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與能力及樣本選取不易,相對在尋找個案上難度較高,僅六位外 籍人士餐飲創業為個案做深度之分析與討論;期待本文可以作為未來研究的前導,建議 未來的研究對象可以擴大範圍增加個案數量,進行跨個案比較分析作持續的探討。

由於實際上沒有一個商業模式可以適用於所有類型餐廳的經營,對於有意來臺餐飲 創業經營者或現有創業之外籍經營者可就本研究之發現,依本研究創新商業模式九個要 素及創業績效之策略,從不同角度獲得啟發,開創自己的創意思考,作為在臺餐飲創業 之規劃與永續經營的基礎。

引用文獻

王文科 (1998)。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 (2000)。質的研究問題與趨勢。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 方法 (頁 1-21)。高雄市:麗文。

古永嘉、楊雪蘭 (譯) (2009)。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華泰文化。(Cooper, D. R., & Schindle, P. S., 2008 ) 。

江明修 (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 (計畫編號:NSC82-0301-H-004-060)。臺北 市:國科會。

行 政 院 內 政 部 主 計 處 (2019) 。 來 臺 人 士 統 計 。 取 自 https://www.stat.gov.tw/point.asp?index=12

行 政 院 內 政 部 主 計 處 (2019) 。 中 華 民 國 行 業 的 標 準 分 類 。 取 自 https://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51230162221KI9NIEKP.pdf

行 政 院 內 政 部 統 計 處 (2019) 。 107 年 第 2 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 取 自 https://www.moi.gov.tw/stat/news_detail.aspx?sn=13307

呂以榮 (譯) (2002)。問卷設計.訪談及態度測量。臺北市:六合。(Oppenheim, A. N., 1992) 。 何佩佳 (2017)。人格特質、創業團隊、社會資本與創業績效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何慶煌 (2007)。創業精神與經濟指標之關聯性的實證研究─以臺灣近十年之經濟指標為 探討主體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

李元恕 (2014)。行銷學。臺北市:華泰文化。

李佳容 (2012)。微型餐飲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創業績效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杜晉吉 (2015)。微型創業者創業偶然力與創業績效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地區微型創業者 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水金 (2011)。臺東餐飲業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臺東縣。

吳思華 (1996)。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臺北市:麥田。

吳萬益、蔡明田、汪昭芬、王世偉 (2000)。國內主要集團企業領導風格、企業文化及組 織運作特色之研究。商管科技季刊,1(1),39-65。

高 琹 雯 (2018 , 8 月 10 日 ) 。 臺 灣 的 餐 飲 國 際 化 情 結 。 今 周 刊 。 取 自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730/post/201407100038/臺灣的餐 飲國際化情結。

莊偉誠 (2008)。創業動機、創業家自我效能對創業家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徐茂練 (2014)。顧客關係管理 (第五版)。臺北市:全華圖書。

夏佳妤 (2011)。民宿業者創業精神、創業自我效能對創業績效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秦宜婕 (2005)。臺灣餐飲業創業管理之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 學,宜蘭縣。

翁 書 婷 (2019 , 3 月 21 日 ) 。 開 放 ! 讓 國 外 人 才 走 進 來 。 數 位 時 代 。 取 自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5226/BN-ARTICLE-35226

張文龍、黃文谷、陳思婷 (2010)。創業家人力資本、創業環境與創業績效關係之研究。

創業管理研究,5(1),1-32。

張金山 (1991)。創業行為與成就動機、家族背景之相關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大學,臺北市。

張任坊、張博一、張紹勳 (2013)。創業績效關鍵成功因素的彙總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 際學報,16(2),4。

張行道、顏仁祥 (2001)。營造公司財務帳與工地成本帳的整合。中國土木水力工程學刊,

27(4),81-93。

張莞若 (2014)。女性創業家的人格特質與創業成功之關鍵因素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張淨善 (2005)。外籍及大陸及配偶就業歷程:以臺中市、彰化縣照顧服務產業之家服務 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張雯珍 (2006)。臺灣專業外籍工作者特質與分佈的變動:1990 年與 2000 年戶口普查比 較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朠紹 (2015)。餐旅概論。臺北市:全華圖書。

國 家 發 展 委 員 會 (2015) 。 創 業 家 簽 證 。 取 自 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ms=DF71716 9EA26F1A3&s=D26C09E646E940A9)

國 家 發 展 委 員 會 (2017) 。 創 業 家 簽 證 。 取 自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1711200075.aspx

國 家 發 展 委 員 會 (2019) 。 創 業 家 簽 證 。 取 自 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ms=DF71716 9EA26F1A3&s=D26C09E646E940A9

國 際 專 案 管 理 學 會 臺 灣 分 會 (2018) 。 專 案 成 本 管 理 。 取 自 http://ethan-ir.blogspot.com/2015/03/blog-post_89.html

許清宗 (2009)。臺灣地區航空司貨運市場區隔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海洋 科技大學,高雄市。

陳忠仁、黃靖文 (2005)。高科技新創事業創業資源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口頭形式發表 於2005 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臺南市,臺灣。

陳郁翔、蘇靖淑、何宣萱 (2005 年 12 月)。帶著舌頭去旅行-異國料理餐廳創業家創業 歷程之研究。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十屆,121-141。

陳振明 (2004)。影響高一學生科學創造力的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高雄市。

陳家聲、吳奕慧 (2007)。華人創業家心理與行為特質之初探。創業管理研究,2(1),1-30。

陳維新 (1991)。創業策略與創業績效─臺灣創業家之實證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芳儀 (2015)。探索使用者創業家的創業動機─成本效益之觀點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建宏 (2009)。創業家人格特質、創業資源、創業策略、社會網絡、外在環境與創業績 效之關係研究-以臺灣東、北部地區中小企業創業家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宜蘭大學,宜蘭縣。

陸小里 (2006)。男、女性餐飲業創業者人格特質、創業動機與創業成功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莫懷恩 (2011)。冷凍空調維修服務業微型創業管理之創業環境、動態能力與創業績效關 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曹勝雄、鄧秀玉 (2018)。探索領隊之領團風格:從領隊角色觀點。臺灣當代觀光,1(1),

53-70。

湯頂言 (2011)。產業競爭力與市場區隔-以臺灣鋰電池產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童天良 (2007)。原住民文化商品創業動機、創業策略與創業績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黃寶棟 (2006)。人格特質、創業動機、創業策略與創業績效之關係研究—以臺灣區中小 企業創業家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經 濟 部 投 審 會 (2019) 。 2018 年 外 國 人 投 資 統 計 總 表 。 取 自 https://www.moea.gov.tw/Mns/dos/content/ContentLink.aspx?menu_id=6848

楊文欽 (2009)。餐飲服務類連鎖加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崑山科技 大學,臺南市。

楊承浩 (2006)。在臺外籍人士生活型態、購物地點對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楊敏里、黃義俊、賴怡旨 (2009)。創業動機、創業導向與創業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創業 管理研究期刊,4(3),55-81。

溫永松 (2009)。值得信賴、信任、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國際航空旅客為 例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萬文隆 (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劉怡欣 (2003)。創業家能力、企業生命週期與資源型態、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紡織 業與高科技產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劉常勇 (2002)。創業管理的 12 堂課。臺北:天下。

劉常勇、謝如梅 (2006)。創業管理研究之回顧與展望:理論與模式探討。創業管理研究,

1(1),1-43。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新北市:心理。

蔡明田、謝煒頻、李國瑋、許東讚 (2008)。創業精神與創業績效之關連性探討:創業動 機、能力與人格特質的整合性觀點。創業管理研究,3(3),29-65。

鄭美玲 (2001)。女性創業家創業經驗與生命歷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 學,嘉義縣。

賴淑娟 (2011)。漂洋過海來開店:越南女性賣家鄉小吃的開店經驗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科范、晏文勝 (2004)。創業企業生命週期與多階段融資方式分析。科學技術與工程,

4(4),303-306。

鍾蕎憶 (2012)。新移民女性在客家庄創業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 蓮縣。

藍碧雲 (2013)。外籍配偶微型創業歷程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小吃(微型)創 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顏仁祥 (2001)。營造公司財務帳與工地成本帳的整合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臺南市。

蘇睿鈞 (2008)。創業家職能與創業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技術型創業家為例 (未出版碩士 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Amit, R., & Schoemaker, P. J. (1993).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1), 33-46.

Ansoff, H. I.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 New York, NY: McGraw-Hill.

Allport, G. W., & Ross, J. M. (1967). Personal religious orientation and prejudi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 432.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2), 357.

Babbie, E. R.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California,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Bitner, M. J., Booms, B. H., & Mohr, L. A. (1994). Critical service encounters: The employee’s viewpoint. Journal of Marketing, 58(4), 95-106.

Campbell, J. P., & Pritchard, B. R. (1976). Motivation theory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 M.D. Dunnette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ustrial Psychology, Chicago, IL: Rand McNally. 63-130.

Casadesus-Masanell, R., & Ricart, J. E. (2011). How to design a winning business mode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9(1-2), 100-107.

Cavusgil, S. T., & Zou, S. (1994). Marketing strategy-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mpirical link in export market ventur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8(1), 1-21.

Cooper, A. C., & Arts, K. W. (1995). Determinants of satisfaction for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0(6), 439-457.

Delbecq, A. L., Van de Ven, A. H., & Gustafson, D. H. (1975). Group techniques for program plannning: A 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es. New Jersey, NJ: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Dubini, P. (1989). The influence of motivations and environment on business start-ups: Some Hints for Public Polici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4(1), 11-26.

Glaser, B. G., & Anselm L. Strauss (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New York, NY: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base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3)114-135.

Hedman, J., & Kalling, T. (2003). The business model concept: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empirical illustr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12(1), 49-59.

Holt, D. H. (1992). Entrepreneurship:New Venture Creation. New Jersey, NJ: Prentice- Hall.

Kassarjian, H. H. (1977). Conte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1), 8-18.

Lee, C., Lee, K., & Pennings, J. M. (2001). Internal capabilities, external networks, and performance: a study on technology‐based ventur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2(6‐

7), 615-640.

Lewis, M. A. (2000). Lean production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8), 959-978.

Murphy, G.B., Trailer, J. W., & Hill, R. C. (1996). 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36(1), 15-23.

Palmer, R. A., & Millier, P. (2004). Segmentation: Identification, intu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3(8), 779-785.

Osterwalder, A., & Pigneur, Y.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New Jersey, NJ: John Wiley & Sons.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Los Angele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Porter, M.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Porter, M. E. (1980). Industry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Keys to profitability.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36(4), 30-41.

Porter, M. E. (2001). Michael ilustraciones Gibbs. 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 63, 78.

Rauch, A., Wiklund, J., Lumpkin, G. T., & Frese, M. (2009).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n assessment of past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33(3), 761-787.

Richards, L. (2014). Handling qualitative data: A practical guide. Los Angeles, CA: Sage Publications.

Ronan, W. W., & Latham, G. P. (1974).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A closer look. Studies in Personnel Psychology, 6(1), 53-64.

Schwartz, R. G., & Teach, R. D. (2000). Research note: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4(3), 77-81.

Rosson, P. J., & Ford, I. D. (1982). Manufacturer-overseas distributor relations and expor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3(2), 57-72.

Shane, S., & Venkataraman, S. (2000).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5(1), 217-226.

Stevenson, H., & Harmeling, S. (1990). A more chaotic entrepreneurial theory.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5(1), 1-14.

Strauss, A. L. (1987).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19.

Szilagyi, A. D. (1981).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Santa Monica, CA: 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 Inc.

Teece, D. J. (2010).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43(2-3), 172-194.

Venkatraman, N., & Ramanujam, V. (1986).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y research:A comparison of approa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4),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e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klund, H., & Wiklund, P. S. (2002). Widening the six sigma concept: An approach to improv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3(2), 233-239.

Zott, C., Amit, R., & Massa, L., (2011). 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37(4), 1019-1042.

Zhang, W., Cooper, W. W., Deng, H., Parker, B. R., & Ruefli, T. W. (2010). Entrepreneurial tal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44(4), 178-192.

附錄一 訪談綱要

外籍人士在臺餐飲創業應用商業模式策略之探討

親愛的創業家您好:

本訪談目的在於瞭解外籍創業家於創業上,有關創業動機、創業策略、商業模式、

創業績效之研究,請依照您實際感受及實際經驗作答即可。此份資料僅供學術上 之分析運用,不涉及評鑑或其他用途;本問卷採不具名方式,您所填答的內容均 會予以保密,敬請放心填寫。您的鼎力協助將是本研究最大的成功關鍵所在,感 謝您的用心填答,在此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方進義 博士 研究生:黃寶元

題號 訪問題項 架構 參考文獻

1. 請問當初來臺創業其動機為何? 創業動機

(翁書婷,2019) (高琹雯,2018) (楊文欽,2009) 2. 有考慮透過創業取得來臺永久居留? 創業動機

3. 會因臺灣人民友善或環境品質優良而來? 創業動機 4. 臺灣較其他先進國家成本低而吸引投資? 創業動機 5. 想要自立門戶所以選擇自己創業 創業動機

6. 主要客群? 目標客層 (吳思華,1996)

(李佳容,2012) (陳建宏,2009) (Teece, 2010)

7. 如何找到消費者? 目標客群

8. 是否可以創造市場上的優勢? 價值主張 9. 如何讓目標客群知道您的商業獨特點? 價值主張

題號 訪問題項 架構 參考文獻

10. 了解顧客需求? 價值主張

(Zott et al, 2011) (Casadesus-

Masanell &

Ricart, 2011) (何佩佳,2017)

(陳忠仁、

黃靖文 2005) (Venkarraman &

Ramanujam, 1986)

題號 訪問題項 架構 參考文獻 32. 是否有其他籌資方式 (如銀行貸款?政府

輔導?中小企業信保基金?)

輔導?中小企業信保基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