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部長老會傳教士對臺灣官紳的評價

第三章 基督教傳教士眼中的臺灣漢人社會

第一節 北部長老會傳教士對臺灣官紳的評價

傳教士們在宣教過程中發生的多次教案,一直是教會史研究的熱門議題。首 先,從既往研究可以發現,在代表西方教會的傳教士與中國地方社會的民眾因宗 教、文化差異產生衝突時,臺灣官員與士紳扮演的角色顯得格外重要,甚至左右 教案的發展。然而,傳教士們如何理解或評價官員和士紳的角色,卻尚未獲得充 分的注目,尤其當我們已發現傳教士們在紀錄中,對臺灣官、紳皆有相當清楚且 深刻的描繪與評論。其次,雖然我們已知傳教士與地方民眾容易因宗教、文化差 異產生誤解,但卻尚未有研究探討傳教士如何看待臺灣異教徒。再者,以傳教為 首要目標的傳教士們,如何透過自己的知識體系理解和評價異教,也是相當重要 的議題。因此,本節便欲透過來臺傳教士所留下的文本,探討他們眼中的臺灣漢 人社會面貌。

一、馬偕筆下臺灣官紳的普遍形象

馬偕生於 1844 年 3 月 21 日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左拉村。他在 1870 年 自美國普林斯敦神學院畢業後,立刻向加拿大長老會申請成為傳教士,經過一番 波折,於隔年 10 月 19 日離開故土。6 經一個月的航行後,馬偕終於抵達香港,

並參訪汕頭、廈門等教區,之後再度搭船前往臺灣。7 有別於英國長老教會以南

5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認識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北:使徒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年), 頁30-31。

6 林昌華,《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臺北:日創社文化,2006年),頁24-25。

7 林昌華,《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頁24-25。

43

臺灣作為傳教基地,身為加拿大長老教會的首任海外傳教士,馬偕選擇北臺灣作 為傳播福音的中心。馬偕來臺後積極學習當地語言與文化,8 也在長期的傳教工 作中,記錄下他與臺灣官員以及士紳交涉的經驗,讓我們探知當時臺灣的官場文 化。

1.不友善的態度

由於清帝國對外戰爭連年失利,臺灣官員對依條約規定來訪的西方人自然無 甚好感,1868 年的樟腦糾紛則稍稍減緩這樣的趨勢,使得官員對於傳教士的行 動雖有所忌憚,卻因投鼠忌器而不敢多所作為。當時臺灣的樟腦為官辦事業,怡 記洋行(Jardine Matheson)走私樟腦在梧棲港被扣押,經英國領事吉必勳與分巡 臺灣兵備道梁元桂(1820-1886)交涉後,答應返還。不過,怡記洋行代表必麒麟 在前往梧棲港途中遭受襲擊,吉必勳便以保護英商為由要求英政府派兵來臺。同 年 11 月 25 日,英艦向安平開砲,並攻佔安平,迫使清廷再度進行談判。最後在 英國公使阿禮國(Rutherford Alcock)的安排下,雙方簽訂「樟腦條約」,清廷被 迫放棄官辦樟腦,吉必勳亦被召回處分。此事雖因簽訂條約而告一段落,清廷亦 答應保障傳教士安全;然而,吉必勳強硬的作風,以及西方武力的強勢,卻深刻 影響臺灣官員對西方人士的態度。9 《馬偕日記》即數度提到相關的情形。

1873 年,馬偕自竹塹離開,不久就發現有 12 名士兵跟在後面,馬偕便停下 來詢問他們的來意。士兵回答是來保護馬偕的安全,但馬偕並不相信,直接指責 他們是奉命監視。即便如此,馬偕沒有制止他們,還讓他們一路跟著,直到將進 入原住民地區、士兵準備回返時,當中一位士兵因齲齒疼痛不堪,馬偕檢查後撿 了一塊木頭,做成鑷子形狀替士兵拔牙。經過治療後,馬偕充分感受這群士兵的 感激之意,並一再保證會建議官員停止監視。10 馬偕提到,這是他第一次為人拔 牙,也影響到後來的傳教工作。多年後,當一群士兵辱罵馬偕「番仔宣教師」時,

一位高大的軍官出面制止,就是當初受馬偕拔牙恩惠的士兵。11

馬偕在新莊的廟前講道,衙門派人驅趕民眾。不過,為了能讓馬偕拔牙,群 眾不但不理睬,還要衙門的人別多管閒事。12 馬偕傳講福音的地點都挑選在廟前

8 關於馬偕積極學習的紀錄,可以參考:George Leslie Mackay著,〈馬偕日記手稿〉,1889年4月 14-18日、5月27日、7月9日;譯文參照林昌華等譯,《馬偕日記I:1871-1883》(臺北:玉山社,

2012年),頁 46-47 、55、 61 。William Campbell, William Campbell, Sketches from Formosa

(London : New York : Marshall brothers), 1915, p. 49;譯文參照林弘宣等譯,《素描福爾摩沙》

(臺北:前衛出版社,2009年),頁41-42。

9 此部分已有詳盡研究:陳德智,〈羈縻與條約:以臺灣樟腦糾紛為例(1867-1870)〉(臺北: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2006年)。

10 〈馬偕日記手稿〉,1873 年 5 月 24 日;譯文參照《馬偕日記 I:1871-1883》,頁 121。

11 George Leslie Mackay, From Far Formosa(New York: Fleming, 1895), p. 315;譯文參照林晚 生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2007 年),頁 302-303。

12 〈馬偕日記手稿〉,1874 年 1 月 4 日;譯文參照《馬偕日記 I:1871-1883》,頁 150。

44 為霖也曾提及馬偕以拔牙協助傳教的助益,詳見:William Campbell, Sketches from Formosa., p153;譯文參照《素描福爾摩沙》,頁 144。

15 James W. Davidson, The Island of FormosaPast and Present (Taipei : 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 1903, p188,191,譯文參照陳政三譯,《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 館,2014 年),頁 227、230。

16 George Leslie Mackay, From Far Formosa, pp. 149-150;譯文參照《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 憶錄》,頁 137-138。

17 George Leslie Mackay 著,〈馬偕日記手稿〉,1892 年 6 月 7 日;譯文參照林昌華等譯,《馬偕 日記 III:1892-1901》(臺北:玉山社,2012 年),頁 37。類似的情形,為晚清中國官紳反教 的主要原因,參見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1860-187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究所,1973 年)。

18 George Leslie Mackay 著,〈馬偕日記手稿〉,1888 年 12 月 4-5 日;譯文參照林昌華等譯,《馬 偕日記 II:1884-1891》(臺北:玉山社,2012 年),頁 290。

19 〈馬偕日記手稿〉,1888 年 12 月 4-5 日;譯文參照《馬偕日記 II:1884-1891》,頁 290。

20 此事起因乃一奸犯逃脫擒拏後,宣稱入教以躲避拘捕,而後造成三重埔禮拜堂被圍,匾額遭 受破壞,財物被搶劫,詳細參見:賴永祥,《教會史話(三)》(臺北:人光出版社,1995 年), 頁 199-202。此案件詳細過程則記載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教務教案檔》第三輯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 年)第 1073 號附件,頁 1457-1471。

45

人民,甚至躲避法律審判。21

在一次與臺灣海關人員的會面後,馬偕這樣寫著:

唉!好一個不學無術、老學派造就的一般滿清官吏,具有無數中國性格與 中國儀式,擺架子造就了像鴿子昂首闊步般的官員。我給他看萬花筒,讓 他十分驚訝,可憐的傢伙,他似乎真的很想知道這些東西到底是如何做成 的。我真的確信,中國已經沉睡很久了。22

顯然,馬偕對臺灣官員的形象已有相當清楚的輪廓。另外,一對官員夫婦坐著轎 子來參觀馬偕的博物館,並要人幫他們拍照,馬偕認為這位官員「態度和英國人 真是太不一樣了!!!」23

2.敗壞的官箴

馬偕發現中國官員因為薪水並不優渥,如果想要供養隨扈,就只得從貪污下 手。24 他更進一步指出,貪污的最佳時機就在判案的時候。訴訟當事人及親友的 財力都會經過盤查,誰能送最多的銀錠就能獲得有利的審判;這一切都在私底下 進行,但表面看到的審判過程卻好似公正無私。一般人對這些官員的評價是「官 吃錢」。25 人在臺灣南部的甘為霖,也曾批判這樣的情形:「統治當局對他的所作 所為,似乎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常常會對臺灣府呈上厚禮,而且,面 對如此強勢的逆賊,當局的力量也相形見絀。」26 長期擔任外交官的李仙得亦對 此官場文化多所描繪:

福島採取的司法系統,跟中國員已有的相同。人民之間有紛爭時,若抗爭 的一方跟政府沒有關係,在可辯護其案子之前,就需支付很高的費用給地

21 馬偕多次在日記中提及對入教者的動機質疑,如:「我不斷的被請求在那裡建立宣教站,但是 都被耽誤了。因為一方面想要試驗他們,另一方面有別的地方的工作在忙。」詳見:〈馬偕日 記手稿〉,1891 年 6 月 16 日;譯文參照《馬偕日記 II:1884-1891》,頁 478。此概念即教會研 究的重要議題之一─「靠番仔勢」,詳細可以參見: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入臺初期的一 個文化面向─「靠番仔勢」〉,《鄉土文化研究所學報》1(1999 年 12 月),頁 101-130。

22 〈馬偕日記手稿〉,1889 年 6 月 5 日;譯文參照《馬偕日記 II:1884-1891》,頁 324-325。

23 〈馬偕日記手稿〉,1892 年 4 月 28 日;譯文參照《馬偕日記 III:1892-1901》,頁 27-28。

24 George Leslie Mackay, From Far Formosa, p. 105;譯文參照《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 頁 98。與樟腦事業密切相關的必麒麟則提及:「據聞道臺的俸祿不過一千六百兩銀子(不到六 百英鎊),但每年從例行巡視收得的利益,特別是樟腦稅,數目相當可觀。」詳細可以參見:

W.A. Pickering. Pioneering in Formosa : recollections of adventures among mandarins, wreckers, &

head-hunting savages. London : Hurst & Blackett, 1898, p. 89;譯文參照:W.A. Pickering.著,陳 逸君譯述,《歷險福爾摩沙》(臺北:前衛出版社,2010 年),頁 122。

25 George Leslie Mackay, From Far Formosa, pp. 105-107;譯文參照《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 憶錄》,頁 98-99。

26 此為甘為霖批判造成白水溪教案的吳志高,詳細參見:William Campbell, Sketches from Formosa, pp. 87-88;譯文參照《素描福爾摩沙》,頁 81。

46

方執法官,並贈送昂貴的禮物給其從屬。價額則依訴訟案件的重要性、訴 訟者的情況、其索賠的合法性,及其所想得到的結果而定。若無法遵循這 些條件,則很少會得到審訊的機會,無論是原告和是被告都一樣。27

無獨有偶,遠在三百年前來華的利瑪竇(Ricci, Matteo, 1552-1610)也觀察到中國 官員貪污的情形:

這種權力無人不怕,因而弊端叢生,成了官員們斂財和勒索的手段;因為 老百姓極怕身受此刑,及可能因此喪命,自己有什麼東西就送什麼東西,

只求逃過官員們的毒手。28

顯見這樣的官場文化是一種深層結構的弊病問題。29

在一次教友遭受攻擊的事件中,官員向家屬保證:「照顧好他,我會讓正義 實現。」當天晚上卻突然有人出面指控,這位受襲者是因為搶劫才會受傷。馬偕 憤怒地痛罵:「喔,沒有人性的卑鄙小人!喔,邪惡的不正義!」並認為:「我未 曾看見這些衙門的傢伙會用這種熱心的態度去宣揚信徒的良善行為,以及發現官 員卑鄙的一面。」30

馬偕指出,刑罰的施行也和賄賂脫不了干係。刑吏在執行「笞刑」時,依照 賄賂的多寡來決定出手力道;劊子手也依金額數目,看要讓頭一刀落地或是拖得

馬偕指出,刑罰的施行也和賄賂脫不了干係。刑吏在執行「笞刑」時,依照 賄賂的多寡來決定出手力道;劊子手也依金額數目,看要讓頭一刀落地或是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