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影響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影響之研究"

Copied!
3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黃乃熒 博士. 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 對教育成效影響之研究. 研究生:劉姿君. 撰. 中華民國一O五年一月.

(2)

(3) 誌謝詞 從師大教育系畢業多年,一直從事教學、教育行政工作,有機會重回母校學 習,再次親受師長的春風教誨、殷切提攜,心中充滿感激。荏苒數年終至論文定 稿,首先感謝指導教授黃乃熒老師的啟發,在課堂上、著作裡、論文指導中,不 斷展現高度的思辯整合能力,提醒省察自我盲點,鼓勵聆聽多元意見,期許論文 研究應兼具理論的深度與實務的可行性。在論文研究的過程中,由於黃老師的悉 心指引,才能克服諸多困難,確立研究架構,豐富研究內涵。 感謝口試委員吳明清老師,謝文全老師、吳清山老師、王如哲老師的仔細檢 視,提供許多寶貴建議,讓論文的嚴謹性可以再提升,使研究的結果可以更臻完 善。此外,感謝撥冗審查問卷的七位學者專家,由於您們的不吝指正,使研究工 具可以順利發展。還有臺北市、新北市所有協助填答問卷的學校人員,許多人即 使未曾相識,卻能慨允相助,承蒙您們的協助研究得以順利進行。 因為系所完整的課程規劃,恩師們的傾囊相授,讓我有機會完整的學習最新 的教育理論與研究,為實務工作中遭遇的諸多疑難解惑,開啟更多元的觀點,拓 展更寬廣的思路,收穫著實豐碩。在修課的過程中,由於同窗好友的砌磋扶持, 交流激發,讓學習歷程豐富、圓滿。在論文撰寫的過程中,謝謝好友雅芬、瑛晶、 育嫺、家薰以及林玲等,因為有您們的幫忙,讓我可以更順利的進行研究。 在學校、教育局、輔諮中心有幸結識許多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看到您們將對 教育的熱情抱負,對學生的疼惜關愛,轉化為工作中無限的創意與擔當,也讓我 對研究主題的認知與情感更加堅定。雖然再次回到校園,兼顧學業、工作、家庭 的壓力,有時難免力有未逮,幸有眾多長官、同事、好友的鼓勵與包容,才能堅 持至論文付梓。謝謝家人的體諒與摯愛,您們一直是我成長的動力與後盾,與您 們共享完成論文的喜悅。 進行論文研究、撰寫的過程中,得到許多人的協助,無法一一致謝,謹在此 表達對您們由衷的謝意。並期許自己能將學習與研究獲得的養分,轉變成行動的 能量,繼續在教育工作中善盡薄力。 劉姿君. 謹誌. 105 年 1 月. i.

(4) 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影響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臺北地區國小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對教育成效之影響。 具體目的在了解目前國小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的實際現況;分析不 同背景變項在國小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的差異情形;探討國小分布 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的相關情形;確認國小分布式領導對開放權力、教 育成效的預測情形;評估國小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影響的結構方程模式。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調查研究法,以大臺北地區公立國小校長、教師 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國民小學實施分布式領導調查問卷」 。採 分層隨機抽樣方法,計抽取樣本學校 76 所,共發出正式問卷 1230 份,共回收 1089 份,可用問卷 1069 份,正式問卷回收率為 88.53%,回收問卷可用率為 86.91%。 本研究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及 結構方程模式分析資料,並且進行各項假設之探討與驗證。本研究之結論歸整如 下: 一、學校人員具有共享願景與專業自主,有利實施分布式領導。 二、學校人員能自我省察與關懷他人,可以落實開放權力。 三、男性、研究所學歷、擔任校長或主任、服務年資 25 年以上者,對國小實施分 布式領導之知覺較高。 四、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具有中度和高度的顯著正向相關。 五、開放權力愈受到認同,愈能自我省察,分布式領導落實程度愈高。 六、實施分布式領導能有效促進開放權力,真誠合作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七、實施分布式領導能有效促進教育成效,願景共享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八、分布式領導能促進教師教學,透過開放權力可以再提升其影響力。 九、分布式領導經由開放權力、教師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 依據本研究之主要發現與結論,針對學校經營、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提 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 ii.

(5) 英文摘要. A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o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at Primary Schools in the Greater Taipei Are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the three variable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open power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affect the different primary school educators. Therefor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mportant topics about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ducator’s perceptions of the three variables and discussing the correlation among each other. Furthermore, it conducted the empirical test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the three variables. To address the study, the author constructed the Primary Schoo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and applied a survey of the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of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he greater Taipei area. The study sent out 1,230 questionnaires in 76 schools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had 1,089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with only twenty of them not usable. It achieved a return rate of questionnaires at 88.53% and a return rate of usable questionnaires at 86.91%. The study applied sever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d SEM to draw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School personnel sharing vision and professional autonomy will strengthen implementation distributed leadership. 2. School personnel who are self-examination and care others can implement open power. 3. The male, institute qualifications, duties as principal and director, career-service period over 25 years experienced posses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s. 4.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medium and high correlations among distributed leadership, open power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5. The more the open power to be recognized, the more the self-examination to be, it is possible to implement 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wider. 6. Distributed leadership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 power. The cooperation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open power. iii.

(6) 7. Distributed leadership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shared vision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8.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s expected to reinforce teaching performance. It is through the open power to promote the influence more. 9. Distributed leadership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learning performance through open power and teaching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major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given above, the study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for school managem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es. Keyword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open power,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iv.

(7) 目次 誌謝詞 ································································································· i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v 表次 ·································································································· vii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5.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之源起與發展 ....................................................................... 15. 第二節. 分布式領導之內涵 ................................................................................... 36. 第三節. 開放權力之內涵 ....................................................................................... 73. 第四節. 教育成效之內涵 ..................................................................................... 109. 第五節. 分布式領導之相關研究 ......................................................................... 1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1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1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165.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19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193.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現況分析 ................................. 193. 第二節. 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差異分析 ................................. 204. 第三節. 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相關分析 ................................. 252. v.

(8) 第四節. 分布式領導對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預測力分析 ............................. 261. 第五節.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 2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287. 第一節. 結論 ......................................................................................................... 287. 第二節. 建議 ......................................................................................................... 292. 參考文獻 ·························································································· 299 中文部分 ..................................................................................................................... 299 外文部分 ..................................................................................................................... 314 附錄一. 國民小學實施分布式領導調查問卷【專家效度問卷】 ····················· 329. 附錄二. 指導教授專家審查請託函 ························································· 338. 附錄三. 專家內容效度審查分析表 ························································· 339. 附錄四. 依專家意見修改問卷對照表 ······················································ 342. 附錄五. 預試/正式問卷請託函 ······························································ 351. 附錄六. 國民小學實施分布式領導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 352. 附錄七. 國民小學實施分布式領導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 358. vi.

(9) 表次 表 2-1. 分布式領導為領導機會分布 ....................................................................... 41. 表 2-2. 分布式領導為領導實踐歷程 ....................................................................... 43. 表 2-3. 分布式領導構面彙整表 ............................................................................... 64. 表 2-4. 分布式領導之願景共享構面內涵分析表 ................................................... 67. 表 2-5. 分布式領導之領導廣布構面內涵分析表 ................................................... 69. 表 2-6. 分布式領導之自主空間構面內涵分析表 ................................................... 71. 表 2-7. 分布式領導之真誠合作構面內涵分析表 ................................................... 73. 表 2-8. 職位權、個人權的權力分類表 ................................................................... 82. 表 2-9. Drath 領導進展模式 ..................................................................................... 85. 表 2-10. 開放權力之省察探究構面內涵分析表 ..................................................... 102. 表 2-11. 開放權力之倫理實踐構面內涵分析表 ..................................................... 104. 表 2-12. 開放權力之認同正當構面內涵分析表 ..................................................... 106. 表 2-13. 開放權力之永續變革構面內涵分析表 ..................................................... 109. 表 2-14. 十二年基本教育核心素養與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對照表 ................. 117. 表 2-15. 我國學校分布式領導相關研究彙整表 ..................................................... 123. 表 2-16. 我國學校分布式領導研究採用之研究方法 ............................................. 140. 表 2-17. 我國學校分布式領導研究學校層級統計 ................................................. 141. 表 2-18. 國外學校分布式領導相關研究彙整表 ..................................................... 144. 表 2-19. 國外學校分布式領導研究採用之研究方法 ............................................. 149. 表 3-1. 臺北市、新北市國小教師數及所佔比例 ................................................. 160. 表 3-2. 臺北市國小分層組別及抽樣分配表 ......................................................... 161. 表 3-3. 新北市國小分層組別及抽樣分配表 ......................................................... 161. 表 3-4. 臺北市、新北市樣本學校配置及問卷份數 ............................................. 162. 表 3-5. 正式問卷有效様本基本資料個人背景變項一覽表 ................................. 163. 表 3-6. 正式問卷有效様本基本資料學校背景變項一覽表 ................................. 164. 表 3-7. 基本資料調查題項彙整表 ......................................................................... 165. vii.

(10) 表 3-8. 審閱專家效度問卷之學者專家名單 ......................................................... 167. 表 3-9. 分布式領導分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 170. 表 3-10. 開放權力分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 171. 表 3-11. 教育成效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 173. 表 3-12. 分布式領導分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176. 表 3-13. 開放權力分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178. 表 3-14. 教師教學分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180. 表 3-15. 學生學習分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182. 表 3-16. 國民小學實施分布領導調查預試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 183. 表 3-17. 分布式領導正式問卷之效度與信度分析摘要表 ..................................... 185. 表 3-18. 開放權力正式問卷之效度與信度分析摘要表 ......................................... 186. 表 3-19. 教育成效-教師教學部分正式問卷之效度與信度分析摘要表 ............. 188. 表 3-20. 教育成效-學生學習部分正式問卷之效度與信度分析摘要表 ............. 189. 表 4-1. 分布式領導各構面與整體平均數、標準差、排序結果摘要表 ............. 194. 表 4-2. 分布式領導各題項平均數、標準差、排序結果摘要表 ......................... 195. 表 4-3. 開放權力各構面與整體平均數、標準差、排序結果摘要表 ................. 196. 表 4-4. 開放權力各題項平均數、標準差、排序結果摘要表 ............................. 198. 表 4-5. 教師教學各構面與整體平均數、標準差、排序結果摘要表 ................. 199. 表 4-6. 教師教學各題項平均數、標準差、排序結果摘要表 ............................. 200. 表 4-7. 學生學習各構面與整體平均數、標準差、排序結果摘要表 ................. 201. 表 4-8. 學生學習各題項平均數、標準差、排序結果摘要表 ............................. 202. 表 4-9. 不同性別學校人員分布式領導知覺之差異分析 ..................................... 205. 表 4-10. 不同年齡學校人員分布式領導知覺之差異分析 ..................................... 206. 表 4-11. 不同學歷學校人員分布式領導知覺之差異分析 ..................................... 207. 表 4-12. 不同職務學校人員分布式領導知覺之差異分析 ..................................... 208. 表 4-13. 不同服務年資學校人員分布式領導知覺之差異分析 ............................. 210. 表 4-14. 不同地區學校人員分布式領導知覺之差異分析 ..................................... 211. 表 4-15. 不同學校規模學校人員分布式領導知覺之差異分析 ............................. 212. viii.

(11) 表 4-16. 不同校齡學校人員分布式領導知覺之差異分析 ..................................... 213. 表 4-17. 不同校長性別學校人員分布式領導知覺之差異分析 ............................. 214. 表 4-18. 不同校長任本校年資學校人員分布式領導知覺之差異分析 ................. 215. 表 4-19. 不同性別學校人員開放權力知覺之差異分析 ......................................... 216. 表 4-20. 不同年齡學校人員開放權力知覺之差異分析 ......................................... 217. 表 4-21. 不同學歷學校人員開放權力知覺之差異分析 ......................................... 218. 表 4-22. 不同職務學校人員開放權力知覺之差異分析 ......................................... 219. 表 4-23. 不同服務年資學校人員開放權力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0. 表 4-24. 不同地區學校人員開放權力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1. 表 4-25. 不同學校規模學校人員開放權力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2. 表 4-26. 不同校齡學校人員開放權力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3. 表 4-27. 不同校長性別學校人員開放權力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4. 表 4-28. 不同校長任本校年資學校人員開放權力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4. 表 4-29. 不同性別學校人員教師教學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5. 表 4-30. 不同年齡學校人員教師教學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6. 表 4-31. 不同學歷學校人員教師教學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7. 表 4-32. 不同職務學校人員教師教學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8. 表 4-33. 不同服務年資學校人員教師教學知覺之差異分析 ................................. 229. 表 4-34. 不同地區學校人員教師教學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0. 表 4-35. 不同學校規模學校人員教師教學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0. 表 4-36. 不同校齡學校人員教師教學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2. 表 4-37. 不同校長性別學校人員教師教學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3. 表 4-38. 不同校長任本校年資學校人員教師教學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3. 表 4-39. 不同性別學校人員學生學習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4. 表 4-40. 不同年齢學校人員學生習學習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5. 表 4-41. 不同學歷學校人員學生學習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6. 表 4-42. 不同職務學校人員學生學習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7. 表 4-43. 不同服務年資學校人員學生學習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8. ix.

(12) 表 4-44. 不同地區學校人員學生學習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9. 表 4-45. 不同學校規模學校人員學生學習知覺之差異分析 ................................. 239. 表 4-46. 不同校齡學校人員學生學習知覺之差異分析 ......................................... 240. 表 4-47. 不同校長性別學校人員學生學習知覺之差異分析 ................................. 241. 表 4-48. 不同校長任本校年資學校人員學生學習之差異分析 ............................. 242. 表 4-49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差異摘要表................ 243 表 4-50 不同學校背景變項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差異摘要表................ 244 表 4-51. 分布式領導與開放權力之相關情形 ......................................................... 253. 表 4-52. 分布式領導與教師教學之相關情形 ......................................................... 254. 表 4-53. 分布式領導與學生學習之相關情形 ......................................................... 255. 表 4-54. 開放權力與教師教學之相關情形 ............................................................. 256. 表 4-55. 開放權力與學生學習之相關情形 ............................................................. 257. 表 4-56. 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相關情形 ............................................................. 259. 表 4-57. 分布式領導對開放權力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261. 表 4-58. 分布式領導對教師教學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262. 表 4-59. 分布式領導對學生學習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263. 表 4-60. 分布式領導對開放權力、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預測力摘要表 ............. 265. 表 4-61. 觀察變項描述性統計量摘要表 ................................................................. 267. 表 4-62. 觀察變項資料結構常態性檢定摘要表 ..................................................... 268. 表 4-63. 結構方程模式整體適配度指標及適配標準摘要表 ................................. 269. 表 4-64.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適配度摘要表 ............................. 270. 表 4-65.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修正 1)適配度摘要表 .......... 273. 表 4-66.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修正 2)適配度摘要表 .......... 274. 表 4-67. 變異數摘要表 ............................................................................................. 276. 表 4-68.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修正 3)適配度摘要表 .......... 277. 表 4-69. 各測量指標變項之因素負荷量及信效度檢驗摘要表 ............................. 278. 表 4-70.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修正 3)之參數摘要表 .......... 281. 表 4-71. 結構模式潛在變項間之效果值摘要表 ..................................................... 282. x.

(13) 圖次 圖 1-1. 研究步驟圖 ................................................................................................... 10. 圖 2-1. Vygotsky 中介作用模式 ............................................................................... 20. 圖 2-2. 活動理論模式 ............................................................................................... 20. 圖 2-3. 活動系統模型 ............................................................................................... 22. 圖 2-4. 活動系統之互動模式 ................................................................................... 23. 圖 2-5. 分布式觀點的領導實踐 ............................................................................... 46. 圖 2-6. 領導取徑圖 ................................................................................................... 52. 圖 2-7. MacBeath 六種分布式領導類型 ................................................................. 56. 圖 2-8. Harris 分布式領導實踐模式圖 .................................................................... 59. 圖 2-9. 領導者權力和影響力的關係圖 ................................................................... 79. 圖 2-10. 微觀政治學的領導矩陣 ............................................................................... 86. 圖 2-11. MacBeath 學校永續分布式領導模式.......................................................... 87. 圖 2-12. 校長權力的演變 ........................................................................................... 89. 圖 3-1. 調查研究架構 ............................................................................................. 157. 圖 4-1. 不同性別學校人員對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之知覺差異 ..................... 245. 圖 4-2. 不同性別學校人員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之知覺差異 ......................... 245. 圖 4-3. 不同年齡學校人員對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之知覺差異 ..................... 246. 圖 4-4. 不同學歷學校人員對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之知覺差異 ..................... 247. 圖 4-5. 不同學歷學校人員對學生學習之知覺差異 ............................................. 247. 圖 4-6. 不同職務學校人員對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之知覺差異 ..................... 248. 圖 4-7. 不同職務學校人員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之知覺差異 ......................... 248. 圖 4-8. 不同服務年資學校人員對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之知覺差異 ............. 249. 圖 4-9. 不同服務年資學校人員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之知覺差異 ................. 249. 圖 4-10. 不同地區學校人員對分布式領導之知覺差異 ....................................... 250. 圖 4-11. 不同規模學校教育人員對開放權力之知覺差異 ................................... 250. 圖 4-12. 不同規模學校教育人員對學生學習之知覺差異 ................................... 251. xi.

(14) 圖 4-13. 不同校長任職本校年資學校人員對分布式領導之知覺差異 ............... 252. 圖 4-14. 不同校長任職本校年資學校人員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之知覺差異.................. 252. 圖 4-15.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 ................................................... 266. 圖 4-16.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估計結果 ................................... 270. 圖 4-17.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修正 1) ................................ 272. 圖 4-18.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修正 1)估計結果 ................ 272. 圖 4-19.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修正 2)估計結果 ................ 274. 圖 4-20.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修正 3) ................................ 276. 圖 4-21. 分布式領導影響教育成效之假設模式(修正 3)估計結果 ................ 279.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敘明進行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影響研究之動 機,彰顯研究意旨的價值,說明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釋義重要名詞,簡述研究 採用的方法與步驟,並說明研究之範圍和限制,以利掌握本研究之方向與概要。.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首先,由於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網際網路不斷擴張,促使全球化經濟市場成 形,造就了便利的現代生活,但也因此產生了強大的績效責任壓力。再者,人口 結構改變,少子女化使學齡人口減少,不只直接影響學校運作發展,也衝擊了教 師面對的教學情境。因此,現今學校教育不但要因應變遷快速、競爭激烈的複雜 環境,還要符合國家、民眾等對教育品質的高期待,提升學校效能已成各國首要 的施政重點。而在影響學校效能的諸多因素中,學校領導一向被認為是重要關鍵 之一,許多研究者、執政者也冀望藉由改善領導品質來提升學校效能。 然而以往學校領導研究的焦點多在校長領導上,期望透過少數領導者的帶領 讓學校能發揮更高的效能。但是隨著後現代思潮普及、教育改革運動興起,校園 權力生態產生諸多變化。再加上學校具有鬆散與緊密雙重系統結合的特性,偏重 校長領導作為的集中式領導(focused leadership)觀點,不僅無法因應複雜的環境 變遷,也違反多元化、民主化的潮流趨勢,難以深入學校組織鬆散結合的教學層 面,無法確實改變教師教學,協助學生學習,達到提升教育成效的目標。 是以為了因應各種的變遷與挑戰,符合學校組織的特性,學者開始思考如何 善用學校組織豐沛的人力資源,因而將領導的責任交給適當的人員或團隊來共同 承擔,此種理論觀點開啟了學校領導研究的新方向。有鑑於善用組織人力資源因 應環境變遷的重要性,在 1990 年代後興起的諸多新型領導中,「分布式領導」 (distributed leadership)特別強調將領導權力分布、擴散給更多人員共享,主張領 導不是少數領導者的專利,強調領導者、被領導者與情境會相互影響,共同演繹 領導活動的實施推展。故此應該將領導研究的重點由專注少數英雄式領導者,轉 移到關注整體的領導活動,將領導者、追隨者、情境都納入研究探討的對象 (Spillane, 2006; Spillane & Diamond, 2007)。 依其主張在學校實施分布式領導,一方面可以善用成員的能力,共同面對快 1.

(16) 速、複雜的環境變化,適時做出正確的決定。另方面在學校制定改善學習的方案 時,如果能讓教師真正參與決定,實際負責領導活動,可以使方案更切合教學現 場的需求,在方案推動時能更深入組織中鬆散的教學層面,提升其可行性與貫徹 程度。 此外,觀察學校領導的實際運作情形,會發現很多領導責任早已交由成員共 同承擔,透過適當的領導權責分布,可以減少政策執行受到領導人異動的影響, 避免政策因領導者替換而改弦更張,難以貫徹的缺憾,有助學校組織追求永續發 展。 綜合上述,在變遷快速、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分布式領導強調多元領導,善 用組織能量,重視人員與情境的交互作用,可以作為瞭解學校領導隱藏面向的診 斷工具,提供進行領導研究的新視野(Harris, 2005a; Spillane, 2006),有助研究者 由不同面向探討學校領導實務運作情形。因此藉由分布式領導的觀點,瞭解我國 學校領導的現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其次,學校背景、個人背景可能影響其對學校問題的認知,如學校地理位 置、社區環境,以及不同性別、服務年資、職務等屬性都可能會影響成員對學校 領導方式的感受(黃乃熒,2001a)。Spillane(2006)也指出實施分布式領導會因 學校類型、規模大小、學科特性、學校領導團隊的發展階段不同而有差異。因此 瞭解學校背景變項和個人背景變項對於學校實施分布式領導之影響,此為本研究 動機之二。 再者,在民主、開放的潮流下,教育鬆綁的理念成為我國 1990 年代推動教育 改革的訴求重點(吳清山,2007b),促使許多重要的教育法令配合制定、修訂, 1995 年公布的<教師法>給予教師成立教師會的權力;1999 年修正的<國民教育 法>在國中、國小設置校務會議,讓教師、家長、職工代表與校長共同議決學校 重大事項,另外校長也由原先的主管機關甄選派任,改為由校長遴選委員會進行 遴選;至於 1999 年公布的<教育基本法>則強調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為子女 選擇教育的權利。 前揭<教師法>、<國民教育法>、<教育基本法>等法律的修定,賦予教 師、家長、教育相關人員更多參與學校事務的權利,也使學校進行分布式領導的 基礎條件逐漸成熟。但是教師、家長等究竟如何參與學校運作,我國學校領導運. 2.

(17) 作是否真的已經由英雄式、集中心式領導,朝向分布式領導發展,以及在我國實 施分布式領導是否真能有助學校達成組織目標,仍待研究進一步探討。 想要瞭解不同領導方式對組織的影響,可從檢視組織權力運作的情形著手。 因為權力是領導的重要基礎,領導者必須透過權力運用來影響他人或團體,所以 領導活動也是權力運作的具體表現,達成學校組織目標必須發揮領導功能,然而 不管我們如何定義領導,在領導實踐的過程都沒有辦法避免運用權力,重點在於 領導者能否綜合運用適當的權力(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 1999;鄭進丁,1990)。而且不只是集中式領導重視權力運用與達成組織目標的 關聯,分布式領導主張領導來源多元化,重視領導者、追隨者相互影響,更要透 過改變權力的分配,新的領導活動進行方式才能實現。 由於我國教育改革受到後現代思潮的影響,重視「教育鬆綁」的理念,強調 「解構」與「延異」,確保個體的自主性(吳清山,2007a;黃乃熒,2007),鬆 綁後的教育已使學校階層分工鬆動,促使權力結構改變,學校人員更重視權力結 構合理性的檢驗,更能接納差異價值。這樣的思潮、環境轉變,正向發展可以促 使學校由強調制式、齊一的價值,轉而接納視實體的不明確性,讓異質立場有機 會並行,可以強化個體的自主性以及對他人的關懷,進而促進學校變革的成功, 提升組織成員的生活品質。但是如果解構後學校組織成員不能發揮理性、自我節 制,也有可能在成員欲望擴大,不斷追求權力,無反省性的意識形態競爭下,無 法真誠合作,相互爭功諉過,阻礙學校的永續發展(杜中環,2003;黃乃熒, 2000b,2001c,2004)。 基於上述,改變組織的權力分配,分享權力讓更多成員參與決策,是落實分 布式領導的重要基礎。透過探討組織開放權力的現況,有助瞭解組織是否真正落 實分布式領導。因為沒有權力的分享,不能讓組織成員積極貢獻專業能力,分布 式領導只能流於形式,即使增加參與決定的人數,成立不同的專案小組,仍無法 真正發揮分布式領導的功效。但是缺少成員自我節制,共同目標的權力分散,也 不是理想的分布式領導,反而可能造成組織的失能。所以,雖然後現代思潮、教 育鬆綁、法律修訂等因素,提供了學校進行分布式領導的較佳情境,但是想要真 正藉由實施分布式領導,提升組織效能,首先必須分享權力加以配合,其次還要 能檢視、改善不合理的權力關係,避免衍生學校行政負向的瘋狂行為(黃乃熒、. 3.

(18) 陳麗霞,2002)。為了深入瞭解學校分布式領導的實施情形,防止組織失能、內 耗,確保達成組織目標,必須檢視權力運用的主體、歷程、目的、結果是否符合 開放權力。 然而經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我國與分布式領導相關的論文,探 討主題包括學生學習表現、態度(方慶林,2010;王瓊滿,2010;何建霖,2009; 李尚儒,2010),教師滿意度、效能、承諾(王昭人,2011;王惠萱,2011;江志 軒,2011;陳怡卉,2010;簡志明,2010;黃玉貞,2012),以及學校創新經營、 知識創新、效能(王環鈴,2011;何建霖,2009;李豪朕,2011;李麗珍,2011; 沈志杰,2014;黃鼎強,2011;翟家甫,2013;鍾佳容,2013)等與分布式領導 的關係,惟尚少就分布式領導與開放權力之關聯性進行研究者。探討分布式領導 與開放權力的關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校長領導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支柱,校長具有良好領導能力,能支持、重 視教師的教學需求,就可以透過有效的教師教學提升學生學業表現。而提升教師 教學品質、促進學生學習,是學校效能的重要指標,也是教育成效的具體展現, 所以不論以校長為領導核心的校務運作方式,或是實施由更多人共同參與的分布 式領導,都應該重視領導結果能否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產生正向影響。是以預 測學校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及其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影響,此為本研 究動機之四。 最後,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如有影響,本研究希進一步瞭解,其影響方式 之直接效果與間接效果為為何。亦即檢驗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造成多少直接影 響,以及布式領導是否會透過開放權力間接影響教育成效。因此探討分布式領導、 開放權力對教育成效的影響路徑模式,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五。.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綜合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以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之影響為探討 主題,茲將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說明如下: 壹、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 瞭解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現況。. 4.

(19) 二、 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育人員對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知覺 之差異情形。 三、 瞭解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與教育成效之關係。 四、 瞭解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對教育成效之預測力。 五、 瞭解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對教育成效之影響路徑。 六、 綜合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學校人員、教育主管機關以及後續研究參 考。 貳、 待答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之影響,為達成上述研究目 的,發展本研究欲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 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現況為何? 二、 國小教育人員對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知覺是否因不同背景變 項而有差異? (一) 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是否因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而有差異? (二) 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是否因不同學校背景變項而有差異? 三、 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關係為何? 四、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對教育成效之影響為何? (一) 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對開放權力之預測力為何? (二) 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對教師教學之預測力為何? (三) 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對學生學習之預測力為何? 五、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對教育成效之影響路徑為何? (一) 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之直接影響路徑為何? (二) 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經由開放權力,對教育成效之間接影響路徑為何? 六、 對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建議為何? (一) 對國小學校人員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建議為何? (二) 對教育主管機關協助學校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之建議為 何? (三) 對未來進行學校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研究之建議為何?. 5.

(20)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探討的主題能有清晰的概念,以下界定所涉及之重要名詞意涵, 作為研究之指引與基礎。 一、 學校分布式領導. 以共同願景作為指引,將領導的權責擴散,使學校擁有多. 元、流動的領導者,在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的交互作用下進行領導活動。 本研究「分布式領導」以「願景共享」、「領導廣布」、「自主空間」、「真 誠合作」4 個構面進行探討,其定義分述如下: (一) 願景共享構面. 以成員參與訂定的清晰願景作為指引,配合工具制度的規. 範,共同為落實願景而努力。 (二) 領導廣布構面. 組織由多元領導者交替承擔領導權責,成員有機會與意願. 參與領導活動。 (三) 自主空間構面. 成員能在工作中持續增能,並在推動工作任務時,依專業. 判斷、自主決定。 (四) 真誠合作構面. 在主動、開放的共同文化下,成員能真誠互信,為達成組. 織目標而協調合作。 就操作型定義而言,本研究所指之「分布式領導」 ,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編製 之「國民小學實施分布式領導調查問卷」中分布式領導部分題項之得分情形。此 部分問卷內容依上述「願景共享」 、 「領導廣布」 、 「自主空間」 、 「真誠合作」4 個構 面建立。受試者若在分布式領導分量表總得分愈高,表示其認知之學校現況符合 分布式領導程度愈高。就各構面而言,若在代表該構面題目的得分愈高,代表其 認知學校領導現況與該構面內涵符合程度愈高;反之若得分愈低,則代表該構面 愈不符合學校現況。 二、 開放權力. 行使權力者能自主反省節制,相互關懷理性對話,在專業與道德. 規範下,推動組織長期發展。 本研究將「開放權力」界定為「省察探究」、「倫理實踐」、「認同正當」、 「永續變革」4 個構面進行分析,其定義分述如下: (一)省察探究構面. 行使開放權力的主體具有自主反省的能力與習慣,可以尊. 重他人文化,約束自我意識與非理性行為,促進組織運作發展。. 6.

(21) (二)倫理實踐構面. 行使開放權力的歷程中,成員能相互關懷、深度對話,理. 解差異觀點,經由理性思辯展現整合的意圖與作為。 (三)認同正當構面. 行使開放權力的目的符合專業與道德規範,切合社會期. 待,對內受到成員認同,對外獲得外部人員支持。 (四)永續變革構面. 行使開放權力的結果能整合可行作法,勇於創新變革,推. 動組織長期發展。 就操作型定義而言,本研究所指之「開放權力」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編製之 「國民小學實施分布式領導調查問卷」中開放權力部分題項之得分情形。此部分 問卷內容包括「省察探究」 、 「倫理實踐」 、 「認同正當」 、 「永續變革」4 個構面之題 目。受試者若在開放權力分量表總得分愈高,表示其認知之學校開放權力程度愈 高。就各構面而言,若在代表該構面題目的得分愈高,代表其認知學校與該構面 內涵符合程度愈高;反之若得分愈低,則代表該構面愈不符合學校現況。 三、 教育成效. 學校透過適當的領導活動與實務運作,以精進教師教學,促進學. 生學習。 本研究將「教育成效」分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兩部分進行探討。 首先,將「教師教學」界定為「課程發展」 、 「專業成長」 、 「教學創新」3 個構面進 行分析,各構面定義分述如下: (一) 課程發展構面. 課程發展組織運作聯繫良好,能整合所需資源,發展符合. 學校願景、學生需要的課程內容,落實課程評鑑與改進。 (二) 專業成長構面. 學校訂有教師專業發展計畫,提供適當的資源與多元的成. 長管道,增進教師專業教學能力。 (三) 教學創新構面. 教師能依據教學計畫編選教材,實施有效、創新的教學,. 重視教學回饋,精進教學。 就操作型定義而言,本研究所指之「教師教學」 ,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編製之 「國民小學實施分布式領導調查問卷」中教師教學部分題項之得分情形。此部分 問卷內容包括「課程發展」 、 「專業成長」 、 「教學創新」3 個構面之題目。受試者若 在教師教學分量表總得分愈高,表示其認知之學校教師教學表現愈佳。就各構面 而言,若在代表該構面題目的得分愈高,代表其認知學校於該構面成效愈好;反 之若得分愈低,則代表該構面成效愈差。 7.

(22) 其次,本研究將「學生學習」界定為「發展自信」、「探索潛能」、「尊重理解」 3 個構面進行分析,各構面定義分述如下: (一) 發展自信構面. 學生能瞭解自己的能力與個性,養成樂觀態度、自省習慣,. 運用環境資源適性發展,與人合作服務群體。 (二) 探索潛能構面. 學生具有好奇心,能主動探索問題,發揮審美、想像與創. 造的能力,正確使用科技和資訊,解決實際問題。 (三) 尊重理解構面. 學生能運用各種符號和工具,適切表達情感、見解,具有. 民主法治素養,可以包容不同意見,認識與欣賞多元的族群文化。 就操作型定義而言,本研究所指之「學生學習」 ,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編製之 「國民小學實施分布式領導調查問卷」中學生學習部分題項之得分情形。此部分 問卷內容包括「發展自信」 、 「探索潛能」 、 「尊重理解」3 個構面之題目。受試者在 學生學習分量表總得分愈高,表示其認知之學校學生學習成效愈佳。就各構面而 言,若在代表該構面題目的得分愈高,代表其認知學校於該構面成效愈好;反之 若得分愈低,則代表該構面成效愈差。.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係為瞭解學校實施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之影響,本節旨在說明所採 用的研究方法及實施步驟,茲分述如下: 壹、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進行研究,根據前述的研究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首 先進行文獻蒐集整理,探討與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相關之理論及研 究,歸納學校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的主要構面及可能關聯,再 依據文獻整理的結果編製「國民小學實施分布式領導研究調查問卷」。 因為調查研究法是研究領導行為和領導者特質、態度與執行結果關係最常使 用的方法(郭生玉,1987;Yukl, 2010) 。採用這種量化的研究方法,可以蒐集到較 多的樣本資料,有利研究者對我國國小實施分布式領導之現況,進行廣泛性之探 究。 貳、 研究步驟 為達成研究目的,落實執行選定之研究方法,本研究採取的步驟如圖 1-1 所 8.

(23) 示,其內容包括: 一、 確立研究目的:據此選擇適當之研究方法,發展研究架構,擬訂研究計畫。 二、 文獻探討:經由蒐集整理相關文獻,綜合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 之相關理論及研究成果,以建立本研究之理論,並確立本研究進行之重點與 方向。 三、 編製問卷:結合研究目的、待答問題,並依據文獻探討所得,編擬「國民小 學實施分布式領導調查問卷」 ,經專家檢核、諮詢討論後修訂問卷,進行預試。 再就預試回收資料進行項目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修訂編製正式問卷。 四、 實施問卷調查:計算臺北市、新北市教師人數、比率後,依地區與學校規模 進行分層隨機抽樣,發送正式問卷進行調查。 五、 問卷整理與統計分析:整理回收之有效正式問卷,再次進行效度分析、信度 分析後,再採用 SPSS、AMOS 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六、 研究結果與討論:綜合文獻探討和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國小分布式領 導、開放權力現況,以及其與教育成效的關係及預測力,並建構國小分布式 領導、開放權力對教育成效之影響路徑。 七、 結論與建議:撰寫研究報告,提出研究結果與建議,以供學校人員、教育主 管機關、後續研究參考。. 9.

(24) 大臺北地區 國 民 小 學 分 布 式 領 導 對 教 育 成 效 影 響 之 研 究 確立研究目的:擬定研究計畫 文. 獻. 探. 討. 編. 製. 問. 卷. 1.分布式領導 2.開放權力 3.教育成效 實. 施. 問. 卷. 調. 查. 問 卷 整 理 與 統 計 分 析 研 結 圖 1-1. 究. 結 論. 果 與. 與. 討. 建. 論 議. 研究步驟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本研究之範圍,第二部分指出本研究之限 制,茲分述如下: 壹、 研究範圍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為瞭解學校實施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的影響,研究內容包括:分布 式領導、開放權力、學生學習、教師教學。首先在快速變遷、重視績效的情境下, 分布式領導強調多元領導,重視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的交互作用,可以擴展參. 10.

(25) 與領導的人員與能量,提供進行領導研究的新觀點。因而依據文獻探討的結果, 本研究以願景共享、領導廣布、真誠合作、自主空間作為「分布式領導」的構面。 其次組織的領導活動與權力運作關係密不可分,因此必須檢視分布式領導中權力 運用的主體、歷程、目的、結果是否能促進組織的長期發展與公共利益,避免造 成組織的內耗與失能,確實強化領導能量,提升組織效能。基此,本研究以省察 探究、倫理實踐、認同正當、永續變革作為「開放權力」的構面。 再者由於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分布式領導對教育成效的影響,而提升教師教 學品質、促進學生學習表現是教育成效的具體展現,所以本研究探討的教育成效 分為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兩部分, 「教師教學」的研究構面包含課程發展、專業成 長、教學創新,「學生學習」的研究構面則為發展自信、探索潛能、尊重理解。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大臺北地區」係指臺 北市、新北市。由於分布式領導主張組織由多元領導者以不同方式共同進行領導 實踐,因此這種領導必須在成員自主意識高,民主氛圍成熟的校園情境內較可能 實現。都會地區學校的教師民主意識較成熟,對教育改革的回應性較高,而且都 會地區的家長、市民習於透過各種管道表達意見,對公眾事務具有要求標準高、 滿意度低的特性(熊毅晰,2015;劉光瑩,2014)。是以,綜合都會地區的學校具 有成員實施分布式領導的主體能動性,又有需快速回應外界高期待標準的現實迫 切性,因此本研究聚焦在瞭解都會地區學校人員對分布式領導之知覺,選取臺北 市、新北市國小為範圍進行研究。 本研究之「國民小學」指公立國民小學,不包含私立學校、補習進修學校等。 問卷調查對象為全職之學校人員,包括校長、兼主任教師、兼組長教師、導師、 科任教師。依照臺北市、新北市之教師總數比率,以及兩市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 人數比率,進行分層隨機取樣,以使研究樣本具有代表性。 貳、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大臺北市地區公立國小校長、教師為研究對象, 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對教育成效之影響。本研究雖力求 完善,但仍有若干限制,茲就本研究在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推. 11.

(26) 論的限制,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主題的限制 本研究探討的「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都是複雜、多 元的概念,以不同的構面、指標加以描述,就會形成不同的內涵,因此本研究所 指的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難以涵蓋此複雜概念的所有內容,故研究 結果的解釋與推論應受構面、指標涵括範圍之限制。 二、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調查對象包含學校校長、兼主任教師、兼組長教師、 級任教師、科任教師,能兼顧學校中不同成員對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師教 學、學生學習的知覺。但是由於研究主題的概念複雜,而且研究採用自陳問卷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部分題目可能受限於個人認知、態度或情緒,填答時 有所保留、顧忌、防衛,使在答題時產生偏差。因此,研究結果的解釋應予審 慎。 三、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選擇以公立國小作為研究範圍未包括私立國小,係考量公、私立學校 經費來源、管理制度不同,私人興學享有更多的自主空間,因而各私立學校有其 不同的辦學方式,且其學校領導者人事、經費決定的權限較大,可能展現更多元 的領導型態,較適合另行調查,或採個案研究等質性方式加以探討,因此本研究 未將私立國小納入研究範圍。是以私立國小分布式領導之實施情形,尚待日後研 究續以探討。 此外,就分布式領導的理論而言,能參與學校領導活動者不僅有學校校長、 教師,還包括學校職員工、家長、社區人士甚至學生等,都可以成為學校領導活 動的領導者、追隨者。然而因我國分布式領導的實施與研究仍在奠基階段,是以 本研究選擇對學校運作、教學工作參與較深之校長、教師為對象,至於職員工、 學生、家長、社區人士等對學校分布式領導實施情形之感受,有待後續研究者加 以瞭解。 四、研究推論的限制 本研究以大臺北地區公立國小為調查對象,係以臺北市、新北市為研究範. 12.

(27) 圍,並未包括其他地區的學校,因此研究結果的推論受到地區限制,所以其他地 區學校實施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與教育成效之關聯性必須進一步研究確認,不 宜過度推論。 此外,由於本研究未包括國中、高中職、大學等其他層級學校,而不同層級 學校的辦學目標、人員組成、環境條件均有不同,因此研究結果之解釋、推論也 須受學校層級的限制。. 13.

(28)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實施分布式式領導對教育成效的影響,為建立本研究之 理論基礎,確立研究架構,本章將就分布式領導、開放權力、教育成效的相關文 獻進行探究。首先說明分布式領導的源起與發展,探討分布式領導的內涵。其次 說明開放權力對分布式領導的重要性,以及開放權力的內涵。再者實施分布式領 導的目的在於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因而必須究明分布式領導想要達成的教育成效 內涵。最後整理分析我國及國外學校分布式領導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之源起與發展 人們基於求生存的必要性,因應而生許多相互集結的合作團體,而且隨著文 明進展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實現特定的目標,各種團體不斷演變、消長, 此即構成社會的重要單元,也就是所謂的組織。在眾多的組織行為中,因為領導 對於整體組織效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為了增進組織運作的成效,排除發展的 阻力與障礙,不同的領導觀念、方式一直是社會科學研究關注的主題。分布式領 導主張將領導的權責擴散,讓更多組織成員有機會參與領導活動、貢獻專長,在 學校面對快速、複雜的環境變化時更顯重要。本節就分布式領導的源起、理論, 以及學校分布式領導的發展分別加以說明。 壹、 分布式領導的源起 領導研究在 19 世紀的非實證時期,主要理論有英雄造時勢的「英雄論」,以 及時勢造英雄的「時代論」,20 世紀學者又提出「特質論」、「行為論」、「權 變論」等理論(黃宗顯,2008)。然而這些理論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少數的領導 者(英雄)上,對於組織中其他成員的領導行為探討較少。 雖然組織的領導者受到眾人的殷切期待,經常成為聚光燈焦點,也一直是組 織領導研究的重要主題,可是追溯到西元前 1215 年《出埃及記》中就已經提醒人 們應注意領導者無法單獨承受過多的任務,領導工作應該分散給更多人共同擔 負。. 15.

(30) 太重的責任你無法獨自承擔。 從百姓中挑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做千夫長、 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請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要向你報告,小事他 們自己可以審判。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同當此任。(引自賴志峰,2010;MacBeath, 2009; Macbeath, Oduro, & Waterhouse, 2004). 不僅西方經典提到領導責任交由適當人員分擔的重要性,2000 年前的中國古 籍《韓非子》八經也提出:「力不敵眾,智不盡物。與其用一人,不如用一 國。……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意指一個人的力量無 法勝過眾人,一個人的智慧不可能知曉萬物,與其僅憑一己之力,不如善用眾人 的智能,因而賢明的君王就是懂得運用眾人智慧、能力者。 由上述中外經典可以看出,不論《出埃及記》的「挑選有才能的人,協助管 理之事」或是《韓非子》的「與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國」,都指出將領導責任分 散到更多人身上的重要性,提醒領導者要知人善任,這些都可看出領導權分享、 擴散觀念的初步萌芽。但是這些主張仍然侷限在英雄式領導的框架下,它們都是 從輔助領導者的觀點出發,由「授權」 (delegate)的角度思考,鼓勵領導者尋求適 當人才作為輔助,補強集中式領導力所未逮之處,尚未論及成員願意主動承擔領 導責任的重要性。 時至 20 世紀後社會科學研究興起,對於領導的特質、行為、情境、模式等作 了更多的研究後,領導責任應該更加擴散、分布的想法、觀點不時出現其間。包 括 Douglas McGregor 在其 1960 年著作《企業人性化的一面》(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中提出 Y 理論,主張成員的工作投入度受工作環境影響;成員有能力 及欲望自動自發完成肩負的組織目標,以獲取成就感,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營 造適當的情境會使人願意主動擔負更多責任;多數人有能力解決組織面臨的問 題,反而是組織未能充分運用成員的潛能。因此 McGregor 建議組織應實施分權、 授權制度,多採取讓成員可以參與提供意見的管理方式(謝文全,1987;O’Bren & Wilson, 2000)。 Likert 於 1967 年提出管理系統理論,他依據組織特徵將管理系統區分為:「剝 削 - 權 威 式」(exploitative -authoritative )、「仁慈 -權威式」(benevolent - authoritative)、「商議式」 (consultative)、「參與式」 (participative)四種,其中 「商議式」的領導者在作決定的過程中,傾向與個別成員商議。而「參與式」的 16.

(31) 領導者特別注重在組織關鍵性的運作過程中,採行團體互動的領導方式(黃昆 輝,1988)。而在決策的過程中,不論是採用和個別成員商議,或是讓成員以團 體互動的方式參與,都會使領導權力擴散,增加成員參與領導的機會,也得以讓 成員對組織貢獻與影響力擴大。 Thompson 於 1967 年主張,領導不只是由上而下的運用影響力,還包括組織 科層體制的平行運作以及上下循環(Hargreaves & Fink, 2006)。Barnard 在 1968 年提到,領導不只是向下產生影響力,不限於管理的職位,而是流動性的可以由 組織成員來執行(Harris, 2008b)。是以 Thompson、Barnard 兩人都主張領導的功 能不只是集中在組織管理階層,不該僅由單一或少數領導者獨立進行,它應該交 由更多成員共同行使,領導作為不應該只是由上而下的發揮作用,而是一個可以 平行流動、上下循環的影響歷程。 Hollander 在 1970 年為了改善原有研究多只注意領導行為的缺失,特別強調領 導者與被領導者間關係的重要性,兩者間的交換歷程對於組織的表現與士氣具有 很大的影響(黃昆輝,1988)。此種主張強調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並且 把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交易互動歷程,納入領導與組織效能的研究範圍中,提升 了被領導者在領導歷程中的重要性。 Tannebaum 和 Schimidt 於 1973 年提出「領導行為連續理論」(a leadership continuum),認為校長的領導行為是一種連續性的概念,只是在「以校長為中心」 和「以教師為中心」這兩端間程度有所差別而已。愈朝向以校長為中心的領導愈 趨向權威式領導,偏向以教師為中心的領導則傾向民主式領導(黃昆輝,1988)。 此一理論指出教師不只是被領導者,他們可以參與領導活動,可以在界定的範圍 裡自行作決定。而且它將領導行為看成一個連續體,指出學校領導模式很少是極 端的完全校長中心式或是完全教師中心式,而是分布在學校組織中,只是成員參 與程度有所差別而已。這種觀念提醒學校領導研究者,不僅要關心主要領導者的 作為與領導成效,還應該注意領導連續體內決定權的分配與變化。 20 世紀 80 年代以後,隨著國際政治環境轉變,共產勢力消退民主國家成為主 流,再加上全球化經濟市場形成,資訊科技不斷創新,固然造就了便利的現代生 活,卻也帶來了巨大的績效責任壓力。就組織運作而言,不僅少數的領導者難以 獨自因應複雜的變化,而且組織成員對於決策參與的能力也不斷提升,現代化組. 17.

(32) 織運作必須進行轉型。是以,近來導引企業運作的組織理論中,亦有許多強調讓 更多成員參與組織領導與運作的主張。 張明輝(1999)整理 20 世紀 90 年代主要企業理論,歸納出共同願景、授權、 專業分工、團隊學習、資訊流通、參與管理、培養人才及彈性機動等共同特徵。 其中「共同願景」主張透過理性溝通與協商,凝聚員工共識,將其對組織發展的 不同期待與意見納入整體願景中; 「授權」指必須適時以職位或專業作為分工及任 務分配的依據,才能真正提升組織效能; 「參與管理」主張組織應讓成員具有正確 的認知和主動積極的態度,再配合適當的授權使成員均能參與變革任務。由上述 主張可以看出現代化組織,不只重視領導者領導能力的培養與發揮,也應該重視 整體成員的期待、意見、專業與能力,依據成員專業知能進行授權,鼓勵其參與 管理,藉此讓組織在變化快速的競爭環境中,持續運作發展。 因此,雖然英雄式的組織領導者因為職位重要、事蹟顯著,容易成為眾人傳 頌和學者研究的焦點,但是不論數千年前的中外經典,或是 20 世紀後的學者研 究,都指出少數領導者的能力、時間有其限制,無法承擔所有的領導責任。而且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組織成員專業知能不斷提升,已不願只是被動的聽命行事, 而有更多主動性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若能透過個別詢問或團體互動的方式讓更 多成員參與決策,一方面承擔領導責任,另方面可以滿足與提升成員的內在動機。 再次,觀諸各種組織的實際運作歷程,亦可發現成員間不只是由上而下的產生作 用,也常平行、上下流動的相互影響,現今各種組織的領導模式已很少是極端的 絕對獨裁或完全民主,只是不同組織成員決策參與程度深淺不一而已。 綜合上述,學者因此提出「分布式領導」,主張應將領導功能分布在組織中, 讓更多成員有機會參與領導活動,以突破英雄式領導的限制,滿足知識經濟時代 的組織特性與成員需求。 貳、 分布式領導的理論 分布式領導建立在分布式認知、行動理論之基礎上(Harris, 2008a; Spillane, 2006) ,首先就分布式認知理論(distributed cognition)而言,它和著重探討個人內 在認知運作的傳統認知理論觀點不同,主張將認知當作一種分布的現象加以理 解,指出認知活動發生在認知主體和環境系統中,認知歷程包括訊息在各種媒介、 器物間轉換的歷程。因為意義理解必須考量其發生的情境,也就是說人的認知活 1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Different types of customers to their pet's health will be different values and knowledge, this study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280 min, recovery 252, the us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ariables of hypermarkets consumers’ flow experience and the trust, the external variables, and the internal variabl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grade 7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ompetencies during mathematics problem posing instruction.. Accord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is report is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theory of three leadership types, namely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he so-called paternali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