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華嚴宗之學的建立與傳承

第二章 〈入法界品〉的理論建構

第一節 華嚴宗之學的建立與傳承

華嚴宗即是依《華嚴經》為根本經典所立之宗派;其主要教義之建構,乃是 以六相圓融、十玄門以及四法界來詮釋宇宙萬象,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相 即相入、圓融無礙理境。楊政河說:「十玄門、六相圓融,應該可以算做是彰顯 別教一乘無盡法界緣起的最終本旨。」2因華嚴宗將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所演繹的 經論,分判為五教十宗;而《華嚴經》即是判屬圓教中的「別教一乘圓教」。以 下分二科說明華嚴宗之學的建立與傳承:一、華嚴宗祖序之記錄;二、華嚴五祖 之重要貢獻。

一、華嚴宗祖序之記錄

華嚴宗之傳承,始於唐朝杜順和尚;此史料最早由宗密記載於《註華嚴法界 觀門》,彼於書中云:「京終南山釋杜順……是華嚴新舊二疎,初之祖師,儼尊者 為二祖,康藏國師為三祖。」3宗密將杜順列為華嚴初祖、智儼二祖、法藏是三祖。

爾後,繼承法藏者是四祖澄觀;而宗密師承澄觀,故列五祖。此四祖及五祖之史 料,記載於《釋氏稽古略》,其中云:「清涼大統國師澄觀,以命世亞聖之才追宗 賢首,著華嚴疏論凡數百萬言,圭峯宗密嗣之,是為華嚴五祖。」4而因「淨源上 奏宋朝天子,而有五祖相承說。」5由是可知,華嚴宗的祖序,確立於宋朝。以下 依序概述華嚴宗祖師之重要貢獻。

二、華嚴五祖之重要貢獻

(一)杜順

五位祖師於華嚴教法各有創發:雖說初祖杜順沒有公開宣講華嚴之記錄,然 而其所留下之著作,皆深遠地影響著繼承者,是建立華嚴宗學說的重要著作。初 祖杜順傳授《華嚴一乘十玄門》於弟子智儼,此乃十玄門之基本理論;此由智儼

2 楊政河《華嚴哲學研究》,頁 518。

3 《注華嚴法界觀門》,《大正藏》冊 45,頁 684 下。

4 元‧覺岸編《釋氏稽古略》,《大正藏》冊 49,頁 821 上。

5 [日]龜川教信撰、印海譯《華嚴學》,頁 69。

28

記於卷首曰:「釋智儼撰承杜順和尚說」。6而杜順另著有《華嚴五教止觀》立五 門,指導行者簡邪入正的止觀法門;此五門正是華嚴判教之前身。雖然原著已佚 失,但原文仍被記載於法藏《華嚴遊心法界記》7,其義蘊深遠地影響法藏的立教 分宗形態更為明確。其次,杜順又著有《法界觀門》一卷,乃是華嚴教學之根本,

其內容敘述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三重之觀門;而彼周遍含容觀,乃 為十玄門之根基,後再經由四祖澄觀闡述創發事事無礙法界,而立「四法界」學 說。之所以一一枚舉杜順對二祖智儼、三祖法藏乃至四祖澄觀的影響力,乃是因 為日本學界早期有諸多否決杜順為初祖的傳統說法。8然而,「假使沒有杜順大師,

整個華嚴宗哲學,從判教的程序開始,一直到所謂三觀、四法界、十玄門等,這 些學說都沒有來源。」9方東美所言精確。究其實,繼承者們皆是在杜順的論述上 加以闡發,由此奠定強而有力的華嚴教學。

(二)智儼

二祖智儼師從杜順,註有《華嚴經搜玄記》。10而華嚴宗的重要十玄門理論,

即是智儼記自杜順所口述之《華嚴一乘十玄門》,智儼於《華嚴經搜玄記》隨文 解釋時即開演此十門,並言若與此十門相應者,即是一乘圓教及頓教法門。其次,

六相之義理,首先由天親於《十地經論》簡要論說,而智儼依此得到啟發,最後 由法藏於《一乘教義分齊章》賦予六相圓融明確定義,而此定義從此成為華嚴宗 重要的學說之一。海雲評論二祖說:「智儼也是個博學之士,著作也是相當的廣,

他寫了《搜玄記》,把有關華嚴的思想都搜集起來,但裡面沒有什麼重要的思想 創造,最大的成就是把『六相圓融』給帶進來。」11言《華嚴經搜玄記》沒有重 要的思想創造,這是不正確的。因法藏與澄觀在註疏解經,皆是傳承自智儼以信、

解、行、證,四分科判《華嚴經》;以及彼將〈入法界品〉之「善財會」分五相,

第一之顯位修行相12,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明確賦予定位,此幾乎為研究華嚴學 人所遵循至今。是故,李世傑言:「傳承杜順的真髓,能盡力於振興華嚴宗的人,

6 《華嚴一乘十玄門》,《大正藏》冊 45,頁 514 上。

7 《華嚴遊心法界記》,《大正藏》冊 45,頁 641 中。

8 日本學者龜川教信於書中註 6,詳述來龍去脈。《華嚴學》,頁 72。

9 方東美《華嚴宗哲學》上冊,頁 370。

10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大正藏》冊 35,頁 13 中。

11 釋繼夢《《探玄記懸談》講記》冊 4,新北市:空庭書苑有限公司,2006 年,頁 140。

12 關於四科分經之傳承與演變,將於下一節詳細比對來龍去脈。

29

是至相大師『智儼』」。13因其不僅以明雋練達之文字,撰述華嚴宗諸多重要理論,

更栽培新羅(韓國)與中國二位祖師,即新羅華嚴宗祖師僧人義湘與中國的法藏。

由是可知,智儼對華嚴宗的貢獻非常大,他是居於「承先啟後」的關鍵位置,也 因為這麼重要,所以「華嚴宗二祖」之盛名,無人能撼動。

(三)法藏

三祖法藏侍智儼,盡得其教;故著有《華嚴經探玄記》,以詳註智儼之《華 嚴經搜玄記》。法藏之重要貢獻,是校勘《六十華嚴經》與《八十華嚴經》〈入法 界品〉之缺文,以及奉詔參加《八十華嚴經》譯場。其次,於「十玄門」之條目 不斷增刪,而有別於智儼的「古十玄」,彼另立「新十玄」。14大體而言,法藏一 生融通《六十華嚴經》與《八十華嚴經》,完成華嚴教義乃至華嚴相關傳記之重 要著作十餘鉅冊,並講述《華嚴經》三十餘回,是華嚴教學之集大成者。如同李 世傑云:「杜順的『相即』『相入』『圓融無礙』的思想及其觀行,經由智儼教學 的基礎,傳至於法藏時,已完成了華嚴宗的思想體系,所以又說:華嚴宗即是賢 首宗。」15由是可知,華嚴宗傳至法藏,彼之華嚴圓融思想體系已臻成熟,故正 式立華嚴宗,又稱賢首宗。

(四)澄觀

四祖澄觀雖非法藏弟子,然其研究華嚴學說,是依法藏著作「接著講」,並 回顧參照二祖智儼;所以,他詮釋經典的主要特色是「祖述師說」,復興《華嚴》。 這可能與他的時代較後期有關,因為前賢已經發表許多論著,乃至不同教派之間 也有不同的詮釋,澄觀都一併融入疏鈔之中加以比較說明。而澄觀也參加《四十 華嚴經》譯場,並各為《八十華嚴經》及《四十華嚴經》做疏、鈔及演義;所以,

關於華嚴的教義著作有三十餘冊,數量比法藏還多。而新十玄門及四法界說,經 過諸位祖師不斷地詮釋創發,直至澄觀確立後16,即為後代華嚴學者所遵循至今。

因澄觀高壽一○二,所以他一生宣講《華嚴經》五十餘回,經歷九代帝王,並當 過七帝的國師,弘揚華嚴要義可謂不遺餘力。

13 李世傑〈杜順〉,《中國歷代思想家》冊 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公司,1999 年,頁 256。

14 關於法藏之「新十玄」刪繁補缺過程,將於第四章第一節「十玄門之源流」中論述。

15 李世傑〈杜順〉,《中國歷代思想家》冊 7,頁 305。

16 四法界學說之演變過程,將於本章第三節,討論「〈入法界品〉的品題義涵」時一併論述澄觀 將之確立的過程。

30

(五)宗密

五祖宗密,繼承澄觀一心為宗之思想,並且撰寫《原人論》;17彼將華嚴視為 最高,並且統一整個佛教大小乘,以及儒、道二教教理。此《原人論》立真心說,

乃為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成就。

由上扼要簡介可知,華嚴宗自唐朝開始建構理論,並由諸大家接續依理推尋,

闡發華嚴教學之深奧哲理;其所創發之六相圓融、十玄門、四法界,無疑地提供 後人實證法界之金鑰。是故,今欲以華嚴宗所建構之六相圓融與十玄門理論為基 石進行研究。首先以六相圓融理論,探究〈入法界品〉的善知識全貌;其次,以 十玄門學說,深入〈入法界品〉五十三位善知識所示之法界。以此兩學說探究〈入 法界品〉之修道觀是研究華嚴新的進路,研究成果值得期待。