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首先,本研究所進行的文獻考察結果顯示,本研究的主要概念實際上指向 涵括一組相近意義的詞彙,如「另類教育」、「實驗教育」、「民主教育」、

「開放教育」等。在這些詞彙當中,尤以「另類教育」與「實驗教育」具有特 殊的意義,足以說明本研究的中心概念。對於非主流體制外學校而言,「另類 教育」可算是具批判、反思和創化意涵的哲學代名詞;而實驗教育則是有關學 校的歷史代名詞。另一方面,本研究也嘗試描繪20 世紀末發跡、21 世紀初蓬 勃發展的台灣另類學校最新圖像。本研究雖無法以任何向度來為台灣現存的另 類學校進行詳細地區分,卻足以指出體制教育對多元的壓迫與民間在面對壓迫 時所展現出來的抗拒行動。同時,有關抗拒行動也顯示民間開始跳脫宰制的主 流意識型態,通過創辦不同的體制外學校,逐步開創出更多元化的另類教育。

另外,通過種籽實小22 年的歷史發展研究結果,本研究嘗試歸納一所另類 學校的辦學經驗。從種籽實小創校初期至今,種籽實小仍維持一股民主學校的 風氣。雖然經過時間的演進,學校組織制度數度改革,但至今仍維持民主與開 放的元素如師生生活討論會作為學校事務討論與共識平台、教師團扁平化低度 科層共決制的組織結構、家長與教師作為其中一員參與學校最高決策單位等。

因此,本研究也嘗試依據種籽實小的辦學經驗,為未來的「類種籽」的民主學 校提供建議與參考。對台灣社會而言,種籽實小這所民主學校的存在與變化,

也為教育民主化提供更多積極的參考因素。

種籽實小的創辦,本質上就是創校家長「意識覺醒」的行為表現。當體制 教育的「人」(教師與學生)因科學管理方式而逐漸淪為學校的「物」時,創 校家長在物質、學籍、理念等各種條件都匱乏的情況下,尋求教育上的解放

(Freire,1974)。因此,種籽實小的創辦理念,非常強調尊重學生個體的權 利。在創校的過程中,「民主」更是該校的核心理念。從種籽實小的發展過程 來看,民主不僅僅是該校的目的,也是達成目的的方法。該校通過校園親師生 的溝通與對話所建立的校園生活,某種程度上符合杜威所主張的民主社會中的

106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教育方式。換句話說,種籽實小具有民主學校應有的特質,包括拒絕外來權 威、重視個人意志與旨趣(Dewey, 1944; 郭實渝,2008)。從實務來看,種籽 實小的生活討論會與法庭的運作,顯示親師生是學校生活公約的約束者與被約 束者。學校內的成員通過共同參與校園生活公約的過程,逐漸形成民主社會的 公民素養。另一方面,相較於體制教育,種籽法庭與生活討論會也是一種積極 賦權的做法(Cummins,1989)。簡而言之,台灣體制教育因其歷史背景與引 入科學管理等因素,造成教育場域對師生人性化與個別化面貌的忽視。本研究 結果除了顯示體制學校對「多元」的壓迫,也清楚對照出體制學校對師生的控 制所帶來的種種弊端。面對壓迫,創校家長選擇另行開創「民主」與「自主」

的教育空間,建構一所親師生的民主學校。

從種籽實小創校期的辦學歷程來看,種籽實小最先以一種「海納百川」來 作為最初的辦學號召。這是因為核心創校家長群在討論辦學目標或「要辦怎麼 樣的學校」的時候無法取得共識。核心家長群退而求其次,選擇以「學校不要 的做法」來作為最初的辦學號召。如果能將教育辦學理念簡化成集合論的范恩 圖來說明,種籽實小創校初期的辦學目標可以圖16 來表示。

圖17 種籽實小創校初期教育理念及實務與體制學校關係概念圖

在核心創校家長討論中,核心創校家長群無法取得對B + C(即種籽的教育理 念與實務,無論是否與體制學校的做法有交集)的共識,只能選擇凝聚大家對 於A(即是體制內現存的做法不應在理想學校中出現的做法)的共識。可是,

到了第一次家長說明會,核心創校家長卻以B+C,甚至 D 的聯合來作為辦學號 召。這樣「海納百川」的做法確實能吸引到更多家長的支持,但同時也蘊藏著

體制學校教育 理念與實務

A

種籽實小教育 理念與實務 C B

D

107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危機。種籽實小後來所經歷的三次家長出走,也證明了早期創校家長當中對於 辦學理念的分歧,與創校時的理念與實務做法不明確有關。另外,到了籌備國 中部的時候,種籽為了符應當時家長對孩子升中學的迫切需求,努力迎合教育 主管機關對辦理國中部的條件,卻沒有將辦理國中視為一種延伸創校教育理念 的做法,因此出現為配合國中課程需要而教師人力不足的問題。教師團事後反 思有關做法後開始提出教師團治校建議,說明教師團意識到維持創校理念的重 要性。從這幾點來看,類似種籽實小的民主學校創辦時期,創校團隊的理念共 識對學校組織後來的穩定發展扮演著決定性的因素。同時,在學校拓展時期,

更宜將有關拓展作為辦學理念的延伸。換句話說,對現在的種籽實小來說,往 上拓展辦理國中部,不能以符應體制教育所規定的辦法為思考方向,而是應該 根據種籽自己這20 年來在孩童階段的辦學經驗所累積對人的成長與培養的教育 理念與做法,來進行青少年階段的延伸,特別是在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的相關 友善的時代環境。

在學校人員設置方面,種籽實小教育專職人員所能發揮的功能,確實非家 長所能彌補的。因此,該校在經歷創辦期後即決定設置教師一職,聘請專職人 員來擔任教學與導師任務。這樣的設置與種籽創校初期家長對教育的看法有很 重要的關係。當時部分創校家長曾經考慮以在家自學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卻 認為孩子的成長與教育需要社會化的過程,而所謂的社會化過程則需要實際通 過與他人的互動相處,才選擇創辦學校(李雅卿,1997b)。這或許也是在家自 學生家庭相互組成共學團體來相互支援學科學習之外的另一個原因。另一方 面,在學校組織逐漸擴大與成熟的過程,組織將進行進一步分工。這也是教師 團獨立治校一段時候後,選擇提出「基金會辦學」的原因。基金會中另設財務 與建設相關專業人員(雖為無給職),協助學校拓展財務與硬體設備。

不同專業人員的設置,仍不足以讓學校專業團體進行積極性的運作,仍需 搭配各個專業團體對不同專業自主權的尊重,才能使類種籽的民主學校運作自 如。這是因為缺乏對不同專業自主權的尊重,可能陷入「外行領導內行」的危 機。不同專業團體之間,則需要低度科層扁平化組織架構與良性對話的平台,

方能促使各個專業團體之間的協作。高度結構化的官僚組織,往往阻礙直接與

10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正確的資訊流通,可能影響組織的運作與發展。所謂良性對話的平台,種籽實 小的基金會董事會會議、教師行政會議到種籽生活討論會中所蘊含的開放文化 就是組織中不同專業之間相互協作中很重要的元素。種籽的開放文化源遠流 長,從學校出版物、討論文化、教師團共識制等,有助於學校組織的運作。種 籽實小的開放文化與理念領導除了使學校較不推崇任何權力個體,而是因任務 性質的差異而擔任不同職位之外,也避免組織因個人因素對組織所造成的負面 影響。無論如何,組織須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進行不同專業團體之間的對話來維 護開放文化的價值,相對運作效率較低。對於「效果」和「效率」之間的衡 量,也是未來類種籽的民主學校需要考量的因素。

對種籽實小而言,教師除了是一種專業社群之外,更是課堂與學校的道德 領袖。教師並非學校內的被動者,而是學校文化的建構者。此研究發現與多項 強調教師主體性的研究結果一致,認為學校教師主體性與教學成效具有重要的 關聯性(Day, 2002;Gonzales, 2004;周淑卿,2004)。無論如何,在組織成長 的過程中,組織內部專業團體的成長扮演很重要的因素。種籽實小教師團應該 如何在堅持教育專業自主權的同時,結合外在力量達到教育專業團體的成長,

實乃種籽教師團未來的教師成長規劃中需考慮的因素。

種籽親子實驗小學從毛毛蟲學苑開始,經歷20 多年的發展歷程,逐漸演化 成「教師團自主治校」的最新面貌。從目前每年招生時校方被迫婉拒許多入學 申請者來看,種籽實小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獲社會大眾認同的學校。種籽實小 辦學歷程的經驗,可作為未來實驗學校辦學者的參考,尤其是籌辦具民主生活 與自主學習元素的學校辦學者。種籽實小的創辦,是為了突破體制教育對人民 教育自主選擇權與自由發展所進行的箝制與迫害。因此,種籽實小的辦學非常 強調「民主生活」與「自主學習」。「民主」與「自主」,既為種籽實小的辦 學「方法」,也是其辦學「目的」。通過分析種籽實小創辦與發展歷程,本研 究發現台灣的民主學校發展歷程可化約為四個階段:解放期、初步建設期、矛 盾與開拓期、以及教師團自主期(參考圖16)。作為一所以民主創校的種籽實 小,創校初期除了充滿自由元素所蘊含的「解放」,也同時帶來「空白」。

種籽親子實驗小學從毛毛蟲學苑開始,經歷20 多年的發展歷程,逐漸演化 成「教師團自主治校」的最新面貌。從目前每年招生時校方被迫婉拒許多入學 申請者來看,種籽實小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獲社會大眾認同的學校。種籽實小 辦學歷程的經驗,可作為未來實驗學校辦學者的參考,尤其是籌辦具民主生活 與自主學習元素的學校辦學者。種籽實小的創辦,是為了突破體制教育對人民 教育自主選擇權與自由發展所進行的箝制與迫害。因此,種籽實小的辦學非常 強調「民主生活」與「自主學習」。「民主」與「自主」,既為種籽實小的辦 學「方法」,也是其辦學「目的」。通過分析種籽實小創辦與發展歷程,本研 究發現台灣的民主學校發展歷程可化約為四個階段:解放期、初步建設期、矛 盾與開拓期、以及教師團自主期(參考圖16)。作為一所以民主創校的種籽實 小,創校初期除了充滿自由元素所蘊含的「解放」,也同時帶來「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