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 M-I-T 分析我國金融業發展兩岸投資銀行策略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以 M-I-T 分析我國金融業發展兩岸投資銀行策略

中國經濟改革後,創造出來的商機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無論是資 金、貿易往來熱絡不已,而我國始終礙於政治因素干擾下,使得國內廠商 喪失許多投資及發展機會。但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歐美先進國家前仆後繼 朝向中國發展及經歷 2008 年全球金融風暴的洗禮和中國大陸極速經濟發 展後,已呈現出其潛藏的各種風險或衍生出其缺乏的各種能力,反而可視 為新的發展契機,我國藉此機會運用他國無論於正面或負面的前手經驗,

M

arket

I

nstitutions

T

echnology

金融 產業

圖 25 MIT 策略流程圖

65

進行多方面利基的整合與規劃,如此除了可以降低經營風險,同時亦減少 許多摸索成本,可使台資企業後續發展化劣勢為優勢,雖然參與的時程較 晚,但仍具後來居上的機會。

本節,將論述目前兩岸金融於市場(Market)、制度(Institutions)、技術 (Technology)方面發展現狀,作為策略發展之基礎。藉兩岸經貿持續發展,

積極採取靈活調控政策作為我國的未來經濟發展之利基,以奠定日後發展 兩岸資本市場目的為使命。

圖 26 以 M-I-T 建立投資銀行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投資銀行

新創產業

金融 研發團隊 中小企業

產業分析

專業顧問

律師、會計師

投資人 融資企業

資本市場

資產管理

積極型、保守型、節稅型

銀行:

商業型、村鎮型、功能型

創投產業

評估發掘投資標

證券商

輔導、承銷、掛牌

產業分析 研究團隊

66

3.3.1 市場(Market) 

資本市場而言,發揮良好的資本市場功能更能帶動產業正向發展,九 十年代我國科技產業發展成果,已可作為上述最佳解釋。面對我國金融產 業參與大陸資本市場未來之發展,深入研究並發掘市場之需求並形成影響 力,如何創造出我國在兩岸資本市場中之價值,為我國政府及金融產業應 著以努力之目標。

1. 挖崛市場需求。透過歷史發展之沿革、目前的經濟狀況及政府推行的政 策,找尋市場的需求做為經營發展的出發點。中國經濟運作,原以國營 企業為計劃單位,而私營企業並不存在。自經濟改革後,國營企業進行 變革,在政策的引導下掌握並吸納大多數的經濟資源,使得融資結構嚴 重傾斜,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貸款支援。隨著經濟特區之計劃,大陸沿岸 經濟快速發展,遷移至沿岸城市勞動的農民成為最主要的人力來源,然 而卻造成近幾年來社會結構的矛盾與偏差,根據大陸國務院農村經研究 部統計,2010 年大陸農村人口已達 9 億人,為平衡發展及維持社會穩定,

振興農業經濟著實為中國政府另一項首要目標。從十二五規劃中得見,

中國政府為落實三農23政策,滿足廣大農村資金需求對於進入農村地區 投資給予諸多優惠措施。

基於以上兩項市場需求,我國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經營及精緻農業的技術,

得以發揮所長。例如農村經濟方面,結合我國農會、農業團體的農業技 術合作,控制品質及調整產量以維持一定的利潤並建立高階精緻蔬果配 銷通路,降低中間商賺取超額差價空間,與農民簽訂售後優先償還借貸 成本之合作條款,減少投資人或放貸銀行之風險,農民亦可在地就業並 發展地方經濟,日後發展成中小企業模式亦可至資本市場掛牌籌資,形

23 指農村、農業及農民。

67 成綠色經濟產業鏈。

2. 以需求創造產業新功能,匯集民間資本參與產業投資。大陸的民間資金 交易規模已足以影響金融市場之穩定性,若能以專業管理團隊及創投高 報酬獲利,誘發民間資金的參與,能有效引導資金流向資本市場,降低 地下經濟所潛藏的金融風險,可使經濟發展呈現正面的乘數效果。以歐 洲天使投資網絡為例24,其針對不同風險偏好之投資者,以承受風險程 度給予投資標的或投資訊息,不僅滿足了投資者的需求也銜接了中小企 業未達上市標準前所需之營運資金,形成了資本流動之橋樑與中介,更 降低游離資金所造成的經濟問題及金融風險。

3. 發展成具影響性的產業鏈。若以創投、銀行、證券三個產業為發展兩岸 投資銀行為主體,各自憑藉著兩岸間各個產業的互補性,再聯合發展成 金融產業鏈,不僅使兩岸中小企業均獲得協助,更使得我國金融產業於 大陸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其正面影響力,開拓台灣金融業者更寬廣的經 營市場,加惠我國經濟之增長。

3.3.2 制度(Institutions) 

受到政治因素之影響,一直以來,我國對於兩岸經貿開放的政策總是 無法存有明確的方向,以致於喪失許多先機,我國經濟經驗對於大陸的價 值,亦隨著大陸飛快的經濟發展而加速貶值。對大陸經貿依存度日以劇增 的情況下,我國對於金融業者的監管制度應以靜態轉化為動態管理,方不 致於箝制業者的創新及市場經營能力。

1. 我國政府對金融監理的國際觀及兩岸經濟協定。國際化,一直以來是我 國資本市場努力發展的方向與目標,於金融產品的多元化、外匯自由化

24 Clalre Munck & Chrlstlan Saublens (2004). 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angels and business angels network activities in Europe.

68

等方面,雖然相較於中國大陸仍具有較多之經驗,但在監管體制上卻不 完全具有開放性。例如開放金融業跨業經營而成立的金控公司,主管機 關對於金控公司對其子公司之業務經營模式均有干預或限制25,開放多 年以來始終無法獲得綜效。又如證券業經營國際業務,其廣度及其深度 皆未能與國外券商相較之水準,除專業人才尚有缺乏外,過多法規之限 制及監管機關對於國際金融環境及進程非有一定的了解,反而羈絆了業 者之發展。再如兩岸金融產業之投資限制及管控,錯過參與大陸金融改 革初期策略投資人之角色,反觀外資則趁勢賺取為數不小之投資報酬額,

始終延宕的經濟協定及躊躇不定的兩岸政策,使業者不僅得不到裨益,

反而可能再次失去商機。

2. 深入大陸各層面體制及規劃之研究。隨著 MOU 及 ECFA 兩岸間的經貿 往來協定簽訂,日後雙方之經貿合作的可能性終於顯出曙光,然而囿於 過去政治的因素的影響,至今我國政府官員仍然無法真實了解及體會中 國過去的歷程及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及其政治或經濟改革方面的思維 邏輯方式,面對各個產業的變化我國政府未能有積極性的反應或措施及 面對國際對大陸崛起後之關注。政府對於兩岸的議題應更深切研究大陸 相關發展動向與思維方式,除基於國家經濟等安全之原則外,兩岸協議 之腳步及對我國各產業向大陸投資等相關規範限制應予以考量放寬,使 業者能自行評估其對市場的風險承受度及能力,以免政策監管過當再度 失去最後利基。

3.把握中國大陸各產業及政策制度轉型期之利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

至今無論各產業或政策制度等方面已然面對關鍵轉型時期,例如金融產 業,由於長期處於計劃經濟體制及各項制度未能即時建立之狀態下,對

25 個人資料保護法

69

於所有相關資本市場之基本需求功能、觀念及能力,其相關從業人員對 其認知仍有相當之差距。中國大陸正面對內部及外部性等各種競爭態勢 及經驗價值無可取代之情況下,我國對於兩岸間之法令限制,應採取彈 性開放且積極動態性管理之機制,形成我國金融業發展為兩岸投資銀行 目標之助力。

3.3.3 技術(Technology) 

金融產業上「專業人才」是競爭優勢中最重要環節之一,我國在金融 服務化的專業能力及國際化,目前仍為大陸金融產業學習之對象,若能將 此項優點繼續精進,並在成為兩岸行業間的領導者,我國仍能有機會於亞 洲資本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1. 在專業能力上之創新。我國的民主自由進程是國際間所認同的,在自由 民主開放的環境下,新潮創意程度遠高於中國大陸,由 2010 年上海舉 辦世博活動中,許多場館的建立及規劃都源自於我國的創意及製作,不 僅為活動獲得好評,也為我國的創意產業奠定了發展的可能性。若能將 創意產業及資本市場結合,再加上靈活的金融行銷能力,除帶給創意產 業金援後盾外,更可以發展不同於傳統的新興產業。此外,針對不同財 富層級之客戶提供投資、節稅、保值、傳承等各項金融服務,建立起顧 客之信任與認同,對於專業程度之信賴更是我國金融產業突顯不同於大 陸金融服務之最佳利器。

2. 整合資金、人力、跨業資源整合。我國金融業對於跨業經營模式已行之 多年,除監管之限制因素外,業者對於如何整合資源或業務創新皆有其 規劃與經驗,倘若能完全獲得放寬規管使其自由發展,建構金融產業核 心團隊,在人員專業度、資金、市場開發等多重運作下,我國金融業者

70

靈活程度將可與大陸集團26一較高下。此外,我國金融業對較提早進入 中國金融市場的外資發展現狀應作為參考指標,其亦可能成為我國金融 業之競合對象,甚至共享市場發展契機。

3. 成立研究團隊建立產業資料庫及資訊交流平台共融。資訊的不對等將產 生資源的浪費,若能建立起有效且明確的產業資料庫及投資訊息,例如 運用台商於中國大陸發展二十來年的上下游產業鏈之配合業者之信用 資訊,其將有利於投資人及金融業者作有效的運用,不僅促進資本市場

3. 成立研究團隊建立產業資料庫及資訊交流平台共融。資訊的不對等將產 生資源的浪費,若能建立起有效且明確的產業資料庫及投資訊息,例如 運用台商於中國大陸發展二十來年的上下游產業鏈之配合業者之信用 資訊,其將有利於投資人及金融業者作有效的運用,不僅促進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