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岸邊開始,俯瞰手足關係樣貌

第二章  啟程之前〜打包前人的經驗

第一節  從岸邊開始,俯瞰手足關係樣貌

手足關係的特質

Cicirelli(1995)整理了過去的研究,提出手足關係的五項重要 特質:1.手足關係是與生俱來,經常是一個人在生命裡最長的關係;

2.手足之間通常享有共同的遺傳、對家庭的認同以及共同的童年經 驗,共享歡樂與悲傷的時光;3.手足之間會尋求雙方的公平待遇;4.

手足常了解我們甚於任何其他人、並建構我們人生第一個社會網 絡,影響我們終生的發展。

手足關係的內涵

手足關係是正反向並存的關係,國內外也有一些研究探討手足 關係中的不同向度。Furman 和 Bushmaster(1985)根據國小五、六 年級的學生加以描述分析 認為手足關係有溫暖親密、相對權力地 位、衝突、競爭共四個向度(引自莊舒婷,2008);Dunn(1988)整 理出手足關係的特質,指出手足是親密的、競爭的、矛盾的以及同 理的;Powell 和 Gallagher(1993)也整理了過去研究,指出手足關

11

係的基礎在於分享、陪伴、忠誠、競爭和情緒上的互惠。

國內的研究皆將手足關係分成三部份來看,雖分法多有不同,

但細看其實代表相同的意思,在此簡要地說明之。蘇建文等人(1991)

歸納手足關係,可分成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爭論性與社會性的行 為、替代母職的行為;陳若男(1993)整理過去研究,把手足關係 分成正向及反向的關係;陳昌蘭(2000)將手足關係分為利社會的 行為、反社會的行為、代替親職等三類型;林如萍(2001)則認為 手 足 關 係 具 有 正 向 互 動 、 反 向 互 動 並 存 的 特 質 、 也 兼 具 互 補

(complementary)及互惠(reciprocal)關係,其中互補關係中包括 照顧、依附、教導等縱向關係。事實上,每種研究所依據的分類方 法有所不同,也採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答案,例如過去研究中 所指的親密通常是一個正向的感覺,泛指分享、陪伴、關懷、鼓勵 等感受,而衝突經常由敵意、妒忌、爭吵、攻擊來反應(Cicirelli, 1991;

Dunn, 1988)。我依照這些了解並參考以上對手足關係的探討,將手 足關係的特質整理如下:

一、 正向特質:模仿、共同興趣、分享、合作、關懷、安慰、讚美 等。

二、 負面特質:敵意、競爭、衝突、支配等。

三、 代理親職特質:照顧、依附、教導、幫助等。

特別一提的是,Bank 和 Kahn(1982)手足關係有一項重要的是 與生俱來的忠誠關係,主要表現在依附、同理、合作、協助、犧牲、

默契、對抗外在威脅、容忍彼此衝突上,這是手足關係中正向特質 或替代母職特質的重要動力

由以上的探討可知,手足對每個人都有重要的影響,手足關係 更有複雜多變的面貌,深受家庭內各種因素的影響。每一種研究都 無法將手足關係的全貌包羅在內,只能儘可能的發現手足關係的內

12

涵。因此,在接下來的探索中,我要更小心地檢視智障者的手足關 係!

第二節 智障者的存在對健康手足的影響

「擁有一個智能障礙手足,對一個人發展的歷程上又有什麼影 響呢?」這是許多智能障礙者手足關係研究者最先發出的探問。於 是,從這裡開始,我再走近一步,細看智障者對健康手足造成了哪 些影響!

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發展中交雜的影響

儘管過去已有許多關於智能障礙者的存在對其手足所造成影響 的研究,但仍無法下一定論。由過去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 的學者將智障者的手足關係歸納有正向的心理影響、負向的心理影 響、雙重影響或無差異四種情形。但是細看卻可以發現,這些影響 並不是絕對的,需要仔細去探究其中秘密(何華國,2004;沈佳儀,

2005;吳月娟,1999;張素貞,1999;賴孟足,2004;賴孟足,2004;

鄭雅薇,2001; Dodd, 2004; Eiser, 1993; Dyson & Fewell, 1989;

Powell & Gallagher, 1993; Seligman, 1983a ; Seligman & Darling, 1997)。因為過去的研究結果並無一定論,且家庭與人之間充滿了交 錯複雜的脈絡,難以因果關係來論之。於是,在此將過去的探討,

打破正負之分,整理如下:

以社會性發展方面來看,Cleveland 及 Miller(1977)調查了家 中障礙兒對家庭成員的長期影響,發現健康手足在研究中感到在生 活中失去了許多與其他同儕相處的時間,並影響了婚姻與家庭、社

13

區人際關係的建立。然而,由許多研究中卻也發現健康手足較有責 任感、較為利他主義,對家庭更有向心力(梁淑娟,1991;張素貞,

1999; Eiser, 1993; Lobato, 1990; Powell & Gallagher, 1993; Seligman

& Darling, 1997)。

在親子關係方面,有研究發現父母常花費了太多的精力照顧障 礙者手足,無暇顧及正常的孩子,形成親子間的疏離感(詹佩宜,

2000);也有研究認為健康手足因為需負擔父母的照顧責任而增加和 父母之間彼此的親密感和歸屬感。但是父母也容易給予健康手足過 多的責任與期待,造成親子之間互動的阻礙(Lavinge, 1979 ; Lobato, 1983)。

在手足關係方面,McHale、Simeonsson 和 Sloan(1986)發現 母親認為身心障礙孩子的手足關係比一般兒童的手足關係更好,健 康手足對手足間的關係也可見有較高的滿意度;Seligman(1983)則 認為若健康手足被賦予的照顧責任越重,手足之間也容易引發衝 突。Begun(1989)的研究發現有些重度的障礙者與其手足的關係較少 競爭和衝突,但仔細看問卷的數據中卻發現看似正向的手足關係其 實卻是疏離的。

在適應行為方面,健康手足在家庭適應、學校適應以及學業成 就上有更多的風險(李麗玲,1995;Boyce & Barnett, 1993),也容易 產生與同儕之間的人際關係問題(Beaenholm & Gillberg, cited by Roister & Sharp, 2001);但也有研究發現,這些手足的適應和一般人 的手足沒有差別(詹佩宜,2000;Mates, 1990),甚或更好(Berger, 1980)。

在行為表現方面,雖有研究發現健康手足並無社會行為方面的 困擾,但也有研究發現健康手足可能為了爭取父母關心,較一般手 足容易表現攻擊行為、沮喪感等表現(Lobato, Barbour, Hall & Mill,

引自鄭雅薇,2001),甚至有可能會為了爭取注意而出現反社會行

14

為、說謊、社交技巧缺陷等情形(鍾易錚,1999)。

綜合來看,可發現智能障礙者對健康手足的影響面向十分多 元,呈現的結果也多有不同,從國內外各研究來看似乎無一定論。

許多看似沒有太大差異的研究,仔細尋找其中脈絡,卻發現存在著 值得關注的問題,舉例如下:

Berge 針對一群 5-15 歲的自閉症手足與一般手足在學業、行為 以及情緒功能進行比較,發現這些孩子的整體表現比一般正常孩子 的手足要好。孩子們卻在質化資料的陳述中不約而同地表示了與自 閉 症 者 手 足 一 起 生 活 , 限 制 了 他 們 在 家 的 活 動 ( 引 自 Cicirelli, 1995);Grossman(1972)比較大學生智障者的手足和大學生一般手 足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此兩組所呈現的平均數並無差異。但 是在智能障礙者的健康手足在「對於與智障者的相處感受」以及「對 智障者所造成影響的感受」此兩組分項所呈現的變異數很大。有很 多學生認為和智能障礙者手足相處讓他們更為成熟、包容、人性的 關懷和責任感、自信與感激;也有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受到父母的忽 略、多餘的家庭責任使減少了社交活動、對家人感到憤怒、有距離、

對障礙者的問題行為感到羞恥卻又對自己這樣的想法有罪惡感。

McHale、Simeonsson 和 Sloan 等人(1986)發表的一份由父母和手 足本人的觀點,比較自閉症、智能障礙和一般正常兒童的手足關係 所做的研究。三組人皆進行手足關係的自我報告,發現三組樣本各 自呈現的報告在平均數上雖然沒有差異,細察後卻發現一般手足的 分數分佈在中間,而障礙者手足組皆在量表的兩端,可見障礙者手 足的分數有有很大的內在差異。這樣的差異,表示有許多的手足對 於關係是適應不佳的,卻也有其他手足能展現優於一般的良好關 係。此研究也支持了Grossman(1972)研究所顯示出的意義。

經由以上探討,我發現,家中有一個特殊的孩子,所形成大大 小小的各種影響,可以使家庭成為一個不幸的故事,卻也可以在溫

15

暖與親情的滋潤下令人看到幸福的種子。這樣的研究結果也隱喻 了,化約成數字的量化資料幾乎無法呈現出手足關係在發展過程 中,因為智障者所帶來的改變,若要真正瞭解,故事是如何發展的,

勢必得真正泅泳深入,才得以瞭解成長中的思想、看法、認知是如 何轉變。

貳、生命海洋深沈的理由

我想或許我哥哥在四歲以前,凱特還沒診斷出毛病的時 候,曾在陽光下享受過他的童年,可是自從凱特開始發病,

我們忙著迅速長大,沒有餘力回顧過去。

(林淑娟譯,2006:11)

   

「姊姊的守護者」(林淑娟譯,2006)故事中,以多方的角度呈 現健康手足為了障礙手足的生存,放棄了爭取自己被關愛的權利,

但在內心中總有一股說不出的氣憤和悲傷,也渴望能為自己做點 事!而在健康手足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內外帶來的困擾也時時壓迫 著他們的時間和空間,為生命籠罩一層深且沈的陰影(Seligman, 1983 ; Powell & Gallagher, 1993)。

以家庭外的壓力來看,健康手足常要擔憂面對同儕的說明解 釋、也要擔憂障礙者手足受到歧視或欺負、甚至有時要挺身而出以 捍衛手足(何華國,2004),這種種適應都和健康手足週遭的他人觀 點有關。

在家庭中,這些沉沉的壓力也可能經由父母而傳遞。智障者的 父母自孩子出生後即感受到各種壓力,常有焦慮、孤獨、憂鬱……

等負面情緒累積,形成心理調適上的困難。除此之外,智障兒經常 可能消耗過多的家庭資源如人力和財力,這些種種因素都會使父母

16

產生很大的身心壓力(吳武典、王天苗、Retisn,1985 ; Eiser, 1993),

而健康手足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壓力,導致長期生活在不良的家庭 氣氛下而影響身心發展(何華國,2002;周月清,1998; Sanders, 1994)。

親子關係是健康手足在心理調適、壓力因應上重要的預測變項

(董媛卿,1994;鄭雅薇,2001)。健康手足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因父 母無法兼顧而覺得被忽略、不被重視,並要適應家長對孩子不同的

(董媛卿,1994;鄭雅薇,2001)。健康手足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因父 母無法兼顧而覺得被忽略、不被重視,並要適應家長對孩子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