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以十玄門分析所證之境

第一節 三賢位

第三節、小結。

第一節 三賢位

今以華嚴宗祖師所創發的十玄門義理,逐次解析諸善知識之所證法界,以了 解真善知識之真正用心所在。分三科論述三賢位:一、初賢位──十住位;二、

中賢位──十行位;三、上賢位──十迴向位。

2 《華嚴經探玄記》,《大正藏》冊 35,頁 175。

3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正藏》冊 35,頁 527 下。

4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大正藏》冊 36,頁 9 中。

191

一、初賢位──十住位

代表十住位的善知識,有:(一)初發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

(四)生貴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

(九)王子住;(十)灌頂住,以下逐次討論。

(一)初發心住──德雲比丘

五十三參的善知識之居住所及其所證之境界,一般都含有隱喻,也就是十玄 門之中的「託事顯法生解門」。善財受文殊師利引導,往南至勝樂國妙峯山尋訪 德雲比丘,而善財於妙峯山上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皆未見之,經七日乃見到德 雲比丘在別山上徐步經行。德雲比丘為善財童子正示彼念佛三昧法界,並教授二 十一種念佛法門。

1、舉法勸修──託事顯法生解門

(1)地點:勝樂國妙峯山者,澄觀云:「國名勝樂者,次下知識寄當初住。

勝過前位是信所樂故。山名妙峰者,山有二義:一、寂靜不動義;二、高出周覽 義,以況初住。解心創立,依定發慧,寂然不動,智鑒無遺,徹見果原。下觀萬 類山以表之。登此心頂便成正覺,故曰妙峰。」5將每一參配位,於早期的華嚴學 者有支持與反對二種立場,此於本論文第三章探討〈五十三階位之源流〉已論及。

而華嚴宗二祖智儼將「善財會」以顯位修行相、會緣入實相、攝德成因相、智照 無二相、顯因廣大相,共五相分科;而此參訪德雲比丘,是屬於「顯位修行相」

所指四十一位善知識的十住之初──「初發心住」。因其已經十信圓滿,進入十 住位,故云「勝樂」,勝過十信,而欣樂之。此參是教授善財念佛三昧,故以「山」

的止,也就是寂然不動,表依定發慧。「山頂」,則是表成正覺,於住位不退。

(2)人物:德雲比丘者,澄觀云:「友名德雲者,具德如雲。雲有四義:

一、普徧;二、潤澤;三、陰覆;四、注雨。如次別配之:一、定;二、福;三、

悲;四、智。然此德義,就事就表,通皆具之。而創出外凡,故以比丘為表。」

6是以雲之普徧、潤澤、蔭覆、注雨四種功能德用為喻,表示善知識具有定、福、

悲、智四德,故云具德如雲。

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正藏》冊 35,頁 922 中。

6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正藏》冊 35,頁 922 中。

192 2、正示法界──十玄門

德雲比丘告訴善財他證得念佛三昧,對此三昧的法界體相與業用,他說道:

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曜。

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淨行。往詣十方一切國 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 切十方諸佛。7

此「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曜」是念佛三昧之法體。而「普觀境界」

以下是明其勝用;彼能離一切障,善巧觀察而普眼明徹,具清淨行,此是就「內 觀」而言。

經文云:「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此乃明外用。彼不動而 往供養一切諸佛,就空間而言,是「廣狹自在無礙門」;又,彼「常念一切諸佛 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與一切諸佛同體,不念而持,是「諸法相即自在門」。 其次,彼「常見一切十方諸佛」,乃不往而見,是「一多相容不同門」;此是約作 用而言,一與多互為緣起,力用交徹,互相涉入;又一攝入多,多攝入一,一與 多相容無礙。是故經文云:

所謂:見於東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億佛、百億佛、

千億佛、百千億佛、那由他億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

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8

此乃所見數多,能見三千世界微塵數佛。而經文又云:「一一方中所有諸佛,種 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神通、種種遊戲、種種眾會莊嚴道場、種種光明無邊照 耀、種種國土、種種壽命,隨諸眾生種種心樂,示現種種成正覺門,於大眾中而 師子吼。」9此乃是所見事相差別。一一方中所有諸佛有種種色相、形貌、神通、

遊戲、道場、光明、國土、壽命等等佛的報身與化身

澄觀言:「三千即一佛剎,而重言佛剎微塵數者,準梵本中,脫十字故,應 言十佛剎也。」10此雖說經文可能少了一個「十」字,但澄觀亦等於說明此互相

7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冊 10,頁 334 中。

8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冊 10,頁 334 中。

9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冊 10,頁 334 中。

10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大正藏》冊 36,頁 398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