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動態通學與健康體位

肥胖與高血壓有正相關(呂雅蕙、陳師瑩、戴三堡、王淑珍、林美 芳,2013),而高血壓有「隱形殺手」之稱,可能會引發糖尿病、心血 管疾病、腎臟病、代謝症候群與中風等相關疾病(謝明蓁、吳篤安,2006;

許妙如、廖麗君、張雅如,2012;王舒民、楊雅斐、黃秋錦,2007),

因此,有效控制血壓將可以預防許多生活習慣病,而維持標準的健康體 位是預防高血壓的方法(洪瑞麟、黃偉新、詹欣隆、黃麗卿,2013)。

本節將收集健康體位之相關文獻進行探討。

一、健康體位的定義

健康體位是指擁有活躍的生活、健康的體型意識以及健康的飲食(教 育部,2009b)。臺北市衛生局(2011)也指出,所謂的健康體位是身體 質量指數或腰圍在正常範圍以內。而身體質量指數是用來判斷健康體位 的一種方法,其公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現代人 由於坐式生活增加,使身體活動量下降,加上精緻化飲食,熱量攝取過 剩,導致肥胖比率增加(教育部,2009b),進而引發許多生活習慣病的 產生,嚴重影響國人身體健康。因此,衛生福利部於民國 102 年公布我 國兒童及青少年健康體位標準(表二-4),用身體質量指數來區別兒童及 青少年肥胖、過重、標準與過輕,其目標在「營造健康體位優質的環境,

提升正確體態意識,藉動態生活、均衡飲食,提升學生體適能,逐年降

38

39

為臺灣健康政策的一個重大議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5)。

依據衛生福利部(2010)公布的「2010 臺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 調查」數據顯示,國中男女學生平均過重盛行率為 11.6%,平均肥胖盛 行率為 14.7%;以血漿血糖值≧100 mg/dl,或有服降血糖藥物者定義為 血糖過高,則臺灣地區國中生血糖過高的盛行率高達 25.9%。因此,提 升臺灣國中生健康體位將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行動。

三、國中生健康體位相關研究

肥胖的青少年會有較差的身體健康、心理與社會功能(Halfon, Larson,

& Slusser, 2013),並且會有較低的生活品質(Buttitta, Iliescu, Rousseau, &

Guerrien, 2014)。因此,世界各國都在努力防治青少年肥胖。身體質量 指數與腰圍是有效評估青少年體重過重與肥胖的工具(Kavak, Pilmane,

& Kazoka, 2014),大部分的學者也都是用以上 2 種測量工具來研究肥胖 與人類之間之關係。一項德國研究,就是利用身體質量指數與腰圍來評 估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研究發現高的身體質量指數與大的腰圍可以預測 心血管疾病的產生,尤其是動脈粥狀硬化的症狀(Jung et al., 2009),而 美國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Burns et al., 2014),巴西研究則發現肥胖青 少年有高比率不適當的總膽固醇(Oliveira et al., 2014)。動脈粥狀硬化 是一種漸進式的疾病,肥胖的兒童及青少年擁有較多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的低密度指蛋白,因此,積極防治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可以減少成年期心

40

血管疾病的發生率(Burns, & Arslanian, 2009),早年肥胖除了引發心血 管方面的疾病,也會有代謝症候群的症狀產生(Casavalle et al., 2014),

預防策略是減少體內脂肪的含量,因為體脂肪減少可以有效降低血壓

(Verma, & Sinah, 2014),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在社會關係方面,

過重與肥胖的學生容易成為霸凌受害者(Janssen, Craig, Boyce, & Pickett, 2004),尤其是受到言語霸凌的情況更加嚴重(Guo, Ma, Nie, Xu, Xu, &

Zhang, 2010),在加拿大研究中確認霸凌是肥胖青少年的外表所引起的 結果(Kukaswadia, Craig, Janssen, & Pickett, 2011)。一項以戲弄(Teased)

為主題的研究中發現,較高身體質量指數的青少年容易受到同儕的戲 弄,且有較低的自尊心(Greenleaf, Petrie, & Martin, 2014)。在課業方面,

雖然荷蘭研究發現高身體質量指數會降低學業表現(Larsen, Kleinjan, Engels, Fisher, & Hermans, 2014),但國內研究卻發現體位與課業沒有直 接的相關(Chen, Fox, Ku, & Taun, 2013),且與科威特研究有相同的結 果(Abdelalim et al., 2012)。我國學者侯堂盛、林晉榮(2006)以文獻 探討的方式分析國外相關研究,發現肥胖的兒童及青少年有較差的生活 品質、負面的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更容易有沮喪與焦慮的心情,且肥 胖容易變成同儕攻擊的目標。表二-5 為各國對於國中生健康體位相關研 究。

41

42

43

表二-5 國中生健康體位相關研究(續)

國家 作者(年代)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美國 Burns 等人

(2014)

144 位青少年 10-19 歲

過重青少年有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

美國 Burns 等人

(2009)

182 位青少年 8-18 歲

大腰圍青少年有較高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

德國 Jung 等人

(2009)

79 位青少年 13-17 歲

腰圍和身體質量指數可以預測心血管疾病

臺灣 侯堂盛

(2006)

回顧性文章 肥胖的兒童及青少年有較差的生活品質、負面的自我認同與

人際關係、更容易有沮喪與焦慮的心情,且肥胖容易變成同 儕攻擊的目標

44

四、動態通學與健康體位

國外許多研究表明,學生使用動態通學方式到學校,確實可以減少 身體質量指數與肥胖的風險。挪威學者 Bere, Oenema, Prins, Seiler, &

Brug(2011)指出持續騎自行車上學的學生比停止騎自行車上學的學生 少 0.56%(OR=0.44)的機會體重過重,而停止騎自行車上學的學生比 持續騎自行車上學的學生多出 3.19 倍(OR=3.14)的機會體重過重。美 國學者 Arango 等人(2011)以 546 名青少年(年齡為 11-18 歲)為研究 對象,發現走路與騎自行車上學的青少年可以有效防止肥胖。加拿大學 者 Larouche, Lloyd, Knight, & Tremblay(2011)的研究中也發現,學生 使用動態通學方式到學校,平均每日可以多走 662 步,並且他們的腰圍 平均也少了 3.1 公分,而身體質量指數也有較低的趨勢。一項葡萄牙研 究是以 665 為 7-9 歲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同樣也是發現動態通學對於降 低肥胖的風險有正相關(Machado et al., 2014)。墨西哥學者 Jáuregui, Medina, Salvo, Barquera, & Rivera(2014)使用墨西哥 2012 年全國健康 和營養調查的數據庫顯示,從事動態通學的學生比率高達 70.8%(走路 68.8%,騎自行車 2%),並且發現動態通學每增加 1 分鐘,將會降低 1

%過重或肥胖的機率。表二-5 為動態通學與健康體位之相關研究整理。

45

46

五、小結

健康體位在兒童及青少年健康占有很重要的角色,維持健康體位同 樣可以遠離慢性疾病的風險,並且可以提升學生自尊心與減少霸凌事 件。國外許多研究已經證實使用動態通學的學生可以有效防止肥胖,且 身體質量指數也有較低的趨勢。因此,建議政府機關在制定學生健康政 策時,可以把動態通學列入考量,因為動態通學對於健康體位有正向之 影響,政府單位更應該重視。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