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相關研究

一、藝術教學

就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進行查詢,發現國內以藝術教學為研究主題的 碩、博士論文有 149 篇,其中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則有 81 篇左右,

研究的範疇為視覺藝術、數位科技、立體創作、後設認知策略、書法教育等 領域,其涉及的主題相當廣泛且多元。

本研究僅就藝術教學、國中、教學實驗等關鍵詞就上述 149 篇論文進行 限制查詢,發現有四篇論文(徐瑩珍,2011;李柏臻,2008;陳怡君,2008;

林杏蓉,2007)。茲將此四篇論文內容敘述如下:

(一)徐瑩珍(2011)為探討施行公共藝術教學,對國中學生環境美學素養產生 的影響,採用教學實證法,以自編的教學活動「美麗新環境-公共藝術 繽紛你的生活」,檢視國中學生在環境美學素養上,前、後兩次測驗表 現的差異,針對國中學生進行教學實驗,結果發現:公共藝術教學確實 能提升國中學生的環境美學素養;國中學生能覺知環境中各種景象的美 感差異,並產生不同好惡程度的判斷,但是對於環境裡,公共性與人文 性事物的認知及理解能力較為不足;在藝術面上關於表現形式、表現意 涵的解讀能力也尚待加強。

(二)李柏臻(2008)為探討創作性戲劇中「面具」應用於國民中學表演藝術教 學之可能性,採個案研究的方式,了解面具表演對於青少年時期演員的 肢體表現、聲音表現、情緒投入程度、創意表現、角色說服力、臨場反 應之提升等影響。結果發現:一、在演員表演方面,面具可以幫助演員 克服怯場、認同角色、表現肢體、投入 情緒、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

而交換面具可以幫助臨場反應的訓練,並讓演員與角色保持距離。二、

在觀眾觀戲方面,面具可幫助觀眾認同角色,發揮想像力與創造 力。

三、在觀眾與演員關係方面,面具作品雖不利於聲音傳導,但卻有助於 默劇表演與呈現強烈的舞台效果,具有很高的娛樂效果,並有助學生更 投入角色。

(三)陳怡君(2008)為分析以創意市集的精神融入不同視覺藝術課程的創新教 案對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成果。藉由教學實驗法的執行,提升學生的學習 興趣與培養人文藝術氣息的休閒習慣。從學生的學習單、問卷分析與專 家票選學生作品結果得到的結論如下 1.在單元一「版畫教學」的部分,

學生表示學習興趣有提高,完成作品後很有成就感。2.單元二「水墨畫 教學」的部分,實驗組作品的成果以「創意」、「實用」被票選的件數比 對照組高;「精緻度」則比對照組低。在單元三「色彩應用教學」的部 分則「創意」、「實用」、「精緻度」皆比對照組高。3.學生認為能力及學 習興趣的提升,以實驗組的人數比對照組高,所以整體來看創新課程是 成功的。4.不論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學生,會主動想學好技法,再運用在 設計創意商品上的意願提高 5.藉由創意市集的精神融入課程的實施,有 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效。

(四)林杏蓉(2007) 為探討進行社區文化取向之藝術教育,對學生在學習在地 文化認知時有何助益,採用質性研究法與實驗研究法,發展出一套利用 以「海洋教育」為主軸的視覺藝術教育教學設計,以做為本市視覺藝術 教學實施之參考。結果如下:參觀組班級向心力變強,對於環保意識較 重視;網路視訊組個人觀察能力變強,較具宏觀的視野。

由上述內容可知,此四篇論文除李柏臻採取個案研究,其餘三篇論文 皆是以準實驗設計進行研究。研究中所用的研究工具大多為:自編的問卷 和學習單等。有關此四篇論文的彙整內容如表 6 所示。

32 

經將表 6 中 4 篇研究加以分析及彙整,可發現:1.藝術教學可增進環境 訊息與意涵的解讀能力。2.增進美感環境條件的理解能力。3.增進對美感環 境的敏銳程度。4.增進美感元素的自我見解。5.增進環境美化方法的認識。

6.獲得環境美化的成就感(徐瑩珍,2011)。藝術教學在「水墨畫教學」部分,

學生作品較有「創意」、「實用」在「色彩應用教學」學生作品較有「創意」、

「實用」、「精緻度」(陳怡君,2008)。

二、創造力教學

就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進行查詢,發現國內以創造力教學為研究主題 的碩、博士論文有 22 篇,其中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則有 2 篇,研 究的範疇為資訊融入視覺藝術、表演藝術。

本研究僅就創造力教學、國中關鍵詞就上述 22 篇論文進行限制查詢,

發現有二篇論文(黃旭陽,2004;張瑛宜,2010)。茲將此二篇論文內容敘 述如下:

(一)黃旭陽(2004)為探討在現階段國中視覺藝術科教學中,導入創造力教學 法,且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學步驟及教學策略,關心學生的反應及 創造力的傾向與成果表現。採行動研究的方式,以 38 名國中八年級學 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如下:多數學生都喜歡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 科教學,認為資訊科技有助於視覺藝術科的學習。透過學生創造力測驗 問卷之前後測分析可知,學生在「認知創造力」確實有明顯的進步,尤 其「精密性」方面。但學生在「情意創造力」並没有明顯的變化, 只有

「挑戰力」有顯著的進步。

(二)張瑛宜(2010)為探討「創造力課程」應用於表演藝術教學對學生的「創 造力」認知能力、情意能力、肢體動作的影響。採行動研究的方式,以 28 名國中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如下:創造力課程教學能 提升認知能力,在開放性、變通力、獨創力有立即提升之效果;創造力 課程教學能提升情意能力,在好奇性、想像力、挑戰力有立即提升效果;

創造力課程教學能提升學生對於表演藝術的「肢體動作」表現。

由上述內容可知,此二篇論文採取行動研究法。研究時所用的研究工 具都用到了威廉斯創造力量表。有關此二篇論文的彙整內容如表 7 所示。

34 

(一)張明芳(2012)為探討自編的「創造思考教學融入表演藝術課程」對提升 學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設計採用準實驗設計研究法之「不等組前測-

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國中八年級學生,實驗組接受「創造思考教學 融入表演藝術課程」,共 32 位學生;控制組接受「一般表演藝術教學活 動」,共 33 位學生。本研究有以下結論:1.「創造性思考活動」方面,

實驗組在認知整體、流暢力、開放性、變通力、標題等部分均顯著優於 控制組學生,而在獨創力、精密力上則與控制組沒有顯著差異。2.「創 造性傾向」方面,實驗組在情意整體、好奇心等均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而在冒險性、想像力以及挑戰性則與控制組無顯著差異。3.「學習反應」

方面,實驗組學生對於課程持有正面且積極的學習態度,上課氣氛活 絡,師生互動良好,學生喜歡運用創造思考策略,並覺得有助於提升其 想像力與創造力。

(二)陳韻薇(2012)為探討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中三年級學生在自我概念、創 造力以及學習動機表現的學習成效,採取準實驗研究法,二個班級參與 本實驗研究。結論如下:1.實施創作性戲劇教學後,學生的自我概念未 達顯著差異。2.實施創作性戲劇教學後,學生的創造力達顯著差異。3.

實施創作性戲劇教學後,學生的學習動機未達顯著差異。

由上述內容可知,此二篇論文採取準實驗研究法。研究時所用的研究工 具都使用了創造思考測驗量表。但一為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張明芳、

2012);一為新編創造思考測驗量表(陳韻薇、2012)有關此二篇論文的彙整內 容如表 8 所示。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