、或「散布式領導」較佳。

綜合上述,我國研究者採用之「distributed leadership」翻譯以「分散式領導」、

「分佈式領導」、「分布式領導」為多,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分散」

意思為「分離散開」,相反詞包括「團結、統一、連合、聯合」等,意義較為負 向。而「佈」字作「遍及、散滿」解釋時,和「布」字相通。所以「分布式領導」

和「分佈式領導」兩個語詞中文意義並無差別,而本研究為求統一,將「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律譯為「分布式領導」。

第一篇以分布式領導為主題的論文是 Barry(1991)的<管理沒有首長的團隊:

分 布 式 領 導 的 課 題 > ( Managing the Bossless Team: Lessons in Distributed Leadership),內容主要在探討自我管理團隊(self-managed teams, SMTs),認為 團隊中可以同時存在多元領導者,強調必須養成員主動發展組織的領導能力。至 於第一本以分布式領導命名的專書則是 Clift 與 Thurston 於 1995 年所著的《分布 式領導:透過合作改進學校》(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Improvement Through Collaboration)(Clift & Thurston, 1995)。而 2000 年起,分布式領導的理論構建、

實務推展更為蓬勃,許多研究者紛紛提出其觀點與研究成果,其中 Spillane 於 2006 年發表之著作《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Spillane, 2006),描繪了分 布式領導的實踐圖像,提出較完整的理論架構,為其後分布式領導研究奠立重要

38

基礎。

雖然分布式領導的觀念受到許多研究者重視,但是對於分布式領導的意義也 存在許多不同的見解,定義紛歧成了進行分布式領導首先必須面對的課題(Harris, 2005b; Lakomski, 2008; Parker, 2015)。在學者提出的不同分布式領導定義中,以 Gronn 和 Spillane 的觀點較具代表性,其主張如下:

首先,Gronn(2002, 2003)指出分布式領導含括「外加式分布領導」(additive forms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整體式分布領導」(holistic forms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兩種不同形式,所謂的「外加式分布領導」是指不同的成員可以被認 定是不同事件的領導者,領導者彼此獨立運作沒有考慮到組織中其他人所進行的 領導活動,欠缺協調和一致的焦點。這種形式的分布式領導,逐漸擴展出「人人 都可以是領導者」(Leithwood et al., 2009)的概念。但是僅考慮外加,增加參與領 導的成員人數,若領導者間缺少聯繫,將難以達成組織的整體目標,此為外加式 分布領導的重要限制。至於「整體式分布領導」是指組織的不同領導者間具有管 理共識和協調關係,能聚焦在共享的目標和任務上,不同領導者的行動彼此相互 依存、協同一致。由於領導者間關係和諧,互動頻繁,相互協調,所以整體式分 布領導產生的效果能夠大於個別領導者獨立運作的總和。

再者,Spillane (2006)則以多元領導者(leader-plus)、領導實踐(leadership practice)兩個面向,說明分布式領導研究的觀點差異。所謂的「多元領導者」是 指組織不能僅由少數領導者負責所有的領導功能,組織領導功能的施行大於具正 式領導職位者的作為,不論是否具有正式領導角色的成員都可能進行領導活動,

承擔領導責任。此外 Spillane 特別強調多元領導者觀點雖然是分布式領導的重要 內涵,但不足以代表其理論的全部內容,因為多元領導者所進行的領導活動總 合,不能夠完整的表達分布式領導的意義。強調分布式領導真正關心的核心焦點 應該是「領導實踐」,而所謂領導實踐必須在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中互動產生,

所以必須同時兼顧領導者、追隨者、情境三者的交互作用,而不能只重視所有領 導者的個別行動。

以上 Gronn 的附加式分布領導和 Spillane 的多元領導者的觀點,都指出 實施分布式領導的組織具有多位領導者,個別領導者可獨立進行領導行動,但是 可能因為缺乏溝通協調而無法達成預期目標,甚至阻礙組織發展。至於 Gronn 的

39

體式分布領導觀點,強調不同領導者間具有共識和協調機制,所以整體領導的效 能大於個別領導者行動的總合。而 Spillane 的領導實踐觀點,則以領導活動為 分析單元,兼重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的相互影響。因此不論整體式分布領導

領導實踐的觀點,都將領導的協調機制、活動歷程納入研究範圍,而非僅關 注領導者人數多少和最後的成果。

綜合 Gronn 與 Spillane 的主張,可以發現其所稱的分布式領導包含兩種觀點:

綜合 Gronn 與 Spillane 的主張,可以發現其所稱的分布式領導包含兩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