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作過程與媒材技法

第四章 生活中的雨—創作實踐

第二節 創作過程與媒材技法

以雨景題材來說,油畫能夠表現當中的雨絲及半透明的水氣,並且筆者國中 時期即在畫室開始學習油畫,於是「生活中的雨」以筆者熟悉並喜愛的油畫媒材 進行創作,每一件作品繪製過程雷同,在此以《心之石》這件作品之繪畫過程為 例,分別為畫布打底、草稿繪製、油畫底色、灰階、罩染、細節修飾及雨絲,共 六個部分,詳細記錄於本節。

一、畫布打底

在美術社買現成、打好底的畫布,再自行多打五至六層底,以達到更加平滑 又有吸收力的效果。用到的工具有法國 Lefranc Bourgeois(簡稱 LB)的白色打 底劑(Gesso)、畫刀及砂紙(圖 4-9)。

圖 4-9 黃筱君,白色打底劑(Gesso,右上)、畫刀(下)及砂紙(中右),2017,攝影

直接用畫刀挖取白色打底劑,塗抹於畫布(圖 4-10),即可開始打底。筆者 的慣用手是右手,畫刀右側刀面朝畫布傾斜,刀鋒與畫布平行,從右邊塗抹至左 邊。在塗抹下一行時,為了不留間隙,故畫刀覆蓋前一行約兩公分塗下一行底,

直到畫布正面完全打完一層底,待三十分鐘乾燥後用砂紙劃圓打磨(圖 4-11),

但臺北氣候潮濕,普遍需要再等更久。接著換垂直的方向打第二層底、再打磨、

再打下一層底,直到畫面達到需要的平滑度,「生活中的雨」系列作品基本上皆 打五至六層底,達到平滑的視覺效果,畫布表面與顏料層之間亦有足夠的吸附力。

圖 4-10 黃筱君,畫布打底,2019,攝影 圖 4-11 黃筱君,畫布打磨,2019,攝影

二、草稿繪製

在打好底的畫布上畫鉛筆稿(圖 4-12)。拿著一張彩色列印的圖像資料69, 一邊看一邊用鉛筆在畫布上打草稿,不宜過深,能辨識造型即可。畫布上的鉛筆 稿繪製完成後,接著打油畫底色定稿。

圖 4-12 黃筱君,畫鉛筆稿,2019,攝影

69 A4 國際標準尺寸的紙張。

三、油畫底色

鉛筆稿完成之後上一層油畫底色定稿。用到的材料有達瑪凡尼斯(Dammar Varnish)、亞麻仁油(Linseed Oil Bleached)、松節油(Turpentine Rectified)(圖 4-13)、 熟褐色(Burnt Umber)顏料(圖 4-14)、容器、攪拌工具與豬鬃排刷(圖 4-15)。

圖 4-13 黃 筱 君 , 松 節 油

用豬鬃排刷沾取碗中的油畫底色,由左至右、方向平行刷在畫布上(圖 4-18),直到整個畫面布滿底色。由於底色含有大量松節油,故而其流動性非常 高,可注意排刷接觸畫布邊緣時,施力放輕,或在畫布底下鋪上報紙,較易維持 地板的清潔。畫布打完一層底色後,接著用同一支排刷,不再沾碗中的底色,換 成與剛才的筆觸垂直的方向,直接在畫布上由左至右、方向平行刷過一次,使底 色更均勻(圖 4-19)。

圖 4-18 黃筱君,刷油畫底色,2019,攝影 圖 4-19 黃筱君,完成的油畫底色,2019,攝

四、灰階

底色放置一星期乾燥後,開始畫灰階,在開始畫之前,預先將灰階調製出來,

營造穩定的色調。用到的材料有調色畫刀、平頭軟毛油畫筆(圖 4-13)、調色盤 與盛裝畫用油的陶磁碟(圖 4-20),達瑪凡尼斯、松節油與亞麻仁油,用來調製 調合油;另外準備象牙黑(Ivory Black)、鈦白(Titanium White)、鈷藍(Cobalt Blue) 及土黃色(Yellow Ocher)顏料,用來調製冷、暖色調的灰階。

圖 4-20 黃筱君,調色盤與盛裝油的碟子,2020,攝影

調製灰階需要加入調合油,調製調合油時,準備乾淨的白色碟子,滴一滴達 瑪凡尼斯(圖 4-21),倒入適量亞麻仁油(圖 4-22),約為達瑪凡尼斯的數倍,

再倒入松節油至碟子一半的容量並均勻攪拌(圖 4-23),即完成畫用調合油的調 製。由於筆者作品會重複疊加許多繪畫層,並期許完成後油光不要過於明顯,而 調製慣用的配方,並非指畫油畫時,用油必須如此,純屬根據筆者個人繪畫經驗 及參考油畫材料類書籍之研究,所習慣使用的比例。

圖 4-21 黃筱君,滴一滴達

瑪凡尼斯,2019,攝影

圖 4-22 黃筱君,倒入亞麻

仁油,2019,攝影

圖 4-23 黃筱君,倒入松節

油並攪拌,2019,攝影

完成調合油後開始調製灰階。將象牙黑、鈦白、鈷藍及土黃色顏料擠在調色 盤上,使用畫刀沾取一點調合油,從深至淺調製灰階,暗面色階調入一點鈷藍,

中間及亮面色階調入一點土黃,分別營造冷暖色調,一共調出六個左右的灰階(圖 4-24),即可開始照著圖稿的明暗,使用軟毛油畫筆、沾取適量調合油,在整個

畫面上一層灰階。為使筆觸連貫,最好是一次將整個灰階畫完,但《心之石》這 件作品尺寸較大,避免一天畫不完,於是將背景的天空與主體的石頭分為兩部 分,一天畫其中一個部分,使同一區塊在同一天內畫完,即可使筆觸的連結較和 諧。待灰階乾燥約一星期後,背景的天空亦用此灰階再畫一層(圖 4-25),以達 到更飽和的視覺效果。

圖 4-24 黃筱君,調好的灰階顏料,2019,攝影 圖 4-25 黃筱君,完成灰階的《心之石》,

2019,攝影

五、罩染

透過罩染賦予多層次的色彩,油畫的透明性使畫面的層次更為豐富,而過程 中會使整體明度降低,可視需要於亮處提白,再繼續罩染。這個部分會使用到調 合油、顏料、軟毛油畫筆、調色盤與裝油的碟子。

一開始先調製調合油,用油畫筆沾取適量顏料,再沾取調合油在調色盤上大 量稀釋顏料,從淺色開始罩染,一天基本上染一個顏色,避免混濁。《心之石》

這件作品中的石頭以及其上的草是主要罩染的部分,過程如下圖(圖 4-26)所示,

一開始將石頭與雜草都罩上土黃色(Yellow Ocher),再提白、畫上草的底色。置 乾幾天後,在石頭的亮面罩染土黃,在暗面罩染熟褐(Burnt Umber),後來發覺石 頭的質感可以再強調一些細節,於是再重疊一次灰階,並將石頭上的植物提白。

又過了幾天,在植物的部分罩染黃色(Permanent Yellow Light),在石頭的部分罩

染土黃,並在凹洞、裂隙上罩染生褐(Raw Umber),同時利用筆觸增加石頭的肌 理。置乾後,用土綠(Green Earth)罩染植物暗處,用熟褐(Burnt Umber)加深石縫。

再置乾幾天,重疊雜草,並在石頭亮面局部罩染赭色(Burnt Sienna),在最暗處罩 染熟褐(Burnt Umber),即完成《心之石》色彩與物件質感的處理。

圖 4-26 黃筱君,《心之石》提白與罩染過程,2019,攝影

六、細節修飾及雨絲

風景中,除了雨以外的內容都完成後,最後將降雨的情境畫出來。用鈦白 (Titanium White)調合鈷藍(Cobalt Blue),加許多調合油(圖 4-27)稀釋後,成為 流動性較高的顏料,使用細長型筆尖的動物毛油畫筆畫雨絲(圖 4-28)。置乾後,

混合鈦白與鈷藍局部罩染植物與石頭,製造分布不均的水氣(圖 4-29)。過幾天 後,再畫一些雨絲,加強雨勢,並畫上反彈的雨絲,或是再罩染一些水霧效果,

最後簽上筆名:「Siao Jun Huang」,寫上完成年、月,即完成作品。

圖 4-27 黃筱君,鈦白調合

鈷藍,2019,攝影

圖 4-28 黃筱君,畫雨絲,

2019,攝影

圖 4-29 黃筱君,分布不均

的水氣,2019,攝影

在畫《心之石》這件作品的過程中,歷時約三個月,包含打底一共畫了十七 次,也就是十七天,每個步驟都架了相機錄影,因此有完整的畫面可以截圖,每 回畫完回租屋處整理影片的時候,檢視當前的進度、對於畫面進行反思,總是獲 益良多,於是自這件作品開始,之後的油畫作品也錄影、記錄過程,有時間的話 也許會剪成紀錄影片放在網路平臺。《心之石》完成之畫面細節如下圖(圖 4-30、

圖 4-31、圖 4-32)。

圖 4-30 黃筱君,《心之石》細節一,2019,

油彩、畫布,130 x 162 公分

圖 4-31 黃筱君,《心之石》細節二,2019,

油彩、畫布,130 x 162 公分

圖 4-32 黃筱君,《心之石》細節三,2019,油彩、畫布,130 x 162 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