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主要針對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說明,以利做為日後相關研究 之參考,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建議

(一)就研究範圍而言:本研究是以能力觀點、木工實作作品來定義創造力,

至於個人特質、歷程、環境與壓力、系統等創造力觀點的研究取向不在本 研究主要探討與討論的範圍內,因此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尚有其限制。在 不同的研究取向下,「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方案對學生創造力的影響是否 具有相同效果,實有待進一步研究加以探討。

(二)就研究對象而言:本研究之實驗對象,只限於台東縣東海國民中學七年 級的兩班學生,因此實驗結果的推論尚有其限制。因台東縣地處台灣偏遠地 區,學生有較少機會吸收新資訊,所以「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方案對不同 地區的國中學生是否具有相同效果,實有待進一步研究加以探討。

(三)就研究時間而言:本研究為配合教學主題,因此實驗教學的時間為期八 週(8 節課),研究結果可能會受到學習期間長短以及教材內容深度與廣度 的影響。因此,「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方案實施實驗教學時間的長短對學 生創造力的提升是否更具有相同效果,此有待後續研究進一步探討。

(四)就研究內容而言:本研究僅就「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 學習成效、創造力、學習態度的影響,進行教學實驗研究。本研究因時間、

經費、人力等限制,對於學生的創造力發展歷程、問題解決歷程等未能做深 入的探討,因此「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方案對學生在創造力發展的歷程、

問題解決歷程 的影響及成效,有待後續研究進一步探討。

(五)本研究未探討學生性別的影響,所以未來研究可以探討「性別」對學 生「創造力學習」的效果。

(六)實驗教學時程

「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方案的課程雖是八堂課,但因木工實作佔去四 堂課的關係,教學時間只有四堂課,而四堂課中和控制組進行不同教學的時

間約只有 40 分鐘:未來實驗組和控制組之間若能延長創意教學的時間,或 完全使用不同的教案,再來探討「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的 影響。

(七)「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方案課程開發設計受限於人力

教學所使用之教學教案由研究者以 14 年教學經驗,修改國中翰林版藝 術與人文課程所設計,可能缺乏完整性與統整性,未來可考慮成立創造力思 考研究團隊,進行實驗教學設計、教案編制並建立題庫,將能發展效度較佳 更完善之國中藝術與人文創意設計教學教案。

二、教學建議

(一)建議教育主管單位應在每間學校的圖書館中成立小型美術展場,讓學生 們在藝術與人文的課程中實作的作品,有展出的機會,因為有舞台,可以激 勵學生們認真對待、付出心血在自己的作品上;班級之間的作品才能互相交 流和觀摩,進而培養了學生的藝術鑑賞力;享受作品展出的榮耀。

(二)辦理相關的研習以推廣線條教學:有創意的老師,才有快樂的學生。在 線條教學中,每個學生都能設計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而且是可以再設計 再做出第二個作品,所以老師們要多吸收多方的經驗,也就是參加相關的研 習,創造或是學習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永遠充滿驚奇的喜悅。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明麗(2007)。五 E 學習環教學模式應用在國小三年級視覺藝術課程教學知 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

江宜瑩(2004)。再見包浩斯。國教世紀,藝術與設計專輯,212,p.39-44。

吳靜吉(1998)。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研究。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

台北。

吳靜吉(2005)。心理與人生。台北:遠流。

呂燕卿(2002)。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能力指標轉化與實踐-以視覺 藝術問題探索與表現之教學示例。國教世紀,202,p.5-18。

李柏臻(2008)。「面具」應用於表演藝術教學之探討-以大觀國中八年級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

李怡君(2008)。以創意市集的精神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學之應用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林杏蓉(2007)。建構「海洋城市」之視覺藝術教學設計研究--以基隆市某國中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林衍均(2010)。從視覺認知邁向審美關懷之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台北市:心理。

林幸台(2000)。創造力評量。台北市:心理。

林素娥(2011)。原生素材融入國小視覺藝術課程之研究-以桃園縣八德國小 低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林曼麗(2003)。藝術教育於二十一世紀教育中應有的角色。國家政策季刊,

2(3),p.91-102。

施慧美(2005)。情境教育在藝術教育上的運用-以日本名古屋市立千種台中學 為例。台灣教育,p.15-26。

徐瑩珍(2008)。公共藝術教學對國中學生環境美學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袁汝儀(2001)。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思考。國教天地,143,

p.32-40。

陸定邦、楊彩玲(2002)。創意表現技法。台北市:全華科技。

教育部(2001)。追求卓越的技職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民教育社群網。檢索於 2014 年 2 月 10 日。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3)。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市:復文。

陳瓊花(2003)。從評量學生的藝術學習進行「藝術與人文」之課程設計—反向 思考。中等教育,54(1) ,p.14-25。

陳雅如(2004)。鑲崁應用於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大同國民 小學廁所美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

陳朝平(2000)。臺灣美術教育思想的演變與跨世紀的思維,2000 年臺灣美術 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歷史博物館。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心理。

陳朝平(2000)。藝術概論。臺北市:五南。

陳韻薇(2012)。創作性戲劇對國中生創造力、自我概念與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 -以表演藝術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

陳瓊花(2004)。以重要概念出發的探索是統整美術設計之省思。美育,139,

p.52-55。

郭旭展((007)。台灣創造力教育之指標建構與執行成效評估(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張世慧(2003)

。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台北市:達雯。

黃旭陽(2004)。資訊融入國中視覺藝術創造力教學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張瑛宜(2011)。資訊融入國中視覺藝術創造力教學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張明芳(2012)。創造思考教學融入表演藝術課程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臺北。

黃堅厚(1999)

。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董奇(1995)

。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臺北市:五南。

賈馥茗、簡茂發(1982)

。我國國中學生科學才能之測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集刊,24,1-91。

蔡惠任(2009)。從不同師資背景與課程發展趨勢規劃國中視覺藝術課程的設 計方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蔣勲(2000)

。藝術概論。臺北市:東華。

鄭英耀(2002)。學校創新再見!?。應用心理研究,15,59-60。

維基百科(2014)。自由的百科全書。檢索於 2014 年 2 月 10 日。

(http://zh.wikipedia.org/wiki/)

二、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82). Children’s astistic creativity : Detrimentaleffects of

competition in a field sett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 8, 573-578.

Amabile, T. M. (1983). 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New York:Springer Verlag.

Amabile, T. 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10, 123-167.

Besmer, D. P., & O’Quin, K. (1999). Confirming the three-factor creative product analysis model in a American sample.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2, 287-296.

Hocevar, D. (1981). Measurement of creativity : Review and Critiqu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5, 450-464.

Hocevar, D., & Bachelor, P. (1989). A taxonomy and critique of measurement used in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In J. A. Clouer, R. R.Ronning, & C. R.

Reynolds (Eds.) ,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53-75). New York : Plenum Press.

Renzulli, J. S., Smith, L. H., White, A. J., Callahan, C. M., & Hartman,R. K.

(1976). Scales for Rating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ior

Students. Mansfield Center, CT : Creative Learning Press.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6). Investing in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7), 677-688.

Taylor, C. W. (1959). Identifying the creative individual. In E.P. Torrance (Ed), Creativity: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Minnesota conference on gifted children.

Minneapolis: Center for Continuation Study.

Torrance, E. P. (1972). Can we teach children to think creatively? Journal of

CreativeBechavior, 6, 114-143.

94 

3.藉由「線條的可能」習作,讓學

96 

1.教師:

98 

描繪。

100 

3. 分組示範兩種粗細的砂紙打磨作品,由 粗至細。

4. 作品完成前使用凡士林做保養。

5. 作品完成後,教師指導學生將作品想要表 達的感受,以文字記錄於另一面。

6. 填寫學習意見調查表。

 

5

5'    5

5'

附錄二

102 

具體

104 

7.每一位學生利用 3 個圓來設計一個抽象

106 

導入活動:

1. 先將草稿複寫製木板上。

2. 分 4 組進行作品的切割。

3. 用砂紙打磨至表面光滑。

4. 分派清潔工作(以組為單位)。

綜合活動:

1. 分組說明線鋸機的操作方式與該注意的 安全並示範如何切割木板。

2. 進行線鋸機切割作業。

3. 分組示範兩種粗細的砂紙打磨作品,由 粗至細。

4. 作品完成前使用凡士林做保養。

5. 作品完成後,教師指導學生將作品想要表 達的感受,以文字記錄於另一面。

6. 填寫學習意見調查表。

10    150

  5'   

 

5'      5

  5

108 

附錄 3   

台東縣東海國民中學

 

探索線條的魅力-實作評量表

   

 

班級:

評 量 項 目 優   普通  稍差   1.新奇性

a.原創性 □      b.驚奇 □      2.問題解決

a.價值性 □      b.邏輯性 □      c.實用性 □      d.易了解 □      3.精進及統合

a.基本品質 □      b.精緻性 □      c.好手藝 □     

   

   

評分者:

探索線條的魅力

-實作評量評分標準說明 

110 

3.精進及統合  a.基本品質  作品改良的程度  5(優).作品具有極佳的改良  4(佳).作品具有良好的改良  3(普通).作品具有改良  2(稍差).作品改良情況差  1(差).作品無改良 

b.精緻性  作品設計的美感程度  5(優).作品美感表現優秀  4(佳).作品美感表現良好  3(普通).作品美感表現普通  2(稍差).作品美感表現差  1(差).作品無美感 

c.好手藝  作品所呈現手藝的 精良程度 

5(優).作品表現出極佳手藝  4(佳).作品表現出良好手藝  3(普通).作品表現普通手藝  2(稍差).作品表現較差手藝  1(差).作品表現極差的手藝 

附錄 4 「探索線條的魅力」教學-學習意見調查表

112 

對這種教學方式的感想與建議:

感想:

建議:

附錄 5

 

114 

附錄 6

學生木工實作圖片

線條切割 線條切割

線條切割

鑽洞

作品打磨 作品打磨

作品打磨 作品組裝

附錄 7

控制組學生木工實作作品

116 

118 

附錄 8

實驗組學生木工實作作品

120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