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前提變化檢視與配適問題

壹、 現有環境變化

 政府推出打房政策,如課徵奢侈稅、推動社會、國民住宅等,降溫房市

 台北市區精華地段的土地取得越來越不易,且大部分空地多半屬於產權 問題複雜,或是仍具有司法問題之土地

 都市更新與土地正義議題的衝擊,導致政府對於都市更新政策轉趨保守

 幾次都市更新強迫少數住戶遷出新聞,導致社會大眾對於都市更新觀 感,影響住戶對於都市更新的意願

 內湖科學園區、南港軟體園區以及許多重要公共建設的進入,使得內 湖、南港地區的房價漲幅居台北市之冠

政府於 2011 年 7 月 1 日實施奢侈稅,其主要課徵範圍在於限制了擁有第二 戶以上房產的屋主,若買進房屋後兩年內欲轉賣,將會課徵 10~15%的奢侈稅,

以防投資客利用市場的爛頭寸進行買空賣空的投資行為11。另者,2011 年 1 月 12 日,內政部提出「社會住宅短期實施方案(草案)」,規劃五處地點去興建社會 住宅,並且台北市政府亦規劃在未來四年於市郊區域,如文山、內湖等區興建公 營出租住宅。此些政策,主要都針對台灣,尤其是一些大都會區,如台北市、台 中市等的高價房市現象進行降溫。從信義房屋研究中心發表的 2012Q1 房價指 數,台北市季增率為-0.04%,整體台灣房市為季增率-1.45%12。另者,依據住展 雜誌(2011)統計13,2011 年預售屋銷售量不僅減少,銷售率仍跌至 40%。

1997 年,中央政府正式宣布都市更新政策,開啟了都市更新趨勢的發展。

到了 2006 年建築容積獎勵辦法細則公布後,其驅動了更多建商開始進入此領 域。但這一兩年來,許多都市更新的衝突,突顯了政府的配套措施不足,法令滿 足都市更新中各個利害關係人。許多案子,如文林苑強制拆遷案、歸綏街古蹟保 存事件,使得社會大眾開始對都市更新產生了質疑,這種多數決議制是否符合土 地正義的本質。這也使得政府對於都市更新的態度轉向保守,導致許多申請案件 難以通過審核。以台北市政府為例,都市更新核定案件從 2008 年的高峰 20 件核 准案件後,逐步下降,到今年度至上半年為止,核准件數為 0 件。

而由第一節營建產業簡介可知內湖、南港區的推案金額在台北市所有行政區

11 《60 秒讀新聞》快速了解奢侈稅 QA,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1634&page=1

12 社會住宅的迷思,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352&

Itemid=1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是呈現高度的成長,並且在當地政府的積極規劃發展下,許多企業進駐內湖 及南港科技園區,以及如南港展覽館、內湖 AIT 等公共建設的興建,都使當地 房產呈現蓬勃發展。以 2009-2010 年台北市預售市場的推案價格為例,內湖與南 港地區在推案金額成長上,即居台北市之冠。

貳、 現有條件變化

 創辦人女兒建築設計學成歸國,貢獻其整合能力,成功整合國外頂尖設 計師與公司合作推案

 與國外設計師合作中,為求達到其設計的獨特性以及品質,也強化了自 有營造廠內的工程技術與施工品質

 成功連續推出內湖區指標性建案,如目前位居內湖房價之冠的 A 建案,

使其品牌知名度與形象增加

 都市更新業務提高溝通複雜性,且組織規模隨著業務量的擴增,導致各 部門平行溝通效率降低,垂直決策速度減緩

 建案難度提升,突顯了生產(規劃、營管部)與銷售(業務、行政)的 溝通衝突

創辦人葉董事長長女於 1998 年左右於建築設計系學成歸國後,即投入了 W 建設公司之經營。其對於房子設計與品質的要求,也逐漸了影響 W 建設公司在 建案品質要求。於 2006 年興建的 A 案,其利用自身的整合能力,成功說服國外 頂尖設計師與 W 建設公司合作合作。在合作中,為求達到國外設計師的特殊設 計要求與品質,自身的營造廠也藉此強化了工程技術與施工品質。再者,也因長 女對於設計及工程品質的要求,使其在內湖區陸續推出了許多指標性建案,如港 墘捷運站的共構大樓 ID 案,其特殊的設計即成為附近區域的指標建築,或是年 底即將交屋的 A 案,亦被稱為內湖區豪宅指標案。這一系列的指標性建案,也 使得 W 建設公司打出品牌知名度,甚至品牌效益擴散至鄰近行政區域,也增加 了 W 建設公司的品牌競爭力。

都市更新的業務性質,建商從少數地主面對到多數的原住戶時,也提升了其 複雜溝通性,使得開發部門與負責交屋的行政部門在面對更多的溝通協調量時,

使得其在原本合建案的開發流程進而不適用。另者,隨著 W 建設公司組織的擴 大,從早期僅數位員工包辦所有專案項目,至今員工人數達 40~50 人。此規模在 建設公司以屬中型建商,因為大部分建設公司所有項目都承包出去,主要工作集 中在溝通協調及進度監測,故 40~50 位員工表示其推出的建案已有一定規模。但 也因組織的擴大,使得各部門功能開始形成專業本位,此本位主義也造成了平行 溝通的障礙,面對需大量協調的專案流程模式,卻以功能方式分工,也導致各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門非自己階段的專案項目也產生了推諉,消極的參與會議。這也導致 W 建設公 司內部無論平行部門間的溝通,或是垂直上下階層的溝通都產生階級、部門障礙 而降低了效率。

另者,如前節分析所述,W 建設公司在建案難度上逐步加高,以進入中高 價預售市場。但是,原早期在一般建案的執行,容易以利潤以及建造可行性出發,

但如今面對中高價位特殊設計之住宅,則是須以顧客導向角度思考且施工難度增 加。這兩者會反應在生產部門(規劃部、營管部)以及銷售(業務部、行政部)

的溝通衝突上,許多會議上的溝通發生,都在銷售單位對於建案建造是否符合中 高階層消費者所需的質疑為主要部分,但以長期以來的建造導向的營運模式,也 使得生產單位對於部分問題與質疑不願正面回應,或是提出解決方案。此也降低 了 W 建設公司在產銷協調上的能力。

參、 現行配適問題

雖說 W 建設公司在策略執行時,其仍針對組織架構與功能政策做搭配調 適,但針對部分做法的現行配適上,卻仍有缺口之處,因此將仍會以 W 建設公 司三個主要做法探討其配適上的可能問題。

在地深耕策略做法與組織結構、功能政策的配適上,並無明顯的問題。其中 主要原因在於 W 建設公司本身之營運模式,即是以在地建商起家,故整體發展 和組織成長方式都盡可能符合此策略之所需。

都市更新策略法在整體現況搭配上,主要面臨問題在於開發部對都更案何時 可正式成立為公司專案,難以有明確標準,使得各部門在搭配協調上,經常會產 生專案中斷或是取消之情況。而當中主要原因在於,都市更新之開發流程過程 中,需整合許多住戶共識,以及需符合政府機關在申請上許多條件或資格,故往 往開發時程攏長。若在開發過程中,任何一方之需求無法滿足時,就會導致該案 的停滯甚至是失敗。例如,有時雖符合法規,取得 75%之住戶同意權,並且成功 遞交事業計畫書等申請文件,還是可能遭遇到剩下不同意之住戶之碑葛。

對於中高價市場此策略之搭配問題上,雖在組織以及各功能搭配上,都有針 對主要策略,推出中高價建案,進入中高消費區隔市場,進行調整與配置,但是 在訪談過程與參與會議中,發現在各部門協調上,卻因為組織架構以及專案執行 流程問題,會使得溝通上不一致。早期在一般建案的執行,容易以利潤以及建造 可行性出發,但針對中高價位特殊設計之住宅,則是須以顧客導向角度出發。而 這兩者會反應在生產部門(規劃部、營管部)以及銷售(業務部、行政部)的溝 通衝突上,許多會議上的溝通發生,都在銷售單位對於建案建造是否符合中高階 層消費者所需的質疑為主要部分,但以長期以來的建造導向的營運模式,也使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門專案會議參與者決策權不足,使得許多衝突問題在會議提出後,僅可往上呈 報,進而造成溝通來回的時間落差,甚至部分問題已隨著建案逐步完工,而無法 完全解決,僅可透過補強方式。例如:建案二工範圍確立時,發現監視系統架設 所在位置亦處二工,使得交屋時面臨無監視系統的成屋狀態問題。因此,各部門 是否改變心態具備消費者導向,使得生產部門得以在建案興建時,多以消費者為 考量。以及專案溝通流程上,跨部門專案會議平台能否達到有議有決的結論,則 是此策略執行時的問題。

肆、 小結

表 5-4:策略前提變化與配適問題檢視 作法一 配適問題

在地 深耕

 無明顯的問題 改變前提

 內湖科學園區、南港軟體園區以及許多重要公共建設的進入,使得內湖、

南港地區的房價漲幅居台北市之冠 作法二 配適問題

都市更 新開發

 開發部對都更案何時可正式成立為公司專案,難以有明確標準,使得各部 門在搭配協調上,經常會產生專案中斷或是取消之情況

改變前提

 都市更新與土地正義議題的衝擊,導致政府對於都市更新政策轉趨保守

 幾次都市更新強迫少數住戶遷出新聞,導致社會大眾對於都市更新觀感,

影響住戶對於都市更新的意願

 都市更新業務提高溝通複雜性,且組織規模隨著業務量的擴增,導致各部

 都市更新業務提高溝通複雜性,且組織規模隨著業務量的擴增,導致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