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分析所得資料

第三章  我的旅行方法

第四節 分析所得資料

壹、訪談資料的轉錄

訪談是根據訪談主題形成大的訪談問題,再將這些大問題縮 小,並形成鬆散的訪談大綱,最後互相參照(cross-reference),再循 環一次回到找出可能的訪談主題和問題再繼續(Mason, 1996)。我參 照 Mason 的原則找出必要的訪談問題,每次訪談結束後即進行逐字 稿轉錄工作,完成後即馬上一邊閱讀一次逐字稿,一邊進行初步的 編碼。在這樣的過程中我會找出需要延伸或釐清的問題做為下次訪 談的重點,或是發現對我訪談其他受訪者會有幫助的問題,如此也 能達到最大的訪談效益。

每一次訪談後的記錄皆包含了訪談前後聯絡事項的筆記、對訪談 的省思或備註以及逐字稿內容。並在旁皆附上編碼的欄位(逐字稿設 計參見:附錄六)。為了更熟悉對話內容,訪談稿的轉錄中,除了其 中約有一個小時的內容我曾請託友人協助為完成,但自己重聽一遍並 加入未紀錄其中的語氣、態度等非語言訊息,其餘皆是研究者在訪談 結束後即親自完成。

貳、資料的編碼原則

研究過程中與每位受訪者都有多次的聯繫,形式上可能是電話、

MSN 通訊或私下的見面,例如去和依畫去圖書館、和小巴、自立出 遊……等,但我仍希望能以清楚、易懂、簡潔為編碼原則,所以在編 碼中保留受訪者名稱、並直接寫出資料來源的代號。名字後面若加上

「I」表示訪談、「MSN」表示用 MSN 通訊所得、「R」則表示對該次 訪談所做的反思。若是在非正式訪談中的會面或通電話中得到的資 訊,則以(姓名/日期/觀或電)的方式作記號。

39

編碼原則與範例摘要見表3-3。

表3-3 資料編號的範例說明 資料編號 說 明

依畫I1~01 第一次正式訪談依畫逐字稿的第一頁 阿魯MSN-02 蒐集與阿魯的MSN 對話中的第二頁 小巴970428/觀 97 年 4 月 28 日和小巴見面時所得資訊 依畫970517/電 97 年 5 月 17 日和依畫通電話所得資訊 依畫R1 與依畫第一次訪談所做的省思

參、分析方法

訪談中,必須對方所有家庭或環境的概況有一定的瞭解,才能真 正理出脈絡、掌握整體。我參考高淑清的主題分析法,完成逐字稿後,

先將其敘事文本做整體閱讀,產生整體感後,漸漸地發現事件與脈絡 的視框,將故事的脈絡和主題理出。接著再次閱讀文本,分析意義的 結構與經驗重建,確認共同主題與反思(引自楊建源,2004)。

當完成逐字稿後,我首先將訪談的內容做初級編碼。第一次編碼 時並不得要領,經常寫的太細。舉例來說,下面依畫的這段話,第一 次命名時我在旁邊註明了「對於現在才知道弟弟可能是自閉症,感到 很焦慮」的句子。

「你看他 67 年次,然後八歲念小學時,也才 74-75,當時台灣的教 育其實還不發達,因為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我媽媽告訴我的時 候,就是說那時候我弟去台大醫院做判定的時候,他們其實懷疑 我弟弟有自閉症,可是後來醫生他很肯定的告訴我說他沒有自閉 症。所以我媽就這樣照顧他一直到現在,一直到,前一陣子,因 為我弟還有癲癇,…,然後其中有一個醫師就說,我弟有自閉症,

然後去做判定之類的,然後就跟我媽說我弟有自閉症,然後我媽 才跟我講,當場我就傻眼了,都快二三十歲了,才跟我說他有自

40

閉症」(依畫I1-03)

一直到今年三月,我完成了八成的逐字稿,想要開始找出第二層 編碼時,才發現每個故事的差距太多,第一次編出來的碼實在是太細 了,很難去歸類。於是我又將所有的訪談稿(包含未選入四篇故事中 的訪談稿)再重新編碼,若以上述依畫的那段文字為例,就改成「對 接手責任的焦慮」,如此一來,每個故事的碼整合在一起後就不那麼 凌亂了。此外,有些段落可能會代表兩種不同的意思,為了避免那些 對話的意義被簡化的命名給侷限了,有些對話我也可能寫下兩到三種 可能的意義,幫助我分析時的提取。第二次的初級編碼例如「喜歡哥 哥」、「對障者行為的憤怒」、「就醫經過」、「母親利用哥哥的影響力」、

「協助照顧」、「想法轉變的原因」…等,完成後共有 96 個碼。

完成第二層編碼後,我回頭閱讀逐字稿,一邊思考手足關係變化 的過程,並同時將所得到的零散資料依照手足故事情節的脈落排列。

再排列的過程中,也同時又發現了一些我無法確認的小細節,並再以 電話、MSN 或非正式的見面將這些微小的細節彌補進故事中。完成 故事之後,我再將所書寫好的故事再進行編碼,尋找是否有我遺漏掉 的重要訊息。接下來,我將所有的初級編碼進行聚焦,整合成第二層 的概念,例如「童年的互動」、「責任的賦予」、「手足關係的轉捩點」、

「手足的影響力」……等,最後得到的第二層編碼有 27 個。

群聚編碼範例見附錄七。

最後是進行第三層的編碼,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技巧 上困難,我總是站在不夠高的位置,無法一次看到手足關係中最重 要、具體的概念。當我花了很多時間,完成第一次的研究結果書寫 後,指導教授卻一眼就看出,一直站在半山腰的我仍是見樹不見林。

我的腦袋裡那段日子裡看到的畫面卻仍是一棵又一棵的樹,難以想 像站在頂點看到的會是什麼,於是將腦袋先放空了幾天,再進行第

41

二次的主題編碼,這一次我又爬高了一些,我所看見的概念有「智 障者手足關係內涵上有所不同」、「智障者的手足關係在發展上的特 殊性」、「父母的引導對手足關係發展的助益甚大」、「承接責任時,

心理與生活方式需要歷經一番調適」等四大項核心主題。

就這樣,我從97 年二月開始整理編碼,一直到 97 年五月我完成 故事的部份,六月時因為發現主題編碼的問題,又利用了短短兩個星 期緊鑼密鼓地埋首重新編碼與書寫,在這反反覆覆的過程中,我對故 事內容非常熟悉,判斷與提取資料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每一次重讀 之後,都會因為想法的進展而對同一段主題有新的體悟,我從中也發 現了不斷「回頭看」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