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一、研究成果介紹

陳天祥《四書辨疑》的研究論著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對《四書辨疑》一 書進行整體的觀察與檢討;二是僅對《四書辨疑》的某些部分進行考察。以下分 別略述兩種研究類別的研究成果:

(一)、對《四書辨疑》的研究

1、林慶彰先生撰有〈元儒陳天祥對《四書集注》的批評〉27一文,分五部分:

第一為「朱子《四書集注》釋經的潛在問題」,朱子編成《四書章句集注》,雖耗 盡其一生精神氣力,但其中難免存在著詮釋問題,故成為後儒批判的對象。關於 朱子詮釋的潛在問題,作者提及三點:其一,經書的篇章結構問題(如《大學》

《中庸》的結構問題);其二,朱注以及朱子所援引之說解,是否必定合於經文 本義?其三,朱子的詮釋觀點是否與經書內容相符?第二部分為「陳天祥《四書 辨疑》的詮釋方向」,作者指出,陳天祥之《四書辨疑》所進行的批評工作,有 兩大方向:其一是檢討經文本身的問題,如對經文的誤字、闕字、衍文、錯簡者 加以辯駁;其二是檢討朱子解經是否合乎經書本義。前者的情況較為單純明瞭,

後者則相對有較多的探討空間,以下的三部分,即作者對此點詳分三點以討論 之:第三部分為「批評朱子所定的經書篇章結構」,此小節討論兩個問題,一是 陳天祥對朱子《大學章句》中「格致補傳」的態度;二是《論語.季氏篇》是否 為《齊論》的問題。第四部分為「批評朱子的字義訓詁不合經旨」,此小節主要 探究陳天祥對於朱注中的字面字詞之解釋所做的批評。第五部分為「批評朱子解

27 林慶彰:〈元儒陳天祥對《四書辨疑》的批評〉,收於《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 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 年),頁 705-7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釋義理不合經旨」,本部分主要針對《四書辨疑》中對於朱子解釋經書義理與本 義不合進行發揮。

2、周春健先生撰《元代四書學研究》一書,其中第四章「元代四書學北方 諸學派」第四小節「陳天祥與《四書辨疑》」28即是對陳天祥四書學的總體考察與 探究。此文指出《四書辨疑》對《四書章句集注》的批評主要有四大要點:一、

字詞訓釋不當。二、義理闡發不當。三、對經文分章或補傳的不當。四、解經方 法、解經標準的不當。除此之外,周春健先生也指出,林慶彰先生的〈元儒陳天 祥對《四書辨疑》的批評〉一文中,認為檢討朱子解經是否合乎經書本義乃《四 書辨疑》的最大成就。只是此種觀點並不全面,不能單純理解為《四書辨疑》對

《四書章句集注》的批評,因在批評之外,陳天祥還進行了兩種「立」的工作:

一是在朱子注解中保留異說的「或曰」等處,大都給出了孰優孰劣的判斷,使《四 書章句集注》在許多地方不再留存二說;二是朱子注解有所闕漏之處擇要予以補 足。前者主要分三方面:以為「或曰」亦可通的、以為「或曰」不可通的、以為 只「或曰」是正確的。依據周先生統計,《四書辨疑》對朱注未及說解的十二處 進行了補闕工作。最後周春健先生以為,在學術價值上,《四書辨疑》對朱子的 批評,其中雖不乏失當與措詞激烈處,但總體觀之,卻多為合理之言,批評文字 也多數能保持客觀的立場,同時對朱子之注解《四書》也給予相當程度的肯定。

在學術淵源上,周春健先生也提及王若虛的《論語辨惑》與《孟子辨惑》對陳天 祥撰《四書辨疑》有所影響,指出陳書引用王氏之說凡幾十處,且在文字風格、

學術取向上都合於一致,呈現陳、王二者對於尋求聖人本旨要從「人情」出發,

反對「過高」、「過深」之論,具有樸實簡要之學風。

3、柳鳳琴撰有《陳天祥及其《四書辨疑》研究》一文,2010 年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此文為目前研究《四書辨疑》最詳盡的專門論著,

28 周春健:《元代四書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年),頁 179-19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述明了陳天祥本事以及《四書辨疑》多項基本問題,且考索精到,所徵引之經學 古籍廣博該恰,非用功日久,學力厚實者不能至此,此實為吾人該予以肯定處。

本文共分七章,除首末的緒論與結論外,第二章為「陳天祥及其《四書辨疑》

概述」,包括作者考證、陳天祥生平傳略、《四書辨疑》之成書背景以及《四書辨 疑》一書概述(卷數問題與體例介紹),屬於周邊資料的彙整及總論。

第三章為「《四書辨疑》的學術淵源」,分二節,就是書援引前人學說之情況,

依時間遠近劃分,首節論近源,歷來皆認為《四書辨疑》乃於王若虛之《論語辨 惑》、《孟子辨惑》二者基礎上加以增繁補述而來29,是以此處主要剖析陳天祥對 金朝王若虛《論語辨惑》、《孟子辨惑》的接受程度,並說明王氏之書如何影響《四 書辨疑》的撰作;次節論遠源,分別考察了陳氏援引宋儒之說,以及援引古注疏 的兩種情形。

第四章為「陳天祥《四書辨疑》的解經態度和其獨到見解」,分二節,首節 論陳氏解經態度,作者指出三點:(1)、合經文本義,得聖人之旨。(2)、文直理 明,平直易曉。(3)、存疑處待考,不作強解。次節則舉例證以說明陳氏該書的 獨到見解,此處有二:其一為訂正前人說解有誤者,其二則補足前人說解未盡者。

第五章為「陳天祥《四書辨疑》的詮解方向」,亦分二節,首節論述陳氏對

《四書》經文的檢討,列五點討論之:有誤字者、有闕文者、有衍文者、有錯簡 者以及分章錯誤者。次節論陳氏對《四書章句集注》的批評,亦列五點:對朱子 所定經書篇章結構的批評、對朱注字義訓詁的批評、對朱注解釋義理的批評、對 朱注音讀判別的批評以及對朱注的補闕。

第六章為「《四書辨疑》的特色及其影響與評價」,分六節,前三節說明《四 書辨疑》一書的特色及其影響與評價,並點出清代學者翟灝、梁章鉅、俞樾,民 國以後者程樹德和黃懷信,此五位學者均受了《四書辨疑》的影響,第四至八節

29 蘇天爵〈默庵先生安君行狀〉:「國初有傳朱子《四書集註》至北方者,滹南王公雅以辯愽自 負,為說非之。趙郡陳公獨喜其說,增多至若干言。」《四庫全書總目》亦引用此說。[元]蘇 天爵:《滋溪文稿》,卷二十二,(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 年元代珍本文集彙刊叢書影印 元代朱墨合校鈔本),頁 853-8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便分別探討《四書辨疑》對此五位學者所造成的影響,兼及五者對該書的評論。

(二)、對《四書辨疑》部分的研究

1、廖雲仙先生撰有《元代論語學考述》30一書,專門探討《論語》在元代之 流傳與研究情況。分上下二編,上編總論朱子學於元代興盛之因與元代《論語》

諸家著述考略;下篇討論諸家註解《論語》之書31,故對陳天祥《四書辨疑》之 研究乃集中於《論語辨疑》。作者首先對《論語辨疑》的諸家著錄情況、作者、

卷數以及著作體例做了概述性介紹;後析論《論語辨疑》對朱子《論語集注》的 批評,作者於此節指出,陳天祥批評《論語集注》,幾乎全由王若虛《論語辨惑》

承襲而來,即:批評《集注》過高之例、批評《集注》過深之例、批評《集注》

過厚之例;此三要點,同時也是王若虛《論語辨惑》批評《論語集注》的總結。

其次,論及《論語辨疑》的解經態度,作者以為陳氏之批評《論語集注》,主要 根據著三種基本態度:一、注文須合經文之義、得聖人之旨。若解經不據經文發 明,則易淪為穿鑿臆測。二、注文要文直理明、平直易曉。此點是針對《論語集 注》中過於迂曲迂遠處而發。三、如經文有脫簡疑義,注文寧可存疑。此即對經 文本身可能發生的文字脫誤問題謹慎應對的態度,義蘊難明之處,不必勉強說 解。最後,對《論語辨疑》提出評價,作者以為優點在於:一、《論語辨疑》為 朱子之諍友。因陳天祥能在諸家學者皆羽翼朱子的局面下對《集注》做了批駁辨 明的工作,也頗能指出《集注》中不甚妥當之處,乃元代諸儒中最特出的一位,

因此稱朱子諍友,洵不為過。二、重視古注疏也兼採宋儒。陳天祥身為北方學者,

治學傾向於重務實根底,故而對古注疏較為著重,在《論語辨疑》中,也有稱讚 古注疏優於《集注》的例子。另一方面,對宋儒之說雖有批評,但也不致流於情

30 廖雲仙:《元代論語學考述》,(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5 年),頁 219-259。在此書正式出版 之前,廖雲仙先生已先撰有《元代論語學研究》一書,為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年著錄。實則《元代論語學考述》為《元代論語學研究》補遺更定後所出版之正式圖書;而關 於其中論陳天祥《論語辨疑》部分,經筆者比對,兩者並無二致,故此處正文僅交代較晚出版 之《元代論語學考述》一書。

31 此部分包括陳天祥《論語辨疑》、金履祥《論語集注考證》、劉因《論語集義精要》、胡炳文《論 語通》、許謙《讀論語叢說》、史伯璿《論語管窺》、倪士毅《論語輯釋》及王充耘《論語經疑 貫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感上的盲目否定,對宋儒佳處,陳天祥同樣不吝推崇,基於此,可知陳氏之學並 不定於一家之尊。又,作者論此書缺點,引《四庫全書總目》所揭示之二點: 一、

考證疏陋。作者指出,清代學者本就擅長考證訓詁,由這種觀點所得來的評價,

自然認為前代之人考證不深,固是無可厚非之處。二、好移易經文以就己說。作 者指出,陳天祥一方面具有保守嚴謹的解經態度;另一方面卻又表現出其主觀 性,換言之,陳氏批評朱注時,往往難掩激烈詞色,甚至在文字疑難處也曲解朱 子本意的情況。

2、廖雲仙先生另撰有〈論金元時期兩本批判朱子《論語集注》的著作-從

《論語辨惑》到《論語辨疑》〉32一文。補充前書論陳天祥《論語辨疑》一章所未 觸及之處,前書曾揭櫫陳天祥對於《論語集注》的批評觀點,乃承襲王若虛之書

《論語辨惑》到《論語辨疑》〉32一文。補充前書論陳天祥《論語辨疑》一章所未 觸及之處,前書曾揭櫫陳天祥對於《論語集注》的批評觀點,乃承襲王若虛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