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七節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透過「教材分析」、「教學分析」兩個階段方能完成教學 活動的設計。教材分析即對「所要教的內容」做結構的解析,也就是分析教材內容 的重要概念及其彼此間的關係,這個層面的分析不僅要確切掌握學科知識的實質內 涵,也要能應用該學科的思維方法,及對學科中的基本本理念要有起碼的認識。

教材分析主要針對「教什麼」,而教學分析則必須考量「怎麼教」。教師在進行 教學前,必須將所要教授的教材內容轉換成教學流程,而該流程並非只是時間先後 順序的安排,它還需要有一個教學的邏輯結構,而此結構必須有理論基礎做後盾。

本研究針對教學設計中的「教材分析」、「教學分析」的過程,其內容分別敘述 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研究在選定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探索線條的魅力」單元為實驗教學的實 施單元後,立刻對「探索線條的魅力」進行教材分析,即對所要教授的內容做 結構的解析,以分析出教材內容的重要概念及次概念,有關「探索線條的魅力」

的主概念、次概念的內容如表 10 所示:

表 10

「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單元的主概念與次概念內容

主概念 次概念 內容

線條的形態 與特質

粗細 粗的線條和細的線條。

長短 長的線條和短的線條。

直線 水平線、垂直線、對角線。

曲線 幾何曲線和自由曲線。

種類 使用不同的素材。

(續下頁)

主概念 次概念 內容 線條的形態

與特質

對比 線條是以一種明與暗的對比而讓人覺察到它們 的存在

疏密 會造成視覺上的前後和深度的效果

深淺 深的線條顯得較大且近;淺的線條顯得較遠 輪廓 用線條描繪物體輪廓形狀的方法,一般稱之為

「輪廓描繪法」(contour drawing)

方向 指示性線條(引導觀賞者的眼睛在畫面上移動,

而感受畫家想表達的想法)。

形狀 由線條所圈定。

垂直線 上下筆直移動的線條,藝術家用他來表現尊貴、

嚴肅和有力的。

水平線 和地平面平行的線條,他可以表現靜止,讓人感 覺寧靜、平和、安穩的感覺。

對角線 一條傾斜的線,藝術家用它來表現顯著的動作或 不安的緊繃感等。

曲線 逐漸改變方向的彎曲線條,他可以呈現優美和流 動的動態感。

曲折線 直線折曲而成銳角的線,它有急速改變方向的特 性,使人聯想到困惑的激動及衝出的力量感。

線條的型式 可見的線 清晰可見的實線

隱形的線 實際上並不存在,而是由觀者的心理感知去連結 的線

線條表現 線條的分割 藉由分割的線條表現整體圖形 木工實做 藉由木頭表現圖形之美

48 

二、教學分析

在教材分析之後則進行教學分析,即將所要教授的教材內容轉換成教學 流程(時間順序),同時考量各個概念間的教學先後順序及邏輯關係,此結 構必須要有理論基礎。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方案 的理論基礎為泰勒所提的觀點,將創造力從低到高劃分為五個層次:(一) 表達式創造力,以自由和興致為基礎,常因情境而產生,隨興致而感發,不 考慮產品的價值大小,例如兒童的塗鴨繪畫;(二)技藝式創造力,主要是發 展各種技術以產生完善的產品,往往以模仿、應用現成的原理、原則去解決 特殊興實際的問題、不太注重創新性,具有技術性、實用性、精緻性、效率 性、完善性等特點;(三)發明式創造力,表現為用一種新眼光去看待舊的東 西、常常透過取長補短而製造出更簡便、經濟、有效、實用的新產品,諸如 小說的創作、卡通片的製作以及一般的技術更新和發明成果均屬於這個層次。

(四)革新式創造力,表現為對旣有的理論、產品的創新,或是添加新內容、

新意義,它要求具備各種必要的知識,特別是對進行創造的那一領域有充粐 的了解;(五)高深的創造力,這一層次的創造力最為複雜、有深奥,它要求 必須具有處理千頭萬緒的複雜資料的能力,並能形成嶄新的原理原則或有系 充的新學說。它與革新式創造力不同的是, 後者新穎但能為大眾所理解接 受,前者深不可測,只有少數該領域的專家方可了解,它代表著創造力的最 高境界。泰勒指出,在五個層次中,表達式創造力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它 是其他各較高層次創造力的基礎,各較高層次的創造力都是由此逐步發展而 成的。(董奇,199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