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 IPO 融資與資本市場發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5   我國 IPO 融資與資本市場發展

我國創投事業的發想,源自於 1976 年經建會《中華民國電子工業部 門發展計劃》,而 1982 年由行政院核定《改善投資環境及促進投資方案》

後始於組建民營工業投資公司。隔年,行政院頒布《創投投資事業管理規 則》成為創投首部法令規範後,隨著宏碁電腦及大陸工程公司創投公司的 成立,台灣創投事業就此展開。

經由政府政策的推進,行政院開發基金與交通銀行共同設立創投種子 基金,主要投資於海內外之創投公司,並自 1980 年代為產業轉型及提升 經濟發展,引進美國創投經驗,將產業結構導向高科技產業。1994 年起,

政府開放保險機構、商業銀行及綜合證券商參與投資創投事業,並放寬其 投資限制,更以奬勵投資條例作為吸引民間資金參與創投事業。在政府的 引導下,造就我國科技產業與創投產業的蓬勃發展,並培育出當前許多各 個產業之領導者,例如台積電、宏碁、華碩、友達光電等公司。

然而,我國創投業的光景,自從 2000 年遭受網路科技泡沫化及政府 頒布《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取消創投事業股東的租稅優惠及產業外移等影 響,我國創投產業資金驟降、投資標的減少,亦導致新設創投公司的銳減。

面臨 2008 年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慘澹經營」正足以形容近幾年我國 創投業者的現況。相較此時的中國,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創投產業在政策 及市場的推動下正如火如荼的展開,為另闢疆土我國創投業者亦逐漸朝向 中國尋求發展。

45

圖 15 1999~2009 年各年度新設創投家數比較圖

資料來源:台灣創投年鑑(2010)

資料來源:台灣創投年鑑(2010)

圖 16 1999~2009 年各年度新增資本額比較圖

資料來源:台灣創投年鑑(2010)

圖 17 1999~2009 年各年度投資案件數比較圖

46

中國固然擁有令人驚豔的經濟成長形成吸引資金的魔力,但其資本市 場尚未健全、法律環境、市場流通性不足及施行外滙管制等限制,尤其對 於外來投資者之退出規範仍具有高度的箝制性,以至於退出方式尤其迂迴,

資料來源:台灣創投年鑑(2010)

圖 18 1999~2009 年各年度投資案件數與投資金額比較

資料來源:台灣創投年鑑(2010)

圖 19 1999~2009 年各年度投資金額與實收資本額比較

47

除墊高投資成本亦可能增加其風險。相較於我國的金融環境,無論在金融 市場的成熟度、法律規範的嚴謹性或國際化等制度建立下,風險成本必然 較低。跟隨國際產業之變化,國內之產業結構亦日漸轉變,除了我國既有 之優勢產業外,更可運用我國創投多年之投資管理經驗,結合其他相關金 融產業之利基,發展出強而有力的金融團隊,重振創投產業並再次創造台 灣新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