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到底吃多少條生乳捲教學實況-寸木岑樓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到底吃多少條生乳捲教學實況-寸木岑樓

64

65

老師:同學表現很好喔,所以異分母的加減法要先通分化為同分母,

再做計算。

看似順利的課程在老師的課堂演練第二題出現了小插曲。題目如下:

把 7 公尺長的紅繩平分成 5 段, 把 5 公尺長的藍繩平分成 3 段。

哪一條比較長?紅繩子與藍繩子共長多少?紅繩子與藍繩子相差多少 公尺?

第二組:藍繩比較長。兩條繩子共

15

8 條。兩條繩子相差

15 2 條。

老師:請第二組上來分享一下你們如何得到答案的過程。

老師似乎發現第二組的錯誤請第二組上來完整地寫下他們找出答 案過程。

第二組:紅繩分成5段,每段

5

1條,藍繩平分成3段,每段

3 1條。

3 1>

5 1, 所以藍繩比較長。

第一組:我們也是藍繩比較長但是算法不一樣。

老師:請第一組上來分享一下你們如何得到答案的過程。

兩組同學都寫完自己的作法後老師請同學看看兩個做法哪一個正 確或是兩種都正確。

第一組:我們正確吧。他們應該用7÷5=

5

7才對吧,不是

5 1。 第二組:分成5段,每段是

5

1沒錯啊!

老師發現兩組同學自見相左,介入了討論。

66

老師:其實兩組的說法在分數計算上都沒錯喔!因為你們的基準單位 不一樣,第二組用的是「段」,而第一組用的單位是「公尺」,但是就 老師出的這個題目的題意來說,第一組才是對的方式。

此時授課老師發現學童產生單位比較上觀念衝突(D- differentiation),介入討論替換成正確概念。(E- exchange)

研究者認為這時老師使用「基準單位」回答學童,對於學童來說是 一個抽象的概念,可改為用「單位」描述即可。

第二組:為甚麼?

第二組不太服氣的說著,老師見狀接著繼續說明。

老師:你們算的

5

1單位是「段」,但是這題題目中的兩條繩子並不一樣 長,所以不能拿「段」來相互比較,你們想想一間教室的一半的面積 和一座操場的一半的面積,雖然都是一半的面積,但是會一樣大嗎?

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不會,操場大啊。

老師:你們看看這題的題意,題目問的是共多長,所以應該要拿長度,

也就是「公尺」來算,而不是「段」來算,因為兩條繩子不一樣長,

所以切分成「段」時,每「段」也不同長度,就如同剛剛操場的例子,

無法運算。所以要換成共同的單位公尺來算,因為大家認知中的1公 尺都一樣長,用「公尺」比較適當。

最後,授課老師將分數比較時該以題意中給的單位作為比較基準的

67

正確觀念與學童目前所學加以整合。(I- integration)

由此可知,學童明白異分母分數間的加減除了要轉換成同分母以外,

還要注意單位是否相同的概念。接著老師在確認各組都同意與了解此 概念後,即繼續授課。

圖4-4 教案三BDEI過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