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前籌備期 ——混沌之前

第二節:前籌備期 ——混沌之前

雖然現存文本資料大多將種籽實小的創辦歸因於「創辦人」李雅卿個人特 質上,實際上本研究卻發現並不完全如此。即便是「創辦人」這個名稱的使 用,也並非始於種籽實小創校初期,而是在一連串的事件發生的過程中形成 的。從社會環境因素來看,1987 年台灣解除長達 30 多年的戒嚴期,社會中的 民主與自由風氣逐漸蔓延。其中,文教界開啟了一波接一波的教育改革浪潮。

這股浪潮主要批判台灣長久以來的教育弊病,如教育體制官僚化、升學考試過 度競爭、教育環境不友善等等(黃武雄,1995)。雖然,教改所提出的觀點,

客觀上並未能完全糾正體制教育種種弊病,卻扭轉了過去教育集權化的現象,

開啟了民間參與教育政策與方針的先例。其中,1994 年由數個民間團體發起的 四一0 教改大遊行更以街頭遊行的方式,讓長期受壓制的社會大眾走上街頭,

對教育現場的問題表達群眾意願。

除了受教改浪潮啟發與鼓舞的社會大眾,更早之前順利通過當時的升學窄 門進入大學與研究所就讀的中生代,受到西方民主人權思想啟發,再加上當中 部分人的留學海外生活的經驗或參與台灣社會公民組織的經驗,在教改浪潮之 前即萌發個別教育理想的想像。這些組織包括了提倡以人為本教育理想的「人

26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教育促進會」(現稱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關懷教師人權與關心教育品質 的「教師人權促進會」等。除此之外,主要以關心環境保護、生態保育、公共 衛生安全及改變生活品質、提昇婦女素質為組織主要方向的「新環境主婦聯 盟」(簡稱主婦聯盟),也因主婦關心孩子教養問題而設立「教育委員會」。

當時,主婦聯盟教育委員會主要聯合關心教育的家長,健全家長會的功能,並 普及學習權與父母教育權的觀念(王俊秀、王采薇,1999)。其中,曾參與創 辦主婦聯盟的李雅卿,就因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積極參與主婦聯盟底下的教育委 員會。為了探討孩子教育的各種可能,李雅卿和唐光華夫婦等人曾與後來創辦 森林小學的陳清枝、史英等人,進行相關的討論。

「就在1989 年的時候 1989 的時候 其實 88 89 那個時候就已經 陳清枝 陳清枝 當時我們很多人也受夏山學校的啟發 那本書的啟發 陳清枝他有個 夢想 陳清枝老師 所以他在宜蘭 他在暑假的時候 在暑假的時候 辦了森林 學校的體驗活動 ○○那時候還小參加了 他參加 那我們也都帶著參加 那在 89 年的時候 陳清枝 史英 包括李雅卿 包括我 我們曾經為了要辦那個森 林學校 要辦森林小學 我們曾經在那個三育基督書院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 這幾個人都在 後來我們覺得理念有點不完全一樣 不完全一樣 加上我也出 國 雅卿也覺得理念不完全一樣 雅卿後來就沒參加嘛」(仁和訪談逐字 稿)

同時,李雅卿也參與創辦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成立於1990,由一群學者與家長發起組成,其創辦目的是將兒童哲學的教育理 念推廣至台灣社會的各個學校、家庭,希望通過「討論探索」的文化,讓尊重 孩子的觀念深植於家長心中(錢宥伶,2011)。李雅卿因理念相近而以家長身 份,協助楊茂秀教授等人創辦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成為該基金會創會董 事。基金會開辦兒童哲學班與成人探索團體後,李雅卿除了將兒子送來上課 外,自己也擔任課程講師。通過有關平台,李雅卿與一些送孩子來上課的父母 因教育理念相近,皆不滿體制學校的教育制度與環境,而逐漸共同形成家長辦 學的概念(李嘉年,未出版;錢宥伶,2011)。關於辦學的想法,當時擔任該 基金會董事長的程照寧十分支持,更在之後召開臨時董事會議,決議行動支 持,以基金會名義向教育部門申請辦學。過程中,基金會其餘董事雖擔心辦學

27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計劃成敗可能對基金會造成名譽上的影響,但在李雅卿做出的數項承諾後(即 李雅卿自己擔任辦學計劃執行董事,同時三年內人不出國、事不停止以及學校 財務與基金會分賬處理且自給自足),基金會最終全票通過支持家長辦學(李 雅卿,1997)。

1993 年冬天,李雅卿與其他家長,逐步擴大形成最初創校的十個家庭。在 這當中,包括了李雅卿、唐光華、許琳英、張淑貞、邱惠瑛、蔡淑貞、許偉 民、邱守榕、程樹德、黃武雄等(李雅卿,1997)。根據李雅卿的記錄,這十 個家庭分成兩組,一組負責校地的找尋與整理,一組負責法令的研究和學籍的 爭取。為了避免走上當時森林小學為了學生學籍爭議而與執政當局進行司法抗 爭的路,他們找到一則「教育部指定中等學校及小學進行教育實驗辦法」(民 39 年 6 月 9 日)(簡稱教育實驗法)的法源依據來辦學。這一則僅含 9 條短文 的法規,容許教育部為改進中小學各項設施,提高教育效率的目的,指定任何 一所學校進行教育實驗,也容許教育部因實驗計劃需要而進行補助。根據這則 法規,他們需要找到一所願意合作進行教育實驗的學校,才能向教育部申請。

當時,尋找合作學校的過程並不順利。但是,許多接觸李雅卿等人所提出的想 法的學校主管或教師並不放心而不願冒險合作(李雅卿,1997)。另一方面,

除了學校的法源依據即學生學籍設置學校,學校的硬體設備如校地、校舍等也 是辦學校前需要準備的條件。比起學校硬體建設及經費問題,一眾家長似乎更 擔心學籍合作學校。「總而言之我們都沒錢 每個家庭拿出五千塊就不得了了 辦學校 五千塊 每個家庭拿五千塊 一個月要養學校 然後所以 呵(笑) 然後 恩 那時就決定 那個錢就辦下去 本來是在客廳啦 每個家庭的客廳 恩 當教室 真的啊 那真的這樣想」(佳尔訪談逐字稿)

最終,李雅卿在創校家長邱守榕教授和黃武雄教授的介紹下,向當時台北 縣板橋市(現稱新北市板橋區)莒光國民小學鄭端容校長說明有關實驗計劃建 議。鄭端容校長對李雅卿所提出的教育實驗計劃表示贊同,讓這群家長的孩子 們掛著板橋莒光國小的學籍上課,為自行辦學提供了教育法源上的依據。事實 上,根據板橋莒光國小的校史,鄭端容幾乎同一時間在板橋的校區推動「開放 教育」系列的校內改革措施。而校地方面,李雅卿也成功向長青幼稚園陳炳傑

2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董事長商借位於當時台北縣新店市(現稱新北市新店區)燕子湖畔的長青林間 學園(李雅卿,1997)。那塊校地,就成為了種籽實小的前身,毛毛蟲親子實 驗學苑(簡稱毛毛蟲學苑)的校地。

無論如何,在跨過校地與學籍的兩個關卡後,這群家長馬上迎來另一個挑 戰——要辦怎麼樣的學校?雖然這群家長當中不乏大學教授與高學歷知識份 子,然而描繪「教育理想的實體」或教育理想的實務,卻不容易取得共識。當 中,有家長遠赴美國考察父母參與辦學的學校,有家長翻譯德國華德福學校的 理念與做法,也有家長提出英國夏山學校和日本巴氏學園的實務例子,也有的 提供新舊教育制度的比較。最終,這群家長決定不引入任何國外的模式,以台 灣目前兒童的背景為基礎,由所有參與學校的親師生逐步創造出最適合台灣本 土的教育模式(李雅卿,1997)。至於何謂最適合的教育模式,家長們也無法 達到共識。因此,他們選擇退而求其次,先討論出大家「共同拒絕」的元素,

如「不要體罰」、「不要騙孩子」等等。這樣的討論方法顯然很快可以凝聚所 有家長的共識,並將學校命名為「毛毛蟲親子實驗學苑」(簡稱毛毛蟲學 苑)。

1994 年 1 月 16 日,李雅卿等人在和平東路二段二六五巷一七號的毛毛蟲 兒童哲學基金會舉辦第一場家長說明會,吸引超過一百位家長出席(聯合報,

1994 年 1 月 17 日)。當時,唐光華提出「台灣教育的第三選擇」,闡述毛毛 蟲學苑的存在,乃是突破當時台灣家長除了「屈服於現存升學主義教育體制」

和「送孩子出國當小留學生」之外的第三的選擇。之後,再於1 月 30 日再辦第 二場說明會,主要讓有興趣的家長了解即將成立的毛毛蟲學苑的初步構想。當 時,毛毛蟲學苑預計招收30 位學生,從三月到六月進行試辦期(或稱籌備 期),之後再擴增至60 位學生的小型學校(聯合報,1994 年 1 月 31 日)。另 外,會上也邀請有興趣的家長於2 月 2 日至 4 日在燕子湖長青林間學園參與座 談與整頓學校工作,並於2 月 7 日與 8 日正式報名。為了降低一般家長的學費 負擔,避免成為第二所森林小學,毛毛蟲學苑當時定下每月學費5000 至 7000 元。至於毛毛蟲的教學目標,記者楊正敏提到「毛毛蟲的教學目標是實施各項 持續性教學實驗方案,發揮多元化教育功能;提供多方面的興趣探索,協助學

29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生發揮潛能;重視情意教育,培養樂觀積極的人生觀;注重生活教育,培養學 生守法自律,尊重他人。教學特色則為重視思考教育、培養發表能力、提供個 別化的教學與輔導、結合家長的專長才藝,協助學校各項工作、協助學生自組 社團,鼓勵孩子同儕學習的互助能力。在教材及教法上,毛毛蟲放棄傳統

「教」與「學」的觀念,老師是孩子學習過程中討論的朋友。學校不規定孩子 的學習速度與學習方式,注重的是培養孩子主動的學習、分析、判斷,和與人

「教」與「學」的觀念,老師是孩子學習過程中討論的朋友。學校不規定孩子 的學習速度與學習方式,注重的是培養孩子主動的學習、分析、判斷,和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