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造力的認知、技能、情意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創造力的認知、技能、情意理論

一、創造力的研究取向

(Busse & Mansfield,1980)以及其他學者曾就心理學的理論和創造力訓 練的方式探討有關創造力的理論,分別說明如下:

(一)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

他們認為人類有與生俱來的本能需求和慾望,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和慾望 的動力便成為生命的驅力。當需求和慾望沒有滿足,這個驅力就會轉化為創 造的驅力。(Kris,1952)認為當前意識和潛意識中的內容進入意識層時,創 造力才會產生。(Jung,1923)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從不受意識控制的心理機制 和集體潛意識所轉換來的。

(二)完形心理學派的理論

完形心理學派對於創造力的理論,主要包含了經驗的重整和事物的改 進、知覺趨合和頓悟等三方面。

1.經驗的重整和事物的改進

人類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許多的經驗,也製作很多的事物,為了更有 效的滿足生活需要或解決問題,於是重組舊經驗或修改原有的事物,這就 是創造的現象。

2.知覺趨合

知覺趨合就是由已知來推測未知,以利於問題的解決。這也是建立 在舊知識和舊經驗的基礎上。像是文學上可由未完成的結局,讓讀者自 行推測可能的結局。

3.頓悟

創造思考過程中常會有頓悟的情形發生,當新情境和舊情境具有相 似的要素時,就有頓悟的情況產生。

(三)連結論

梅尼克(1962)認為創造力是創造者為某種目的將可連結的要素加以結 合而成新關係的能力。例如將箱子加上輪子和把手,就變成方便拖拉的旅

行箱。而認知形態不同的人對同樣的問題,可能產生不同的組合而產生不 同的創造品。

(四)知覺-概念理論

創造是一種重要的心理活動,在科學和藝術的創造過程中,人類能使 用視聽覺來察覺事物之間的關係,這個知覺過程就是創造行為的一部分。

Shepard(1981)認為:1.能夠察覺事物關係的知識和發現轉換的規則,可能 是創造思考的一種心理運作的基礎。2.能使不隨意的心理過程脫離原始資 料,可能是產生創造思考的初步作用。

(五)人文心理學派的理論

特別重視創造性的人格特質,有創造性傾向的人,比較可以將累積的 經驗轉化成新的產品,所以創造動機在創造活動中至為重要。馬士洛(1968) 主張自我實現式的創造力是源於人格而且表現在日常生活中。他認為自我 實現型的創造者勇於表達想法和慾望而不怕別人恥笑。

(六)認知-發展理論

認知心理學派強調創造力是一種認知的、理性的作用;以智力作基礎,

運用邏輯思考的方法,以達到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目的。這種創造力和智力 相同,隨著智能成熟和創造力的訓練、創造態度的培養而逐漸發展出來。

(七)心理計量理論

吉爾福特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心理作用的歷程,可以從測驗的結果看出 其表現。他指出擴散性思考從原有的知識上、以不同的、創新的方式來產 生新的知識。而許多創造力的理論都是源於擴散性思考的主張。

(八)互動理論

另有一些學者主張創造活動不是單純的個人事件,而是個人因素、情 境因素和社會環境互動的結果。人類的創造行為,不止受到環境所影響,

更受到創造者和情境的互動所影響。Kumar(1981)發現對文字、科學、藝術 等有興趣者往往較有創造力;喜愛家事和戶外活動者較沒有創造力。

(九)綜合理論

綜合理論認為創造力的理論是多元的。創造力有時是理性的表現;有 時是非理性的表現,它需要智力的基礎,也需要有知覺、認知、聯想、符

18 

號化和概念化的能力,更需要創造性的人格特質和環境。所以創造力是一 種獨特的能力,也是一種綜合的能力。

二、創造力的能力取向

創造力是一種能力,通常包含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的幾種 基本能力: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精進力(陳龍安,1998),

其詳細內容茲分別說明如后:

(一)敏覺力(sensitivity):

指敏於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部份的能力,

也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

(二)流暢力(fluency):

指產生觀念的多少,即思索許多可能的構想和回答,是屬於記憶的過 程,因人會將資料聚集貯存在腦中以供利用。

(三)變通力(flexibility):

指不同分類或不同方式的思考,從某思想列車轉換到另一列車的能 力,或是以一種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個問題。在問題解決或創造力上,我 們必須要能找到不同的應用範疇或許多新的觀念。變通力是指我們要能適 應各種狀況,同時意味著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問題。有彈性的思考者能 以不同的方式去應用資料。

(四)獨創力(originality):

指反應的獨特性,想出別人所想不出來的觀念,亦即和別人看同樣的 東西,卻能想出和別人不同的事物,獨特新穎的能力。

(五)精進力(elaboration):

指一種補充概念,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觀念再加上新觀念,增加有趣 的細節,和組成相關概念群的能力。

三、創造力的評量方式

要有效進行創造力教學,就要透過創造力的評量輔助才能進行,唯有透 過評量結果,才能了解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一步了解該如何改善教學方

式。有關使用創造力評量的原因說明如下:

(一)將創造力擺脫人們對於其為迷信及神話的迷思。

(二)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長處與天分,讓人們更加了解自己。

(三)擴充學生冒險的範圍。

(四)幫助教師發掘未發現及未開發之天分與潛力。

(五)提供基本的資料來評量個人與群體,並且提供教師設計適當及富挑戰性 之教學計畫的指引。

(六)強調目前的教育問題,例如:找出評量的準則。

(七)協助表揚及讚賞學生過程之進行。

(八)在專家間對於創造力的能力與技巧,提供一個便於溝通的管道。

(九)給予傾向脫離社會行為規範及學業表現較差之學生激勵。

(十)提供欲深入研究創造力之研究者,其實驗之對象前後測資料。

由此可知,創造力評量對於教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提供適當 的資料給予教師進行教學計畫設計之指引,也提供教師開發班上學業表現較 差或脫離社會行為規範學生之潛能,讓這些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長處。

近十幾年來,由於創造力的理論觀點愈趨多元化且相當的分歧,加上原 有測驗工具的缺失,而使得不同類型的創造力評量方法或工具相繼出現(張 世慧,2003) 現有的創造力測驗有上百個,又可細分為人格測驗(personality tests)、傳記量表(biographical inventories)和行為評量(behavioral

assessments)等三種,但半數以上是 1970 年以前發展的,且近三分之二的 量表目前已經沒有人在使用(Amabile,1983,1988)。Hocevar(1981)、Hocever 和 Bachelor(1989)等人曾分析百種以上評量創造力的工具或方法,除了少 數無法有效歸類之外,大部份的評量工具或方法大致可分類為「擴散思考測 驗(tests of divergent thinking)」、「態度與興趣量表(attitude and interest inventories)」、「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ies)」、「傳記量表(biographical inventories)」、「老師、同儕或督導者的評量(rating by teacher , peer , and supervisors)」「產品的評判(judgments of product)」、「名人研究(eminence)」、

「自我陳述的創造活動和成就(self-reported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20 

achievements)」等八大類。張世慧(2003)針對上述八類作一步的描述,其 內容敘述如下:

(一)擴散思考測驗

擴散思考測驗是研究上最常用來評量創造力的方法或工具。目前使用 最廣泛者應為「拓弄斯創造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它可用來評量個人的心理計量取向的創造力四個層面:

1.流暢力:即在一定時間內所有有關反應的總和,反應的數量愈多表示流 暢力愈高。

2.變通力:即在一定時間內所有反應類別的總和,反應的類別愈多表示變 通力愈高。

3.獨創力:即在一定時間內與眾不同或稀有反應的總和,分數愈高表示獨 創力愈高。

4.精進力:即在一定時間內在反應基本條件外附加細節或精緻化的總和,

分數愈高表示精進力愈高。

這份測驗工具可分為「語文」、「圖形」兩種版本,每種版本又有甲、

乙兩種複本,它是一種標準化的個人或團體測驗,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有 關拓弄斯創造思考測驗的內容如表 2、表 3 所示。

表 2

拓弄斯「語文創造思考測驗」的內容

分測驗名稱 測驗內涵

發問 猜測原因 猜測結果

這三個部分都是依據一張圖片,由受試者寫下所有 疑問、列出各種可能引起圖片上動作的原因、以及 儘可能列出圖片上動作所有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

產品改進 依據一張玩具圖片,讓受試者盡量想出一些改進玩具 的構想,使之更有趣而好玩。

不平凡的用途 讓受試者盡可能列出有關紙盒的所有不平凡用途。

不平凡疑問 讓受試者盡可能列出有關紙盒的所有不平凡疑問 假想看看 讓受試者假想一個不可能的情況真的發生時,所有一

些可能發生的事情。

資料來源:張世慧(2003: 108)。

表 3

拓弄斯「圖形創造思考測驗」的內容

分測驗名稱 測驗內涵

圖形結構 提供一張曲形圖,要受試者將這個曲形圖當做所畫 出的一整幅畫中的一部份,並予以命名。

圖畫完成 提供十幅尚未完成的畫,讓受試者在上面加上一些 線條,使成為有趣的東西或圖畫,並為它們定一個 有趣的題目。

圓圈 提供 36 個圓圈圖案,要受試者任意在圓圈內外加 上線條,使成為一整幅畫,並為畫完的圓圈加上題 目。

資料來源:張世慧(2003: 109)。

除「拓弄斯創造思考測驗」外,國內現有可用的擴散思考測驗,還有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簡稱 CAP)中的「擴

22 

散性思考測驗(test of divergent thinking)」(林幸臺、王木榮,1994)和「新 版創造思考測驗(new creativity test)」(吳靜吉,1998)。而威廉斯創造力 測驗中的「擴散性思考測驗」 因為減少受試者在做測驗時,看到「測驗」

散性思考測驗(test of divergent thinking)」(林幸臺、王木榮,1994)和「新 版創造思考測驗(new creativity test)」(吳靜吉,1998)。而威廉斯創造力 測驗中的「擴散性思考測驗」 因為減少受試者在做測驗時,看到「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