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業管理並非只有一個因素即可成功,它是一個系統的組合,這個系統包括:冒險 精神、創新的活力、團隊精神以及執行層面的能力等等。創業需理性地控制風險問題,

並有套強而有力的執行方案和有效控制成本的措施,不然會有競爭力缺失的問題發生。

以下依創業基本要素、創業家、創業動機、創業過程、創業策略和創業績效六個要素來 做說明:

一、 創業基本要素

劉常勇在創業管理專欄中提到,創業家在創業發展過程中,「團隊、資源、機會」是 創業管理成敗的關鍵。這三要素是出自美國創業管理專家提摩教授提出的提摩理論 (Timmons Model),此理論是指側重創業過程中創業家必須一直不間斷的調配、整合「團 隊、資源、機會」三大要素 (劉常勇、謝如梅,2006),如表 2-5。

表2-5

創業四大核心要素

人才 創業的關鍵環節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不僅要學著認識人才,

再者要發現人才並且有效利用人才。

技術 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變成一種方法或工具實踐任務。

資本 不論有再好的技術跟想法沒有了資本也只在原地踏步。

市場 企業能夠生存就代表有一定的市場需求,若沒了市場那企業也沒存在 的意義。

資料來源:引自”創業管理的12 堂課”,劉常勇,2002,臺北市,天下。

二、 創業家

陳家聲與吳奕慧 (2007) 將創業家定義為「勇於改革創新、願意承擔風險,且擁有 冒險積極的創業精神去善用社會網路,並發掘和掌握機會創造新事業。」

(ㄧ) 人格特質

Allport 與 Ross (1967) 認為遺傳與環境因素將會影響ㄧ個人的人格特質,而此現象 為個人的一種內在傾向。

大多數創業者的人格特質為內控高風險態度、人格取向、高成就動機、A 型人格取 向、有創造力、自信、有企圖心、獨立、善於社交、適應性、外向性、經驗開放性、嚴 格自律性等等,顯示出創業者具有一些重要的心理屬性或特質 (陸小里,2006)。

創業家是創立事業體的個人,並擁有企業經營管理實權,其對於經營之事業勇於承 擔風險,並重視機會的掌握與訂定決策;創業家不但是實際執行創業活動的人,而且擔 負事業的創立與經營成敗的責任,懂得承擔風險、積極樂觀、責任感強烈以及追求成就 感,這是創業家與一般人不同的特質 (黃寶棟,2006)。

(二) 創業家精神

創業精神可分為「獨立」及「組織」兩種,「獨立」的創業家精神為:個體或群體在 現存企業中獨立創造新事業;「組織」的創業家精神是指:個體或群體與現存企業有相關 的情況下,更新策略或創造企業等 (劉怡欣,2003)。

創業的根本精神不外乎是「創新」,為了創造新價值來滿足消費者,著重在行為過程 並非企業家的人格特質,且創業家運用創新的手法,有效利用資源為企業市場打造新的 價值。雖說創業常以建立新公司方式呈現,但有些已成熟茁壯的組織,只要創新活動依 舊興盛即具備創業精神,創業精神未必只有在新事業上 (何慶煌,2007)。

企業發展、形成、成長的動力是由創業精神促成的,也是種機會追求的行為,或許這 些機會尚未形成在現下的資源運用範圍內,不過未來可能會創造它的新價值 (Stevenson 與 Harmeling, 1990),如表 2-6。

表2-6

創業家的四種精神

使命必達 “為大眾提供優秀的產品就是我的責任,帶來樂趣,並豐富他們 的生活。如果我們公司的利潤下降、收入減少,就說明瞭我們 沒有履行我們的社會責任。”

-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

熱愛自家產品及客戶 “這款電腦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最棒的工具……但最重要的是讓 電腦走進千家萬戶。”

-NeXT、Pixar、蘋果電腦等企業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 推陳出新 “任何人,只要他的生命維繫於創新,就都能創新。”

-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

自我激勵 “我在找人,找那些喜歡贏得勝利的人。如果我沒找到,我就找 那些憎恨失敗的人。” -佩羅系統公司(Perot Systems)、電子 資訊系統公司(EDS)的創始人羅斯·佩羅

資料來源:引自”女性創業家創業經驗與生命歷程之研究”,鄭美玲,2001,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三、 創業動機

創業家為何創業、何時創業,是過去文獻探討沒有完整探討並說明的,創業家僅有 能力,卻缺乏創業動機,未必是成功的創業家 (張金山,1991)。陳芳儀 (2015) 認為使 用者也是創業家,其一般創業家所考量的創業動機,也會被使用者創業家所考量。

動機的意思是人們為了完成目的或進行特定事件所要付出的意願,而此目的或事件能滿 足人們需求的程度有多大那意願就有多強烈 (童天良,2007)。

動機有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兩種;

「內在動機」:創業家在創業初期因缺乏資金、資源且開創過程也不被支持,因此 內在動機能使他們克服外在干擾並支持創業家去提升、超越自我以及實踐目標 (莊偉誠,

2008)。

「外在動機」:是活動動機,主要是為獲得原始目標以外的報酬。換句話說,是著 重外在條件的認同 (Amabile, 1983)。

陳振明 (2004) 指出,外在與內在動機沒有相互配合會有損創造力,內、外在在動 機上應是合作、互動關係並非對立。

Campbell 與 Pritchard (1976) 認為,動機是一種觀念,它可以說明:

1.是什麼原因從事某些工作。

2.在工作時,為何需採用某程度的努力。

3.為何繼續維持努力下去

四、 創業過程

每位研究人員和學者對企業生命週期的看法和論點多少會有些差異。謝科范、晏文 勝 (2004) 將企業生命週期分為五個階段,如表 2-7.:

(一) 第一階段:初芽階段

開發新的產品,此項產品的開發者或創業者需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研究開發,以驗 證此創意產品在市場上的可行性,並作相關潛在市場的分析。

(二) 第二階段:創建階段

大多數企業夭折在此階段,因成功開發產品後,創業家開始嘗試生產並著手成立企 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風險最高為此階段。

(三) 第三階段:發展與擴張階段

在創業企業初期產品上市,因要多加推廣、加強行銷及進一步開發產品,需要比創 建階段更多的資金,而創業資本的投資則可填補此缺口。

(四) 第四階段:成熟階段

創業企業達到一定經營規模,開始具有較穩定的市場,企業出現較大的盈利。

(五) 第五階段:穩定階段

創業企業步入成熟後期的發展,成為正常發展企業,創業資本不斷退出。

2-1. 創業行為四階段。資料來源:Note. From ”Entrepreneurship:New Venture Creation. New Jersey” by Holt, D.H, 1992, Prentice-Hall。

五、 創業策略

策略或許會因為特殊的狀況或環境的變化而採取對應的動作,但也必須取得、分配 及應用資源,以達到組織的目標,因此環境、組織目標及資源等構面與創業策略是息息 相關的 (陳建宏,2009)。企業能永遠興盛不衰敗,是因為不停的創造及提升產品價值。

換句話說,企業要在社會上存活,戰勝競爭對手,是因為創造了自我價值,而不是擊垮 敵人 (吳思華,1996)。Ansoff (1965) 則認為策略是種「決策規則」,因素包含了創業產 品、成長幅度、市場範圍領域、與競爭者利益關係等,如表2-7。

創業前階段

創業階段

早期成長階段

晚期成長階段

創業者在此期間須做好創業規劃及初步的工作

,包含組織企業及獲取資源。

創業者的初期要做好事業在市場定位及適當調 整以確保存活。

此階段成長期間,企業可能會遇到市場和財務 或資源使用上的重大變化。

當演進成大企業時,將會以開發的產業遇到競 爭對手,這時專業的管理將比創業者氣魄重要

表2-7

創業策略的相關研究

作者 重要結論與建議

Porter (1980)

1.成本領導策略:採取薄利多銷,取得進貨成本的優勢,再將 低成本的優勢回饋給顧客,以求取市場佔有率,再逐步改善調 整利潤。

2.差異化策略:首先了解顧客的需求,再提供獨到的服務或產 品,以避免低成本的競爭。產品差異化所造成的溢價超出差異 化設計所產生之成本時,差異化優勢則產生。

3.集中策略:選擇有利可圖且具有成長性之目標市場,此市場 不可為主要競爭者極為重要之市場,並且公司必須有能力充分 服務此區隔市場之需求,並要防禦可能的進入者之競爭,即可 在此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

Cooper 與 Arts (1995)

1.創業家初期所設定的目標。

2.投資者的預期成果。

3.創業家所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六、創業績效

創業績效是指達成工作目標的程度,創業家期望有豐碩的創業成果,企業可以透過 權衡組織績效,及瞭解執行策略之成果 (張任坊、張博一、張紹勳,2013)。創業績效代 表企業營運狀況的生存能力之價值,也是創業者對本身事業營運狀況及成果滿意度的衡 量,更是公司達成最終目標的呈現 (何佩佳,2017)。Cooper 與 Arts (1995) 覺得,創業 者基本衡量績效的方式為創業成果滿意與否,此理論根據差異理論 (Discrepancy Theory),

其理論認為滿意度取決於事前的目標與事後的績效兩者差距表現。

Zhang 與 Parker (2010) 的研究將創業評估與績效界定分為四個構面:

(一) 拓展事業和成功因素:擁有熱情和銷售的理念,具備開創特質、態度、價值觀及堅 定信念。

(二) 具教育性和工作因素:需要具備特殊技能及學習需求,確認欲創事業必須具備的某 一項能力。檢視財務表現是否達成水平。可促成受雇成員達成績效的任務(如工資、

股票所有權或彈性的工作時間表,吸引人才進入創業體)。

(三) 地區因素:有具體的創業發展條件,可使區域興盛繁榮(如商品或服務特性帶動區 域繁榮)。檢視區域缺乏或過多的同類創業,尋求政府或企業面向的支援。

(四) 健康和生活型態因素:將創業視為一項活動而全心的投入。檢視創業工作中與健康 影響的相關問題、醫療保險及困難。

(四) 健康和生活型態因素:將創業視為一項活動而全心的投入。檢視創業工作中與健康 影響的相關問題、醫療保險及困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