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學校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學校是個縮小型的社會組織,學校是作育英才與百年樹人之地方,亦是春風 化雨與桃李馥郁之場所,其與社會體系相較有如彈丸之地,但不容小覷。簡而言 之,其為培育國家未來棟樑與各種人才的重要場所,關乎國家命脈延續、運勢昌 隆與交替興衰,同時教育亦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其他方面環環相扣、交 互影響,因而引來各方業界與社會大眾之關注,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所在,由此 可見,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其影響力更是深遠。

所以,「追求卓越、向上發展、改善品質、提高效能」,一直以來是學校教育 努力的方向及教育目標,如此,可以達化雨均霑和歷久彌新之境地,然而近年來 不斷地提倡組織效能的議題,使學校實務面臨重大挑戰,其迎面而來的衝擊與浪 潮,迫使學校教育進行相關研究與改革創新,從而提升學校效能與永續發展經 營。茲就學校效能之起源、意涵與層面等三部份加以探討。

一、學校效能的起源

有關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最早可追溯至 1960 年代中期至 1970 年代初期,

例如1965 年的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1966 年Coleman 所提之《教育機會均等報告書》(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咸可視為研究學校效能之起源(蔡進雄,2000),此後,便有如雨後春筍般地紛 紛出籠。隨著時代變遷與社會演進,其意涵似乎也愈來愈廣泛多元,吳清山(1992)

最初提出對學校效能之見解看法,意謂在校學生之智育成績表現優良,該校即為 有效能的學校。

吳清山(1992)歸納學校效能的相關研究發展,可概分為三個時期:(一)

因素認定時期(1966~1979 年):早期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取向有三:致力研究 學校真正造成學生的差異為何;利用學生成就作為測量重要指標;分析可變變項 和學校過程。其研究焦點在於探究有效能學校之特徵的相關因素為何。

(二)概念發展時期(1979~1989 年):此期在於確定學校效能之因素與功能,

並將因素與功能加以組織統整,作為政策和方案發展的行動依據。

(三)模式發展時期(1989 年以後):此期多半以早期所認定的效能因素與概 念發展為基礎,進而提供改進學校效能的指南,其研究朝向整合觀點,從輸入、

背景、過程及產出等模式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探討發現,一所學校是否具有高度效能,並 非僅由學習成果之單一因素決定,而是諸多複雜因素所形成的,具有多元面向建 構之特質,除了學生成就之外,亦包含行政效能、教學效能、教師專業、團隊學 習、組織氣氛、學校文化、家長支持與社區參與等各方面的具體表現。

二、學校效能的定義

關於學校效能定義,國內外學者各有不同看法,茲就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效能 意義彙整,臚列如表2-4-1:

表2-4-1

學校效能的定義彙整表 學者 年代 定義 Leuine 和

Lezotte 1990

學校效能是指生產性的,應包括學校的氣氛和文化、學生學習技巧 的獲得、適切監控學生的進步、實用取向的教職員工之發展、傑出 的領導、家長的積極參與、有效的教學安排、以及對學生的高度期 望與要求等方面都能達成預期之目標。

Cheng 1996 學校校能係當學校輸入在固定的情況下,一個學校可能發展學校功 能到最大極限的程度。

Young 1998 學校校能是學運用現有教育資源,表現於學生學業成就和提振教師 工作士氣的程度。

柯嚴賀 2007

學校效能係指透過學校有效整合人力及物力資源,表現在包括校長 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課程與教學、學校文化和價值等層面,並將 成果呈現在學校行政服務績效、教師教學服務品質、學生成就表現 及社區認同支持及滿意等方面。

(接下頁)

表2-4-1

綜合上述,國內外研究學者論點,學校效能涵蓋學校整體運作情形,分析探 究相關文獻資料,可歸納其表現反映在行政、教學、學生、家長、社區等層面,

茲分述如下:

1、行政管理方面:

校長領導模式、決策執行效能、良好溝通績效、具有共同願景、明確教育目 標、適當組織結構、訂定良好計畫、生師比數值低、教職員工需求以及具認同歸 屬感等,俗話說:帶人要帶心,校長領導能使教職員工有認同歸屬感,則達成願 景目標近在眼前。

2、教師教學方面:

規劃合適課程、有效教學技巧、教學熱忱投入、優良教學品質、教師間凝聚 力、教師專業自主、注重學術研究、鼓勵研習進修以及工作滿意度高。

3、學生表現方面:

學生的基本能力習得、評鑑學習成就、引發興趣動機、督促進步情形、給予 高度期望、賦予責任使命、有高度出席率、重視品德行為、遵守紀律規範、積極 學習態度以及參與課外活動。

4、家長支持方面:

家長能共同參與融入、瞭解校園運作、配合學校措施、提供人力資源、協助 伴讀導護、支持信任學校、減少不當干預、增進親子教育及親子共同成長。

5、社區參與方面:

保持公共關係良好、塑造學校良好形象、獲取相關政治支持、徵求里民互助 支援、社區教會支持、開放資源共享以及學區觀摩交流等相關運作。

6、其他相關方面:

良好師生互動、和諧校園氣氛、優質校園文化以及學校地方特色。

總之,學校效能在行政管理、教師教學、學生表現、家長支持、社區參與等 方面的呈現是息息相關,如校長領導模式影響教師教學品質,教師教學品質影響

學生表現,學生表現影響家長支持,學校參與社區及家長支持在學校整體運作情 形是重要的。因此,本研究將學校效能定義為學校為了達到既定目標程度、滿足 組織需求及提昇教育品質,有效整合學校內外資源,充分規劃及運用人力、物力 及財力等各項資源,提昇行政管理、教師教學、學生表現、家長支持、社區參與 等方面的現表,以達成教育目標及增進學校組織發展。

三、學校效能構面

Hoy 與 Miskel(2006)認為學校效能指標必須涵蓋時間層面、多樣化的組成 份子層面及多樣化標準層面等三個層面:

(一)時間層面:

包含1.短期指標:學生成就、士氣及工作滿意等等;2.中期指標:學校的適 應與發展;3.長期指標:組織生存。

(二)多樣化的組成份子層面:

多樣化的組成份子層面是指學校使用不同標準來評鑑學校相關的組成份 子,包括學生、家長、教師、行政人員、學校董事委員會、政府部門、媒體、政 治人物等等。

(三)多樣化標準層面:

含輸入、轉換及產出多樣化標準層面,1.輸入:人力與經濟資源、技術資 源、政策及規範等等;2.轉換:內部過程與組織結構和諧、學校及班級組織、課 程品質、動機、學習時間、領導品質等等;3.產出:完成結果、工作滿意度、輟 學率等等。

所以學校效能既可提升教育品質、完成學校目標,又可強化組織體質、增加 競爭優勢,因而其指標不僅成為學校效能之研究重點,同時亦為探究學校效能之 依據準則,一般常以學校組織在各方面的表現來衡量,包括績效品質高低及目標 完成與否。然學校效能具有多元層面之複雜性,並非單一層面即可確實評量,況

且學者所持觀點不一,因此想要具體評估學校效能確有其困難度。參酌近年來對 學校效能之研究,藉以歸納分析有關學校效能構面,如表2-4-2 所示:

表2-4-2

學校效能構面彙整表

學者 年代 構面

Roberts 1995 一、教職員的工作滿意。二、學生的學習成就和學習滿意。三、組 織特色:和諧一致、效率、社會大眾對學校組織滿意。

Rajek 1997 一、學生學習滿意度。二、學校教職員工的工作滿意。三、學校經 費問題。四、學校資源的有效運用。

Hoy &

Miskel 2006 一、組織適應。二、目標達成。三、組織潛力。四、組織統整。

洪秀熒 2004 一、課程教學。二、參與溝通。三、學生表現。

趙麗君 2005 一、學校行政績效。二、教師教學品質。三、學生學習表現。四、

學習環境營造。五、家長社區參與。

洪銘鴻 2005 一、行政效能。二、工作滿意度。四、組織文化。

盧彥賓 2006 一、行政效能。二、教師效能。三、學生效能。四、家長與學校關 係。

林貴芬 2006 一、行政服務績效。二、教師專業表現。三、學生學習成就。四、

社區家長支持。

顏弘欽 2009 一、行政管理服務。二、課程教學品質。三、教師工作表現。四、

學生學習表現。五、家長社區支持。

洪子琪 2010 一、學校氣氛。二、行政運作品質。三、行政管理。四、 服務品 質。

陳鈞泓 2011 一、行政服務績效。二、教師專業品質。三、學生成就表現。四、

家長社區支持。

陳昭蓉 2012 一、行政服務績效。二、教師教學品質。三、學生學習表現。四、

社區家長支持。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學校效能指標研究,並參考前述相關文獻探討資料,發現學校效 能層面概分為四,即以行政績效、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成就與社區家長支持 等方面居多。本研究分為:行政績效、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成就等三個構面,

茲分述如下:

(一)行政績效:

行政績效是指領導者具有良好的行政協調能力,學校成員彼此之間互助合 作,促使行政運作流暢,行政效率提高,進行決策時重視宣導、執行、評鑑及改 進,使校務計畫如期完成。

(二)教師教學效能:

教師教學效能是指教師基於專業發展,能關注學生的進步情形,也能編排合 乎學生需求的課程與教學,對於專業科目的教學品質把關,以及提升自我的專業 成長

(三)學生學習成就

學生學習成就是指學校有計畫地規劃學生均衡發展的學習表現,使學生獲得 豐富的學習內涵,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表現。

四、小結

總而言之,學校利用各種運作方式,如尋求有效領導模式、學校創新的經營、

總而言之,學校利用各種運作方式,如尋求有效領導模式、學校創新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